劉賀春 李旭|人大附中深圳學校
為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培養(yǎng)中小學生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貫徹“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的基礎上,人大附中深圳學校構建了科學有效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新模式,為實現“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開展了積極探索和實踐。
探索“體育選項模塊化”的教學組織形式,打破傳統(tǒng)體育課堂局限性。義務教育階段,在完成必修必學的課程基礎上,學校開設了輪滑課、藝術體操課、游泳課,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進行學習。高中階段,一年級和三年級以“體育選項模塊”為主,開設田徑、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身健美、跆拳道、武術、健美操等項目,滿足學生的運動興趣和專項化發(fā)展需求;高中二年級開設游泳和智慧體育體能課兩個必修模塊,男女學生輪換上課,滿足了學生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的要求。模塊化選項教學讓學生根據個人興趣選擇喜愛的體育項目,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和積極性,幫助其養(yǎng)成“校內鍛煉一小時,校外鍛煉一小時”的運動習慣,促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形成了“一校多品、一生一長”的體育教學模式。
把握“教會、勤練、常賽”的教學思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首先,教會學生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與專項運動技能,能夠在日常生活或比賽場景中靈活自如地運用;其次,根據運動技能形成規(guī)律,結合不同項目、班額、場地器材條件等合理設置練習密度和運動強度,提高學生的運動效果,組織練習的方式體現小學基礎期趣味化、初中發(fā)展期多樣化、高中提高期專項化等特點,注重在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最后,面向全體學生,根據體育教學內容合理組織每堂課上的教學比賽以及每學年全校的各種體育比賽,以賽促練,掀起體育鍛煉的浪潮,使學生享受競賽樂趣,更加牢固地掌握專項運動技能,提高體育與健康素養(yǎng)。
組織管理。為深化體育教學,學校組織并制定了體育教學方案,完善體育教學工作計劃,明確每個學段的教師配備、工作任務、責任分工、條件保障、經費投入以及推進實施等環(huán)節(jié),督促開展高質量體育教學工作;學校教科研中心、體育教研組、體育備課組層層建立體育教學教研組織,由校長牽頭,主管領導具體施行,扎實推進體育教學管理機制的嚴格落實;邀請深圳市各區(qū)教研員和全國體育專家指導體育教學工作,提供引領性意見;鼓勵體育教師參加教育教學培訓活動,提升教學能力,促進專業(yè)發(fā)展,不斷提高體育教學水平和質量。
課時保障。為保障體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學校將“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落到實處:小學每周4節(jié)體育課、1節(jié)體育活動課;初中每周2節(jié)體育課、2節(jié)體育訓練課;高中在每周2節(jié)體育課的基礎上,開設1節(jié)選修課和1節(jié)社團課。
師資保障。為保障學校體育教學與訓練工作的有序開展,學校強化師資隊伍建設,配齊配足體育教師;積極吸納社會力量,通過購買服務,引入有資質的專業(yè)教練,補充專項教學與訓練所需的師資。
場地器材。學校每年投入大量經費,以保障“一校多品”運動項目的場地、器材滿足選項教學需求。在滿足正常體育教學工作需要的基礎上,積極修建體育場館和風雨場地,確保遇到風、雨、霾天氣時能夠正常開展體育教學工作和課外體育鍛煉,為體育教學的高質量發(fā)展和學生的健康安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