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傳清 張翠玲 羊杏平 徐錦華 張慧敏 陳月桂
日光溫室蔬菜生產(chǎn)是蘇北蔬菜生產(chǎn)的主要設(shè)施栽培之一,僅贛榆區(qū)日光溫室蔬菜種植面積已經(jīng)有0.6 萬hm2,但在品種選擇、茬口安排、栽培技術(shù)等方面存在問題,致使種植戶收益不高。 自2017 年開始,筆者分別在連云港市贛榆區(qū)的沙河鎮(zhèn)、青口鎮(zhèn)、城西鎮(zhèn)、厲莊鎮(zhèn)進行試驗示范, 集成了適宜蘇北地區(qū)日光溫室西瓜—豇豆—萵苣—冬春蘿卜1 年4 茬高效栽培模式, 此模式主要通過品種選擇、茬口搭配、合理栽培等措施使種植戶效益倍增,每年在贛榆區(qū)及周邊地區(qū)推廣種植66.67 hm2左右。
西瓜選用皮薄、味香甜,單果質(zhì)量2.5 kg 以下,抗性強、品質(zhì)優(yōu)的小型西瓜品種,如蘇蜜5 號、蘇蜜6 號、蘇蜜7 號、蘇蜜8 號、蘇蜜9 號、蘇蜜1667、小蘭、早春紅玉等。 豇豆選適合日光溫室栽培的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結(jié)莢集中、分枝弱、易密植的蔓生品種,如蘇豇6 號、連豇2號、連豇3 號、綠領(lǐng)等。萵苣選耐寒、抗病、抽薹遲、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的品種,如耐寒白葉實萵苣、若蔓葉萵苣等。蘿卜選用耐寒、穩(wěn)產(chǎn)、抽薹遲、抗逆、不易空心的優(yōu)質(zhì)品種,如南春白1 號、南春白5 號、南春白6 號、白玉春、劍春、雪春、本地半夏蘿卜品種等。
日光溫室小西瓜2月上旬在育苗溫室育苗,3月上旬定植,5 月下旬收獲;豇豆5 月下旬在育苗棚進行育苗, 苗齡15~20 天,6 月中旬移栽,8 月底開始采收,10 月初結(jié)束采收; 萵苣9 月上旬在育苗棚育苗, 苗齡28 天,10 月上旬定植,11 月下旬收獲;蘿卜12 月上旬播種,翌年3 月上旬采收。
因為西瓜忌連作,這種周年生產(chǎn)模式栽培的西瓜, 必須用嫁接苗。 2 月上旬在育苗棚進行嫁接育苗,砧木和接穗都采取穴盤育苗,穴盤及基質(zhì)從正規(guī)商家采購,砧木選抗性強,與接穗親和力強,根系不容易老化,對果實品質(zhì)無不良影響的品種,如京欣砧2 號、超豐F1、新士佐等,同時便于嫁接操作。
①播種方法 砧木與接穗均采取溫湯浸種方法,即將西瓜種子放入55~60℃的溫水中,不斷攪拌,水溫降到26~30℃后,繼續(xù)浸種6 h,瀝干種子,用清水清洗2 遍后用棉布包好, 放入恒溫箱里進行催芽,溫度控制在28~30℃,期間每隔6 h 清洗種子1遍。 催芽24 h 后,待90%種子露白便可播種。 選用50 孔穴盤,每穴1 粒,播深0.8~1.0 cm,播完覆蓋細土,把穴盤按順序一次性排放在苗床上,蓋上一層地膜,并支起小拱棚。 注意如采取貼接法嫁接,砧木和接穗可以一起播種。
②苗床管理 當種子85%出苗時揭開地膜,使幼苗有充足的陽光,必要時可用補光燈;6 天后開始揭開小拱棚進行煉苗, 白天溫度保持26℃左右,夜間溫度保持10℃左右,及時通風散濕,防止苗期產(chǎn)生病害。 接穗1 葉1 心時即可嫁接。
③嫁接方法 本地多采取貼接法,因為操作簡單,容易學,成活率較高,工效也高。 當砧木1 葉1心至2 葉1 心, 接穗幼苗子葉平展至1 葉1 心,即可嫁接。先用刀片由下而上沿45°左右,順勢將砧木生長點和右側(cè)的1 片子葉切除, 切口長0.5 cm 左右;再在接穗子葉下方1.5 cm 左右處,沿45°向下斜切0.5 cm 左右切口;最后將兩切口面貼合,用嫁接夾夾好即可。
