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培 孫 潔# 賴孟超
1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 浙江 杭州 310005
2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第三臨床醫(yī)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癃閉是以小便量少,點滴而出,甚則閉塞不通為主要證候的一種疾病,相當于西醫(yī)尿潴留,是泌尿系疾病中比較危急的病癥。張介賓在《景岳全書》中,立足《內(nèi)經(jīng)》,博采眾長,結(jié)合自身經(jīng)驗,全面而且系統(tǒng)地論述了癃閉的病機、癥狀以及治療方法,對后世影響深遠。其治療癃閉以分清虛實、重視恢復膀胱氣化功能等觀點,在現(xiàn)代臨床治療上仍有很好的指導意義。本文就張介賓治療癃閉病的學術特色進行初步探析。
張介賓論諸病,首以虛實為要?!毒霸廊珪ねㄒ蛔用}義》[1]93云:“矧人之疾病,無過表里寒熱虛實,只此六字,業(yè)以盡之。然六者之中,又惟虛實二字為最要。蓋凡以表證、里證、寒證、熱證,無不皆有虛實?!闭J為明辨虛實是辨證論治的關鍵和難點所在。無論表里寒熱諸證,皆要分虛實而論治。而在虛實之中,虛病、虛證尤須細辨。因為“實而誤補,隨可解救,虛而誤攻,不可生矣”[1]12,虛病、虛證一旦誤治傷正,往往會帶來嚴重后果。譬如熱證雖是火邪為害,然火有虛實之分。虛火或為陰虛發(fā)熱,病機是真陰虧損,水不制火,故應當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或為陽虛發(fā)熱,病機是元陽敗竭,火不歸元,故應當溫補元陽,引火歸元。若為虛火,切不可妄用苦寒,否則損人生機,貽害匪淺。由此,張介賓確定了治療癃閉以虛實為綱的原則,審證論治無不由之。
1.1 病機分虛實:《景岳全書》中將癃閉的病機分為四種,包括三種實證和一種虛證。實證者,其一為火邪涸泉:實熱火邪結(jié)聚在小腸膀胱,煎灼水液,使得水液干涸致膀胱無水,因而不得小便,此為熱閉。其二為水道被阻:因熱邪居于肝腎,體內(nèi)產(chǎn)生敗精或槁血,阻塞水道,導致小便不通。其三為氣實而閉:肝強氣逆,氣阻于小腸膀胱之間,妨礙膀胱氣化導致小便壅閉不通。這三種病機皆是實邪為患,包括邪氣的偏盛以及有形的病理產(chǎn)物,如敗精、槁血等阻礙膀胱氣化而為病。
氣虛而閉者為癃閉虛證,臨證當詳細鑒別?!鞍螂渍撸荻贾?,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卑螂椎臍饣δ苁切”隳軌蛘E判沟闹匾蛩亍H梭w陽氣充足,膀胱氣化功能才能得以正常發(fā)揮。若元陽衰竭,水火不交,則氣不化水、水留膀胱而發(fā)為癃閉,此即為氣虛而閉,氣虛乃指陽氣而言。故素稟陽虛之人、年老之人、久服分利之人以及勞傷之人常得之。其本為陽虛,當溫補元陽以復氣化,不可再強為通利或施以苦寒之劑,不然必使病情加重,甚至成為危候。張介賓總結(jié)癃閉治療系“此治實者無難,而治虛者必得其化,為不易也”[1]759。
