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軒
我是一個“95后”女孩,從去年年初,看了很多相親帖之后,便開始了一段短暫的互聯(lián)網(wǎng)“尋愛”之旅。音樂平臺、問答平臺、職場社交平臺、書籍影音社交平臺……都成了我致力于發(fā)現(xiàn)愛情火苗的賽博角落。
相親,是一個認識自我的過程,也是一個發(fā)現(xiàn)生活更多真相的過程。以下,是我的相親簡史。
某音樂平臺開發(fā)了一個“因樂交友”小程序,根據(jù)用戶收藏的歌曲和自定義標簽進行條件匹配。這種操作方式,雖然也是在進行條件匹配,但它更加側重于個人屬性而非社會屬性,相比一上來就要敞開自己的家庭、經(jīng)濟、學歷等的傳統(tǒng)相親模式,這是一種比較溫柔的配對方式。
音樂屬靈。我個人認為,如果兩個人擁有相似的聽歌品位,可以表示他們的性靈有相通之處。而且,一個人的社會身份誠然重要,但形象、氣質、談吐和價值觀念等體現(xiàn)其個人生命特性的部分,對我來說,才是與之相處的基礎。
基于此想法,我很快注冊了賬號,坐標深圳。沒多久,一個主頁顯示聽歌相似度88%的男生和我匹配成功了。他的個性簽名是羅大佑的一首歌的名字,我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單曲循環(huán)這首歌。他的頭像是在北京奧森拍的,我也在那個位置拍過照。心想,和這個男生算是有些緣分吧。
按捺不住雀躍的心情,我點開他的對話框,主動和他打了聲招呼:“Hello!”他迅速回復了:“你好呀!”
網(wǎng)絡和現(xiàn)實生活畢竟存在著不可消弭的割裂感。于是,在收到他的回復后,我說的第二句話是:“有空出來走走嗎?”他似乎沒有猶豫:“去哪兒?”兩輪對話爽脆利落,我不免對這個男生油然而生一份好感。
那天是星期六,我取了個兩人位置折中的地方,和他約在深圳灣公園,一小時后見。
我比他先到一會兒,看到一個身形略顯羸弱的男生迎面走來,形象沒有他頭像上的照片看起來有精氣神。怎么形容當時的感覺呢,就是心里“咯噔”了一下,隨后便墜入了失望的深淵。
相親,“眼緣”是第一位的。為免尷尬,也為了不浪費成本,我一般不會和人約在吃飯的地方,而多為公園等地,這樣,即便到場后發(fā)現(xiàn)對方和網(wǎng)絡上大相徑庭,也可以盡快散場。
我們還是聊了一會兒,聊了羅大佑的幾首歌及歌詞,也聊了聊在北京的一些經(jīng)歷。也許是在見到他以后,我心里愛情的火苗就已經(jīng)被澆滅了?;厝ヒ院螅覀儧]再聯(lián)系。
通過這次相親經(jīng)歷,我發(fā)現(xiàn),線上的靈魂在線下的肉體面前,其實不堪一擊。而去期望一個足以讓人忽略其肉體魅力欠缺的、具有超越性的靈魂,又是不太現(xiàn)實的。
某問答平臺上,有許多根據(jù)地域劃分的相親圈子。我在“深圳相親圈”里發(fā)布了一條征友帖子,不多時,就收到了幾條私信。
隨機打開了一條。與之前的經(jīng)歷不同,這一次,對方打招呼的方式非常直截了當:“93年天蝎座,985南京大學碩士,身高177cm,體重72kg,IT行業(yè)、工作穩(wěn)定、頭發(fā)茂密……喜歡知性文靜一點的女孩,學歷不低于本科。如果你是,盼回復?!?/p>
我按照對方的格式編輯好了個人信息,為表誠意,又附了一張近期照。對于我這種迅速給回復不扭捏的行為,對方似乎比較滿意,很快也發(fā)給了我一張他的近期照,并約我見面。
見面以后,剛開始一切都挺好的。我們兩個人走在路上,看上去還挺般配的,也都接得上對方的話。我想,如果真心想要“脫單”,那么眼前這一副相親卡尺,我應該把游標從“心動程度”往“匹配程度”挪移一點。
就像從前我認為生命的狀態(tài),不是好,就是壞;一個人,要么好看,要么不好看。但其實大部分人都在這兩者之間。生活,誰都想應有盡有,最后還是要去尋找適合自己的部分。時間就是用來磋磨的,不斷磨合、磨合,終于合適。還有隱秘的部分,那是孤獨的底色。
另外,我也懷有私心。他的經(jīng)濟收入遠超于我。如果我們順利結合,至少“貧賤夫妻百事哀”的問題不必擔心了。我做了這樣一通心理建設,決定和這個人多相處一段時間試試看。說不定日久生情了呢?