日光溫室小西瓜立架栽培
嫁接后覆蓋塑料膜及遮陽網(wǎng)保溫、保濕、遮光。7~10 天后撤掉遮陽物,進行常規(guī)苗床管理。 嫁接苗成活后要及時除萌蘗,但要注意防止接穗受傷,1 葉1 心時及時葉面噴施1 次磷酸二氫鉀2 000 倍液;可用30%噁霉靈水劑1 000 倍液噴灑苗床1~2 次,防治苗期猝倒??;灰霉病發(fā)病初期,可用30%唑醚·啶酰菌懸浮劑1 500 倍液進行葉面噴霧,每隔1 周噴1 次,連噴3 次。 定植前1 周煉苗。
①定植前準備 定植前半個月, 每667 m2施入腐熟豬牛糞5 000~6 000 kg、硫酸鉀30 kg、磷酸二銨30 kg、生物菌肥200 kg,深翻耙平整地作畦,畦寬度80 cm,畦高20 cm,畦溝寬30 cm,畦面鋪設(shè)滴灌帶。
②定植 3 月上旬定植, 整個日光溫室用地膜全覆蓋, 選擇厚度為0.008~0.015 mm 的聚乙烯地膜,寬幅1.2 m。 在80 cm 寬的畦面上雙溝定植,株距35 cm,小行距40 cm,大行距70 cm,在畦面上的地膜上打孔澆足底水,將穴盤傾斜,用手輕擠穴盤底部,令西瓜苗根部與穴盤分離,然后提起西瓜苗,放入栽植穴內(nèi),壓嚴株苗周圍細土,定植完畢打開滴灌開關(guān),噴灑定植水。
①溫濕度管理 緩苗期溫室白天溫度穩(wěn)定在33℃左右, 夜間16℃左右, 空氣相對濕度為75%左右;當50%西瓜莖蔓長40 cm 時,溫室溫度白天穩(wěn)定在30℃左右,夜間16℃,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60%~70%為佳。
②水肥管理 緩苗期一般不用澆水,伸蔓期每3~4 天澆水1 次,澆水宜在早晨進行。 膨瓜期,可隨水沖施葉面肥0.3%磷酸二氫鉀液2~3 次,間隔期3天,以促進幼瓜膨大;為防止小型西瓜旺長,果實膨大前不追肥,收獲前10 天停止?jié)菜?/p>
日光溫室豇豆栽培
③吊蔓整枝 當西瓜主蔓長到30 cm 時進行吊蔓,將尼龍線一頭緊系在日光溫室內(nèi)東西方向的鋼絲上,另一頭綁捆在瓜秧基部,再將主蔓順時針纏繞在吊繩上,邊纏邊除掉卷須。 小西瓜立架栽培多采取雙蔓整枝方式, 保留1 條主蔓、1 條子蔓,子蔓上保留8~10 片后摘心, 其余子蔓與孫蔓全部抹除,以防瓜秧旺長。
④授粉與留果 定植30 天左右雌花陸續(xù)開放,選擇第2~4 朵雌花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授粉最佳時間在10:00 前,并標記授粉日期,坐果后每株選留1~2 個瓜。
⑤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蟲害有苗期猝倒病,蔓枯病、白粉病、蚜蟲等。 應該遵循預防為主原則,使用低毒高效藥劑。用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防治苗期猝倒病,用80%代森鋅粉劑800 倍液防治蔓枯病,用15%粉銹寧(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防治白粉病,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 倍液防治蚜蟲。
5 月下旬西瓜陸續(xù)成熟,根據(jù)授粉期或用手指輕彈發(fā)出濁音即可采收,667 m2產(chǎn)量2 500 kg 以上,按當?shù)嘏l(fā)價5 元/kg 算,667 m2產(chǎn)值在12 500元以上。
