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吟秋
所謂支架式的教學模式,歸根結底是一種建構主義教學模式中的一種形式。建構主義教學模式認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就是對知識進行構建的過程,基于已掌握的知識和社會生活經驗進行主動建構的重要過程。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扮演學習指導的角色,學生是學習的中心主體,這與現(xiàn)階段我國提出的新課改要求不謀而合。
一、支架式教學概述
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和社會生活經驗,只有在此基礎上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在原有知識基礎上進行不斷攀升,才能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并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英語習作教學一直是教學中的重難點,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英語習作方法,增強學生的英語習作水平,教師可以積極采用支架式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在英語的教學活動中,支架的作用是幫助學生穿越最近發(fā)展區(qū)域。最近發(fā)展區(qū)就是處在學生自身已經掌握的知識水平與潛在的發(fā)展水平之間的區(qū)域。因此,英語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不同難度的學習任務,使學生能夠順利通過最近發(fā)展區(qū),并到達潛在能力發(fā)展區(qū)。英語教師在使用支架式教學方式之前,需要充分了解支架式教學的定義以及支架在教學中的功能。
首先,支架式的教學定義中,支架最早應用在1300年,最早是指建筑行業(yè)中的腳手架。在1978年,支架的概念與教育進行融合。根據(jù)支架在建筑行業(yè)中的意思可知,其主要用途是在建筑建設過程中臨時搭建并用于支撐建筑的腳手架。之后支架逐漸滲透在教育領域,在教育心理學方面進行拓展。其中“歐共體”在“遠距離教育與訓練項目”文件中指出,支架式教學就是為知識學習者建構,為學習者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供一種概念性的框架,并支撐學習者對相關知識的學習。
其次,從支架的功能來看,以初中英語習作教學為例。初中英語教師通過在習作教學中建構支架,為學生的寫作現(xiàn)有水平向著潛在發(fā)展水平進行順利轉化,從而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英語習作方法,同時增強學生在英語習作方面的自信心。結合學生的實際英語習作水平,為學生搭建習作學習支架,從而激發(fā)學生在英語習作中的基礎認知圖式,使學生能夠將新知識和原有圖示結構之間進行聯(lián)系,為開展新知識的建構提供基礎。在初中英語習作教學中,學生英語習作水平能否能夠得到有效提升,其關鍵在于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現(xiàn)有基礎水平之間是否存在聯(lián)系,能否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向著潛在發(fā)展水平轉化。在英語習作教學中采用支架式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合作學習精神。采用支架式教學有利于在習作教學中創(chuàng)建有效的教學環(huán)境,為學生的習作提供多樣化的選擇以及參考,使學生在此環(huán)境中獲得更多相關資料和信息,幫助學生完成知識建構。在支架式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構建支架并引導學生在支架構件中實現(xiàn)自主學習,鼓勵學生獨立完成英語習作任務。在教師構建的習作支架中,學生可以自由進行知識探索,同時支架還能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從而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二、支架式教學在初中英語習作中的實踐應用
(一)圍繞習作主題搭建支架,明確習作重點
由上文內容可知,初中生在英語習作學習中擁有兩種水平,一種是自身實際習作水平;另一種是潛在的習作發(fā)展水平。其中潛在的習作發(fā)展水平主要是指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學生所能達到的習作水平。結合初中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以及英語習作基礎水平,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支架式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支架式教學的作用和價值。為此,教師首先要明確習作教學的主題并構建支架,使學生能夠對支架式教學建立初步認知,在清晰的支架結構中找到習作學習的重點,幫助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找到正確的定位。以譯林牛津版初中七年級英語八單元習作主題“My faviurite pet”為例,教師給出具體的寫作要求,同時提出四個問題,如問題一:What's your pet? 問題二: What does it look like?? 問題三:How do you look after it? 問題四: 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pet?通過四個具體的問題,幫助學生明確寫作的方向以及重點內容,這也就是為學生習作構建支架,可以有效減輕學生的習作難度。學生按照支架中的問題一步步完成習作任務,同時也為習作發(fā)揮提供了空間,對學生樹立習作自信心有著積極的幫助。因此,在初中英語習作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應用支架式教學方式,結合教學主題構建教學支架,使學生在習作學習中有方向、有目標,簡化英語習作能力,為初中生的英語習作綜合能力的提升樹立信心并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在教學情境中構建支架教學模式,提高習作教學質量
