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甘浚鎮(zhèn)中心學校 朱 銀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英語的重要性愈發(fā)突出,成為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技能。學好英語,對學生以后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農(nóng)村小學英語教學中,部分學生存在英語學習困難,長期以來難以學好英語,發(fā)展成為英語“學困生”。為此,本文深入研究農(nóng)村小學英語學困生的形成因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針對性的轉化策略。
學困生主要指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較慢,對知識的掌握存在一定的困難,難以有效地跟上正常的教學節(jié)奏,導致知識缺陷與能力發(fā)展緩慢的學生。英語學困生的能力缺陷主要表現(xiàn)為拼讀、拼寫、聽覺及記憶能力、知識的運用能力以及善于從旁人的聽說中學習的能力欠缺等。學困生這些能力的欠缺往往可以是補救的,需要在一定的教學措施下實現(xiàn)學困生的有效轉化。而在農(nóng)村小學中,英語學困生的現(xiàn)象則更為突出,這其中有著深層次的背景和原因。對此,小學英語教師必須找到原因,以及研究出有效的轉化措施,來切實提高英語學困生的學習質量,幫助其重拾英語學習的自信心。
1.教學方法單一。在當前小學英語教學中,許多教師仍然保留著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教學手法較為單一,教學方式枯燥單調,采用填鴨式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學過程中缺少和學生的有效互動。教師很多時候只是在課堂上機械地重復某些內容,以達到讓學生記憶的目的,學生沒有真正進行理解,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2.師生關系欠佳。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許多英語學困生和教師之間存在一定的隔閡,師生關系不和諧、不融洽。一些學困生由于英語成績差而造成自卑心理,以及缺乏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等原因,導致其從不主動與英語教師進行溝通,使雙方之間的溝通少之又少。同時,由于多數(shù)學校采用的都是大班制教育,導致教師的精力分配出現(xiàn)不均衡的問題,將過多精力分配給了英語學生成績較好的學生,從而忽視了英語成績稍差的學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師生關系的融洽。
1.基礎知識薄弱。農(nóng)村地區(qū)發(fā)展水平相對較低,使許多小學生在學習小學英語之前較少接觸到英語,導致英語學困生的基礎較為薄弱。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基礎知識對學習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英語學習質量。調查發(fā)現(xiàn),許多農(nóng)村小學生在小學學習英語之前沒有正式接觸過英語,這導致一些學生在初學英語時無法快速適應,長時間處于這種狀態(tài)則會極大影響其英語學業(yè)成績,進而影響學生之后的英語學習興趣,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
2.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欠缺。從學生自身角度分析其在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還發(fā)現(xiàn)許多英語學困生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技巧,這也是導致其存在英語學習困難的重要因素。由于英語學習方法不恰當,使其學習效率不佳,導致其背上了沉重的英語學習負擔,陷入了英語成績無法提高的困境。
3.學習動機不強。學習動機對學生的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深刻左右著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研究發(fā)現(xiàn),許多英語學困生都缺乏強烈的英語學習動機,學習態(tài)度不明確。筆者認為,學習動機主要體現(xiàn)為學習愿望的強烈,強烈的學習動機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而微弱的學習動機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調查發(fā)現(xiàn),許多英語學困生對英語學習表現(xiàn)出強烈的排斥感和畏懼感,在面對英語學習壓力時,表現(xiàn)出強烈的逆反心理,形成了不良的學習動機,嚴重影響到了實際的學習效果。
4.缺乏科學的學習策略。農(nóng)村小學英語學困生往往還面臨這樣一個學習困境,就是學習時缺乏合理的學習策略。雖然很勤奮,也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最終的效果卻不理想。通過深入分析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的學習策略并不得當,比如在記憶單詞時只采用重復記憶字母的方式進行記憶,不用利用單子的發(fā)音規(guī)律進行記憶;在記憶語法時,也僅停留在死記書上的句子,卻不知道語法真正的用法和含義。此外,英語學困生有些時候習慣用漢語思維去學習英語,導致英漢學習的混淆,影響了最終的學習質量。
1.部分學生家長對英語學習不夠重視。眾所周知,家庭環(huán)境和父母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許多農(nóng)村小學英語學困生,其家庭和父母對孩子的英語學習存在不夠重視的問題和現(xiàn)象,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學生其他科目的學習上,較少督促學生進行英語學習,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沒有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時,許多農(nóng)村家長存在這樣的錯誤觀念,就是認為語文和數(shù)學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主要科目,英語只是副科,沒有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引起足夠的重視。
