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寧 姚建軍
(大冶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鋯鈦砂礦是世界上鋯英石、鈦鐵礦及金紅石等礦石的主要來源。目前,世界鋯英石資源具有易采、易選、生產(chǎn)成本低、產(chǎn)品質(zhì)量好及伴生礦物種類多、綜合回收價值大等優(yōu)點,屬于比較理想的礦產(chǎn)資源。莫桑比克東部沿海鋯鈦砂礦資源豐富,有巨大的勘探及投資前景[1]。本文對該礦樣進行了系統(tǒng)的工藝礦物學(xué)研究,查明了礦石的物質(zhì)組成、結(jié)構(gòu)構(gòu)造、主要礦物特征及元素賦存狀態(tài),分析了鋯、鈦精礦的理論品位和回收率,闡明了影響選礦結(jié)果的工藝礦物學(xué)因素,以期為該鋯鈦礦資源后續(xù)的工業(yè)化試驗提供理論依據(jù)。
原礦化學(xué)多元素分析結(jié)果見表1。
?
經(jīng)取樣重砂全分析及粒度分析,原礦中的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占礦物總量的90%以上。礦石礦物主要以鋯英石為主,伴生的鈦鐵礦、金紅石、獨居石可綜合利用;其他少量礦物有電氣石、磁鐵礦、白鈦礦、石榴石;微量礦物有銳鈦礦、藍晶石、綠簾石、磷釔礦、透閃石、菱鐵礦等。礦石含泥量為1.3%~3.0%,平均2.3%。
通過礦物組成鑒定和化學(xué)成分、化學(xué)物相分析得出,礦樣中可利用的組分是鈦、鋯和稀土元素,對應(yīng)的礦物為鈦鐵礦與金紅石、鋯石和獨居石。
原礦開采采用采砂船配合螺旋溜槽聯(lián)合開采工藝,在開采過程中對原礦進行了重力粗選,得到了粗選中礦。粗選中礦主要礦物含量見表2。
?
原砂及粗選中礦粒度組成及鈦、鋯分布見表3、表4。
?
?
由表3、表4可知,該砂礦自然粒度范圍較窄,主要粒度在0.10~0.50 mm,鈦主要富集在0.075~0.50 mm粒級,鋯主要富集在-0.25 mm粒級。
對礦樣主要目的礦物解離度進行測定,結(jié)果見表5。
注:包裹微晶赤鐵礦的鈦鐵礦視為單體鈦鐵礦測定。
由表5可知,礦樣中的主要目的礦物基本以單體狀態(tài)存在,各類礦物單體的比例均在97%以上,鈦鐵礦、鋯石和獨居石的解離度接近和超過99%。
該礦砂屬于海濱砂礦,顯微鏡下及掃描電鏡下觀察和檢測,大部分礦物均已完全解離,因此不必磨礦就可進行分選。
(1)鈦鐵礦是主要鈦礦物,也是礦樣中含量最多的礦物種類。礦物顆粒有一定的磨圓度,一般呈次棱角粒狀,部分為圓化粒狀,粒度一般在0.03~0.30 mm,大多呈單體產(chǎn)出,少量礦物中包裹或連生有石英等脈石礦物及榍石化,部分鈦鐵礦中有氧化蝕變的赤鐵礦微晶析出[2]。
能譜微區(qū)成分分析表明,鈦鐵礦中除含有TiO2和FeO外,還常含有MnO,較標(biāo)準(zhǔn)鈦鐵礦含鐵低。一般Ti O2含量51%~54%,F(xiàn)eO含量35%~44%,MnO含量1%~9%。
(2)金紅石以透光下顯紅褐色、反光鏡下具明顯的內(nèi)反射而有別于鈦鐵礦,顆粒形態(tài)以渾圓粒狀者居多,亦有較多為次棱角粒狀,顆粒中常有孔洞。少量金紅石呈不規(guī)則狀,其中包裹微粒硅鋁質(zhì)脈石、榍石和黃鐵礦。礦物粒度總體較鈦鐵礦略細小,主要以單體產(chǎn)出[3]。
(3)鋯石基本以單體狀態(tài)產(chǎn)出,礦物有典型的自形晶形態(tài),除極少量呈磨圓粒狀、橢圓粒狀外,礦物的四方雙錐狀~柱狀形態(tài)特征明顯,部分斷裂為半截晶體。礦物大多為白色,少數(shù)顏色較深,呈棕色。礦物晶體中常有裂紋和細小的包裹體或孔隙。粒度較鈦鐵礦細小,一般在0.03~0.20 mm。
能譜成分測定結(jié)果表明,鋯石成分較為純凈,除ZrO2和SiO2外,含有少量的Ti O2和FeO,有時顯示有微量的Th和U。
