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亮 孟憲東 潘修強
(1大安市中科佰澳格霖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吉林大安 131300;2濰坊加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東濰坊 261041)
大安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的松嫩平原,是全省鹽堿地最為集中的地區(qū)之一,在全市13.5萬hm2耕地中,鹽堿地面積約占11.6萬hm2,比例約為85.9%。松嫩平原蘇打鹽堿地地處中緯度歐亞大陸東緣,是世界上三大蘇打鹽堿地分布區(qū)之一,也是我國蘇打鹽堿地主要分布區(qū)域[1]?!耙廴氚住彼椖康膶嵤鼓劢丛床粩嗟亓鬟M嫩江平原腹地,為蘇打鹽堿地生態(tài)改良和種植鹽堿地水稻創(chuàng)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大安市中科佰澳格霖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致力于鹽堿地改良和現(xiàn)代農業(yè)綜合開發(fā),承擔了“大安市土地開發(fā)整理項目后續(xù)土壤培肥及改良技術服務項目”,5年來已成功改造鹽堿地4 333.3 hm2?!都秩請蟆?021年5月4日以“大安市:加大鹽堿地整治力度,確保地廣糧豐”[2]為題對中科佰澳公司改良鹽堿地做了報道?!度嗣袢請蟆?021年5月7日以“吉林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筑牢農業(yè)根基守護黑土糧倉”[3]為題對中科佰澳公司鹽堿地改良進行了報道。截至6月5日,全市4個鹽堿地改良種植水稻項目區(qū)進展順利,插秧全部完成,預計種植鹽堿地水稻2 000 hm2,增產稻米15萬t。現(xiàn)將種稻條件下的鹽堿地水鹽運動及洗鹽壓鹽技術介紹如下。
土壤水鹽動態(tài)是土壤中水分和鹽分隨空間分布和隨時間變化的過程,是一種受物理、化學、生理與生物過程等諸多因素影響的自然現(xiàn)象。水鹽運動有其自身規(guī)律,而水起到主導和決定性作用。鹽堿地水鹽運動有著不同于基本農田的顯著特點,但又與土壤類型、鹽堿化程度、pH值高低、地下水位等密切相關。
土壤鹽分隨水分蒸發(fā)經毛細管從土壤深層向上移動在表層累積,因而土壤鹽分含量多少與土壤中地下水位的高低關系密切,一般來說,地下水位越淺,土壤水分的蒸發(fā)量越大,即使地下水中含鹽量不高,土壤表層積鹽現(xiàn)象也很嚴重。因此,只有地下水位低到不會因蒸發(fā)而使土壤積鹽的深度,土壤才不會發(fā)生鹽堿化。
在鹽堿地種植水稻是有效的改良方法,其核心是通過灌溉淡水讓鹽堿土中的鹽分淋洗下滲,在水稻根際區(qū)域形成淡化表層,保證水稻正常生長發(fā)育。一般來說,鹽堿地水稻種植年限越長,淡水供給量越大,形成的淡化表層也越大,鹽堿地的脫鹽效果也越好。
鹽堿地種植水稻,經過多次灌水、排水過程,其水鹽動態(tài)也發(fā)生較大變化,生產上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3個方面。一是插秧前灌水。水稻插秧前,在水稻栽培池或條田中灌水,鹽堿土中的鹽分被水溶解后發(fā)生三維運移,這個過程是對鹽堿地表層土進行淋鹽洗鹽,是種植鹽堿地水稻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二是插秧后灌溉。水稻插秧后,隨著植株生長增大,水稻葉片蒸騰作用旺盛,加上地面蒸發(fā)及土壤水勢梯度的共同作用,土壤中的鹽分分布發(fā)生變化。在稻田蓄水情況下,土壤表層(耕作層)鹽分較低,能夠保證水稻正常生長發(fā)育,而土壤底層(犁底層)鹽分增多,對耕作層中水稻根系的發(fā)育和分布影響不大。三是稻田排水后。如果前期鹽堿地洗鹽脫鹽措施得當,在水稻種植過程中土壤含鹽量維持在0.3%以下,并形成一定厚度的地下淡水層時,在稻田排水后,耕作層土壤也不會快速返鹽。
