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瑛瑛 陳桓 魯華東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廈門醫(yī)院 福建廈門 361015)
胃癌是臨床發(fā)病率較高的一種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其發(fā)生率與死亡率分別位居我國所有惡性腫瘤的第二位與第三位。近年來,隨著醫(yī)療診斷與治療水平的不斷提高,胃癌患者的預后及生存時間均有所提高,但其發(fā)生率仍呈持續(xù)上升趨勢[1]。有研究發(fā)現(xiàn),胃癌的發(fā)生、發(fā)展與環(huán)境、遺傳、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因素密切相關,且多因素、多步驟的共同參與可導致胃癌患者的預后相對較差[2]。目前,臨床多認為胃癌的轉移是導致患者預后不良及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的機制是癌基因的突變激活,導致多條信號通路改變,從而致使細胞之間的黏附能力下降、接觸性抑制減弱,增加細胞侵襲能力。隨著臨床分子生物學研究水平的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學者證實,蛋白基因的表達異常與胃癌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存在一定關系[3~4]。其中轉錄共激活因子相關蛋白(YAP)作為Hippo信號通路的核心效應因子,也是多功能細胞內連接蛋白與轉錄共激活因子,在正常機體中可發(fā)揮信號轉導與基因轉錄調控的作用[5]。轉錄輔助因子退變樣蛋白4(VGLL4)也是Hippo信號通路的成員之一,國外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VGLL4可抑制YAP蛋白表達活性,從而控制腫瘤細胞的增殖[6]。本研究分析胃癌組織中YAP、VGLL4蛋白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醫(yī)院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03例的臨床資料。其中男66例,女37例;年齡47~78歲,平均(61.48±5.17)歲;腫瘤直徑2~8 cm,平均(4.43±0.87)cm;胃癌TNM分期,Ⅰ期14例,Ⅱ期21例,Ⅲ期48例,Ⅳ期20例;組織學分級,G1~G2級36例,G3級67例;淋巴結轉移32例。本研究經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廈門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符合《胃癌規(guī)范化診療指南(試行)》[7]中胃癌相關診斷標準,并經胃組織活檢確診;癌旁組織為距離癌組織病變病灶>5 cm的標本;臨床資料完整。(2)排除標準: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者;檢查前已接受相關治療者;合并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精神及認知功能障礙無法配合檢查者。
1.3 檢查方法 在取得患者癌組織及癌旁組織的標本后,重新制備切片并進行蘇木精-伊紅(HE)染色,厚度為4μm,由2位經驗豐富的病理科醫(yī)師對病理診斷報告及切片組織學分型進行審核,以最大程度減少研究結果的偏差。VGLL4抗體購自上海梵態(tài)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兔抗人YAP多克隆抗體購自艾美捷科技有限公司。行免疫組織化學(SP)法檢測,所有流程嚴格按照說明書完成。YAP稀釋濃度為1:100(一抗),VGLL4稀釋濃度為1:200(一抗),將已知的陽性組織切片作為陽性對照組,使用磷酸緩沖鹽溶液(PBS)代替一抗做陰性對照組,每例取一張切片做HE染色觀察形態(tài)。
1.4 判定標準 YAP、VGLL4蛋白的著色部位主要為細胞核,部分可見著色部位為胞漿。使用陽性細胞比例與著色強度兩項計分法對陽性結果進行評估。染色強度評分,其中0分表示無色,1分表示淡黃色,2分表示棕黃色,3分表示棕褐色。陽性細胞百分比按照5級進行劃分,0分表示無陽性細胞,1分表示陽性細胞<25%,2分表示26%≤陽性細胞≤50%,3分表示51%≤陽性細胞≤75%,4分表示陽性細胞>75%。將兩種蛋白著色強度積分相加為最終判定結果,即0分為“-”,2~3分為“±”,4~5分為“+”,6~7分為“++”,將結果為“+”及“++”判定為陽性。將結果<4分納入低表達組,將結果≥4分納入高表達組。
1.5 觀察指標 收集所有患者性別、年齡、組織學分級、TNM分期、淋巴結轉移、侵襲性及腫瘤大小等臨床病理特征,采用Spearman相關性分析胃癌患者中YAP與VGLL4蛋白表達的相關性,分析胃癌組織中YAP、VGLL4蛋白表達水平與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Spearman直線相關性檢驗胃癌患者中YAP與VGLL4蛋白表達的相關性。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YAP、VGLL4蛋白在胃癌組織與癌旁組織的表達情況 癌組織中YAP蛋白陽性表達率高于癌旁組織,而VGLL4蛋白陽性表達率低于癌旁組織(P<0.05)。見表1。
表1 胃癌患者不同組織YAP、VGLL4蛋白表達情況[例(%)]