豇豆在溫室里栽培,多采用育苗方式,可以提前上市,提高產(chǎn)量。5 月下旬將精選的種子晾曬3 天左右, 然后用0.5%高錳酸鉀液浸泡15~20 min 消毒,消毒完畢撈出瀝干,放入28℃左右溫水中浸泡5~6 h,撈出用清水清洗2 遍,然后瀝干水再用濕布包裹好放入20℃的恒溫箱進行催芽, 大約18 h 后有80%芽長為0.4~0.5 cm 即可播種。在育苗棚里播種,選擇50 孔穴盤,最好用進口基質(zhì),1 穴1~2 粒。苗期根據(jù)長勢可噴1~2 次葉面肥,當豇豆幼苗出現(xiàn)4 葉時,可進行煉苗。
6 月中旬開始定植, 定植前1 周, 清除西瓜枯蔓、落葉及雜草,667 m2施入腐熟豬牛糞3 500 kg 和磷酸二銨30 kg 作基肥,然后深挖耙平,作畦,畦寬70 cm,畦溝寬25 cm,溝深20 cm 左右。 整個溫室用薄膜全覆蓋, 保溫保濕防雜草, 選擇厚度為0.008~0.015 mm 的聚乙烯地膜,寬幅為1.2 m。 每個畦面鋪設(shè)2 條滴灌帶,便于水肥一體化技術(shù)操作。溫室栽培要合理密植。 每個畦栽2 行,株行距45 cm×30 cm,每穴栽1~2 株,3 500~4 500 穴/667 m2。栽后打開滴灌開關(guān)澆透定植水。
①光、溫、濕管理 豇豆喜光照,溫室棚膜選擇無滴膜,經(jīng)常擦洗保持膜面清潔;晴天懸掛反光幕;摘除病老葉、整理蔓藤,提高透光率,陰天可以使用補光燈進行補光。 開花初期至結(jié)莢盛期,室內(nèi)溫度保持白天25~30℃,夜間16~20℃,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65%~75%;莢盛期至拉秧,室內(nèi)溫度保持白天20~25℃,夜間10~15℃,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60%~70%。
②肥水管理 澆透緩苗水后就不用澆水,初花期可以用滴灌管澆1 次小水,結(jié)莢后可隨水追西芬立大量元素水溶肥料(10-8-42+CTE)15 kg/667 m2,每10 天隨水沖施1 次,連續(xù)3~4 次。
③枝蔓調(diào)整 甩蔓期及時吊蔓,抹掉第1 穗花以下的全部側(cè)枝。主蔓長1.6~1.8 m 時及時摘心,促進側(cè)枝萌生及幼莢生長。 主蔓中上部葉腋中,若花芽旁混生腋芽時, 及時將腋芽抽生的側(cè)枝打去,如果主蔓葉腋間只有腋芽萌發(fā)時,留2~3 葉后摘心。
日光溫室萵苣栽培
④病蟲害防治 豇豆主要病蟲害有銹病、白粉病、蚜蟲、豆莢螟等。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防治原則,主要以輪作、清除病殘體等農(nóng)業(yè)措施防治病害,利用銀色地膜驅(qū)避蚜蟲,懸掛黃板及殺蟲燈等物理方法防治害蟲,利用瓢蟲、草蛉、食蚜蜂等生物方法防治螨,化學藥劑起輔助防治作用。 用20%萎銹靈可濕性粉劑1 500 倍防治豇豆銹病,用50%三唑酮·硫磺懸浮劑1 000 倍液防治豇豆白粉病,用20%啶蟲脒可溶性粉劑2 000 倍液防治蚜蟲,用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 倍液防治豆莢螟,葉面噴霧,每5~7 天1 次,連續(xù)2~3 次,安全間隔期7 天。
當嫩莢飽滿, 種子未顯露時采收, 盛莢期約1天采收1 次,后期2 天1 次。經(jīng)2021 年度試驗,5 月下旬播種,8 月上旬開始采收,9 月底結(jié)束采收,產(chǎn)量2 800 kg/667 m2, 按當時地頭平均價格4 元/kg算,產(chǎn)值高達11 200 元/667 m2。
