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材創(chuàng)新了“習作單元”這一板塊,并以“雙線”編寫為特點,為從整體上把握單元教學設計提供了可能性。教師想要切實提高語文習作教學質(zhì)量,就應準確把握教材的編排特點,運用以單元為整體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提升習作教學的教學實效。
一、把握“縱橫交錯”,明確習作要點
1.雙線并行,指向中心
小學語文教材采用“雙線”并行的結構特點,能夠?qū)⒄Z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巧妙地融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人文主題單元導語為:字里行間眾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第五單元的語文要素為: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初步運用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具體地表現(xiàn)一個人的特點。因此,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相互融合,雙線并行,能夠讓學生在人文主題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在語文要素中提升寫作能力。
2.大小融合,勤于練筆
統(tǒng)編版教材的一大特點是“大小結合”。其中,“大”是指每個單元中都會有習作訓練;而“小”則是指在精讀課文后的習題中安排了部分小練筆、選做題,在“初試身手”中設置了與本單元習作相關的話題,在“語文園地”中也有與習作相關聯(lián)的詞句段運用題。讀寫結合在教材中也有充分的顯現(xiàn)。例如,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語文要素是“嘗試運用點面結合的寫法記一次活動”。與之相對應的,在《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中都有對于“點面結合”的具體描寫。而在該單元的交流平臺中也有對點面結合的總結??傮w來說,在教材單元習作設計中,“大”與“小”融合,走向讀寫,立體編排,給語文的習作教學帶來了新的生命?!按蟆弊魑拿鞔_有序,“小”練筆和選做題靈活多變。“大”“小”融合,形成了語文教材習作的訓練網(wǎng)。
二、聚焦整體關聯(lián),把握教學重點
語文教材的編排通常更加注重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統(tǒng)一,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有全局意識,要認真研讀教材,梳理其“隱藏”的知識體系,將其體現(xiàn)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從整體出發(fā),去把握習作教學設計,明確單元的核心目標。
1.把握導語,明確訓練目標
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的導語都具有統(tǒng)領作用,單元中所有的課文都服務于導語。習作單元的導語,既包含人文要素的名人名言,也包含單元語文要素,還有一支鉛筆的小圖案,這是在提示本單元為習作單元,其他的單元語文要素都要服務于學生的習作學習。因此,教師應讀懂單元導語,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對單元導語進行深入理解。
2.聚焦精讀,關注讀寫結合
在習作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精讀課文的引導作用。在精讀課文的教學中,要與小練筆適當?shù)亟Y合,這是讀寫結合的具體形式,也是最直接的“整體性”教學行為。教師通過讀寫結合,可以在實踐中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如,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語文要素要求“了解文章是怎樣點面結合寫場面的;嘗試運用點面結合的寫法記一次活動”。教師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可教授學生“以讀促思”,引導學生精讀運用點面結合寫法的語句,明確點面結合寫法的好處。然后以課文為支架,進行讀寫結合,利用教材中五位壯士的插圖,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之后再進行練筆訓練。高效的寫作訓練,一定要把握教材單元的語文要素,運用與之相符的練筆素材,進而達到有效練筆的目的。
3.縱觀整體,領悟習作關聯(lián)
教材中通常會將相似語文要素的文章整合到一個單元中,這有利于教師找到文本之間的聯(lián)系,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在習作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地進行講解,而是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單元導語作為引入,在每篇精讀課文中探尋寫作“密碼”,在習作實踐活動中習得寫作方法。
三、關注評價,提高習作效果
在習作單元指導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對學生習作的完成效果、遷移運用等方面進行評價。在習作修改方面也需要結合語文要素提出相應的修改意見,促使學生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習作。
1.批注表揚式
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文時,可標記出學生所運用的本單元涉及的表達方法和表達形式,并給予批注表揚、口頭表揚等。例如:“某某同學,你在《炮仗》這篇習作中,把人物的動作、心理描寫得十分細致,你所運用的寫作方法在《摔跤》一課中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這也是本單元“交流平臺”中的寫作方法,看來你學得非常認真,能把課堂上學到的內(nèi)容運用到寫作中,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苯處煹脑u價落實到了具體的單元語文要素上,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明白習作的要求,也能提高學生學習遷移、融會貫通的能力,一舉兩得。
2.反饋激勵式
在學生朗讀分享自己的習作時,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自主分析本篇習作與該單元語文要素的關聯(lián)性,讓學生重視習作對于單元要素的反饋。其次,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互相批注,互相評改。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明確批注出該習作的寫作思路與哪篇文章對應,哪種表達方式是出自本單元哪一篇課文,以此來突出語文要素的核心作用。最后,教師可以選出優(yōu)秀的習作作品張貼到班級作品欄中,以此發(fā)揮榜樣的作用。
單元要素評價也可以通過表格的形式呈現(xiàn),讓學生嘗試自評或互相評價。在習作開始之前,教師可以根據(jù)本單元習作的訓練點引導學生明確評價標準及評價細則。
3.過程點撥式
在習作單元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都要注重對習作過程的評價。如習作口頭表達、習作進行中、習作修改時都進行指導點撥式評價,讓指導評價貫穿于整個習作過程中。過程性評價有助于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也有利于學生及時改變不正確的學習方式。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中落實“片段化寫作”“小練筆寫作”等,方便教師開展過程性評價。
綜上所述,單元整體習作教學首先要準確把握教材中的語文要素、人文要素。其次,教師要關注單元整體,對習作單元的要點進行精確分析。在習作指導中,更要注重過程性評價、有效性評價、鼓勵性評價,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能夠在習作中更好地表達出真情實感。
馬翊真(南京市瑯琊路小學柳洲東路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