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輝波
我從7歲時開始放牛,直到20歲我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時候還在山坡上放牛。
我學生時代全部的寒暑假幾乎都是這樣度過的。
所以,我討厭這個世界上還有放牛這回事兒。
但是,那時放牛仿佛是我躲不開的命運。
為了不在山中那么孤獨寂寞,我常常會帶一本書。所以,如果你穿越時光看到一個學齡少年,一手拿著趕牛的鞭子,一手拿著一本書,那很有可能就是我。
其實,有書可讀的時光,也是極少的。
沒有那么幸運!我的童年!
如果沒有書,在漫長而無聊的放牛時光,我讀的是大自然。
坡上青青草,爛漫的小野花像無數(shù)雙眼睛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它們看著我,得意地隨風舞蹈。我坐在地上,閉上眼睛,去聽那些花兒發(fā)出的聲音——那些飄曳的花兒會在風中咯咯地笑,有時還會彼此爭吵,只是,我睜開眼睛的時候,它們又都一起像守著一個秘密一樣,保持沉默。
還有草葉。一根豎立而修長的草葉在周邊所有的草葉都保持靜止狀態(tài)的時候,獨自舞蹈。我側(cè)耳聽風,抬頭看樹葉,天地間一切靜默,而獨有它,像是得了神靈的啟示抖身舞蹈,仿佛有格外自主的生命意志,這是至今仍然困惑我的未解之謎。
松濤的嗚咽,清泉的叮咚,山雀的啾鳴,夏蟬的聒噪,刺猬的咳嗽,池魚的蹀躞,野雞的長鳴……各自有各自的腔調(diào)。白云的形態(tài),大樹的枝干,青草的漫漶,山花的色彩,蝴蝶的翩躚,野蜂的舞蹈,螞蟻的隊列……各自有各自的姿態(tài)。大自然以聲色書寫時間,不僅四季不同,每時每刻,也千差萬別。
后來讀朱自清《荷塘月色》“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的時候,我是深深地懷疑他也放過牛??墒?,并沒有。想必也比少年的我優(yōu)渥而富足。最明確的證明就是他的父親還給他買來了那么多橘子,而我,只有在生病的時候才偶爾能夠吃到一瓶橘子罐頭。那時,我以為,橘子就是金黃色的,一瓣一瓣,它們像一個個甜蜜的夢一樣住在水晶般透明的玻璃瓶子里。直到多年以后,我把金燦燦圓滾滾的橘子舉在鼻子前深深地嗅過之后,才知道,要吃橘子還得剝皮。橘子皮飽滿的汁水在陽光下像一朵朵花開一樣不斷飛濺,于是,鼻息之間全是橘子酸甜的香味,而口腔里早已儲滿口水……我忽然想到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之后吃父親買來的橘子,是否也如我這般洋溢著幸福的憂傷?
后來,才知道,即便是沒有共同的經(jīng)歷,我們?nèi)祟惖那楦幸灿邢嗨频捏w驗,也能通過文字,在彼此的心中通行無阻,并且喚醒各自的歡喜憂傷。
大概是小學六年級的暑假吧,我搞到了一本《唐傳奇》,里面全是文言文,盡管有少量注釋,還是不太能讀懂??墒?,在漫長而寂寞的放牛時光,我只能讀它。
其中一篇是李公佐的《南柯太守傳》,講了一個叫淳于棼的讀書人大概是酒喝多了,看見有兩位紫衣使者走來,邀請他到槐安國去做客。和國王交談過后,深受國王賞識,他不僅娶了國王的公主,還做了南柯太守,因為政績突出,很受百姓愛戴,顯赫一時,生兒育女,幸福美滿。可是,不久,檀蘿國突然入侵,國王令他領(lǐng)兵出征。結(jié)果,吃了敗仗,回來發(fā)現(xiàn)妻子已經(jīng)去世,國王也不再信任他……淳于棼在悲傷失落中驚醒,發(fā)現(xiàn)原來是一場夢。而槐安國不過是大槐樹下的一個螞蟻穴。
盡管里面有許多不認識的字,但都被我蒙混過關(guān)。當我意識到我終于讀完并讀懂這篇文言小說之后,我高興得大叫大跳。那種成就感和幸福感,仿佛娶公主做太守的人是我。
其實,比娶公主做太守還要有成就感。因為讀這篇文言小說的時候,我忘記了周遭的一切,我進入了文字的敘說,我身在山林,心卻穿越時間和空間,去到了一個神秘然而寬大的世界。
當天,因為我專注讀書,疏于管理,牛偷吃了別人田里的莊稼,母親搶過我放牛的鞭子抽我的時候,我還想著這篇神奇的小說。
“南柯一夢”讓少年的我對如夢的人生倍感茫然,可是,這在閱讀體驗上卻和一根草葉的舞蹈讓我看到生命的奇跡一樣:既若有所悟,又啞口無言;既迷惑不解,也欣然快慰。
受“南柯一夢”的影響,放牛的時候,我也常常掘開螞蟻那一個個高聳的城堡,想看看國王的宮殿里,是否也住著美麗的公主。
有時,我會在習習山風和野花歡笑的草地上睡著。懷抱著鞭子和書。把我咬醒的是螞蟻。它們正排著整齊的隊伍,喊著嘹亮的口號,源源不斷地向我開戰(zhàn)。
肯定是因為我掘了國王的宮殿。
醒來之后迷迷糊糊地不知道身在何方。于是仍舊躺在那里,望著高天,問我自己,我是誰?我現(xiàn)在在哪里?我要去哪里?
一直以來,我都以為,我是被一個巨大的鍋蓋蓋著,那個大鍋蓋就是天??傄詾?,如果到了那最遠的一座山,就到了天邊。
那就是我世界的全部,也是我全部的世界。
如果我一直都拿著放牛的鞭子,而沒有用另外一只手拿著書的話,大概就會永遠如此。
好在,我常常右手捧著書本,左手拿著鞭子,眼睛一會兒看牛羊,一會兒看書本,一會兒呆呆地想著天那邊的天。
對啊,天那邊的天,是什么樣子的呢?
終于有一天,我到了天邊的那座山——曾經(jīng)以為永遠無法抵達的那座山,我翻過了那座山,發(fā)現(xiàn),那里也不是天的盡頭。
原來,天那邊還有更大的天。
閱讀不僅安慰了我孤獨的心,還讓我知道了更大的世界,更遠的遠方。
(源自《北京晚報》,陳蕊薦稿)
責編:黃寒(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