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昌
近段時間,不管六歲的女兒做什么,我看著都不順眼,沒有我的參與,她不是磨磨蹭蹭,就是弄錯了。我忍不住就會發(fā)一通火,女兒也是哭個不停,好像有一肚子的委屈。老公便說我管得多了,我惱火地回應(yīng)他:“你不管就算了,還這樣說我,真讓人傷心?!蔽乙恢眻猿肿约旱南敕ǎ汉⒆颖仨氁埽还苁遣恍械?。
這天,朋友來家里玩,我讓女兒去拿一下水杯,并再三叮囑她要注意點,握穩(wěn)了再拿過來。朋友見狀不解地說,“你怎么這樣呢?孩子就拿一個杯子,還要你反復(fù)叮囑,有這樣的時間,倒不如你自己去拿好了,還安全省事?!蔽肄q解道:“不是想鍛煉一下孩子嗎?”朋友笑我這樣做,不僅不會鍛煉孩子,反而影響了孩子的成長。
接下來,朋友把我教育了一通,她建議我以后讓孩子做的事,讓孩子獨立去完成,我別去摻和。我表示了自己的擔(dān)心,朋友直言:“你擔(dān)心什么,你小時候不也是這樣嗎?孩子都是這樣長大的,你扶著,孩子永遠也長不大。”
細想一下朋友的話,覺得很有道理,之前我總是擔(dān)心太多,費力不討好。記得弗蘭克·克拉克曾說過:“家長可以傳授給孩子的最重要的一課是如何離開父母獨立生存。”其實,父母都希望培養(yǎng)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獨當一面。
殊不知,在孩子的獨立之路上,父母卻是最大的阻礙。孩子做事,肯定是從不會到會的過程,這其中自然會有失敗與不足,父母不能急于求成,要給孩子一個成長的時間。想想我們小時候,不都是這樣一點一滴地成長起來的,誰也不會脫離這個過程。家長既不能幫孩子縮短這個過程,也不可能越過這個過程。家長的過多參與,無形中幫了倒忙,反而會延遲孩子的成長,只是很多時候家長自己不知道而已。
要知道,孩子一直在父母的庇護下,過著風(fēng)吹不著、雨淋不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孩子的獨立就無從談起。父母無法保護孩子一輩子,越早學(xué)會獨立成長,對孩子的將來越有幫助。不如趁自己還能保護孩子的時候,有意識地讓孩子獨立面對一些事情,家長做好孩子的后盾。同時,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做事情時,一定不要在一旁指手畫腳,只要孩子愿意動手去做,不管結(jié)果如何,都要給予贊美和鼓勵。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最需要的是指引而不是包辦。他們才是他自己生活的主角,家長莫越位,該管的時候就管,不該管的時候就放手,做好家長的角色,不僅有利于孩子的成長,也會贏得孩子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