1.2 診治分虛實:張介賓辨癃閉之虛實,重視四診合參,而尤重脈診?!毒霸廊珪犯鼘A小懊}神章”講解脈診及諸家脈義。虛實為張介賓辨脈所最重者,常以有神無神來分別病證虛實?!懊}神章”引用李東垣之說:“脈中有力即有神矣?!闭J為有力為實,無力為虛,此即張介賓脈診對脈“神”的定義。脈癥相符則可放手施為,脈癥不符則當仔細分辨,切準根本病機再加以治療。這是其診治癃閉病的關鍵之處。
例如火結(jié)下焦者,常有小便點滴灼痛、口干咽燥、煩熱汗出等火證表現(xiàn),但必須兼具脈弦滑實大之火脈者,方可用大厘清飲、抽薪飲、玉泉散等通利下焦;若只見火證,而脈見細數(shù)無力者,當以陰虧虛火論治,宜化陰煎、六味地黃湯等劑,壯水以制陽光。
年歲較大且病來緩慢,漸覺小便短少或排尿費力者,多為虛證。兼有神疲乏力、形寒肢冷、頭暈耳鳴,脈沉弱無力者,乃是陽虛之候,宜右歸、八味等湯丸益火以化氣;兼有口干舌燥、煩熱盜汗、腰膝酸軟,脈細數(shù)者,此為陰虛之候,宜左歸、六味等湯丸壯水以滋陰。
病來急劇,小腹脹滿疼痛,小便點滴,壅塞不通,兼有煩躁易怒、溺管疼痛,脈弦實有力者,為肝強氣逆,宜香附、枳殼、沉香、茴香之屬行氣開結(jié)。
膀胱是貯藏津液的臟腑,機體氣化功能正常,水液才得以化生進入膀胱,此即“水之入也由氣化水,故有氣司有水”之義。膀胱中尿液的正常排出亦有賴于氣化功能,即介賓所言“水之出也,由水以達氣,故有水始有溺”[1]759。水液進入人體之后,無論運化、轉(zhuǎn)輸、排泄都離不開氣化功能。如果真陽下竭,水火不交引起氣化功能失調(diào),或致水液不能生化使膀胱無水,發(fā)為無水之閉;或致水蓄膀胱,不能正常排溺,發(fā)為有水之閉。
2.1 有水之閉:有水之閉以“通”為治。此類患者因痰阻、氣逆、血瘀、寒凝、熱閉等原因最終導致膀胱壅塞、氣化不利。治以破氣開閉、化痰行氣、清熱通利、攻下及溫陽之法,消除有形實邪或者無形邪氣的閉阻,恢復膀胱的氣化功能,使小便正常排出。
如肝強氣逆之證,氣結(jié)在小腸膀胱之間,阻礙膀胱氣化導致小便壅閉不通,此類患者多兼有脾氣暴躁、憂郁焦慮等表現(xiàn),治療以破氣行氣為主,常用香附、枳殼、烏藥、沉香、茴香等藥物來行氣開閉,亦可同時應用四苓散,加強通利作用。
下元陽氣虧虛之證,膀胱氣化功能下降,氣不化水,使水蓄膀胱致小便不通。此類患者多兼有神疲乏力,畏寒肢冷等癥。且水性得寒則凝,得熱則行,故用腎氣丸溫之,以桂附辛熱之性直達膀胱使水得氣化,小便得出。
濕熱閉結(jié)下焦之證,??杉嬉姶蟊忝亟Y(jié),此類患者張介賓以攻下法治之。“大小便俱不通者,必先通其大便,則小便自通矣”[1]760。腎主前后二陰,濕熱蘊結(jié)導致腑氣不通,則前后二陰皆可閉阻。濕熱傷陰,若只利小便則津液更傷,反致陽明腑實之證,無異于飲鴆止渴,不是治本之法。惟當通其大便,不僅腑氣得通,且熱隨便而泄,小便自通。
2.2 無水之閉:無水之閉以“化”為治。尤其是年老體衰之人,常因陽氣虛衰導致氣化功能下降,出現(xiàn)小便短少、費力等癥狀。應在初病之時即用右歸、八味等湯丸調(diào)治,益火以化氣。
如果素體陽臟內(nèi)熱,煎灼陰液,導致真陰敗絕而小便不通者,須用化陰煎之類補陰抑陽;若久服桂附燥藥,導致水虧陽亢而小便不通者,宜黃連解毒湯加分利滋陰等藥解毒壯水。此外,因大汗多汗,氣隨汗泄而導致小便不利者,應調(diào)和營衛(wèi)。表氣得收,水液歸于膀胱則小便自利。這些膀胱無水的證候,不可強行通利,否則竭者愈竭,常成難治之癥。
