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學玲
(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龍泉寺鎮(zhèn)中心小學,甘肅 永登)
對于小學生而言,語文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同時也是最為基礎的一門學科,在小學教育教學中意義重大。語文課文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強的特點,新教材所選文本更是從不同側面顯示著蘊涵的自然之美、社會之美和藝術之美。豐富語文知識,不僅有助于學生認知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也能夠為更好地學習其他學科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也能夠為學生正確價值觀念、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發(fā)展帶來積極影響,教師必須要給予足夠重視。而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進一步強化學生審美素質培養(yǎng),既可以幫助學生緩解學習壓力,也能夠使學生從不同層面理解并掌握所學知識,促進其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語文教材中的審美內容有很多,要想基于此強化學生的審美素質培養(yǎng),就必須聯(lián)系實際,對教材內容做出深入鉆研。小學語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寫作背景與目的,它要表達的情感也是特定的。因此,教師應該在語文課堂上營造一定的氛圍,讓學生帶著情感學習課文。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根據文本中蘊含的情感,對教學情境進行優(yōu)化,可以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具體來說,文本中蘊含的美可以從學生幾個角度進行挖掘。
首先,帶領學生閱讀學習描寫自然景觀的文章能夠讓學生產生豐富的審美享受。不論是高山流水,還是花鳥草蟲都蘊含著不同的美,可以從自然景物的形、色、音等層面來給予欣賞體驗。比如,以《海上日出》為例,在閱讀欣賞過程中,學生就可以對朝霞、旭日呈現(xiàn)出的那種夢幻般的色彩之美做出深入體會。又如,在學習《觀潮》過程中,可以對奔騰壯觀的聲勢之美做出進一步領略。還有就是《桂林山水》這篇文章,通過帶領學生從不同角度來欣賞,能夠讓其對山水展現(xiàn)出的獨特的清、靜、奇的圖畫之美有更深的感受。還需要考慮到的是,教材中描繪出的自然美,其實是意象的一種凝聚,并非是對自然的復現(xiàn),所以,在欣賞教材中的自然美時,不要被其外部形態(tài)所束縛,還要對其中展現(xiàn)出的作者的審美情趣、審美理想做出全面分析。
其次,通過對語文教材中一些美好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夠發(fā)現(xiàn)其中呈現(xiàn)出的人格美、智慧美與情感美,從某一層面來講,這也是對社會美內涵的一種集中體現(xiàn)。比如,《杏兒熟了》這篇文章能夠將長輩對小輩的那種疼愛,以及小伙伴之間展現(xiàn)出的敬愛、友愛之情充分呈現(xiàn)出來。又如,《你們想錯了》中,在朗讀課文內容的過程中,透過文字體會方志敏等革命先輩的人格節(jié)操,感受其廉潔奉公、中心為黨的大義??傊灰菗碛袠酚谥?、誠實守信,以及無私奉獻等美好心靈、品質的人物,通常都會受到大家的尊重和喜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課文中思想主題的深入發(fā)掘,還要把握契機,以適合的方法來加強引導,強化小學生美好心靈的塑造。
最后,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詞蘊含的美也是不容忽視的,詩句中營造出的各種佳境也是強化小學生審美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素材,應給予足夠重視。比如,以《早發(fā)白帝城》為例,在具體講解中,就可以圍繞始終展現(xiàn)出的意境美來開展審美素養(yǎng)培養(yǎng),讓學生在賞析中更進一步地體會其中所表達的喜出望外、歡快急切的心情,以及詩人呈現(xiàn)的熱情奔放的情感。這類詩詞中展現(xiàn)出的意境美,通常都可以做到情、景以及內容、形式上的協(xié)調統(tǒng)一,應帶領學生把握細節(jié),用心去體會。
在有感情的朗讀中,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在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的同時,也能夠將美更好地表達出來。首先,在范讀中,教師通過有感情地給大家范讀,既有助于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也有助于學生、教師、作者情感共鳴的激發(fā)。且在范讀中,學生也會對教師的一些朗讀技巧進行模仿,進而從整體上提升朗讀水平。其次,在自讀中,學生可以對作者表達的情感做出深入揣摩,進而不斷受到文章思想情感的熏陶。再者是引讀,可以通過引讀一些特殊、說明問題的句子、段落,為作者、讀者真美情感的抒發(fā)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比如,以《圓明園的毀滅》為例,其中不僅介紹了當年的圓明園是多么輝煌,還描述了圓明園慘遭毀滅的歷史,通過閱讀與學習,學生不僅可以了解我國燦爛的文化,對其產生強烈的熱愛之情,還會明確侵略者的行徑,對其行為產生憤恨之情。所以在講授的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多樣化的朗讀方式,將重點放在一些詞句上,在朗讀的過程中通過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的方式做好對詞句的處理,通過這種方式將學生與文本的共鳴激發(fā)出來,同時,能夠獲得強烈的情感熏陶,對語言文字中展現(xiàn)出的深刻內涵做出充分感悟。且只要堅持下去,學生一定可以將文章的意、形、情讀出來。因此,對于朗讀在理解課文、語言表達以及陶冶情感方面的作用,廣大語文教師應給予足夠重視。