2.缺乏必要的家庭輔導。在學習中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當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如意時,家長往往會對孩子存在的偏科進行家庭輔導。然而對英語學困生而言,由于其家長英語文化水平不高,或忙于工作、農(nóng)活沒有空余時間等原因,因此對孩子的英語輔導存在嚴重的不足。當英語學困生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家長也無法提供必要的輔導和幫助,勢必會影響其進一步的深入學習。
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課堂教學藝術。例如,兩個人烹飪同樣的食材,可以做出兩種完全不同的味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手法和教學方式,也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教學效果。每個學生都有自身不同的特點和特色,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傳統(tǒng)小學英語課堂上,許多教師固守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認為教學只是教師單方面的講和教,學生只需認真聽講和做好筆記就可以,教學過程也只是照本宣科,這樣的課堂枯燥乏味,根本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簡單、機械式的教學方式,也讓英語“學困生”慢慢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逐漸把英語學習當成了一種負擔,甚至談英語色變。因此,小學英語教師要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來充分調動學困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課堂上采用生動有趣、詼諧幽默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課上的學習狀態(tài)得到有效改善和提升。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分層教學與異步指導的方式開展教學,包括作業(yè)分層設計與作業(yè)彈性布置,更好地提升教學過程的針對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獲,取得最大的成長與進步,實現(xiàn)英語學困生的有效轉化。
教給學生正確、高效的學習方法也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正確的學習方法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事半功倍。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注重基礎知識的教授外,也要加強對其學習方法的指導。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習得與養(yǎng)成同樣也至關重要。例如,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以及課后復習的良好習慣,通過設計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養(yǎng)成多聽、多說的習慣;還可以引導學生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更好地開闊學生的英語視野。健康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可以幫助學生更積極主動地投入英語學習中,更好地實現(xiàn)英語學困生的有效轉化。
第一,英語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單詞記憶方法。英語學習最基礎、最重要的就是詞匯學習。英語以詞匯為基礎,詞匯就像英語大廈的磚石,磚石的多少和牢固程度決定了大廈建設的高度。調查發(fā)現(xiàn),英語學困生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就是詞匯量不夠的問題,他們在日常學習中存在詞匯記不住、記不牢、容易遺忘的問題。為此,只有掌握充足的詞匯,才能幫助英語學困生擺脫英語學習之“困”。造成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是英語學困生的詞匯記憶方法不當。他們學習詞匯主要按照字母累加的方式記憶詞匯,導致識記過程枯燥乏味,毫無樂趣可言。同時機械的字母記憶,也導致記憶效果不盡人意,隨記隨忘成為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針對這種情況,英語教師應改變學生的詞匯記憶方式,讓他們更高效地記憶單詞。記憶單詞,要先從基本的音標識讀開始,英語教師要補上學生的音標課,使每個學生都能牢固地掌握音標的基本知識,使學生能真正學好音標,正確地進行英語詞匯的發(fā)音,在此基礎上,再向學生介紹英語字母及其字母組合的發(fā)音規(guī)律,并靈活地根據(jù)音節(jié)發(fā)音規(guī)律來記憶單詞,從而達到對單詞的高效掌握與牢固記憶。在記住單詞以后,再引導學生到課文中去理解和體會其具體意義及用法。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教師經(jīng)常會布置課外閱讀的任務,這對英語科目的學習也同樣適用,英語教師可以給學生安排一些簡單的、易接觸的課外讀物,來幫助學生進行詞匯的鞏固與拓展。長期堅持,學生的詞匯量可以得到質的拓展與提升,從而對英語學困生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著重培養(yǎng)英語學困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與習慣。