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坤坤
(北京市礦產(chǎn)地質研究所,北京 101500)
土壤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基本要素,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物質條件之一,土壤與大氣、水域和生物環(huán)境之間不斷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土壤環(huán)境的惡化與污染會通過“土壤—植物(水體)—人體”的路徑,間接對人體健康造成潛在危害。近年來國家非常重視重金屬引起的土壤污染環(huán)境問題,開展了多項研究工作(曾建兵等,2011;孫小華,2021;郝彪等,2019;胡昱欣等,2021)。另外,城市綠地土壤肥力的高低決定了城市植被生態(tài)服務功能作用(劉占鋒等,2006;李志國等,2013),城市綠地生態(tài)功能的發(fā)揮,關鍵在于土壤,城市的居住適宜性、人類的生活品質和生存環(huán)境質量都與城市土壤所行使的生態(tài)功能密切相關(賈三滿等,2020)。土壤pH、有機質、氮磷鉀、土壤密度和有效態(tài)等含量的多少決定了土壤肥力的高低,其含量及空間分布也直接影響著植被的生產(chǎn)力和分布特征(紀浩等,2012;張麗娜等,2013;Li Jing et al.,2014)。為了掌握北京市城鎮(zhèn)道路綠地土壤環(huán)境質量狀況,本研究以通州區(qū)和五環(huán)路以內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附屬綠地為調查對象,分析其土壤的物理性質、養(yǎng)分特征和污染物含量,并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以期為相關部門進行土壤綜合治理和植被養(yǎng)護提供參考依據(jù)。
調查范圍為北京市建成區(qū)(五環(huán)內)以及通州區(qū)的環(huán)路和市區(qū)道路以及主要高速公路周邊道路綠地。研究區(qū)域所在的平原地區(qū)主要由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大清河、薊運河水系洪沖積作用而成。在大地構造上,處于陰山緯向構造體系,祁連山、呂梁山、賀蘭山山字型構造體系和新華夏構造體系的交接部位。地質構造復雜,地貌形態(tài)對比鮮明。北京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具有四季分明的特點。平原地區(qū)年平均氣溫為11.5℃,無霜期為180~200 d。受地形和大陸季風的影響,北京市形成降水量的時空分布不均,降水量年際變化大,按照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在2021年北京全市平均降水量為627.4 mm,分別較常年同期(373 mm)和近10年同期(395.4 mm)偏多7成和6成,為近20年最多。受地帶性和垂直帶性因素的影響,土壤從山地到平原的分布,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同時又受地貌和水熱條件的影響。從山地到平原,土壤分為山地草甸土、山地棕壤、褐土、潮土、沼澤土、水稻土和風沙土等,研究區(qū)域土壤類型主要為潮土。
北京市城市道路綠地土壤環(huán)境質量調查點位布設,遵循全面性原則、可行性原則、經(jīng)濟性原則、連續(xù)性原則、相對一致性原則,調查點位分高速路、環(huán)路、主干道、次干道4級道路布設,點位空間分布具有代表性、均一性,點位間隔超過1 km。分別選擇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的典型路段進行土壤環(huán)境質量調查。本著經(jīng)濟節(jié)約又有代表性的原則,結合道路橫斷面形式合理點位布設,調查點位總計420個(圖1)。
圖1 調查點位分布圖Fig.1 Distribution map of investigation points
制定相應的采樣計劃,采集現(xiàn)場挖掘采坑深度為60 cm,采坑大小為60 cm×30 cm。每個土壤調查點的土壤樣品按表層(0~>20 cm)、中層(20~>40 cm)、下層(40~>60 cm)3層采集,每個層次5點混合采樣,四分法留存樣品,共采集了1260個土樣。
有機樣品單獨采樣。在中心點的表層取樣,用250 mL棕色廣口瓶裝樣,裝滿玻璃瓶,不留頂上空間,蓋緊瓶蓋,瓶外貼口取紙,用碳素筆書寫樣品信息,樣品采集后應及時放入樣品冷藏箱,4℃以下避光保存。