在教學中,語文教師應把握時機,帶領學生深入挖掘、對比分析文章中的美與丑,并在揣摩、理解過程中,對美的想象有更深入的理解。學生所接觸到的閱讀材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個階段的社會現(xiàn)狀或某種深刻的哲理,讀物能夠教育讀者,并且能夠影響讀者的思想世界。當學生對文章有了初步的審美感受之后,教師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在閱讀中對不同的文章進行對比,從而在對比中發(fā)現(xiàn)形象之美。在對比中,學生要提高對審美對象的評價和鑒別能力,其中包含了對真善美的識別,還包括了學生對某一客觀事物的審美評價,從而使學生產生新的感悟。以《西門豹》為例,其中就展現(xiàn)出了鮮明的對比特征。在具體講解中,可以引導學生先圍繞西門豹、巫婆這兩個人來進行對比分析,可以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鼓勵學生結合文章內容與自身理解,從不同層面表達出對美、丑的真實看法。在借鑒、比較中,學生可以對什么是真、善、美,假、惡、丑又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做出正確認識,以此來強化審美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此,在語文課上,教師要著重帶領學生比較分析人物之間的外表和內容、形象與本質,以及主觀和客觀。通過這樣的對比分析,學生既可以對美有進一步的認識和體會,也能夠逐漸懂得該從哪些角度去評判這種美。
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僅有句式優(yōu)美多樣的散文內容,還有對話極具個性的記敘文、用字凝練且傳神的詩歌,對此,在具體講授中,語文教師要帶領學生結合現(xiàn)有知識經驗做出細致推敲、欣賞,這樣既有助于語感培養(yǎng),同時還能為他們帶來美的熏陶。在教學中,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對課文進行推敲,從而對其中展現(xiàn)出的語言美做出深入體會。
1.傳神詞語的細致推敲
通常情況下,不論是詩人還是作家,在創(chuàng)作中應用的詞匯都非常傳神,不僅形象,還能夠展現(xiàn)出豐富的內容,這是其精妙所在。比如,以《鳥的天堂》為例,其中有一段關于綠葉的描寫:“那么多的綠葉……這美麗的南國的樹。”這一段描寫非常生動且讓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堆”這個字的運用,不僅巧妙,還非常傳神,就像是樹葉一片挨著一片、層層疊疊的情境生動地展現(xiàn)在大家眼前一樣;還有“明亮”這個詞在這一段落中的應用非常巧妙,把樹葉明亮并且有光澤的特點展示在大家面前;而“顫動”一詞,將原本靜態(tài)的樹葉描繪得富有生機與活力。在具體講授中,若不帶領學生對這些字詞做出認真鉆研,學生難以對文章中表達的美感做出充分體會,因此,在強化小學生審美素養(yǎng)培養(yǎng)中,語文教師一定要帶領學生加強對傳神詞語的細致推敲,創(chuàng)造更多發(fā)現(xiàn)美、體會美的機會。
2.鉆研富有個性的對話
在刻畫人物形象中,對話是使用最廣泛的一種方法,因此在鉆研對話的時候,教師應該提醒學生思考:為什么這句話適合他(她)說,但卻不適合別人說,以此來實現(xiàn)對人物性格特點、思想品質中呈現(xiàn)的美感的進一步體會。比如,“四周圍黑洞洞的,怎能不碰壁呢”是來自《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文中的一句話,教師可以帶領大家對此做出深入鉆研,進而充分認識到這句話不僅含義深刻、幽默,也能夠表現(xiàn)出魯迅先生雖處于惡劣環(huán)境,但依然具有藐視反動勢力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傊谛W語文課上,通過帶領大家對富有個性化的語言做出深入鉆研,既可以做出對文章內容的透徹理解,也能夠強化審美素養(yǎng)培養(yǎng)。
3.注重優(yōu)美句子的欣賞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散文占據著較大比例,可以說每一篇散文在審美素質培養(yǎng)上發(fā)揮的作用都是非常顯著的,應給予充分利用。教師在引導學生賞析句子時,可以帶領學生朗讀句子。通過朗讀,學生可以對課文有一些記憶,同時對課文內容產生一些理解,此時帶領學生進行二次朗讀,并且要求學生在朗讀的同時找到喜歡的句子并畫出來。在朗讀活動結束之后,教師就讓學生發(fā)表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看法,并挑出重點的句子進行賞析,鼓勵他們在課堂中分享自己的一些理解和體會,這樣就會幫助學生形成思維意識。生動語言的展現(xiàn)往往都離不開優(yōu)美句式的支持。有的句式是對稱的,強調要體現(xiàn)出工整美;有的句式參差,主要體現(xiàn)的是段落美。以《桂林山水》為例,在這篇文章的創(chuàng)作中,作者用詞非常傳神,對句式的使用也很講究。如以“山、水”這兩段的描寫為例,巧妙引用了工整的排比,再加上朗朗上口的語感,能夠將水“靜、清、綠”和山“奇、秀、險”的特征生動、細致地展現(xiàn)出來。在具體講解中,教師應帶領學生對這些句子進行反復誦讀,對各分句之間存在的結構聯(lián)系做出準確把握,讓學生在誦讀、分析中對其中展現(xiàn)出的優(yōu)美韻味進行反復的回味,進而獲得更多美的熏陶,將學生熱愛桂林山水秀麗多姿這一情感全面激發(fā)出來。
