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鴻標
《圖書館建設》2020年第6期刊登了周文超老師的《<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五版)仿分類目再探討》[1]和張云瑾老師的《<中圖法>(第五版)仿分號選取方法全解》[2]兩篇文章(以下簡稱“周文”和“張文”)。周文介紹的仿分類目為社會科學類目,張文介紹的仿分類目包括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類目。周文和張文均對仿分類型作了歸納,并介紹了每種仿分類型的取號方法。但兩位作者都沒有認識到五花八門的仿分類型是因為《中圖法》類目設置的不合理而造成的,更沒有從改進類目設置上提出相關建議,而且其有些觀點是自相矛盾的,有些做法也是不妥的。例如,周文贊同“仿照復分時,該加0就加,不該加0就不加,而不是一刀切地一律冠0”的觀點,但又認為“K21/27中國各代史”的注釋“均可仿K20通史分,仿分時一律冠0”全面合理、易操作。又如,張文認為,在《中圖法》第五版K21/25類目中,部分類目用仿照中國通史K20分的結果列類,目的是為了突出某些時代著名的農民起義、史籍、史料、歷史事件,并對TQ328.06仿TQ320分的過程作了演示。然而,既然是仿分結果,就只能在實際分類相關文獻時才標引分類號,而不能把仿分結果設置為類目;“TQ328.06生產工藝”是“TQ328泡沫塑料”仿“TQ320一般性問題”中的“生產過程與生產工藝”分的結果,也就不能再仿TQ320分,因而《中圖法》第五版在“TQ328.06生產工藝”類目右上角標識可仿一般性問題分的標記“⑨”是錯誤的,而且在“TQ328.0一般性問題”右上角標識“?”和“⑨”既是矛盾的,也是錯誤的。
有鑒于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對仿分類目再作探討,以幫助文獻分類人員從本質上認識仿分類目及其仿分方法,并借此提高類目設置質量,防止重復列類、重復添加注釋。
有作者認為,《中圖法》的類目仿分類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對鄰近類目的仿分(包括一般性問題仿一般性問題),一種是仿“一般性問題”分[3]。但這些表述是不準確的。首先,一般性問題仿一般性問題分沒有意義。例如,“TD50一般性問題”的注釋是“仿TD40分”,而“TD41/45各種礦山機械”的注釋也是“仿TD40分”。既然TD50各子目與TD40各子目相同,那么,指示性類目的范圍就應該是“TD41/5各種礦山機械設備”,因為礦山運輸機械設備也屬于礦山機械設備。其次,“一種仿一般性問題分”的表述有問題,是什么類目仿“一般性問題”分沒有說明清楚。
周文將類目仿分類型歸納為一對一仿分、一對多仿分、多對一仿分、多對多仿分四種類型;張文則歸納為單個類目仿單個類目分、單個類目仿一組類目分兩種類型。
事實上,所有的類目仿分類型都可歸納為專論性類目仿理論性(一般性問題)類目或專類復分表分。理論性問題中的各個子目或專類復分表中的各個子目均屬于方面因素的共性問題,如果能構成理論問題,原則上應將其設置為與總論復分表“-0理論與方法論”體系相同的類目;如果各子目不具有理論性特征,宜將其設置為專類復分表的形式。兩者的不同之處在于:理論性類目中的子目既可直接分類文獻,也可為專論性類目提供仿分依據;專類復分表中的類目則不能單獨使用,需與專論性類目組配使用。而所謂專論性類目,是指構成各個學科體系的事物因素的類目,理論性問題中的子目或專類復分表中的復分類目則是學科體系的方面因素,對事物因素起到細化主題、明確歸屬的作用。