2.2 胃癌YAP、VGLL4蛋白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 不同性別、年齡、腫瘤大小的胃癌患者YAP、VGLL4蛋白表達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組織學分級、TNM分期及淋巴結轉移胃癌患者YAP、VGLL4蛋白表達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3。
表2 胃癌YAP蛋白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例(%)]
表3 胃癌VGLL4蛋白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例(%)]
2.3 胃癌組織YAP、VGLL4蛋白表達的相關性分析 經Spearman直線相關性檢驗,胃癌YAP、VGLL4蛋白表達呈負相關性(r<0,P<0.05)。見表4。
表4 胃癌組織YAP、VGLL4蛋白表達的相關性分析(例)
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早期胃癌的術后5年生存率高達90.9%。但晚期患者仍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即使采用綜合治療進行干預,其5年的生存率仍低于30%。大部分的胃癌患者早期多無明顯癥狀,或僅出現(xiàn)上腹不適、噯氣等非特異性癥狀,常與胃部其他疾病混淆,故早期胃癌的診斷率相對較低[7]。近年來,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胃癌的發(fā)生機制涉及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表達,可通過觀察與胃癌發(fā)生發(fā)展相關的基因蛋白表達,從而明確其發(fā)生的機制,有利于診療方案的制定,從而改善患者的預后[8]。
胃癌的發(fā)生與發(fā)展主要機制與癌基因的突變激活密切相關,其機制可能是癌基因的信號通路改變抑制了細胞之間的黏附能力。YAP被認為在肝癌、結腸癌等多種癌癥疾病中呈高表達,且蛋白活性增強,并參與了腫瘤的侵襲、淋巴結轉移等過程[9]。VGLL4是臨床發(fā)現(xiàn)的原癌蛋白YAP拮抗因子,其可通過與YAP綁定轉錄增強相關結構域蛋白(TEADs),對過度激活的YAP-TEAD信號胃癌細胞增殖與侵襲起到抑制作用,從而控制腫瘤的發(fā)展[10~12]。本研究結果顯示,癌組織中YAP蛋白陽性表達率高于癌旁組織,VGLL4蛋白陽性表達率低于癌旁組織,YAP、VGLL4蛋白表達與胃癌患者性別、年齡及腫瘤大小無關,與組織學分級、TNM分期及淋巴結轉移有關,結果提示胃癌組織中YAP蛋白呈高表達、VGLL4蛋白呈低表達,且二者表達均與組織學分級、TNM分期及淋巴結轉移等臨床病理特征存在一定相關性。分析原因可能為:(1)YAP可通過控制細胞的增殖與凋亡之間的平衡,從而調控腫瘤的發(fā)展。在一般情況下YAP多以低表達甚至不表達出現(xiàn)在正常組織中,而當機體組織器官發(fā)生異常變化后,則會激活之前不表達的YAP蛋白,經轉錄共激活因子與TEAD受體相結合后誘導靶基因的表達,發(fā)揮調控細胞增殖與凋亡的功能,從而進一步促進腫瘤的發(fā)生。Pearson JD等[13]研究發(fā)現(xiàn)YAP參與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在機體的組織器官中扮演致癌基因角色,其表達活性提高、活性增強可促進細胞轉化為惡性。另外,根據(jù)YAP蛋白的是否存在可將臨床所有癌癥分為兩類,為臨床治療最具侵襲性與無法治愈的類型提供了重要參考。(2)VGLL4是近年來臨床發(fā)現(xiàn)的原癌蛋白YAP的競爭對手,其可與TEAD4結合從而控制YAP的活性開關,而下調YAP蛋白的活性可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
相關研究[14]發(fā)現(xiàn),通過解析VGLL4與TEAD4形成的復合物三維結構可發(fā)展為YAP蛋白的針對性抑制劑,抑制劑可阻滯胃癌細胞的增殖及生長,均提示VGLL4在胃癌組織中表達較低。經Spearman直線相關性檢驗發(fā)現(xiàn),YAP、VGLL4蛋白在胃癌患者中呈負相關表達,結果提示YAP、VGLL4蛋白在胃癌組織中存在負相關關系,臨床可對兩者蛋白表達進行監(jiān)測,從而了解胃癌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以制定診治方案。韓新影等[15]采用免疫組織化學SP法對46例胃癌患者的癌組織及癌旁組織進行檢測發(fā)現(xiàn),VGLL4、YAP蛋白表達均與胃癌患者的腫瘤惡性程度存在一定關系,且可影響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這與本次部分研究結果近似。
綜上所述,胃癌組織中YAP、VGLL4蛋白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存在一定相關性,其中YAP蛋白表達與腫瘤的發(fā)展及惡性程度呈正相關,而VGLL4蛋白表達與腫瘤的惡性程度呈負相關。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如研究屬于回顧性分類,故統(tǒng)計分析結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未對YAP、VGLL4分子表達水平與胃癌患者預后相關性進行分析,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仍無法明確。故未來期待大樣本量、多中心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以證實本研究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