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謙 程 輝 吳曉英 謝小娥 范云飛 劉清紅
江西省贛州市人民醫(yī)院 341000
經口氣管插管可以增進通氣有效性,保持患者氣道通暢,將導管直接插入氣管建立氣體通道,是臨床中危重癥患者常用的搶救措施,目前該輔助治療手段已經廣泛應用于腦血管疾病、顱腦外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多種可引起嚴重低氧血癥的疾病治療中[1-3]。腦血管疾病、顱腦外傷等疾病患者在治療中可能出現心搏驟停、呼吸肌麻痹等情況,經口氣管插管可以開放氣道,導管管腔相對較大,便于及時吸痰,使患者各項治療工作順利開展。雖然經口氣管插管方式可以輔助治療,滿足患者治療需求,但在應用過程中氣管插管固定難度高,容易出現意外拔管、移位、滑出等情況,增加患者出現面頰皮炎、口腔黏膜潰瘍等并發(fā)癥的概率,威脅患者生命安全[4-5]。臨床上經口氣管插管患者,在固定導管上采用的方式以“工”型膠帶固定法為主,此種方式在長期插管治療中患者易出現舒適度明顯下降、并發(fā)癥概率增加等情況。故針對采取經口氣管插管患者,應積極探索氣管插管穩(wěn)定性更高的方法,當前關于創(chuàng)新的氣管插管改良固定技術相關研究較少,該領域有很廣闊的發(fā)展空間?;诖耍疚囊?021年1—12月我院收治2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兔耳固定法在氣管插管改良固定中的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12月我院收治氣管插管患者200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10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具可比性,見表1。所有患者知情同意,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核準。納入標準:(1)入室時已保留經口氣管插管時間<6h者或者監(jiān)護室內行經口氣管插管術者;(2)口腔黏膜完整;(3)表達正常、神志清醒、愿意配合的患者;(4)患者經過血氣指標檢測、超聲檢測等,符合氣管插管指征。排除標準:(1)口腔疾病者;(2)合并認知障礙與精神障礙者;(3)臨床資料不全者;(4)18周歲以下者;⑤皮膚過敏者。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工”型膠帶固定法進行相應氣管插管固定,具體操作使用19cm(短邊)×25cm(長邊)“工”型膠帶進行固定,所選擇的膠帶,兩側長短不同(分別為9cm、7cm),2~3cm長短兩邊相連接部分,2cm長短兩邊寬度。醫(yī)護人員進行固定時,需要將長邊在患者上唇輕輕固定,之后將短邊繞過氣管插管、牙墊等部位,在固定中需要讓長邊包繞短邊進行固定,并在游離末端1cm處進行粘連。在整個固定操作過程中,需要按照先短邊后長邊原則進行固定,并保證長邊長度延伸至患者耳垂等位置。待上述操作完畢后,再使用1條“工”型膠布,進行患者下唇部位固定。
實驗組:給予兔耳固定法進行氣管插管固定。協(xié)助醫(yī)生插入氣管導管,插管后調節(jié)氣管導管深度至雙肺呼吸音對稱后開始固定導管。一次性梅花引流管去頭尾,剪適宜長度,沿直線剖開。牙墊凹槽緊貼口插管,系帶8字形纏繞導管和牙墊,纏繞后死結固定,隨后將系帶兩端拉至耳郭上方,一側繞過枕后打死結,另一側系帶繞過頭頂在耳郭后打死結。菌狀管包裹臉頰部寸帶,將開口紗塊從上嘴唇塞入嘴角兩側系帶下固定。形成類似于“兔耳”的形狀,進行氣管插管固定。
兩組患者氣管插管成功后,醫(yī)護人員保證患者氣管插管妥善固定,固定時松緊度以一指為宜。檢查患者插管深度,謹防管道出現移位、牽拉等情況。告知患者及家屬經口氣管插管的重要性,及時解答其提出的疑問。醫(yī)護人員根據患者情況,適當予以肢體約束。
兩組患者氣管插管期間,密切觀察患者頭部、四肢活動變化情況。醫(yī)護人員觀察患者呼吸情況,確保呼吸道通暢。定期對患者呼吸道分泌物進行清理,及時吸痰。在吸痰處理時,嚴格按照無菌操作原則,使用一次性吸痰管進行吸痰處理。吸痰中選擇的管外徑需要明顯小于氣管導管內徑的一半以上,長度以40~50cm為宜,吸痰時吸引負壓在6.7kPa以下。每次對患者采取吸痰處理之前,予患者純氧1~2min,預防患者出現低氧血癥。吸痰過程中,還需要采取旋轉式抽吸方式,降低吸痰處理對患者氣道黏膜造成的傷害,也不可對吸痰管進行上下提拉,觀察患者痰液顏色、性狀、痰量等,發(fā)現異常及時通知醫(yī)生予以處理。每次抽吸處理控制在15s之內,連續(xù)2次吸痰處理時間間隔3min以上。按照氣道—口鼻順序進行吸痰?;颊哒麄€氣管插管治療期間,醫(yī)護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對氣管插管相關導管按照相關標準進行清潔、更換等。
1.3 觀察指標 比較對兩組氣管插管非計劃性拔管率、口腔黏膜潰瘍、面頰皮炎發(fā)生率和患者滿意度。滿意度:由患者依據自身感受,從舒適度、整體、專業(yè)、環(huán)境等方面進行觀察,每方面患者依據自身感受評定分數,分數范圍在0~100分,分數≥85分表示滿意,滿意度=滿意例數/100×100%。