筆者根據周文和張文歸納的類目仿分類型,并結合《中圖法》第五版設置的類目,從“專論性類目仿專論性類目分”和“理論性類目仿理論性類目分”兩種情形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并對原有類目仿分結果和改進類目仿分結果進行了對比(見第3節(jié))。
2.1.1 專論性類目仿專類復分表分
例如,《中圖法》第五版分別在“A72恩格斯/A76鄧小平”5個類目中重復了“仿A71分”的注釋?!癆71馬克思”類目下則設置了“A711傳記”“A712生平事跡、回憶錄”“A717紀念地、故居、遺物”等7個子目。既然A72/76各類可仿A71分,那么,A711/717各類的內容必定是屬于共性的問題。但這些共性問題不具理論性特征,故宜將其設置為專類復分表的形式。鑒于“A7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鄧小平生平和傳記”的類名拖沓冗長,宜以“革命導師傳記”概括之?!皞饔洝笔侵赣涗浫宋锷胶椭饕论E的文章[4],故生平事跡是對“傳記”定義的描述,不宜將“生平和傳記”作為并列類名,也不宜在“革命導師傳記”類目下再設置“傳記”子目。改進措施如下:
通過將不具理論性的共性問題設置為專類復分表,避免了在專論性類目中重復設置共性問題的弊端,使得類目的主題組配更加靈活、邏輯性更強。需要指出的是,《中圖法》第五版在“K827社會政治人物”(史學傳記)類目下注釋“政黨和國家領導人……等人物傳記入此”,而毛澤東、鄧小平等老一輩領導人既是政黨人物,也是國家領導人物,為他們設置不同的類目是否合適值得商榷[5]。
2.1.2 專論性類目仿理論性類目分
例如,《中圖法》第五版在“F326農業(yè)部門經濟”類目下設置了“F326.1種植業(yè)”“F326.2林業(yè)”“F326.3畜牧業(yè)、飼養(yǎng)業(yè)”等6個五級類目,其中“F326.2林業(yè)”類目下又設置了“F326.20林業(yè)方針政策及其闡述”“F326.27地方林業(yè)經濟”“F326.29林業(yè)經濟史”等類目,并分別在“F326.3畜牧業(yè)、飼養(yǎng)業(yè)”“F326.4漁業(yè)、水產業(yè)”類目下注釋“仿F326.2分”。除了“F326.7地方林業(yè)經濟”外,“F326.20/.29”各類均屬于具有共性問題的類目,并與“F30農業(yè)經濟理論”部分子目相重復。
從這些類目中可以看出,種植業(yè)、林業(yè)、畜牧業(yè)、漁業(yè)、農家副業(yè)等是構成農業(yè)部門經濟的事物因素,而方針政策、經濟結構與體制、經濟史等是構成農業(yè)部門經濟的方面因素,這些方面因素具有理論性的特征,故宜將它們納入“理論與方法論”類目中。改進措施如下:
以上措施是對特定類目“F326農業(yè)部門經濟”所作的修改,但它是有局限的,因為“F32中國農業(yè)經濟”是“F3農業(yè)經濟”依世界地區(qū)表分的結果,在依其他標準設置類目(如“F327地方農業(yè)經濟”“F329中國農業(yè)經濟史”)并再次依中國地區(qū)表分時,就把中國的地區(qū)號“2”與省、市的地區(qū)號分開了,因而不符合類目設置原理(2.2.1節(jié)再作探討)。
2.1.3 專論性類目仿不規(guī)范理論性類目分
例如,《中圖法》第五版在“D91法學各部門”類目下設置了“D910.1理論”“D910.5解釋、案例”“D910.9法律匯編”等疑似理論問題的類目,并在指示性類目D911/916下注釋“可仿D910.1/.9分,仿分時一律冠0”。但D910.1/.9各類不具有理論性特征,因而以理論性類目形式編制分類號欠妥,而且強行將它們作為D91的四級類目違反了層累制的編碼原理,“仿分時一律冠0”的注釋更是令人費解。改進措施如下:
將共性問題以專類復分表的形式設置,類級清楚,仿分時就不存在一律冠0的問題,它與“D921/926各部門法”下的專類復分表是一樣的,仿分時該加0就加,不該加0就不加。
2.1.4 專論性類目仿以專論性類目形式編碼的理論性類目分
例如,《中圖法》第五版在“S821馬”類目下設置了“S821.1生理、解剖”“S821.3繁殖”“S821.4飼養(yǎng)管理”“[S821.7]疾病及其防治”“S821.8品種”“S821.9各種用途馬”等9個五級類目,其中“S821.7疾病及其防治”屬于交替類目,注釋指引“宜入S858.21”,并在指示性類目“S822/829.9各種家畜”下注釋“均可仿S821.1/.7分”。然而,S821.1/.7各子目屬于共性問題,宜納入“一般性問題”的范疇[6];既然“S821.7疾病及其防治”屬于交替類目,仿分范圍就不應包括S821.7,因為其注釋“宜入S858.21”是針對馬的疾病及其防治的類目,其他家畜的疾病及其防治并不是入S858.21,而是入S858相關類目;“生理、解剖”屬于獸醫(yī)學的范疇,而不是畜禽養(yǎng)殖學的范疇;“繁殖”的過程包括選種和育種,而遺傳育種是育種技術之一;“肥育”宜是飼養(yǎng)管理的范疇。故宜刪除“S821.1生理、解剖”“S821.2遺傳、選種、育種”“S821.6肥育”等類目。改進措施如下:
事實上,“S821.2遺傳、選種、育種/S821.6肥育”各類與“S81普通畜牧學”類目下的“S813畜禽遺傳、選種、育種”“S814畜禽繁殖”“S815畜禽飼養(yǎng)管理”“S815.8肥育”“S816飼料”等的內容重復,區(qū)別僅在于“肥育”的歸屬不同。故宜將這些共性問題前移至“S810畜牧學一般性問題”中,再設置各種家畜、家禽類目,以節(jié)省分類法的篇幅。
2.1.5 含地區(qū)屬性的專論性類目仿理論性類目分
例如,《中圖法》第五版在“F49信息產業(yè)經濟”類目下設置了“F490理論與方法”“F491世界信息產業(yè)經濟”“F492中國信息產業(yè)經濟”“F493/497各國信息產業(yè)經濟”4個三級類目(F49與F4同級),并在“F492中國信息產業(yè)經濟”類目下注釋“如有必要,可仿F490分”。其中,“F490理論與方法”各子目是仿總論復分表“-0理論與方法論”的體系結構設置的類目,F491/497各類則是依世界地區(qū)表分的結果。但這些類目的設置既不規(guī)范,也不完整。一方面,根據總論復分表“-0理論與方法論”的體系結構,“方針政策及其闡述”對應的類號是“-01”,“歷史”對應的類號是“-09”;“規(guī)劃”屬于“建設”中的內容;“規(guī)劃與管理”中的“管理”又與“企業(yè)組織與管理”中的“管理”重復;而具有地區(qū)屬性的類目,可在學科主類目下添加注釋“依世界地區(qū)表分(中國依中國地區(qū)表分)”,否則就會造成分類標引重號。例如,周文認為《現代信息服務產業(yè)集群網絡的區(qū)域模式比較研究》可編碼為F492.5,但該類號與《華東地區(qū)信息產業(yè)經濟》重號了。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產業(yè)經濟史類目的遺漏,造成此類文獻無類可歸。改進措施如下:
將信息產業(yè)經濟類目系統(tǒng)化后,避免了《中圖法》原有類目設置混亂和缺漏的問題。特別是關于“地理信息產業(yè)”的分類,目前《中圖法》第五版沒有一個合適的類目可以利用。從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tǒng)(CALIS)檢索得知,“地理信息產業(yè)”的文獻,目前有P208、F426.67、F492、F492.3等不同的分類號,但這些類號與“地理信息產業(yè)”都不相符。所謂“地理信息產業(yè)”,是指以現代測繪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網絡技術相結合而發(fā)展起來的綜合性產業(yè),而P208對應的主題是“測繪數據庫與信息系統(tǒng)”,F426.67對應的主題是“中國計算機工業(yè)經濟”,F492對應的主題是“中國信息產業(yè)經濟”,F492.3對應的主題是“中國信息產業(yè)經濟概況”。尤其是CALIS將《地理信息產業(yè)統(tǒng)計分類》一書編碼為F492.3,與“東北地區(qū)信息產業(yè)經濟”的類號重合,說明《中圖法》第五版設置“F492中國信息產業(yè)經濟”類目并注釋“如有必要,可仿F490分”欠妥,該類目是F49依中國地區(qū)表分的結果,但它忽視了中國地區(qū)表可按省、市復分的問題。
2.2.1 總論性的理論性類目仿總論性的理論性類目分
例如,《中圖法》第五版在“F307農業(yè)部門經濟”類目下設置了“F307.1種植業(yè)”“F307.2林業(yè)”“F307.3畜牧業(yè)、飼養(yǎng)業(yè)”等5個五級類目,并分別在“F307.2林業(yè)”“F307.3畜牧業(yè)、飼養(yǎng)業(yè)”“F307.4漁業(yè)、水產業(yè)”3個類目下添加了注釋“如需仿分時,可仿F301/306分”。從編碼形式上看,F307與F301/306都屬于“F30農業(yè)經濟理論”的下位類,但“農業(yè)部門經濟”屬于農業(yè)經濟中的部門經濟,是構建農業(yè)經濟的事物因素,并不屬于“農業(yè)經濟理論”的范疇,而“農業(yè)經濟結構與體制”“農業(yè)經濟組織與管理”“農業(yè)經濟史”等內容是構成農業(yè)經濟的方面因素。顯然,將方面因素與事物因素并列同級不符合類目設置原理。根據農業(yè)部門經濟與農業(yè)經濟的隸屬關系以及農業(yè)經濟具有的地區(qū)屬性,改進措施如下:
以農業(yè)的五個生產部門構建農業(yè)經濟的事物因素,以共性問題構建農業(yè)經濟的方面因素,符合類目設置以科學分類為基礎的原則;事物因素通過依世界地區(qū)表分,可增強類目的伸縮性,避免了《中圖法》第五版以地區(qū)屬性作為農業(yè)經濟主標目、在地區(qū)農業(yè)經濟類目中重復設置理論性類目和農業(yè)部門經濟類目的弊端,節(jié)省了篇幅,增強了實用性。至于“農業(yè)經濟地理”的類目設置,本研究作為“理論與方法論”的內容來設置,但如果將其與“F38”并列同級,編碼為“F39”,再注釋“依世界地區(qū)表分(中國依中國地區(qū)表分)”也未嘗不可。
2.2.2 專論性的理論性類目仿總論性的理論性類目分
例如,《中圖法》第五版在“F821世界貨幣”“F822中國貨幣”“F823/827各國貨幣”等類目中分別設置了包含“政策”“貨幣制度”“貨幣史”等理論問題的類目,而在“F820貨幣理論”類目中,除了沒有設置“貨幣史”類目外,其他各類與專論性類目中設置的類目基本相同,只是在編碼和用詞上有所差異。事實上,在“F821世界貨幣”“F822中國貨幣”“F823/827各國貨幣”等類目中設置的下位類,就是重復“F820貨幣理論”中的理論性問題,而“F821/827”各類是“F82貨幣”類目依世界地區(qū)表分的結果,因此,本研究認為可進行相應的歸并。改進措施如下:
將貨幣作為主標目,將貨幣共性問題以“理論與方法論”的形式加以設置,并根據貨幣的地區(qū)屬性添加“依世界地區(qū)表分”的注釋,不但可節(jié)省篇幅,而且提高了類目設置的邏輯性;補充“貨幣地理學”類目,則解決了該類文獻無類可歸的問題。