9 月中旬在育苗棚育苗,將種子在20℃恒溫水中浸泡3~4 h,搓洗后瀝干。 育苗棚每667 m2施腐熟牛羊糞有機肥500 kg 及磷酸二氫鉀20 kg。深翻耙平作畦,播前澆透水。 將種子均勻撒在畦面上,覆蓋1 cm厚細土,一般1 m2苗床用種子0.332~0.667 g,667 m2大田需要準備66.7 m2苗床。 播后溫度白天穩(wěn)定在20~25℃,夜間12~15℃,3~4 天出苗后,溫度白天穩(wěn)定在18~20℃,夜間10~12℃,幼苗出現(xiàn)2~3 片葉后進行間苗,苗距6 cm 左右,間苗后噴正業(yè)花果寶(氨基酸≥100 g/L,Zn+B≥20 g/L)的水溶葉面肥,稀釋800倍后進行葉面噴施,共1~2 次,間隔7 天。 苗期可噴5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400 倍液防病。
10 月上旬開始定植,萵苣苗齡28 天左右,當幼苗出現(xiàn)3~4 片葉即可定植, 定植前667 m2施腐熟豬牛羊有機肥3 500 kg 及磷酸二銨復合肥50 kg。深翻、耙平、起壟,壟寬55 cm 左右、高10~15 cm,溝寬15~20 cm,每壟鋪設(shè)2 條滴灌帶。 選晴天下午定植,每壟2 行,株行距30 cm×40 cm。
①溫度管理 萵苣生長的最佳溫度白天12~18℃,夜間8~12℃。溫室白天溫度穩(wěn)定在16℃左右,夜間10℃左右,白天超過20℃及時放風,夜間低于8℃時加蓋保溫被保溫防寒。
日光溫室蘿卜栽培
②水肥管理 緩苗后適當控水蹲苗, 蹲苗結(jié)束后,莖部開始膨大,用滴灌管澆水,每5~7 天澆水1次,連續(xù)澆水3~4 次;結(jié)合澆水施尿素15 kg/667 m2,每10 天施1 次,連續(xù)2 次;嫩莖肥大期,將1 袋含腐植酸水溶肥(萵筍專用葉面肥,萵筍粗壯膨大素,25 g/袋)對水20 kg,進行葉面噴灑,共2~3 次,間隔5 天,噴灑時間10:00 前或16:00 后。
③病蟲害防治 萵苣病蟲害防治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控的原則,優(yōu)先采用農(nóng)業(yè)、物理、生物等綠色防控技術(shù), 選用低毒高效化學藥劑, 減少藥劑用量,提高防治效果,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 萵筍的主要病蟲害是霜霉病、軟腐病、蚜蟲等。 選用40%乙膦鋁可濕性粉劑200 倍液葉面噴霧防治霜霉病, 用45%代森銨水劑1 000 倍液葉面噴霧防治軟腐病, 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 倍噴霧防治蚜蟲, 連續(xù)3~4次,間隔期7 天。
萵苣莖部肥大,最高葉尖與主莖頂端相平時為最佳收獲期,據(jù)2021 年試驗,日光溫室萵苣9 月上旬播種,11 月下旬收獲,產(chǎn)量6 000 kg/667 m2,地頭批發(fā)價格平均為3 元/kg,產(chǎn)值18 000 元/667 m2,效益可觀。
①播種前準備 11 月下旬萵苣收獲完畢,清除萵苣病、老葉,12 月初在溫室里667 m2施腐熟豬牛糞有機肥3 500 kg 和磷酸二銨40 kg,深耕、耙平,作寬80 cm、高25 cm 的平畦,然后整個溫室覆蓋地膜保溫防雜草, 選擇厚度為0.008~0.015 mm 的聚乙烯地膜,寬幅為1.2 m。鋪設(shè)滴灌帶便于水肥一體化操作。
