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李香玉 線索 | 惠依琳
賈龍弟
2022年教師節(jié),鄉(xiāng)村教師賈龍弟收到曾經(jīng)的學生寫來的一首詩——
《弓和箭》
老師
您是弓,
歲月是弦。
您愛的滿弓,等待
一支箭的出發(fā),
雖不舍,仍蓄力。
老師
此去經(jīng)年,我愿
化作一只鳥,歸來,
為一張弓,唱
一支箭的百轉(zhuǎn)千回。
他深感欣慰,在朋友圈發(fā)文回應:“是誰讓一根木以弓的姿態(tài)迎接一支箭的到來?是誰讓一張弓彎成滿月的姿態(tài)送別一支箭的遠行?又是誰讓一支曾經(jīng)鋒芒畢露、躊躇滿志的箭的歸來,變成如今一只鳥無比溫柔的吟唱?是誰撥動了歲月之弦,讓我們感慨彼此的緣分?感謝曾經(jīng)的箭,現(xiàn)在的鳥,感謝歲月的弦,曾經(jīng)的年少輕狂,如今的彼此溫暖!”
一所學校,28年,學生換了一茬又一茬,但賈龍弟始終默默堅守、辛勤耕耘。一個個鄉(xiāng)村學子,從這里出發(fā),走向遠方,去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未來。
1994年,賈龍弟從湖州師范??茖W校畢業(yè),被分配到黃姑中學(獨山港中學的前身)任教,這是一所鄉(xiāng)村學校,當時學生以鄉(xiāng)村孩子為主,現(xiàn)在主要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有人悄悄告訴賈龍弟:鄉(xiāng)村孩子不好教,閱讀和寫作能力弱,自信心不足;老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在教學中,賈龍弟也深刻地體會到了這一點:能完整交上作文的學生不足一半,有的甚至小學期間從未寫過作文。對這樣的學生直接放棄嗎?賈龍弟不甘心,也不忍心。他帶著寫作能力薄弱的學生一起寫,最初只能寫五六十字的,經(jīng)過他的指導能寫到三五百字,還能通過寫作來表達一些想法、記錄自己的生活。賈龍弟說:“看著孩子們的進步,步入講壇不久的我深深感受到一種作為教師的幸福?!?/p>
1998年,賈龍弟在學校里成立了文學社,幾年下來,出版了20多本學生文集,有160多人次獲獎。賈龍弟回憶說:“當時我們學校有兩個寄宿班,看著寄宿生每天不到6點就自覺到教室學習,他們的不容易讓我感同身受。我想,能不能通過寫作,讓他們抽出一點時間來看看窗外的風景,在艱苦的學習生活中發(fā)現(xiàn)生活的詩意,因此,我為文學社取名‘窗外’。”這既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也切實提升了他們的寫作能力,還讓他得以了解學生的生活。曾有一名寄宿生,在周記里這樣描寫周五晚上回家的感受:“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感覺今天的月亮很圓、很亮。”這給賈龍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熬渥与m然簡短、樸實,卻精準地表達了一名寄宿生走在回家路上的心情,這不正是我們教學生寫作的目的之一嗎?”
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賈龍弟還從自己的專業(yè)出發(fā),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人民教育家于漪曾說:“要讓每個學生都成為‘發(fā)光體’?!辟Z龍弟從這句話中得到啟發(fā),基于鄉(xiāng)村學生的實際情況,形成了以“賞讀”為核心,“低起點、小步走、分層走、互助走”的教學風格,探索出了一條適合沿海發(fā)達地區(qū)鄉(xiāng)村學校的語文教育之路。
賞讀,就是以閱讀為核心,讓學生喜歡上閱讀。在賈龍弟看來,閱讀不僅是與自己、與文本的對話,還是與他人的一種對話。他采取“師生共讀一本書”的策略,讓閱讀不單是閱讀,更成為師生交流的一個窗口。他還補充道:“同伴間的對話,也是一種閱讀方式。‘你讀到了什么,我怎么會沒讀到?’‘你讀這個情節(jié)時想到了什么?’‘他的感受怎么那樣深?’學生相互交流、彼此欣賞,能夠更深刻地體會閱讀的意義?!?/p>
低起點、小步走、分層走、互助走,賈龍弟強調(diào)必須貼著鄉(xiāng)村學生的實際來教,讓他們慢慢發(fā)光,不可能一蹴而就?!班l(xiāng)村孩子普遍善良淳樸,而且他們有的還住在同一個村子,平時接觸較多,便于建立起互助小團體,讓能力強的學生帶著基礎(chǔ)差的學生一起學,不失為一種適切的方式。他們一起學習的時候,不僅是一種知識傳遞,還是一種情感交流,對他們的全方面成長非常有益?!边x擇這種方式引導學生愛上閱讀、愛上語文,賈龍弟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
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是賈龍弟心中的信念;尋求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育方式,是賈龍弟不變的初心。
曾經(jīng),班上有一名來自貴州的學生,她性格比較沉默,不怎么和同學交流,語文基礎(chǔ)也不是很好,但非常淳樸、認真,每一次作業(yè)都書寫得特別端正。一次家訪,賈龍弟得知她父母每天早出晚歸地打工,她還要給兩個弟弟做飯。面對家中困境,一個弱小的女生能夠如此有擔當,還能夠把作業(yè)認真完成,這讓賈龍弟頗為感動,他想讓其他學生也感受到這個女生難得的品質(zhì)和精神,上課時總是盡量發(fā)掘她的亮點、表揚她。漸漸地,她的性格開朗了許多。后來,這個學生初中畢業(yè)回到貴州考上了當?shù)匾凰殬I(yè)學校,在給賈龍弟的來信中她動情地寫道:“賈老師,認識您是我的幸運,因為您,我愛上了語文,記住了平湖。我非常想念我們在一起學習的日子!”
