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芳 劉芳 余美君 鐘燕 吳立 邱成旭
(江西省興國縣人民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 興國 342400)
糖尿病屬于臨床常見疾病,因長期高血糖作用,可造成胰島細胞損傷,引發(fā)胰島素抵抗加重[1]。2 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從疾病開始就一直存在,通常從胰島β 細胞功能減退開始到病情確診時,患者胰島功能已經(jīng)降低50%以上,而胰島素抵抗問題在肥胖患者群體中尤為嚴重。對糖尿病患者臨床多采用降糖藥物治療,通過胰島素泵短期強化治療,根據(jù)患者病情靈活用藥,能夠有效控制血糖水平[2]。但胰島素泵長期用藥可引發(fā)胰島素抵抗、體重增加等,繼而影響臨床療效[3]。且胰島素泵治療對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無顯著作用,胰島素抵抗狀態(tài)、脂代謝水平仍然未達到理想狀態(tài),故有必要探討更為理想的治療方案。利拉魯肽屬于臨床新型降糖藥物,屬于胰高血糖素樣肽-1 類似物,可起到保護胰島β 細胞,增強控制血糖效果的作用,且可降低患者的體質(zhì)量指數(shù)[4]。本研究選擇60 例糖尿病患者,以隨機對照臨床試驗評估利拉魯肽干預的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收治的60 例DM 患者,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胰島素泵治療對照組(n=30)與胰島素泵聯(lián)合利拉魯肽治療觀察組(n=30)。對照組男 17 例,女 13 例;年齡26~75 歲,平均(51.38±6.82)歲;病程 1~18 年,平均(7.65±1.96)年;體質(zhì)量指數(shù)21~32 kg/m2,平均(27.92±2.10)kg/m2。觀察組男 16 例,女 14 例;年齡25~75 歲,平均(51.42±6.77)歲;病程 1~19 年,平均(7.48±2.01)年;體質(zhì)量指數(shù)21~32 kg/m2,平均(28.10±2.25)kg/m2。兩組基礎(chǔ)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本研究已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批號:XG2021080916)。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滿足糖尿病診斷標準;胰島素多次注射血糖控制不佳,或血糖波動大;病程1 年以上;年齡18 歲以上;近期未采用減肥藥物治療;知情同意本研究。(2)排除標準:有用藥禁忌證;合并糖尿病嚴重并發(fā)癥;特殊生理時期;合并急慢性感染;有腎性糖尿或應激性糖尿;合并其他代謝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等;有用藥禁忌證。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胰島素泵治療,胰島素使用門冬胰島素30 注射液(注冊證號S20140061),胰島素初始劑量為0.4 U/kg,用量為全天胰島素用量的50%左右,以基礎(chǔ)量輸入,其余50%左右的量于三餐前分別大劑量輸入。觀察組則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聯(lián)合利拉魯肽注射液(注冊證號S20160004)治療,皮下注射,每日1 次,每次0.6 mg,1 周后如未見不良反應可加量至每次1.2 mg。兩組均持續(xù)治療14 d。
1.4 觀察指標 (1)血糖。于治療前、治療2 周后檢測,血糖(空腹血糖及餐后2 h 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進行檢測。糖化血紅蛋白采用高壓液相法測定。(2)胰島功能。于治療前后檢測血清空腹C 肽(FCP)水平,采用酶聯(lián)免疫磁分離法進行檢測。并以HOMA 模型進行 β 細胞功能指數(shù)(HOMA-β)、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IR)評估[5]。(3)腎功能。于治療前后采血分離血清標本檢測尿素氮、肌酐水平,并采集 24 h 尿液檢測 24 h 尿微量白蛋白水平[6]。(4)血管內(nèi)皮功能。于治療前后采血分離血清標本檢測血清內(nèi)皮素(ET)-1、一氧化氮(NO)水平,檢測方法分別為放射免疫法與改良硝酸鹽還原法[7]。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管內(nèi)皮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ET-1 水平低于對照組,NO 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1。
表1 兩組血管內(nèi)皮功能指標比較()
表1 兩組血管內(nèi)皮功能指標比較()
NO(μmol/L)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ET-1(mg/L)治療前 治療后30 30 t P 104.32±9.05 105.75±8.82 0.620 0.538 71.59±7.28 57.65±5.54 8.346 0.000 46.94±5.37 47.25±5.18 0.228 0.821 57.98±6.03 64.17±5.84 4.039 0.000
2.2 兩組血糖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糖水平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糖水平更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糖水平比較()
表2 兩組血糖水平比較()
糖化血紅蛋白(%)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空腹血糖(mmol/L)治療前 治療后餐后 2 h 血糖(mmol/L)治療前 治療后30 30 t P 10.72±1.72 10.80±1.80 0.176 0.861 6.92±1.14 6.14±0.86 2.992 0.004 15.87±2.13 16.05±2.20 0.322 0.749 9.15±1.96 8.02±1.53 2.489 0.016 8.85±1.54 8.79±1.48 0.154 0.878 7.10±1.35 5.94±1.20 3.518 0.001
2.3 兩組胰島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胰島功能指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FCP、HOMA-β 水平高于對照組,HOMA-IR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胰島功能指標比較()
表3 兩組胰島功能指標比較()
