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學習速度和學習能力的強弱,取決于其過去積累和儲存的知識,即“背景知識”。
舉個例子。廚師小明跟服務(wù)生說:“我不會在老板來吃晚飯時試推出我的新菜品?!敝灰茏x懂這句話,就能提煉出兩點信息:一是小明要推出新菜品;二是他不會在老板吃晚飯的時候推出新菜品。
但這兩句話里還有未明確給出的背景信息:一是人們在嘗試新東西的時候很容易出錯;二是為給老板留下一個好印象,所以不愿意在他來吃晚飯的時候推出新東西。
如果有人不知道嘗試新東西會出錯,或不知道人們在老板面前都想留下好印象,就不能理解這句話。他就會問:“為什么啊?”
這就是人和人之間理解能力的差距。我們平時在看書或與人溝通時,都有許多背景知識被省略掉了,所以有的人能聽懂,有的人則不能。
有一次我在直播時,有個同學提問:“我想學習英語,又想減肥,同時還準備考研,我有一堆事情要做,但又什么都沒做,總是在宿舍里浪費時間,怎么辦?”我說:“導致這個結(jié)果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之一就是,你的選擇太多了,你需要減少你的選擇?!彼f:“是的,我太不專注了?!?/p>
直播時間有限,我無法解釋更多,實際上這跟專注沒有關(guān)系,選擇過多本身就會限制行動。這時我看到快速滾動的彈幕里有這樣一條:“選擇悖論。”
選擇悖論是心理學上的一個概念,那一刻我在想,有沒有對這個概念的認知,在聽到我說的那句話時,理解的內(nèi)容和程度就不一樣。
信息被呈現(xiàn)的時候,本身就是跳躍性的,如果背景知識不足,理解能力就會不到位,就會覺得深奧和艱澀。
一旦到了需要相應的背景知識才能理解問題時,這樣的人就會露怯。這就是我們要多讀書、見世面的原因。背景知識充足,或許不能直接提升技能,但人的理解能力會變得更好,人與人的溝通就會順暢。
那怎樣才能提升背景知識呢? 學習、工作、聊天, 甚至旅游都可以,但最快的方式還是讀書。讀書是獲取背景知識最便捷的方式之一。
美國教育家馬文·科林斯在1975 年創(chuàng)立了一所學校,專門接納那些別人眼中所謂的不良學生,并把他們一個接一個地送入大學。除了對學生鼓勵,讓他們變得更加自信之外,馬文·科林斯采取了一個很特殊的教育方法——把當時的學校教材拋棄,找來一些故事書,訓練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馬文·科林斯認為,無論一個人以后做什么,只有擁有閱讀和表達能力,才能適應工作,并且做得更出色。這種訓練,大大增加了學生的背景知識,進而提升了他們的理解能力。在她的悉心指導之下,即便是四年級的小學生都可以閱讀莎士比亞的作品。
背景知識增多的好處,不只是在閱讀理解方面,人的記憶和表達能力也會提高。
因為,如果你擁有相關(guān)背景知識,你只需把你理解到的新知識歸類到過去的記憶和經(jīng)驗中。而無法理解的人,死記硬背一個個孤立的知識點,很快就會忘記。所以背景知識的多少,嚴重影響學習效率。
(摘自《精準努力:劉媛媛的逆襲課》,湖南文藝出版社,西米鹿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