為了幫助初中生加強對英語語言的理解和掌握,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英語習作思維和能力,作為初中英語教師,要將情境化與支架式教學模式進行融合,為充分發(fā)揮支架式教學的作用和價值奠定基礎。在英語習作情境創(chuàng)建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設備,將視頻以及圖片或者音樂等初中生感興趣的元素與習作支架式教學內容進行融合,從而讓學生在一種寬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進行習作能力的攀升。以譯林牛津版初中七年級英語上冊第六單元中的習作主題“Food and life style”為例,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在課堂中搭建一個多元素的情境框架,如多張全家用餐圖片。在不同的圖片中可以展示不同食物,如以西方飲食習慣為主的圖片,還可以是以中國飲食習慣為主的圖片。在西方家庭的餐桌上,展示如hamburger、chicken、sweets等食物;在中國飲食習慣為主的圖片中展示如Dumplings、Noodles、Peking Duck等食物。之后,讓學生選擇其中一張圖片作為習作內容,引導學生在圖片中提取習作的線索和方向。學生可以提前預設一些故事概要“Tom and his parents are having lunch.There are...on the table.The tomatoes are delicious.They had agreat lunch.”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進行習作之前將食物進行分類,并探討哪些食物是健康食品,哪些食物屬于垃圾食品。最后,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具體的寫作情境,如校園開展英語征文活動,讓學生從“Chinese and Western eating habits”,“My favorite drink”以及“Healthy diet and life”不同主題中選擇任一個主題進行習作。以第一個主題為例,學生需要將中西不同飲食習慣進行理解,并使用英語語言進行表達。選擇第二個題目作為主題習作的時候,需要學生對喜歡的食物的口感以及味道和營養(yǎng)等進行闡述和理解,用直觀鮮明的方式展示文章框架??梢姡ㄟ^創(chuàng)建情境化教學模式,可使支架式英語習作教學得到靈活應用,從而幫助學生快速理解文章框架并進行習作練習。
(三)在任務驅動下構建支架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初中英語教師在應用支架式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重要的是要激發(fā)學生在習作學習中的主動意識,結合任務驅動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的英語習作興趣和積極性,在任務驅動教學中全面落實支架式教學優(yōu)勢。以譯林牛津版七年級二單元的習作主題“Neighbours”為例,教師首先為學生設置寫信的習作任務:為自己的筆友介紹自己的鄰居。首先,要為學生展示有關描述鄰居的優(yōu)秀范文,引導學生總結優(yōu)秀范文的寫作框架,并在取長補短的學習中不斷優(yōu)化自身的寫作框架和思路。在具體的習作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描述鄰居的“appearance、habit、quality”入手,還可以將與鄰居的日常交流等作為描述對象,同時在英語習作中要保障文章整體條例清晰,細節(jié)描述明確到位。另外,教師還可以結合本單元教材中的Reading模塊進行學習,總結對話寫作的英語模式,并學習如何在對話中引入習作的主題內容。例如,Amy在對話中直接向Simon了解鄰居的性格,之后結合Simon所回應的內容不斷提出新的問題,在“Simon的鄰居通常在什么時候為大家提供幫助?以及會幫助老人嗎?”等問題中使其鄰居的形象逐漸豐滿起來,并且根據(jù)Simon的形容可以得知,其鄰居是一位樂于助人的人。結合這篇文章的閱讀,教師為學生布置具體的習作任務,如分析文章的寫作框架,并列舉文章的寫作特點,逐步增強學生的英語語法掌握能力并積累生詞詞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在習作練習中做到學以致用,不斷強化初中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四)將支架式教學融入仿寫練習中,逐步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因為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的影響,我國大多數(shù)初中生的英語實踐能力并不理想,尤其在英語習作方面有待加強。作為初中英語教師,在應用支架式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首先要認識到英語仿寫的重要性,使學生在日常仿寫中掌握英語語法和句型的正確使用方法。同時結合支架式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掌握良好的文章框架分析能力。