②穴播 12 月上旬,在畦面沿溫室南北方向拉1 根繩子,然后沿著繩子每30 cm 用小木棍點穴,每667 m2大約5 000 穴,行距35 cm,穴距20 cm。 每穴播2~3 粒種子,播后覆細土,厚1 cm。
①水肥管理 蘿卜子葉展平時及時間苗、定苗。蘿卜破肚前澆1 次水,肉質(zhì)根開始膨大時,通過水肥一體化隨水沖三元復合肥25 kg/667 m2,每7~10 天沖施1 次。根部膨大期,土壤濕度應保持在75%左右,溫室濕度過大要及時放風,避免發(fā)生病蟲害。 生長后期及時摘除病老黃葉,便于通風透光,促進生長。
②病蟲害防治 主要采取綠色防控技術(shù), 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控的原則,首先采取輪作、安裝防蟲網(wǎng)、懸掛黃板、性誘劑等措施,使用化學藥劑要科學用藥,溫室里蘿卜主要病蟲害是黑腐病、軟腐病及蚜蟲等。 用20%噻菌銅懸浮劑500 倍液葉面噴霧防治黑腐病,連續(xù)2~3 次,間隔7 天;用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葉面噴霧防治軟腐病, 連續(xù)2~3 次,間隔7 天;用5%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葉面噴霧防治蚜蟲,連續(xù)2~3 次,間隔7 天。
3 月上旬白蘿卜肉質(zhì)根成熟及時采收,據(jù)2021年試驗, 蘿卜12 月上旬播種, 翌年3 上旬采收,每667 m2產(chǎn)量5 600 kg,當時地頭批發(fā)平均價格為2 元/kg,產(chǎn)值11 200 元。
現(xiàn)以2021 年連云港市贛榆區(qū)青口鎮(zhèn)申城村莊文杰種植的日光溫室(667 m2/個)采用西瓜—豇豆—萵苣—冬春蘿卜1 年4 茬栽培模式為例。
小西瓜每667 m2產(chǎn)量2 681 kg,產(chǎn)值13 405 元,成本3 480 元,效益9 925元;豇豆每667 m2產(chǎn)量2 800 kg,產(chǎn)值11 200 元,成本1 500 元,效益9 700 元;萵苣667 m2產(chǎn)量6 000 kg, 產(chǎn)值18 000元,成本1 120 元,凈利潤16 880 元;蘿卜每667 m2產(chǎn)量5 600 kg, 產(chǎn)值11 200元,成本1 110 元,凈利潤10 090 元。
全年4 茬每667 m2的總產(chǎn)值53 058 元,1 個日光溫室租金5 000 元,種植成本包括租賃費、農(nóng)資(種子、化肥、農(nóng)藥、地膜等)、人工等,即總成本12 210 元,每667 m2效益41 595 元(表1)。
表1 2021 年連云港市贛榆區(qū)青口鎮(zhèn)申城村莊文杰日光溫室(667 m2)1 年4 茬種植效益分析
小西瓜每667 m2產(chǎn)量2 681 kg,產(chǎn)值13 405元,成本3 480 元,效益9 925元;番茄每667 m2產(chǎn)量5 200 kg,產(chǎn)值15 600 元,成本3 600 元,效益12 000元; 這種常規(guī)種植模式667 m2總產(chǎn)值29 005 元,總成本12 080 元,凈效益為16 925 元(表2)。
表2 日光溫室(667 m2)西瓜—番茄常規(guī)栽培模式種植效益分析
由表1、2 對比可看出,西瓜—豇豆—萵苣—冬春蘿卜1 年4 茬周年栽培模式比當?shù)爻S玫纳a(chǎn)模式,凈收益增加24 670 元/667 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