HOMA-IR(%)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FCP(pmol/L)治療前 治療后HOMA-β(%)治療前 治療后30 30 t P 613.86±57.21 620.54±58.13 0.449 0.655 691.30±64.15 765.20±68.43 4.315 0.000 17.52±3.58 17.21±3.65 0.332 0.741 31.28±4.05 40.67±5.22 7.784 0.000 3.30±1.64 3.19±1.60 0.263 0.794 2.04±1.13 1.50±0.85 2.092 0.041
2.4 兩組腎功能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腎功能(肌酐、尿素氮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比較未見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腎功能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4。
表4 兩組腎功能水平比較()
表4 兩組腎功能水平比較()
尿微量白蛋白(mg/24 h)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肌酐(μmol/L)治療前 治療后尿素氮(mmol/L)治療前 治療后30 30 t P 132.84±12.91 133.05±13.13 0.062 0.950 95.60±8.45 77.94±7.10 8.764 0.000 8.51±1.31 8.40±1.25 0.333 0.741 6.20±0.94 4.38±0.82 7.991 0.000 197.15±52.15 201.62±51.46 0.334 0.739 119.51±37.28 102.12±26.50 2.082 0.042
糖尿病為臨床高發(fā)代謝性疾病,其發(fā)生、進展與肥胖密切關(guān)聯(lián),而糖尿病患者隨著病情的進展,可導致腎功能損害,進而引發(fā)糖尿病腎病,對患者健康存在嚴重威脅。通過早期逆轉(zhuǎn)蛋白尿,改善患者腎功能,則可降低發(fā)生終末期腎病的風險[8]。采用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屬于臨床常用方法,該方法能夠模擬人體胰島素分泌過程,控制血糖,去除高糖毒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恢復患者胰島細胞功能。但多數(shù)患者在長期使用胰島素泵治療后,容易發(fā)生體質(zhì)量增加、胰島素抵抗等問題,進而影響后續(xù)治療。近年來較多研究指出,糖尿病在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胰島β細胞功能會出現(xiàn)進行性減退,且亞洲患者胰島β 細胞功能儲備較西方國家普遍更低,其功能衰退更快,胰島素早相分泌水平也就更低[9]。而糖尿病病情控制以及血糖長期達標均需要胰島β 細胞進行支持,故在治療時需要在控制血糖的基礎(chǔ)上,保護胰島功能,并減輕肥胖對患者的影響[10~11]。
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可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促進胰島素分泌,降低血糖,保護胰島β 細胞[12]。利拉魯肽則為GLP-1 類似物,高度保留了GLP-1 的降血糖、改善β 細胞功能以及控制體質(zhì)量等作用,能夠滿足人體對胰島素的需求,降低患者血糖、血脂水平等[13]。且其通過在GLP-1 分子結(jié)構(gòu)上進行氨基酸替換,增加了16 碳棕櫚酰脂肪酸側(cè)鏈,一方面保留了GLP-1 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改善了GLP-A 容易經(jīng)二肽基肽酶降解,半衰期長,可達12~14 h,實現(xiàn)作用時間超過24 h,能夠?qū)崿F(xiàn)每日1 次給藥[14~15]。該藥物能夠活化蛋白激酶,促進患者胰島β 細胞進一步新生以及分化,有利于加快胰島素的合成與分泌,增強其對葡萄糖的敏感性,也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過程,進而可減少血糖血脂代謝紊亂,改善胰島素抵抗[16~17]。通過胰島素泵與利拉魯肽的聯(lián)合應用,則可通過不同作用機制降低血糖,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
本研究中,觀察組在經(jīng)過14 d 治療后,血糖水平明顯下降,且較對照組低(P<0.05),說明該方案能夠提高血糖控制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胡彥彥等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通過聯(lián)合使用利拉魯肽治療,血糖水平明顯改善且較常規(guī)治療改善效果更好,本研究與該研究結(jié)果一致[18]。治療后觀察組FCP、HOMA-β 水平高于對照組,HOMA-IR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本研究能夠改善患者胰島功能??紤]原因為,利拉魯肽能夠調(diào)整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的平衡,促進胰島β 細胞的再生、增殖,改善胰島β 細胞功能,因此可減輕胰島素抵抗,改善胰島功能。劉凌琳等研究中,觀察組聯(lián)用利拉魯肽治療后,HOMA-IR、HOMA-β 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與本研究類似[19]。而通過改善機體血糖水平,也能減輕對腎功能的損傷,有利于改善機體微炎癥狀態(tài)。觀察組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也說明了聯(lián)用利拉魯肽有利于減輕腎功能損害,減少尿蛋白的分泌,能夠降低患者并發(fā)腎臟損害的風險。
糖尿病患者隨著病情進展,高血糖狀態(tài)可引發(fā)微炎癥反應,再加上患者血脂水平異常等影響,可導致血管內(nèi)皮功能破壞,外周ET 水平明顯升高,NO水平會明顯下降。觀察組治療后ET-1、NO 水平均比對照組更為理想(P<0.05),說明聯(lián)用利拉魯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管內(nèi)皮功能??紤]原因為,利拉魯肽的使用可通過降低機體血糖水平,抑制高糖狀態(tài)造成的活性氧簇水平異常,有利于減輕機體的炎癥反應狀態(tài),故而可減少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損傷,更好地保護血管功能。趙敏等研究中,觀察組聯(lián)用利拉魯肽治療后 ET-1、NO 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也與本研究結(jié)果一致[20]。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患者在胰島素泵治療基礎(chǔ)上聯(lián)合利拉魯肽治療可進一步降低患者血糖水平,促進胰島功能與腎功能的改善,減輕腎臟損傷與血管內(nèi)皮功能損傷,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