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學習的目的主要用來交流,而交流的過程則與聽、說、讀、寫能力息息相關。這四項能力也是英語學習要掌握的基本能力。無論是對詞匯的掌握還是對句型的學習,最終都要應用到的實踐中。在這幾種能力中,聽說屬于口語的范疇,而讀寫則屬于書面語的范疇。英語知識的獲取離不開多聽和多讀,而英語知識的應用則要多說與多寫。學生在接觸一門新的語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多聽、多說、多讀、多寫,讓這四種技能達到相輔相成、共同提高的效果。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敢于開口說英語與樂于開口說英語,對學生存在的口語錯誤要恰當?shù)剡M行糾正,提升學生開口說英語的自信。此外,英語教師還可以針對學生的寫專門布置一些任務,讓學生嘗試應用英語記敘一些事情,促使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
在英語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英語知識的輸出。為此,英語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多通過提問、對話等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同時也可以通過學生彼此之間的交流討論來構建高效有趣的互動課堂,為學生進行英語輸出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與氛圍。在課余時間,英語教師可以通過舉辦英語“口語角”、英語演唱比賽、英語歌唱比賽等活動,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英語輸出的機會,促進英語學困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進步與提升。
“親其師,信其道?!币嬲龓椭⒄Z學困難愛上英語學習,必須從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入手。和諧的師生關系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fā)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師生關系的和諧不僅可以增進學生對英語教師的信任感,同時也是提升學困生英語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當學困生與英語教師建立信任后,其會從內心愿意積極主動地聽講,積極完成教師布置的各項任務,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英語學習質量的提升。因此,英語教師必須用心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不僅要關注他們的學習成績,同時也要關心生活、學習等方面的事情,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自己無法解決的困惑,在構建和諧生生關系的同時,幫助其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與生活態(tài)度。在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要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與思想,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尤其要對英語學習存在困難的學生給予更多的支持和幫助,在和諧、親近的師生關系中,使他們變得樂學、好學,減輕英語學習的焦慮感與恐懼感。在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過程中,英語教師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多給予學生以溫暖的鼓勵與支持,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在農(nóng)村小學中,有些英語教師要一人教幾個班,要轉化的學困生數(shù)量相對較多,英語教師一人無法實現(xiàn)全部輔導。為了更好地提高學困生的轉化效率,英語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班級和學生家長的力量。一方面,可以在班級內建立“一對一”的學習對子,引導基礎較好的學生與基礎較差的學生組成一個互幫學習小組,或由自律性較強的學生來督促自律性較差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互助學習,每天登記好互助學習的內容,每周對結對互助情況進行總結、評價,更好地引導基礎較差的學困生走上正確的學習軌道。另一方面,有效引導家長參與到學生的英語學習輔導中。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爭取家長的支持與幫助,引導家長做好學生的引導與督促工作。如讓家長多督促學生聽錄音、大聲讀英語以及練習單詞、詞組和句型等,為學生的拓展閱讀提供必要的支持等。英語教師可以利用家長會的機會向家長傳達一些教育引導孩子的方法,使家長也能充分參與到英語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中,讓家校緊密形成一個整體,全方位地助推英語學困生的成長與進步。
農(nóng)村小學英語學困生的轉化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英語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引導者和指路人,對英語學困生的轉化發(fā)揮著不可替的作用。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要給予學困生真正的關心和愛護,尊重和理解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困惑,幫助他們找到存在的問題,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教給學困生正確的英語學習方法與策略,幫助他們更好地走出英語學習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