2.1 兩組患者非計劃性拔管率、口腔黏膜潰瘍發(fā)生率、面頰皮炎發(fā)生率比較 實驗組非計劃性拔管率、口腔黏膜潰瘍發(fā)生率、面頰皮炎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非計劃性拔管率、口腔黏膜潰瘍發(fā)生率、面頰皮炎發(fā)生率比較[n(%)]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舒適度滿意度、整體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專業(yè)滿意度、環(huán)境滿意度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n(%)]
搶救危重癥患者時,可以采用經口氣管插管,進行人工氣道快速建立,維持患者正常呼吸,迅速建立有效的氣道,降低疾病對患者心肺造成的影響。氣管插管治療期間,可能會出現并發(fā)癥,尤其是留置插管時間較長的患者,出現并發(fā)癥的概率較高[6-7]。
患者治療期間經口氣管插管容易出現非計劃拔管、氣管移位等情況,給患者生命安全及治療產生不利影響。導致非計劃拔管情況出現的原因較多,其中包括患者病情、插管舒適度等。起初采用經口氣管插管輔助治療時,患者病情危重,意識處于模糊或者昏迷、麻醉未清醒等狀態(tài),身體較為虛弱,治療中無力反抗,相對氣管插管效果較好、較為穩(wěn)定。隨著患者病情不斷好轉,患者意識越來越清醒,患者對經口氣管插管接觸部位關注度升高,插管接觸部位不夠舒適,或者出現口腔潰瘍、面頰皮炎等,均會增強不適感,增加患者吞管、吐管等情況發(fā)生概率,在吐管與吞管過程中,導管出現位移,甚至發(fā)生非計劃性拔管[8]。傳統(tǒng)“工”型膠帶固定法在氣管插管中應用較為廣泛,可以一定程度上預防氣管插管非計劃拔管。但危重癥患者住院時間長,分解代謝更為明顯,脂肪分解使皮膚變得油膩,出現面頰皮炎的概率上升。長時間治療,患者口腔分泌物和汗液對膠帶濕度、溫度產生影響,易出現松動等情況,致使患者出現非計劃拔管的概率升高。長時間使用膠帶,加之膠帶透氣性不高,降低了患者氣管插管治療舒適度,無論是并發(fā)癥還是非計劃拔管發(fā)生率均比較高,傳統(tǒng)的“工”型膠帶固定法應用方式依舊有很大改良空間。反“8”字系帶法對氣管插管進行固定,根據患者氣管插管情況,在中部等位置打一個“8”字,并將雙環(huán)套結在門齒處氣管導管的位置,將雙環(huán)后沿耳垂下方在一側面頰打活節(jié),實現氣管插管固定[9-10]。該種方式在經口氣管插管患者治療中應用率較高,既可以穩(wěn)定導管,又可以避免導管出現脫管、移位等情況。本文在“8”字系帶法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系帶“8”字形纏繞導管和牙墊,一側繞過枕后打死結,另一側系帶繞過頭頂在耳郭后打死結,形成類似兔耳的一種創(chuàng)新氣管插管固定方式。該種固定方式,可以降低原有“8”字方式長時間膠帶粘貼的不適感,在確保氣管插管穩(wěn)定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患者舒適度。本文結果顯示,實驗組舒適度滿意度、整體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使用該氣管導管改良固定方法能夠有效減少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氣管導管非計劃性拔管率,降低患者因為氣管導管脫落而病情加重的危險性,更加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同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醫(yī)療費用。兔耳固定法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性固定方式,具有創(chuàng)新性,豐富了目前臨床上氣管插管固定方式,給氣管插管方式優(yōu)選提供更多可能。同時,兔耳固定法應用優(yōu)勢十分明顯,該氣管插管固定方法無須使用3M膠布,能夠明顯減少患者顏面部皮膚的破損,改善患者的舒適性,減少護士工作量,提高護理質量。本次研究所選患者樣本量有限,未來應分析兔耳固定法在不同年齡患者氣管插管應用中的效果,并擴大樣本量,為氣管插管患者優(yōu)質治療提供技術支持。
綜上所述,兔耳固定法應用于氣管插管改良固定中,可以確保氣管插管的穩(wěn)定性及治療有序開展,有效預防患者出現非計劃拔管的情況,降低導管移位和唇面部黏膜皮膚破損、過敏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盡可能確?;颊甙踩屍涓惺艿絻?yōu)質的救治服務,患者使用后滿意度高,可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