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 靜 柳 靜
江蘇省中醫(yī)院 江蘇 南京 210029
宮腔粘連(IUA)是婦科常見、危害生育功能且治療效果較差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妊娠或非妊娠子宮的創(chuàng)傷,導致子宮內膜基底層受損,使宮腔部分或全部閉塞從而引發(fā)月經異常、不孕或反復流產等。隨著人工流產、刮宮率的增加,宮腔粘連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從而嚴重影響了女性生殖及心理健康[1]。宮腔粘連術后再粘連的發(fā)生是本病治療的困難所在。對于術后再粘連的防治,西醫(yī)方面主要采用物理屏障法如宮內節(jié)育器、生物屏障法如防粘連膜、透明質酸等,但總體臨床療效亦不明確。中醫(yī)學認為,該病主要病機是腎虛血瘀,病位在胞宮,基本病理改變?yōu)檠觯委熒隙嘁匝a腎活血化瘀法為主[2],兼以化痰、養(yǎng)血、行氣等。
基于國醫(yī)大師夏桂成調周法理論基礎,我們認為本病主要由于流產、刮宮等宮腔操作損傷腎陰,血海充盈不足,病機主要在于腎陰(精)虧損,但該類患者因擔心術后再粘連及導致生育障礙的原因,往往伴有焦慮、緊張、急躁等心肝火旺等情況,加重了腎陰(精)的虧損。所以,在治療上從調周理論著眼,對于行宮腔粘連分離術的患者,重在盡快促進內膜的修復,重視經后期奠基的關鍵時機,大補腎陰,五陰得復則經候如常,利于調經種子安胎。
1.1 精水虧少是發(fā)病之本:夏師通過多年的臨床經驗認為,多次流產及宮腔操作多損傷腎陰,所謂“經水出諸腎”,而腎陰、腎水是月經周期演變月經來潮的物質基礎,腎陰虧虛,陰長不足,陽長不利,陰陽轉化不平衡從而產生一系列的經、孕、胎、產問題。宮腔粘連分離術后再次宮腔粘連的防治重點在于促進子宮內膜修復,內膜修復好一方面可以降低術后再粘連的發(fā)生概率,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提高子宮內膜厚度,創(chuàng)造良好的宮腔環(huán)境,為后期胚胎的著床、生長提供良好的基礎。從夏師的觀點出發(fā),內膜屬于血海范疇,血海的生長依賴于“癸水”的陰長,而“癸水”即是腎水,故內膜的修復程度主要在于腎陰癸水的滋長水平。《傅青主女科》云:“精滿則子宮易于攝精,血足則子宮易于容物?!惫市g后宮腔再粘連的防治關鍵,在于提高腎陰水平,促進血海充盈,以期內膜修復,經水增加。目前也有一些臨床研究證實了滋陰法可提高子宮內膜厚度,并通過降低內膜下血流阻力,來改善內膜下血流灌注,提高子宮內膜容受性[3]。這從現代醫(yī)學方面為中醫(yī)藥治療宮腔粘連分離術后再粘連提供一定的客觀依據。
1.2 心(肝)火旺有礙腎精(水)復原:宮腔粘連患者往往有較重的心理負擔,一方面是對于手術后粘連復發(fā)的顧慮,一方面是對于以后生育的擔憂,所以大多數患者存在心肝火旺的情況?!陡登嘀髋啤吩弧鞍ゾ佑谛哪I之間,上系于心,而下系于腎”[4],心腎相交,水火相濟,動靜合宜,氣血和調,作用于胞宮,形成月經節(jié)律。可見心對于胞宮藏瀉作用的影響。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心在上,屬陽,主動,腎在下,屬陰,主內藏,主降,主靜,腎水需上濟心火防心陽過亢,心火又需下濟腎水以防腎水過寒,所謂“靜能生水”,心肝火旺一方面不利于腎陰的生長,另一方面心肝火旺又易耗傷腎陰,加重腎陰的虧損,從而缺乏充足的腎水上濟心火,導致陷入心(肝)火益旺的惡性循環(huán)中。宮腔粘連患者本已存在腎陰的損傷,加之心肝之火的影響,往往導致病情的加重,也影響治療效果。故在治療中,夏師提出寧心生水的治療方法,心靜方能有助于腎水(精)的恢復。
2.1 經后期是治療的關鍵時期:夏師認為,經后期是奠定月經周期物質基礎的重要時期。經期經水排泄的順暢與否,前提是經后期的腎陰癸水生長充足,使血?!昂j帯敝鸩竭_到充盛的狀態(tài),同時滋養(yǎng)精卵,促進精卵發(fā)育成熟,即精陰的充盛。經后期每個階段的陰長水平不同,經后初期是恢復期,經后中期靜中有動,在滋養(yǎng)陰血的同時,適當補陽,所謂“善補陰者,陽中求陰”;經后末期,陰長至重,陰長陽消,消中見長,動靜結合。經后期陰長呈現從低到高的形式,若陰長不足,血??仗?,即海陰不足,胞宮胞脈失養(yǎng),陰長不能達到至重的水平,進一步影響后續(xù)重陰轉陽的過程,往往容易出現月經后期、月經量少等問題,而本病的主要癥狀即是月經量少。由此可見,經后期是整個月經周期的奠基時期,陰長水平的高低影響了整個月經的過程。故治療上需著眼于經后期的調治,重在滋陰,陰長達重,方能重陰轉陽完成轉化。順利完成轉化的前提是“重陰”,此處的重陰包含幾個方面:天癸之陰的達重(癸陰),精卵之陰的達重(卵子發(fā)育成熟-精陰),血海充盈達重(子宮內膜豐厚),水陰(經血)的充滿達重,四陰缺一不可。