賈龍弟,浙江省平湖市獨山港中學教科室主任,浙江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2020年浙江省十大年度教育新聞人物,浙江省“萬人計劃”教學名師。
還有一個學生,學習成績一般,但很努力,每天完成作業(yè)后都第一時間交給老師審批。不過賈龍弟發(fā)現(xiàn)他白天上課經(jīng)常犯困,所以就去學生家里了解情況。原來,他媽媽種了不少菜地,在家除了寫作業(yè),他還要幫忙干農(nóng)活、帶弟弟妹妹。了解了實情的賈龍弟不禁慨嘆:“如果看到他上課打瞌睡就不分青紅皂白地當眾批評,就會對他造成傷害。教師一定要有一顆體諒孩子的心,真正走近學生,才能把學生教好?!?/p>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教師不能只看學生的學習成績,還得看這個人,了解他背后的家庭以及他在家里做些什么。師生之間,不僅是知識的交流,還離不開情感的溝通?!痹卩l(xiāng)村教育的路上,賈龍弟愿做一片無私奉獻的“草葉”,努力托起“草葉”上那一顆顆晶瑩的露珠。
身為一名鄉(xiāng)村教師,賈龍弟能夠深刻理解鄉(xiāng)村孩子的艱難與夢想,同樣也明白鄉(xiāng)村教師如何才能以專業(yè)成長守護尊嚴、贏得尊重。
在這所被田野緊緊環(huán)抱的鄉(xiāng)鎮(zhèn)中學里,賈龍弟懷揣著“尋找適合鄉(xiāng)村孩子的語文教育”的教育理想,深入研讀前沿語文教學理論,自主探究語文教學方法,投身新課程改革,以廣闊的視野和深厚的教學積累,迎來了語文教學和科研的雙豐收,2018年被評為浙江省特級教師,2019年又評上正高級教師,2020年入選浙江省“萬人計劃”教學名師。他想對鄉(xiāng)村青年教師說:“選擇了哪一所學校、選擇了什么樣的學生,并不重要,如何面對這樣的學校、這樣的學生,才最重要。鄉(xiāng)村也是一片寶藏之地,每一個學生都需要你,只要努力、善于探索,在鄉(xiāng)村教學也能發(fā)光,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價值?!?/p>
顧明遠先生認為,敬業(yè)愛生是最基本的師德。賈龍弟強調(diào),青年教師要不斷努力、修煉,以專業(yè)成長、專業(yè)實踐去踐行敬業(yè)愛生?!暗谝?,要在反思中不斷前行。課堂是教師教學的主陣地,必須將之作為反思的重點對象?!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能成為名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則可能成為名師?!A東師范大學教授葉瀾的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反思在教師專業(yè)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和特殊作用。當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也曾講:‘作為老師,每天一反思,十年后必成大器?!以鴧⒓又煊佬轮鞒值摹陆逃龑嶒灐畲蟮挠绊懢褪亲屛议_始了自我反思,通過博客記錄每天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思考,以此來改進課堂教學。第二,是閱讀。閱讀是促進教師成長很重要的一方面。缺乏閱讀的積淀,就難以對別人的建議形成深刻的理解,無法靈活應對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和想法,不能進行有深度的追問或?qū)虒W進行及時調(diào)整??梢哉f,一位教師在課堂上所反映出來的其實就是他的閱讀積淀。第三,是寫作。閱讀是一種吸收,寫作則是一種表達,是理清思路、梳理思想的重要手段。對語文教師而言,寫作就更為重要。首先是下水寫作,只有這樣才能知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可能遇到什么困難,從而進行針對性指導。其次是科研寫作,科研能夠指導教學,課堂的風景很多時候是通過科研看到的。比如我們?nèi)ヂ犝n,如果缺乏理論積淀,就很難看到課堂背后的東西,聽課最重要的不是看教師怎么教,而是了解他為什么這么教?!?/p>