將采回的土樣攤涼在干凈的塑料紙上,在室內風干,注意不要暴曬,不要放在陽光直射的地方,在半干時,用手將大土塊掰碎,撿去石子和碎草,晾干后,過20目篩,樣品量不少于1.1 kg。20目樣品分別放入500 g塑料瓶1瓶;300 g樣品2份,分別放入2個牛皮紙袋中,附上標簽,送交化驗室檢測。
樣品采集完成后,依次進行樣品流轉、樣品加工和實驗室分析測試,土壤樣品分析測試指標包括常見的影響土壤肥力的各項理化指標、8種重金屬和苯并[a]芘。其中,pH值采用電位法(HJ 962-2018)測定,陽離子交換量采用分光光度法(HJ 889-2017)測定,質地采用密度計法(GB/T 50123-1999)測定,有機質采用重鉻酸鉀-硫酸溶液氧化法(NY/T 1121.6-2006)測定,水解性氮采用堿解-擴散法(LY/T 1228-2015)測定,有效磷采用鹽酸-硫酸浸提-鉬銻抗比色法(LY/T 1232-2015)測定,速效鉀采用乙酸銨浸提-火焰光度法(LY/T 1234-2015)測定,汞和砷采用原子熒光法(GB/T 22105-2008)測定,鎘、鉛、鉻、銅、鎳和鋅采用波長色散X射線熒光光譜法(HJ 780-2015)測定,苯并[a]芘采用氣相色譜-質譜法(HJ 805-2016)測定。測試結果均由具有CMA資質認定的檢測實驗室出具。
土壤質量評價包括土壤肥力評價和土壤污染物評價。
2.4.1 土壤肥力評價方法
綠化種植土壤應具備常規(guī)土壤的外觀,有一定疏松度、無明顯可視雜物、常規(guī)土色、無明顯異味。依據(jù)“北京市土壤養(yǎng)分分等定級標準”對土壤肥力進行綜合分級評價,并根據(jù)北京市土壤養(yǎng)分特點和各養(yǎng)分指標在土壤肥力構成中的貢獻,確定土壤養(yǎng)分各參評指標權重值(表1)。
表1 北京市土壤養(yǎng)分指標權重Tab.1 Weight of soil nutrient index in Beijing
按照以下公式計算每個評價地塊的土壤綜合肥力指數(shù)。
式中,I為地塊土壤綜合肥力指數(shù),F(xiàn)i為第i個指標評分值,Wi為第i個指標的權重。
根據(jù)北京市土壤養(yǎng)分分等定級標準(表2)將土壤養(yǎng)分劃分為極高、高、中、低和極低5個等級。
表2 土壤養(yǎng)分等級劃分Tab.2 Classification of soil nutrients
2.4.2 土壤污染物評價方法
依據(jù)GB 36600-2018《土壤環(huán)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中第二類用地確定城鎮(zhèn)道路綠地適用的土壤污染物評估標準(表3)。
表3 土壤污染物評估標準Tab.3 Soil pollutant assessment standard
采用達標評價和污染指數(shù)評價相結合的方法評價城鎮(zhèn)道路綠地土壤環(huán)境質量。
1)達標評價
達標評價即土壤各污染物監(jiān)測項目濃度值應低于該類別標準規(guī)定的風險篩選值,否則需要依據(jù)檢出濃度值來具體評價城鎮(zhèn)道路綠地土壤環(huán)境狀況的等級。當污染物含量低于風險篩選值屬于優(yōu)先保護類,超過風險篩選值且低于風險管制值屬于安全利用類,超過風險管制值屬于嚴格管控類。然后,按照從嚴從緊、就高不就低的原則,進行土壤污染風險等級綜合評價。即當某一點位某個土壤污染物風險等級為安全利用類(或嚴格管控類),其他污染物風險等級為優(yōu)先保護類時,其綜合風險等級為安全利用類(或嚴格管控類)。
2)污染指數(shù)評價
土壤污染指數(shù)評價分為單項污染指數(shù)法和綜合污染指數(shù)法。土壤環(huán)境質量評價一般以單項污染指數(shù)為主,當區(qū)域內土壤環(huán)境質量作為一個整體與外區(qū)域進行比較或與歷史資料進行比較時,除用單項污染指數(shù)外,采用綜合污染指數(shù)。計算公式:
根據(jù)Pip的大小,園林綠化用地土壤環(huán)境質量評估劃分為5級(表4)。
表4 土壤環(huán)境質量評估分級Tab.4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 and classification
根據(jù)P綜的大小,將土壤綜合污染指數(shù)劃分為5級(表5)。
表5 土壤綜合污染指數(shù)分級Tab.5 Classification of soil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
土壤物理性質是直接影響植物生長的重要因素,也是表征土壤肥力狀況的重要指標。土壤物理性質的不同會導致土壤中水、氣、熱的差異,從而影響到土壤中礦質養(yǎng)分的供應情況,最終影響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李潮海等,2002)。從420個調查點位、1 260個土壤樣品分析來看(表6),粉粒占比最大,其中0.075~>0.02 mm粉粒平均占比44.1%,0.02~0.002 mm粉粒平均占比20.3%,合計粉粒占比達64.4%;砂粒平均占比31.2%,黏粒平均占比4.4%,土壤含砂率較高。從變異系數(shù)來看,砂粒和黏粒受外界影響較大。