2.2 治療用藥需滋陰重劑:經后期陰長陽消,主降,主斂藏,期間用藥以靜降為宜,故需要使用具有沉靜、斂藏的陰藥來濡潤滋長陰分。夏師根據經后期滋陰水平的不同將滋陰方劑分為滋陰輕劑、平劑及重劑。對于宮腔粘連術后再粘連的防治主要在于修復內膜損傷(血海),提高癸陰水平,多選用血肉有情之品,葉天士云:“夫精血皆有形,以草木無情之物為補益,聲氣必不相應……血肉有情,栽培身內之精血,多用自有益?!毖庥星橹房蛇_到峻補氣血,填精生髓的功用,較草木之類的補益作用更強,且以形補形,增強滋陰藥力,有助于癸陰的生長,血海的充盈,意在有助于內膜的修復,對于再粘連的防治起到良好的療效,非滋陰重劑不可。
2.3 強調寧心生水:《素問·生氣通天論》云“陰者,藏精而起亟也”,即陰分要斂藏,不能輕易發(fā)散,腎陰的生長也是一個斂藏的過程,靜有利于陰分的生長。但現代人多因為生活方式不規(guī)律等原因致心肝之火偏旺,心腎不交,更易耗損腎陰,使腎陰癸水生長不利。心是君主之官,五臟六腑皆受其統(tǒng)領,在心腎交合中起主導作用。心屬陽,陽動需要陰靜制約。心對子宮的調節(jié)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心通過腎作用于子宮,主宰藏瀉功能;一種是心直接調節(jié)子宮,主宰子宮之瀉。在自然界中,心腎相交的運動主要體現在睡眠,睡眠是協(xié)調陰陽運動的重要形式。夏師認為,睡眠一般不宜過晚,若違背自然界規(guī)律如晝間睡眠等,則易出現陰陽失衡,日久導致疾病的發(fā)生。宮腔粘連的病人大部分伴有睡眠障礙,心神不寧,心不寧則腎不實,影響腎陰癸水的生長,從而使治療效果難以達到預期,故從夏師“心陰”學說的觀點出發(fā),我們認為在滋養(yǎng)腎陰的同時,更需注意“心”的影響,心陰宜靜,心火太旺與心陰相克的,心火偏旺,一方面不利于心陰的生長,另一方面則易耗損腎陰,以致腎陰不足,影響癸水海陰的充盈,不利于子宮內膜的修復。臨證之時,需對病人進行情緒疏導,指導病人按時睡眠,切忌煩躁[5],同時用藥上亦可酌情配合寧心藥物,以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重視服藥時辰:夏師認為,人體十二經脈氣血的盛衰,在一晝夜不同時辰中有不同的生理現象,通過子午流注納甲法推導出人體氣血陰陽的變化,并根據這一變化指導用藥及治療,補虛或瀉實,所謂“謹候其時,病可與期,失時反候者,百病不治”。從經后期重在滋陰方面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從陰陽奇偶數律上講,經后期使用滋陰養(yǎng)血法時可按單日稍加陽藥、雙日加重陰藥論治;二是按干支順序加減,白晝?yōu)殛?,黑夜為陰,子午分明,子夜服陽藥,應加陰藥,日午服陰藥,適當加入陽藥,以符合日相陰陽的變化;三是按五行相生規(guī)律,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用于指導本病的治療。
2.5 治療時間與陰陽奇偶數律關系密切:夏師通過長期臨床觀察發(fā)現,陰陽消長轉化運動存在著“7、5、3”奇數律與“2、4、6”偶數律之運動形式。女子屬陰,除經前期外,其余各期都以陰為主。陰長的形式和過程是受“7、5、3”陽奇數律的影響所支配的,任何陰長不足疾病的治療時間應在行經期的末期及經后初期或末期,7數律者如此;而5數律者,基本上要從經后初期論治;3數律者,完全要從經后初期奠定物質基礎,血中滋陰。由此可見,對再粘連的防治主要從經后期著眼,扶助陰長的同時還需結合奇數律的特點,一是服藥劑數按相應數律而定,二是結合時令季節(jié),進行防治,對于量少者可在發(fā)病前按原有的奇數律3周、5周或者7周進行服藥防治。通過對奇數律活動規(guī)律的推導,掌握扶助陰長的最佳時機,有助于提高經后期的陰長水平,從而提高藥物對本病的臨床療效。
基于夏師的經后期理論,結合“五陰”學說,提出以滋養(yǎng)腎陰為防治宮腔粘連分離術后再粘連的主要方法,通過提高癸陰使“海陰”增長,促使血海充盈,從而促進子宮內膜增生修復,改善內膜局部微循環(huán),促進生育,達到治療宮腔粘連術后因內膜損傷帶來的一系列經孕問題。為宮腔粘連術后再粘連的防治提供了一種可靠的理論思路,擴大了調周法在婦科的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