然而,正當我這樣想著,他突然湊近我,在我耳邊說了一句話。我沒有聽清他說了什么。我先是為他的此番舉動感到驚訝,繼而非常不爽。我個人很反感這種狎昵的舉動,即便是很親近的人,我也不太能接受。
我想,你一定也遇到過這樣的男生。你說不出他有什么缺陷,但就是因為一些在你看來不夠得體的小細節(jié),他不具備絲毫的魅力了。
之前一直想知道,我是否可以接受一個在人格上無法吸引自己,但社會評價上卻遠優(yōu)于自己的人。經(jīng)此一事,確然不能?;橐霾皇潜茱L港,人生課題終究需要獨自面對。
在某學生交友App上,匹配的方式是“刷題”。每個人注冊賬號后,先設置一份問答考卷,題目自擬。問卷本身即為交友的第一道門檻,作為對知識儲備和思維能力等的評估。而一些有海外留學經(jīng)歷的人,會設置英文版的問卷,進一步縮小交友范圍。某種程度上,大家其實是依賴著“信息繭房”的保護,甚至主動去建造它。
我實在喜歡這種“答題交友”的方式。答對了便揚揚得意,答錯了就心有不甘。即便是相親沒成功,也被激起了勝負欲,獲得了挑戰(zhàn)的刺激和樂趣。
一個武漢大學的男生出了一套古詩詞問卷。做完以后,我感覺自己仿佛參加了一期《中國詩詞大會》。提交之后,他給我打了100分。評語是:“‘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這句詩cue的是歐陽修寫的‘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這道題答對的人不多,你很棒!”
老實講,我是一個不經(jīng)夸的人,看到他的評語瞬時就喜上眉梢。交換了各自的基本信息之后,我們很快約見。見面后,我發(fā)現(xiàn)他衣著考究,語速適中,舉止紳士。整潔妥帖的男生,總是在第一時間就讓人產(chǎn)生好感。
我的相親次數(shù)并不多,而他顯然已經(jīng)非常熟練了。但這并不影響氣氛的融洽,我們聊了目前工作中遇到的一些趣事,也聊了彼此近些年的規(guī)劃,相談甚歡。言語間,雙方都有想要再次見面的傾向。
但他突然沉默了一會兒,問我:“你是獨生子女嗎?”我說:“不是,我有弟弟妹妹。”他迅即變得神思不屬了。氣氛驟降。
隨后,他給我買了一杯果汁,又看了看手機,說還有事得先走了。他臉上的神色有些復雜,不知道為什么,我還讀出了一份坦然——對此番境況的習以為常。
我倒能理解對方對于不算簡單的家庭關系的恐懼,但一時之間,還是不太能接受這樣劈頭蓋臉的抗拒和畏縮。學歷是硬性指標,工作要體面,看對眼了,還需要投胎在獨生子女家庭。非如此,便只做萍水相逢的點頭之交,相忘江湖。
相親真難啊。
折騰了一些時日,我便不再相親了。
盡管相親使得尋找愛情的范圍更加精確化,但與此同時,它也窄化了愛情產(chǎn)生的邊界。愛情是一種超越性的力量,它本身就是“叛逆”而非順從的。比方說,是因為我愛你,所以我不在乎你出生在怎樣的家庭;而不是因為你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所以我才愛你。
但現(xiàn)在的情況是,兩個人相親,如果締結婚姻的前提要求無法被全部滿足,愛情便首先不被允許誕生了。或許,想通過相親找到愛情,本身就是悖論吧。時代變了,相親的方式乃至定義都有了很大的改變。相親是一段人生經(jīng)歷,并不以婚姻作為終點。就像婚姻也只是人生的一段經(jīng)歷一樣。
而人生又是如此復雜多變?;畹迷骄?,曾經(jīng)意想不到的生命軌跡越多。
我仍期盼愛情的降臨。相比從前,我對此更有耐心了。愛情終歸是一門玄學,可遇而不可求。
(摘自《三聯(lián)生活周刊》2022年第6?7期合刊,陳卓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