表6 土壤粒徑組成Tab.6 Soil particle size composition
土壤陽離子交換量是土壤膠體所能吸附各種陽離子的總量,其含量大小基本上代表了土壤保肥性的高低。水解性氮能反映出短期內土壤的氮素供應情況和氮素釋放效率;有效磷是土壤中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磷的總稱,它反映了土壤中植物可利用磷的多少;鉀能促進植株莖稈健壯,改善果實品質,增強植株抗寒能力,提高果實糖分和維生素C的含量,所以鉀對植物生長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植物所能利用的鉀是速效鉀,其含量是表征土壤鉀素供應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黃曉曦等,2019);土壤有機質是土壤養(yǎng)分的主要來源,它能促進土壤結構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質,改變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增加土壤的保肥能力和緩沖性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其中腐殖質還具有生理活性和絡合作用,能促進作物生長發(fā)育和消除土壤污染(張效境等,2018);土壤酸堿度也是直接影響土壤養(yǎng)分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次調查土壤陽離子交換量平均值達到評估標準,大于10 cmol·kg-1,保肥性滿足要求。有機質、水解性氮和有效磷含量總體均偏低,而速效鉀含量普遍偏高,詳見土壤各項肥力指標的統(tǒng)計結果(表7)。
表7 土壤肥力指標統(tǒng)計結果Tab.7 Statistical results of soil fertility index
通過分析土壤綜合肥力指數(shù)評價結果(表8)可知,有機質、有效磷和水解性氮含量明顯偏低是造成土壤肥力綜合指數(shù)較低的主要原因,即使表層土的綜合肥力指數(shù)也只有49.2,中層土和下層土只有45.2、41.7,總體而言本次調查道路附屬綠地土壤肥力處于低級水平。
表8 土壤綜合肥力指數(shù)評價結果Tab.8 Evaluation results of soil comprehensive fertility index
分析420個調查點位表層土壤樣品污染物含量統(tǒng)計結果(表9)可知,土壤重金屬含量均不超標,隨機抽取的27個調查點位土壤中有機污染物多環(huán)芳烴(苯并[a]芘)測定結果也均小于風險標準值,通過達標評價評定所調查地塊土壤均屬于優(yōu)先保護類。通過污染指數(shù)評價得出,土壤單項污染指數(shù)均≤1.0,污染評估為無污染;綜合污染指數(shù)均≤0.7,污染等級為清潔(安全)。
表9 土壤污染物含量綜合統(tǒng)計表Tab.9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oil pollutant content
本次研究選取土壤肥力指標、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為評價指標,摸清了420個調查點位土壤質量狀況,結果表明所調查土壤8種重金屬和苯并[a]芘含量很低,基本處于無風險水平。土壤綜合肥力總體處于低級水平,主要是因為土壤有機質含量和有效磷含量過低,其次是水解性氮。
土壤中8種重金屬和苯并[a]芘含量不超標,故不需要采取特別措施,只需要在以后的管護過程中合理控制施用化肥或農藥等,以防外源輸入累計。對于土壤有機質、有效磷和水解性氮含量低導致總體肥力偏低,建議加強措施,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如枯枝落葉還田、增施有機肥和種植綠肥等措施改良土壤(秦坤坤等,2021)。
通過對通州區(qū)和五環(huán)路及以內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附屬綠地420個調查點位土壤樣品的采集、分析和土壤物理性質、養(yǎng)分特征和污染物含量研究得出,該區(qū)域土壤鎘、汞、砷、鉛、鉻、銅、鎳和鋅8種重金屬元素和苯并[a]芘均不超標。土壤有機質、有效磷和水解性氮含量較低,土壤綜合肥力整體處于低級水平。建議采取相應措施降低土壤重金屬含量,并相應提高土壤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