張介賓主張治病必求其本,批判了當時醫(yī)者不論癃閉的具體病機,皆盲目使用利水之法,不但療效不佳,甚至陽虧水竭,加重病情。這種狀況現(xiàn)今依然存在,應當以之為鑒,務必明辨虛實寒熱以治病求本。
小便不通是癃閉病的急危之證。一則小便不通,膀胱逼迫疼痛,苦不堪言;二則會引發(fā)多種兼證,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如張介賓所言“水道不通,則上侵脾胃而為脹,外侵肌肉而為腫,泛及中焦則為嘔,再及上焦則為喘”[1]758。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癃閉重癥當盡快以外治法治其標,待標急解后,再緩圖其本。
癃閉篇中記載了三種外治救急法。①豬溲胞法:用豬膀胱1個,兩頭用鵝翎筒穿透,下開一口,將鵝翎尖插入尿道,從開口吹氣,氣從尿道透入膀胱,氣透塞開,則小便自通。②鵝翎、水銀通導法:用鵝翎筒插入尿道口,以水銀一二錢慢慢灌入,用手逐段導之,可通暢尿道。若尿路通暢,水銀可隨尿液噴出。③皂角、蔥頭、王不留行熏洗通便法:上藥煎湯,患者浸坐其中,熏洗小腹下體,可通小便。因操作復雜、用藥安全等各種原因,這些外治法已不再使用。[1]762但即使以現(xiàn)代醫(yī)學方法治標后,仍需緩圖求本,以防微杜漸,減少復發(fā)。這種分清標本緩急,次第論治的思想在癃閉病的治療中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提醒醫(yī)者不可只圖一時之快,忽視致病之本,避免造成疾病愈演愈烈之勢。
張介賓善用吐法治療癃閉,此法源自朱丹溪用探吐治療癃閉的“提壺揭蓋”法。人身“譬之滴水之器,閉其上竅,則下竅不通,開其上竅,則下竅必利”[1]760。有升才有降,無升則無降,這是自然的規(guī)律。張介賓得以繼承并有所發(fā)揮,在“有水之閉”的癃閉中常有應用。
比如熱邪閉阻膀胱,用大厘清飲探吐;痰逆氣滯不通,用二陳湯、六安煎探吐;氣實血虛而閉,用四物湯探吐;氣虛下陷,升降不利,用補中益氣湯探吐,皆是取吐以通溺。癃閉病位在下,藥力不能驟及,所以探吐提其氣,氣升則水降,常可速為取效,但吐法傷胃氣,故此法多用于氣實等證,陽虛、陰虧等無水者則不宜,且溺出即止,不可常用和過用吐法。其探吐之法雖然少有人用,但通竅開閉之理,卻是如今宣肺法治療癃閉病的指導法則。
總之,張介賓診治癃閉病以虛實為綱,重視恢復膀胱氣化功能,明辨膀胱有水或無水,有水則通,無水則化。通可行破氣開閉、化痰行氣、清熱通利、攻下及溫陽之法;化可補陽以化氣,滋陰以化源,氣化則水生,有源則有流。對于癃閉急癥,張介賓認為可先救其標,再緩圖其本,防止復發(fā)。此外,其還善以探吐法調(diào)節(jié)氣機升降來治療癃閉,這種通竅開閉的思想在后世得以發(fā)揮,成為宣肺法治療癃閉的重要理論基礎。張介賓對癃閉病的論治系統(tǒng)全面,本文初作探析,其獨特的論治思想仍需我們進一步的學習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