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南·王麗
他們在紅軍隊伍中相識,一個16歲,一個11歲。趙基生因戰(zhàn)功卓著成為一名團長,蔣紅英幸福地做了他的新娘。然而甜蜜的日子沒過多久,他們就在反“圍剿”作戰(zhàn)中失散。因數年杳無音信,都以為對方已犧牲,迫于無奈他們各自有了家庭。六十年后,兩個人意外重逢,在兒孫們的支持下再續(xù)前緣。82歲的新郎再度牽手77歲的新娘,這場驚世愛情讓無數人動容。
1987年6月的一天,家住鄭州市的蔣紅英外出散步時,發(fā)現居住的家屬院附近新開了一家店鋪,出于好奇她走了進去。店主是個性格活潑開朗的姑娘,聽口音雖是外地人,但蔣紅英竟覺得有些耳熟。
聊天得知,姑娘老家在大別山深處的新縣。女孩說她爺爺是一名老紅軍,自奶奶去世后就一個人過。這時蔣紅英忍不住向小姑娘打聽:“我在大別山有個老熟人,叫趙基生,不知道你聽說過沒有?”小姑娘一聽愣住了,說她爺爺就叫趙基生!蔣紅英急忙問:“你有沒有爺爺的照片?讓我看看?!庇谑枪媚锬贸隽穗S身攜帶的全家福。
蔣紅英大吃一驚,她一眼就認出來照片中的“爺爺”就是自己日思夜盼的首任丈夫趙基生!
趙基生出生在河南省新縣松林洼村,14歲參加紅軍,讀過書,人又機靈,被徐向前留在身邊工作。他16歲那年,隊伍里來了個叫蔣紅英的苦命女孩,趙基生幫她寫的入伍登記。
蔣紅英祖籍浙江定海,1917年出生。她父親早年投身革命不幸犧牲,她和母親從此無依靠。為了活命,母親含淚把蔣紅英送到一戶富商家中做童養(yǎng)媳。因經常遭到婆家的毆打,蔣紅英最終逃了出來,和母親一起要飯,一路來到了大別山根據地。
黨組織聽聞這對母女的遭遇后,破例將年僅11歲的蔣紅英編入紅軍隊伍,擔任宣傳員。蔣紅英年齡雖小,但首長交待的任務能很快完成,深受大家的喜愛與認可。
當時,趙基生和蔣紅英都是做情報和宣傳方面的工作。他們兩個人一塊成長,成為最要好的朋友,經常在一起暢談革命理想。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心中逐漸產生了感情,彼此喜歡但都靦腆開不了口。
有一次,趙基生和蔣紅英執(zhí)行情報護送的任務,要穿過盤查嚴格的國統(tǒng)區(qū)。為了便于掩護身份,他們就偽裝成夫妻。因為那時老百姓結婚普遍比較早,兩個人假扮起小兩口非常像。蔣紅英幼稚的臉龐,羞澀的神態(tài),一路上經過多道關卡,敵人都沒有懷疑過,最終他們將情報安全送達。回來后戰(zhàn)友開玩笑說:“你倆這么般配,不如索性做一對真夫妻?!?/p>
烽火連天的歲月中,趙基生和蔣紅英的戰(zhàn)友情逐漸升華為愛情。趙基生先后參加戰(zhàn)斗四十余次,立下諸多戰(zhàn)功,年僅22歲就被提拔為團長。1932年春天,經徐向前批準,趙基生與蔣紅英在湖北隨州的軍營里舉辦了一場樸素的婚禮,兩人正式結為夫妻。
婚后,小兩口的日子過得很甜蜜。不久,趙基生隨部隊在蘄春戰(zhàn)役中再次立下戰(zhàn)功。
遺憾的是,這份溫存并沒有持續(xù)很久。1932年夏,國民黨調集了超過30萬的兵力對紅軍展開全面圍剿,試圖在鄂豫皖消滅紅軍。為了擺脫敵人的封鎖,紅四方面軍主力西征川陜,趙基生所在的部隊繼續(xù)堅守在大別山區(qū)牽制敵人。趙基生接到命令后,甚至沒來得及和妻子道別,馬上就隨著部隊轉移作戰(zhàn),沒想到這一別竟是六十年!