此種情形在《中圖法》第五版中所占比例最高,幾乎所有大類和小類的學科類目都存在重復設置總論性的理論性類目的問題,特別在“TJ武器工業(yè)”大類中,除了設置總論性的理論性類目外,還在各種武器類目中重復設置了與總論性的理論性問題內容相同的類目,不但沒有發(fā)揮總論性的理論性類目的仿分作用,而且造成了《中圖法》的臃腫。
筆者分別選取《中圖法》第五版“D91法學各部門”“F3農業(yè)經濟”“S82家畜”3個類目作比較,分析其原有類目及其仿分結果與改進類目及其仿分結果的差異(見表1)。
表1 《中圖法》第五版原有類目仿分與改進類目仿分結果
在類目設置方面,原有類目設置不符合邏輯。例如,“D9法律”類目下分別設置了4個三級類目“D90法律理論”“D91法學各部門”“D92中國法律”“D93/97各國法律”,其中“D91法學各部門”(規(guī)范稱謂叫“部門法”或“法律部門”)屬于法律的構成要素,但D91之下的類目,除了D911/915屬于部門法外,“D916司法制度”“D917犯罪學”“D918刑事偵查學”“D919法醫(yī)學”等并不屬于部門法,故與D91不存在隸屬關系,而D92、D93/97是D9依世界地區(qū)表分的結果,在以地區(qū)屬性作為分類標準的情況下,D91也可以理解為依世界地區(qū)表分的結果。根據國務院辦公廳2011年頒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白皮書的描述,目前我國的法律體系由憲法及其相關法、民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七大法系構成,其它國家的法律體系也基本相同。但《中圖法》第五版卻將D91中的部門法重復設置在“D92中國法律”和“D93/97各國法律”類目中,從而形成了多重列類,而且法律的屬與種被地區(qū)號分隔開來,不能揭示法律的種屬關系。再者,根據經濟法的劃分,經濟法包括財政法和金融法[7],但在《中圖法》第五版D91、D92、D93/97等類目中,編碼形式卻變成了財政法包括金融法和經濟法:“D912.2財政法”“D912.28金融法”“D912.29經濟法”;“D922.2財政法”“D922.28金融法”“D922.29經濟法”;“22財政法”“228金融法”“229經濟法”三種法律的分類號屬于層累制編碼而不是八分制編碼,強行將它們并列同級不符合類目的層級關系。
在“S82家畜”“S83家禽”等類目設置上,《中圖法》第五版將“繁殖”“飼養(yǎng)管理”“飼料與營養(yǎng)”等共性問題作為專論性類目不符合類目設置原理,將它們與“品種”“用途”并列同級也不符合邏輯,因為家畜、家禽原則上可按品種和用途劃分,但不能從繁殖、飼養(yǎng)管理、營養(yǎng)等方面劃分。再者,將“S821馬”“S831雞”單獨設類,造成“S822/829.9各種家畜”“S832/839各種家禽”不包括“馬”和“雞”的邏輯性錯誤,也違反了類目設置從總到分、從一般到具體的立類原則。
此外,《中圖法》第五版在依地區(qū)屬性設置類目的情況下,還設置了涉及地區(qū)屬性的類目,如“D927地方法制”“F327地方農業(yè)經濟”“F427地方工業(yè)經濟”等(這些類目皆注釋“依中國地區(qū)表分”)。這些做法是欠妥的,因為這些類號中的“2”是依中國地區(qū)表分的結果,而中國地區(qū)表可再依省、市分,因而再設置地區(qū)性類目不但違反邏輯,而且增加了分類法的篇幅。