將英語閱讀文章作為英語習作樣板,組織學生進行仿寫練習,鼓勵學生用自己掌握的英語知識將文章中的框架以及邏輯進行展示。以譯林牛津版九年級一單元中主題“Know yourself”為例,教師結合教材中的Reading模塊進行閱讀,同時讓學生對文章中“Su Ning,manager”和“Wu Wei,artist”等進行仿寫練習。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將文章中的框架、各個角色之間的性格特點和日常習慣,以及對職業(yè)的熱愛等信息進行總結分析。之后,用英語對以上內容進行描述并對其進行創(chuàng)新,增加學生自己對內容的理解和感受。應用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在仿寫練習中增加對習作的掌控感,還能幫助學生認識文章結構,逐步強化初中生的英語習作思維能力。
(五)創(chuàng)建合作型學習模式,引導學生在支架學習中進行自我調節(jié)
為了在初中英語習作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支架教學的作用和價值,教師要在習作課堂學習中創(chuàng)建合作型學習模式,通過創(chuàng)建合作學習環(huán)境,幫助學生進行英語習作知識的構建,使學生在相互合作中加深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同時,在支架知識結構中發(fā)揮不同學生在英語習作中的優(yōu)勢,使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補作用。學生在支架教學模式的引導下,對支架中的習作知識進行溝通交流,同時分享自身的學習經驗和方法。這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英語習作意識和積極性,促使學生完成英語習作能力構建,并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進行自我調節(jié),推動初中生整體英語習作能力的提升和進步。以譯林牛津版初中八年級英語下冊第五單元中的“Good manners”為例,教師結合習作主題創(chuàng)建支架教學模式,結合習作主題中涉及的內容將學生進行分組。 以“文明禮儀伴我行”為習作主題,從尊敬父母,幫忙做家務;待人有禮,城市友好,幫助他人;公共場合不喧鬧,不亂扔垃圾;節(jié)約糧食,節(jié)約用水等作為習作內容。學生可以根據(jù)選擇的習作內容進行分組,之后共同制訂習作框架和整體思路。完成習作任務之后,小組內成員之間針對習作文章框架中存在的具體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并找到正確的解決思路和方法。采用合作型的學習方式,學生能在支架式教學模式的引導中學會自我調節(jié),在日積月累中逐步提升自身的英語習作能力。
(六)完善習作評價方式,發(fā)揮支架教學作用
初中階段的學生其英語習作水平差異較大,不同的習作基礎使學生之間的進步程度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因,教師要優(yōu)化英語習作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習作基礎,給予全面而科學的評價,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而全面地了解自身的學習進度和情況。以譯林牛津版八年級上冊二單元教學主題“School life”為例,教師為學生設置主題為“Talk about your daily life in school”的習作任務。在學生用英語完成習作任務時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傳閱并批改,發(fā)動學生的力量對文章框架和細節(jié)進行深入分析。學生在評價批改的過程,就是思考和習作能力增長的過程。在學生互評基礎上,還可以采用學生自評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對自己的文章進行整體閱讀,并總結文章中的優(yōu)缺點。之后,教師結合學生的評價結構給出最后評價,采用三種不同的評價方式,在英語習作教學中創(chuàng)建自評、互評、師評三方支架,使支架式教學全面落實在習作教學活動中,幫助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自身英語習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糾正,為學生英語習作能力的進步奠定基礎。由此可見,初中英語教師在應用支架式習作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要將支架式理念融入習作教學中的方方面面,才能鞏固學生的英語習作水平和綜合能力,為提升英語習作教學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支架式教學在各個學科中都有廣泛應用,是一種科學而有效的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以及建立良好的學科思維模式。對初中英語習作教學而言,支架式教學擁有更為顯著的優(yōu)勢,支架式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初中生掌握良好的英語習作思維以及獨立的思考意識和能力。采用多種不同的形式發(fā)揮支架式教學方式在初中英語習作中的價值和作用,將構建知識結構作為目標,不斷增強學生的英語習作能力。因此,作為初中英語教師,就要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加深對支架式教學模式的認識,并提升在教學中的實踐應用能力,為學生創(chuàng)建高效英語習作教學課堂,提升英語習作教學質量和效果。
(邱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