教學上,賈龍弟一直爭做“工匠型”教師。在他看來,“工匠型”教師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nèi)涵——師德要高尚,技藝要精湛?!皼]有傾聽,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我們觀察‘職’的繁體字——職,從構(gòu)字法能夠看出,匠人的工作中心就是傾聽。面對一定的材料,匠人需要去發(fā)現(xiàn)、研究,才能根據(jù)其特點進行創(chuàng)作,這其實就是‘因材施教’。課堂上的傾聽,需要教師去體味學生話語中潛在的復雜想法,如果教師學養(yǎng)不足、積淀不深、技藝不精,就很難做到真正傾聽,面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也就無法做出有效回應?!?/p>
怎樣讓孩子愛上語文課,把語文課上出語文味?賈龍弟一直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改實踐,努力尋找語文教育的方向和路徑。
賈龍弟指出:“首先,教師必須深刻認識語文教學的本源性問題。比如寫作,它是與世界、與自然、與自我的對話方式,是一種交流,很多時候需要有讀者意識,才知道該怎么寫。我們都非常熟悉的一個作文題是‘介紹我們的校園’,倘若改成‘向即將進入學校的初一新生介紹我們的校園’,就會變得不一樣。前者沒有讀者對象,學生往往感到無從下筆。而后者則是引導學生用自己的作文來和初一新生進行交流。寫作時,學生就會思考:初一新生的興趣點在哪里,對我們學校有什么樣的期待,他們會比較喜歡我用什么樣的口吻介紹?我們應該讓寫作真正走進生活,通過寫作來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其次,要深入思考語文教學到底應該是什么樣子的。作為母語,語文學習資源無處不在,我們要學會利用周邊資源,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讓學生感到學語文是有用的?!?/p>
“碧波深處有珍奇”,這是語文教育專家錢夢龍給賈龍弟的寄語,也是賈龍弟28年鄉(xiāng)村語文教學實踐的真實寫照。他始終認為:生活是語文教學的源頭,學生是語文教學的主體;理想的語文課堂,應該以生活為舞臺,以育人為目標。
比如:賈龍弟曾引導學生用語文的方式來宣傳垃圾分類知識。怎樣讓聽眾或讀者有興趣地學習那些枯燥的說明性知識,學生們想出了很多辦法。有的用改編歌詞的方式將它唱出來,錄成視頻在社區(qū)公屏上播放;還有學生用三句半的方式來改寫,然后幾個同學合作表演出來?!斑@樣的宣傳方式易于接受、便于記憶,贏得了社區(qū)居民的肯定和贊揚,學生也收獲了滿滿的成就感。讓學生用語文去解決實際問題,他們自然會感受到語文的實用性和重要性。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社會參與度也得到提升,培養(yǎng)了他們對社會的擔當和責任意識,這種方式還讓他們感受到,可以用自己的語文能力為社會出一分力。”賈龍弟希望學生對語文學習有興趣、有期待、有理想,通過語文做一個“心中有愛、眼中有光”的人。
又如:在學習“寫人如何抓住特點”“怎樣突出人物的精神”時,賈龍弟將這兩個單元的寫作任務融到一起,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項目化學習——制作一本青春紀念冊。有的學生在運動會上抓拍鏡頭,有的學生配以文字,然后大家一起討論哪些鏡頭和文字可以選入“青春紀念冊”。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們對于班集體以及在這段歲月里所展現(xiàn)出的青春魅力感受頗深。“讓學生用語文的方式給班級的青春歲月留下一段記憶,也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的價值?!辟Z龍弟說。
鄉(xiāng)村教育是中國教育的“神經(jīng)末梢”,教師是鄉(xiāng)村教育的靈魂,是辦好鄉(xiāng)村教育的關(guān)鍵。賈龍弟呼吁,要充分發(fā)揮鄉(xiāng)村教師在鄉(xiāng)村教育中的引領(lǐng)作用,提高他們對自我價值的認同感,讓他們心甘情愿地留在鄉(xiāng)村,將熱愛語文的種子播散在這片潤澤希望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