在類目仿分方面,仿分結果不符合主題標引規(guī)則。根據主題詞標引規(guī)則,學科屬性是主標題,方面因素是副標題,地區(qū)屬性或時代屬性是副副標題。如四川省民國時期農業(yè)經濟史,主題標引應為“農業(yè)經濟—歷史—中國四川省—民國時期”,正確的分類標引應為“F309.271.06”,其中“F3”代表“農業(yè)經濟”,“09”代表“歷史”,“271”代表“中國四川省”,“06”中的“0”為跨越市級單位所添加,具體編碼則根據中國地區(qū)表專類復分表取號,“6”是依中國時代表取號。但《中圖法》第五版在“F30農業(yè)經濟理論”類目下并沒有設置“農業(yè)經濟史”類目,而是將其重復設置在F31、F32、F33/37等依世界地區(qū)表分的類目中,從而導致相同主題的圖書被分散在多處,不便于讀者利用。更令人費解的是,《中圖法》第五版在“F329中國農業(yè)經濟史”類目下分別按時代和地區(qū)屬性設置了兩個類目“F329.0各時代史”和“F329.1/.7各地區(qū)史”,從而導致涉及地區(qū)屬性和時代屬性的經濟史文獻難以被準確歸類。
根據類目設置原理,基本上可分為總論和專論兩部分,而總論性類目可被專論性類目仿照復分。但“S82家畜”“S83家禽”等類目下沒有將共性問題設置為總論性類目,從而導致同級類目仿分時,類號少一個層級。如“牛的人工授精原理”,按原有類目編碼為S823.34,按改進類目編碼則是S823.034。前者的分類結果(主題標引為“?!斯な诰保┡c“S823.91乳?!保ㄖ黝}標引為“乳?!保┲黝}不相同類級卻相同,因而不合邏輯;之所以在復分號34前加一個0,原因是“S823?!笔恰癝823.8品種”和“S823.9用途”的上位類,在上位類仿照復分時,宜在復分號前加一個0,以避免與下級類目重號。在遵循層累制編碼和有效仿分的情況下,“牛的人工授精”編碼S823.034與“乳牛飼養(yǎng)管理”編碼S823.914,兩者的類級就相同了。
此外,原類目中“D91法學各部門”類目下的D910.1/D910.9各類和“D92中國法律”類目下的D920.0/.9各類,依照層累制編碼原理應該屬于五級類目,但在沒有設置過渡類目D910和D920的情況下強行將它們當作四級類目是錯誤的,在類目仿分時就會混淆類目的層級關系[8]。D910.1/.9和D920.0/.9各類不具理論性特征,不宜將其以“理論與方法論”的形式設置,應以專類復分表的形式設置,像“D921/926各法律部門”之下的專類復分表是規(guī)范的,但在“D92中國法律”類目下又設置內容基本相同的D920.0/.9則犯了重復列類的錯誤。
從表1的仿分結果可以看出,原有類目的仿分結果,將同類文獻歸入不同類列的類目之下(如中國民法類號為D923,英國民法類號為D9561.3),不利于讀者利用;改進類目后的仿分結果,將同類文獻歸入同一類列的類目之下(如中國民法類號為D913.02,英國民法類號為D913.056.1),從而方便了讀者利用。
《中圖法》第五版學科類目的設置,沒有嚴格依據學科的事物因素和方面因素進行科學組織,基本上只是類目的隨意堆砌,從而造成了類目之間邏輯混亂、仿分形式多樣化的問題。任何學科類目的設置,都可分為事物因素和方面因素兩部分,事物因素是構成學科的主干,也是主題標引的主標題;方面因素可根據其內容屬性以“理論與方法論”或專類復分表的形式設置,構成事物的副標題;而涉及地區(qū)或時代屬性的學科,都可依世界地區(qū)表或國際時代表分,構成事物的副副標題,從而形成“主標題—副標題—副副標題”的邏輯關系,仿分形式最終也就只有“專論性類目仿理論性類目或專類復分表分”的情形。《中圖法》第五版存在的多種多樣的仿分形式,緣于類目設置的不規(guī)范。因此,嚴格依據學科的事物因素和方面因素組織類目,是避免仿分形式多樣化的有效措施。與此同時,還要遵循層累制的編碼原理,糾正“一般性問題”類目不作為分類文獻的依據的錯誤做法[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