蘇打鹽堿地土壤中的鹽分主要是碳酸鈉(Na2CO3)和碳酸氫鈉(NaHCO3),有以下突出特點:一是堿化度高,一般達到10%~45%,最高可達80%以上[4];二是土壤顆粒分散,顏色黃白,板結,冷涼,土壤升溫慢,水稻插秧后根系發(fā)育遲緩,緩苗時間長;三是鹽堿土壤溶液中的碳酸根離子易與土壤或肥料中的鋅、鈣等發(fā)生反應而被固定,水稻易發(fā)生缺鈣、缺鋅、缺鐵癥狀;四是pH值高,通常在9以上;五是土壤有機質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強,鹽堿土富含硼,水稻籽粒飽滿,易獲得較高產量。
蘇打鹽堿地含有高礦化度的地下水,耕作層土壤返鹽與地下水的活動有關。因此,水利工程措施是防治鹽堿地首要的、必不可缺的先決條件。目前,改良蘇打鹽堿地常用的水利工程措施有以下幾種:一是排水工程,排水的目的是降低過高的地下水位,排出土壤中的多余鹽分,加速地下水位回落,將地下水位控制在適宜深度,一般有水平排水(暗管排水、明溝排水)和垂直排水2種方式;二是豎井排灌,通過抽取地下水進行灌溉,降低地下水位,使土壤逐漸脫鹽;三是噴灌洗鹽,利用噴灌系統(tǒng),將鹽堿土中的Na+等有害離子淋洗掉,可顯著降低蘇打鹽堿地危害;四是合理灌溉,這是防止蘇打鹽堿地的根本措施,包括田間工程配套(灌排配套、渠閘配套、渠網配套等)、稻田平整(決定了稻田澆地的質量和效率,規(guī)劃適宜大小的田塊等)、防止灌排渠滲漏(主要預防渠道跑水、漏水)等多個方面。總之,利用水利工程措施改良蘇打鹽堿地是基于水鹽運動規(guī)律和特點,通過建設相關水利基礎設施,通過灌水、排水、噴淋等方式進行主動洗鹽排鹽的過程。
在保證充足淡水供應的前提下,種植水稻是治理鹽堿地快捷有效的方法,而稻田洗鹽壓鹽是一項關鍵技術措施。
洗鹽壓鹽技術是在水稻種植之前或生長過程中,利用土壤改良劑與鹽堿土發(fā)生水解反應、離子置換等,將蘇打鹽堿土中的Na+釋放到土壤溶液中,通過淡水溶解、稀釋后,再經排水將多余鹽分排出稻田的技術。土壤中可溶性鹽隨著換水排出田塊,或滲到土壤深層,從而達到脫鹽的目的。
鹽堿地改良的規(guī)律是“鹽隨水來,鹽隨水去”,淡水必不可缺。洗鹽壓鹽的目的在于保證水稻正常生長發(fā)育的淡水供給,而在水稻整個生育期內田間保持一定的淡水層是必要條件。在稻田蓄水情況下,耕作層土壤鹽分降低,但水土整體的鹽分并未減少,只是鹽分向土層深處遷移。一般來說,當?shù)咎镄钏桓邥r水中鹽分濃度低,水位低時鹽分濃度高。生產上,通過灌水、排水對稻田水位進行科學調控,從而達到控鹽的目的,以保證水稻正常生長發(fā)育和產量品質。
稻田灌水洗鹽壓鹽要遵循“先高后低,先近后遠”的原則。先灌高地,后灌低洼地塊。灌水時,要從水渠上游向下游依次灌水。
稻田洗鹽按季節(jié)可分為秋洗、春洗和伏洗。每次洗鹽的灌水量控制在1 200~1 800 m3/hm2。
稻田洗鹽壓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種:一是滲透洗鹽。在封閉的稻田內灌水,借助灌溉水層的靜水壓力,將鹽分壓入土壤深層。灌水泡田應在2~3 d內灌入,第1天緩水進田,慢慢浸潤田??;第2天灌水建立水層,其間防止跑水。二是明排洗鹽。在保證稻田進水渠和排水渠順暢的前提下,在稻田施入土壤調理劑后,灌水洗鹽排鹽,一般要洗排2~3遍,第1遍即可排出土壤鹽分的2/3左右。三是滲透與明排結合洗鹽。在稻田中施入土壤調理劑、有機肥料、腐殖酸肥料等,旋耕、耙田、灌水,使稻田充分浸沒,保持水面穩(wěn)定,持續(xù)1~2個晝夜后,保證土壤表層鹽分被充分淋溶后,通過排水渠將水排出;再次灌水洗鹽,如此反復1~2次,即可插秧。
一是通過種植水稻進行鹽堿地改良適合大面積成方成片規(guī)?;_發(fā),不適合小范圍作業(yè)。二是按照鹽堿地的規(guī)模做好總體規(guī)劃設計,配套好基礎設施,特別是建立完善的灌排水系統(tǒng)。在灌排水系統(tǒng)中,進水渠和排水渠要單獨設置,根據(jù)每塊栽培方對洗鹽堿要求的不同,進行獨立灌水、排水,田塊間相互不受影響。條田種稻時,在條田上搭橫埂,實行小格泡田。地勢不平時,通過建設水稻栽培池(40 m×40~100 m),做到高地、洼地分開,高地高灌,低地低灌,保證洗鹽壓鹽效果。三是掌握鹽堿地水稻不同生育期(分蘗期、拔節(jié)孕穗期、抽穗開花期、乳熟期和黃熟蠟熟期)的肥水特點,通過排灌系統(tǒng)將耕作層土壤鹽分控制在適宜濃度范圍,保證植株不發(fā)生鹽堿危害,保證弱堿性水稻的產量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