一個秋色怡人的日子,趙基生的孫女帶著蔣紅英,一路風塵直奔大別山老家。蔣紅英終于見到了讓她魂牽夢繞了大半輩子的趙基生,那一刻,兩個人四目相對百感交集,相擁在一起哭成了淚人。
蔣紅英泣不成聲地問趙基生:“當年你不辭而別,到底去了哪里?發(fā)生了什么事?”趙基生告訴她,1934年10月,他率領部隊在轉移過程中遭遇了敵人的突襲,惡戰(zhàn)之后部隊傷亡慘重,他在掩護戰(zhàn)友撤退時身負重傷,被送往后方醫(yī)院進行治療。
1934年11月,紅軍實施戰(zhàn)略轉移,踏上了長征之路。因皖西北通往陜西的路不好走,且要經過敵人的封鎖與包圍,組織通常會讓一些重傷員脫隊,等到傷好后再自行歸隊。趙基生因受傷嚴重,主動請求脫離隊伍,秘密回到新縣老家養(yǎng)傷。
傷勢恢復了一些后,趙基生就一直打聽紅軍部隊的消息,想盡快歸隊,他尤其牽掛沒來得及告別的妻子,每天都心急如焚。而他不知道的是,那時候蔣紅英也遭難了。
有一次,蔣紅英送一份緊急機密文件,不料在途中遭遇敵人盤查,情急之下,她果斷將情報嚼碎咽下,避免情報落入敵手。敵人看到后氣急敗壞,對蔣紅英拳打腳踢,還用刺刀在其身上猛扎,直到她倒在血泊之中……
幸運的是蔣紅英并沒有死,只是因失血過多昏迷了過去。幾個上山挖野菜的村民發(fā)現了蔣紅英,這才讓她撿回一條命。待她身體大致恢復后,大部隊已經遠去。無奈之下,蔣紅英找到在南京做保姆的母親,回到母親身邊養(yǎng)傷治病。蔣紅英四處打聽趙基生的消息,可惜都沒有結果,她整日郁郁寡歡。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仍沒有趙基生半點消息。母親告訴蔣紅英趙基生應該不在了,很可能已經犧牲了。蔣紅英心灰意冷,經受不住母親的勸誡,嫁給了浙江同鄉(xiāng)張聚緣。張聚緣比她大10歲,還帶著孩子,好在為人老實忠厚,蔣紅英對他還算滿意。
1952年,張聚緣來到河南省務工,一家人從此在鄭州安家落戶。丈夫在工地打工,蔣紅英給人當保姆賺錢補貼家用,就這樣過了半輩子。1985年,張聚緣因病去世,蔣紅英被列為“五保戶”。因子女都在外工作,她一個人居住在鄭州,過著平凡日子。
彈指一揮間,趙基生和蔣紅英已分別六十余年。兩個人再次相逢,恍如隔世!
重逢后蔣紅英才得知,趙基生脫離部隊后,也在苦苦找尋她。因一直杳無音信,趙基生以為妻子已經犧牲了,后來父母為趙基生張羅了一門親事,他才重新娶妻生子。
趙基生看著兒女們一天天長大,張羅著給孫子娶了媳婦,而他這個曾經英武灑脫的紅軍團長,在歲月中一天天老去。趙基生在老伴去世后就獨自生活在大別山中,他在家周圍的荒地上種滿了果樹。春天百花盛開,夏秋果實累累,雖然日子清貧,但也怡然自得。唯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趙基生會想起自己曾經的紅軍伴侶。
令他做夢都沒想到的是,晚年他們兩個人竟能再次相逢!
趙基生的兒孫們聽了他和蔣紅英的故事后,很受感動。考慮到兩位老人都已喪偶,兒孫們決定撮合他們重新生活在一起,也能方便彼此照顧對方。
趙基生和蔣紅英在孩子們的陪同下,再次前往曾經一起戰(zhàn)斗過的地方,回憶過往的點點滴滴。
盡管在鄭州生活了半輩子,但蔣紅英一直不喜歡喧鬧的大城市。當她跟隨趙基生來到滿目蒼翠的大別山里,看著各種野花自由生長,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蔣紅英覺得神清氣爽,像孩子般無比快樂……
1994年3月中旬,在當地民政局的幫助下,82歲的趙基生與77歲的蔣紅英辦理了一張嶄新的結婚證。同年3月25日,在民政局同志和全村人的見證下,兩位老人風風光光地補辦了一場婚禮。這對紅軍伴侶經歷了生離死別,兜兜轉轉六十余年后再續(xù)前緣,從此過上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安穩(wěn)日子。
趙基生與蔣紅英兩位老紅軍失散多年又相聚的消息傳開后,在當地很快成為一樁美談。他們倆的事跡登上了報紙,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當得知蔣紅英的紅軍身份還沒有被確認時,曾經跟他們一起戰(zhàn)斗過的戰(zhàn)友紛紛寫信,表示愿意站出來作證明。在掌握大量證據的情況下,民政部門于1994年10月給蔣紅英頒發(fā)了“紅軍失散人員證明”、“優(yōu)撫證書”和優(yōu)撫金。
在脫離部隊六十余載后,蔣紅英終于“歸隊”了,了卻了她一生的夙愿!1995年1月,趙基生不幸病故,蔣紅英含淚把他送入新縣革命烈士陵園……
分別時是青澀的面龐,再見面已兩鬢斑白步履蹣跚,這也許就是愛情最美的樣子,不管分離多少年,都把彼此刻在心里,直至開出一朵花在心間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