對于小學生來講,其不論是知識儲備還是生活閱歷都非常有限,所以,對于一些事物的認識也大多局限在淺層,難以展現(xiàn)出對美的鑒賞能力。對此,在具體講課中,教師既要創(chuàng)造輕松、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充分、大膽地想象,還要傳授適合的想象方法,引導更多學生在想象中對文章表達的美的意境做出深入體會。為此,在具體講課中,語文教師要全面挖掘教材中的知識,并以熟悉的情景引導學生大膽推理,結合事物發(fā)展、聯(lián)系實際生活展開充分想象,以此讓小學生的審美意識、能力可以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感受到意境中的美學元素,這其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學生要對教材產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因為教材中包含著大量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蘊含著豐富的審美因素,因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好教材中的文章,讓學生在對文章的想象和理解中領悟課文中的意境之美。比如,以《望廬山瀑布》為例,在具體講授時,就可以應用多媒體來為學生展現(xiàn)相應的圖片或是視頻,面對畫面內容一邊聽音樂,一邊想象,并且在頭腦中描繪出一幅雄偉巍峨的瀑布從天而降、氣勢磅礴、引人入勝的畫卷。這樣的教學活動,既可以讓學生對祖國壯闊的山河有更深入的體會,也有助于學生愛國情懷的全面激發(fā)。所以,在語文課上,為了從整體上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應整合各類資源與技術手段優(yōu)化教學活動設計,強化想象力培養(yǎng)。
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但培養(yǎng)審美能力并非小學語文教學的唯一目標。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大膽夯實拓展性教學,將一些實踐性的活動內容與審美意識培養(yǎng)結合起來。例如,在向學生傳授寫作技巧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布置一些實踐性的學習任務。例如,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美學元素,讓學生體會生活中所蘊含的各種美。然后讓學生將自身的生活體驗與寫作進行融合,當學生完成了觀察工作之后,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憑借自身的回憶以及思考進行文章的仿寫,從而促進他們文章整體質量的提升,同時幫助其不斷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
“研讀”也是滲透審美教育的重要路徑,在具體授課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品味語言,為學生提供更多創(chuàng)作的機會??梢怨膭顚W生圍繞課文的一些情節(jié),或者是結尾來發(fā)揮想象進行續(xù)寫或者是改寫。比如,“一會兒工夫,火燒云下去了”是《火燒云》的最后一句話。在讀到這句話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下去”之后的情形是怎樣的?又如,在結束《凡卡》的學習后,可以鼓勵學生圍繞“凡卡的夢”這一主題來發(fā)揮想象力,讓學生以不同形式翱翔在凡卡的夢當中。這樣既可以優(yōu)化語文教學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參與積極性,也能夠在挖掘學生各方面潛能的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更多創(chuàng)造美的機會,以此強化審美素質培養(yǎng),優(yōu)化語文教學成果,讓學生在聯(lián)想和回憶的同時能夠獲取知識,得到美的熏陶,從而使學生的情感受到感染,在潛移默化地引導和培養(yǎng)過程中,建立良好的審美思想和審美情趣。
綜上所述,語文知識中蘊含的美有很多,也在等待著被教師挖掘出來,從不同層面展現(xiàn)給學生。而要想在語文教學中更好地滲透審美教育,從不同角度強化學生的審美素質培養(yǎng),還需要教師結合實際,對教學內容作出深入鉆研與全面挖掘,并通過不斷地學習積累來優(yōu)化自身專業(yè)知識結構,及時更新教育觀念,探索出更多新穎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學習、探索語文知識的同時,懂得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這樣不僅有助于各階段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落實,而且能夠確保學生各方面潛能得到全面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