(4)獨居石為稀土元素的磷酸鹽礦物,是礦樣中稀土元素的主要賦存礦物[4]。礦物在偏光鏡下具高突起,反光鏡下反射率較石英及硅鋁脈石礦物高;掃描電鏡背散射圖像較鋯石、鈦鐵礦明亮。礦物呈圓粒狀、橢圓粒狀、麥粒狀等圓化形態(tài),基本以單體狀態(tài)出現(xiàn)。礦物粒度大小與鋯石相當(dāng),一般在0.03~0.18 mm。
掃描電鏡能譜微區(qū)分析表明,獨居石成分較復(fù)雜,絡(luò)陰離子有[Si O4]4-取代[PO4]3-,伴隨有陽離子Th3+、U4+、Ca2+取代Ce3+、La3+、Pr3+、Nd3+等稀土元素。礦物中Th2O3含量一般為3%~7%。
(5)鐵礦物主要為褐鐵礦,其次為赤鐵礦,偶見磁鐵礦。褐鐵礦常呈不規(guī)則狀,其中有時可見黃鐵礦殘余,說明褐鐵礦多由黃鐵礦氧化而成。赤鐵礦多為圓化粒狀,部分在鈦鐵礦中呈微晶狀析出。磁鐵礦多為次棱角粒狀,其中常有風(fēng)化孔洞。
(6)黃鐵礦含量甚微,微粒狀,粒度常在-0.03 mm,多包裹在褐鐵礦、金紅石和鈦鐵礦等礦物中,偶見單體顆粒出現(xiàn)[5]。
(7)石英是主要脈石礦物,呈他形次棱角粒狀,基本以單體產(chǎn)出。
(8)角閃石、輝石等含量較少的脈石礦物也是主要的含鐵硅酸鹽礦物。粒狀大多呈單體產(chǎn)出,與其他礦物包裹和連生者很少。
(9)碳酸鹽含量甚微,所見為具生物形狀的鈣質(zhì)化石。
綜合礦物的產(chǎn)出形式,礦樣中各種主要礦物粒度較為均勻,相互差別不大,一般都在0.03~0.30 mm,以鋯石和獨居石粒度相對較細小。各種礦物多呈次棱角粒狀、自形粒狀(鋯石)、圓化粒狀(獨居石)單體狀態(tài)產(chǎn)出,只有少量微粒脈石和黃鐵礦包裹在鈦鐵礦、褐鐵礦、金紅石等目的礦物中。
礦樣鈦、鋯及稀土物相分析結(jié)果見表6~表8。
?
?
?
由表6~表8可知,鈦主要以鈦鐵礦形式存在,其中TiO2的分布比例占88.13%,其余大多分布在金紅石中;鋯基本以鋯石狀態(tài)存在,其他形式的鋯很少;稀土組分主要以磷酸鹽形式存在,其中的分布比例達90.63%,僅有少量以碳酸鹽形式存在。
該礦砂中的砂粒粒度主要在0.05~0.10 mm,有價礦物鋯英石、鈦鐵礦主要集中在0.03~0.30 mm,呈細粒分布,具有粒度大小均勻,粒度范圍較窄的特點。采用隔渣篩預(yù)先篩分,丟棄少量低品位篩上產(chǎn)物。篩下產(chǎn)品采用1200H型三頭尼龍螺旋溜槽進行選別,可獲得鋯英石、鈦鐵礦的混合粗精礦。
螺旋溜槽粗精礦可采用濕式或干式磁選選別,都可獲鈦鐵礦精礦和鋯中礦。不同的是濕式磁選不需對螺旋粗精礦進行曬干或烘干,直接造漿入磁選得鈦精礦,非磁礦漿(鋯中礦)進搖床進行選別,獲得鋯英石、金紅石、獨居石混合精礦,減少了曬礦或烘干礦成本并縮短了流程。
鋯英石、金紅石、獨居石混合精礦烘干后,擬采用先磁后電、先電后磁或電磁交替、磁電交替流程選別。根據(jù)工藝礦物學(xué)研究成果,推薦選用干式磁電交替分離流程,可獲得品質(zhì)較好的鋯英石精礦、金紅石精礦及獨居石精礦。
(1)莫桑比克某濱海鋯鈦砂礦礦物組成查定結(jié)果表明,該礦砂中有價礦物種類較多,主要為鈦鐵礦、鋯石,其次為白鈦石、金紅石,極少量的獨居石。
(2)該砂礦的主要粒度在0.10~0.50 mm,鈦主要富集在-0.30 mm,鋯主要富集在-0.20 mm。礦砂具有粒度大小均勻,粒度范圍較窄的特點。
(3)礦砂中有價礦物的天然解離性較好,鈦鐵礦、白鈦石、金紅石、鋯石、獨居石等目的礦物基本上呈單體顆粒,不必磨礦即可分選。
(4)該礦砂中的石英、長石等輕礦物產(chǎn)率占90%以上,這些礦物密度小,無磁性,可采用重選預(yù)先拋廢。由于回收礦物種類多,磁性分布重疊,分選的難度在于各有價礦物的精選分離。
(5)鈦的賦存狀態(tài)查定表明,鈦主要以鈦鐵礦的形式存在,占總鈦的88.13%左右,金紅石中鈦占總鈦的7.53%左右,其他形式的鈦很少,約占4.34%。
(6)鋯化學(xué)物相分析表明,以鋯石礦物形式存在的鋯占總鋯94.72%,以氧化鋯和硅酸鋯形式存在的鋯很少,約占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