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淑英
(廣東開放大學,廣東廣州,510091)
言語交際活動一般具有傳遞信息和維系人際關系兩大基本目的[1]。元話語(metadiscourse)在外語教師課堂中具有必要性、實用性和優(yōu)越性?;旌鲜浇虒W模式下,線上、線下課堂教師為了確認信息和準確傳遞概念、管理人際層面上的互動關系,必須運用元話語知識對語言進行選擇。線上、線下兩種教學模式的元話語使用具有怎樣的特點?兩者在元話語使用上是否存在差別?本文將就此進行基于人際關系管理理論的教師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元話語的對比研究。
元話語是話語分析的一個領域,屬于語用導向的范疇,其概念比較模糊,學者間爭議較大。筆者認為,元話語是“關于話語的話語”,貫穿作者、語篇、讀者三者,強調(diào)系統(tǒng)性、過程性和互動性。元話語的研究經(jīng)歷了Harris、Williams、Hyland、Adel和冉永平等學者的研究階段,其中根據(jù)Hyland的分類,元話語可以分為信息引導式(interactive)和人際互動式(interactional)[2]。這樣的分類為研究書面語篇,尤其是學術語篇奠定了理論基礎。同樣地,Hyland的分類也適用于研究口頭語篇。
在傳統(tǒng)語用學中,Spencer-Oatey的禮貌和面子論也是對人際關系問題研究的成果,但它們關注的更多是交際中某一方本身,即說話者的禮貌或聽話者的面子,是靜態(tài)的過程。為了更為動態(tài)地解釋人際關系問題,Spencer-Oatey在禮貌和面子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包括面子管理、社會權利與義務管理、交際目標管理三個方面的人際關系管理模式[3]。
對英語教師的課堂元話語開展研究的學者包括封宗信(2005)[4]、王明利(2007)[5]、謝小平(2009)[6]、姜暉(2015)[7]、Tang(2017)等[8]。閆濤、張麗云(2013)[9],郭紅偉(2014)[10]研究了課堂元話語的語用功能。當前研究中,對元話語與師生和諧關系的構建和管理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特別是對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線上課程教師和線下課堂教師元話語的對比研究幾乎沒有。
教師課堂元話語在解釋、提問方面的具體應用,在幫助學生理解語言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交際能力?;旌鲜浇虒W模式下,線上課程教師和線下課堂教師的元話語既有基于傳遞信息的目的,也有側重于評價、分析等互動的目的,這兩種話語要么傳遞基本命題意義,要么維系人際關系。
根據(jù)Hyland的分類,引導式元話語引導受話人理解信息的組織和邏輯關系,包括過渡標記(Transitions)、框架標記(Frame markers)、回指標記(Endophoric markers)、言據(jù)標記(Evidentials)和語碼注釋(Code glosses)5個子類。人際互動式元話語體現(xiàn)說話人對信息、受話人的看法和態(tài)度,包括模糊限制語(Hedges)、增強語(Boosters)、態(tài)度標記(Attitude Markers)、自我提及(Self-mentions)以及介入標記(Engagement Markers)5個子類[11]。其具體功能和舉例詳見表1。
表1 教師元話語及其子類的功能與舉例
本研究選取了中國大學慕課平臺(MOOC)“導游英語與模擬實訓”的線上視頻和筆者學校涉外模擬導游實務的線下課錄音作為研究對象。課程均由母語為漢語的青年英語教師主講,授課語言為英語。為保證可比性,筆者選取兩組涉及相同題材章節(jié)的線上、線下視頻,并將其轉寫成文本格式,建立了線上教師語料庫(OnTC)和線下教師語料庫(OffTC),其中OnTC語料庫8974詞,OffTC語料庫7655詞。根據(jù)Hyland的標準進行分類,并人工標注,最后結合人際關系管理模式,對兩組教師的元話語進行分析,試圖找出兩者的元話語分布特點及其差別,并作出解釋。
從兩組教師混合式教學中各項元話語類型及其子類的統(tǒng)計結果(表2)可以看出,兩組語料庫中都出現(xiàn)了元話語,包括引導式和人際互動式,說明這兩種元話語在英語教師的混合式教學話語中普遍存在。
表2 兩組教師混合式教學中元話語及其子類的頻次與百分比
但從具體的元話語類型和子類型來看,OnTC語料庫中線上教師使用引導式元話語的比例遠高于OffTC語料庫,標準頻次(每萬詞)OnTC和OffTC之比為277.5:160.7,說明線上教師更傾向于使用引導式元話語;相反地,OffTC語料庫中線下教師與OnTC語料庫中線上教師使用人際互動式元話語的標準頻次(每萬詞)OffTC和OnTC之比為324:168.3,說明線下教師更傾向于使用人際互動式元話語。
另外,在信息引導式元話語的子類中,OnTC教師使用過渡標記頻率最高(39%);OffTC教師使用過渡標記(37%)和言據(jù)標記(32%)頻率最高。在人際互動式元話語的子類中,OnTC教師和OffTC教師均較頻繁地使用模糊限制語,頻率分別為44%和41%。
為檢驗OnTC教師和OffTC教師在混合式課堂中元話語及其子類的標準頻次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本研究運用統(tǒng)計軟件SPSS進行卡方檢驗,結果詳見表3。
表3 兩組教師各項元話語及其子類標準頻次(每萬詞)的卡方分析
結果顯示:兩組教師在引導式元話語(χ2=14.145,p=0.007<0.01)和人際互動式元話語(χ2=16.075,p=0.003<0.01)方面整體上存在顯著差異。從其子類來看,引導式元話語中,兩組教師在言據(jù)標記子類中存在顯著差異(χ2=9.376,p=0.002<0.01);而在其他子類中差異不顯著。在人際互動式元話語中,兩組教師在增強語子類中存在顯著差異(χ2=6.899,p=0.009<0.01);而在其他子類中差異不顯著。
1.相同點
OnTC教師和OffTC教師均較多地使用了元話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OnTC教師和OffTC教師話語的語用策略及其產(chǎn)生的語篇功能。例如在回指標記的使用上,OnTC教師和OffTC教師都有使用,如in the last class,in this class等(例1-2)。
例1:In the last class,we have learned the basic facts about the tour guide.
例2:In this class,we are going to made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culture today.
OnTC和OffTC教師利用元話語回指上文,闡明現(xiàn)時任務,進一步解釋和描寫教師話語,消除交際障礙,增強了教師話語輸出的可讀性和可理解性,體現(xiàn)了對社會權利與義務和交際目標的管理。
又如模糊限制語might、usually等,OnTC和OffTC教師均較頻繁地使用(例3-4)。
例3:This might be the attraction that they couldn’t miss during the trip.
例4:A tour guide with good manner usually show his/her concern and consideration for others.
OnTC和OffTC教師利用元話語虛擬、弱化自己的權威性,或者通過確認、核實的互動方式與學生進行意義協(xié)商,增強了教師話語輸出的評價性和參與性,體現(xiàn)了對學生面子的管理。
2.不同點
差異方面,OnTC教師在線上授課過程中,較多地使用了引導式元話語,以幫助教師確認信息、概念的有效傳遞;而OffTC教師則較多地使用了管理人際層面的互動關系的人際互動式元話語,其語言選擇是線下課堂教學這種特定的交際情景作用下的結果。
不同于OffTC教師的課堂教學,OnTC教師因條件的限制,難以與學生建立現(xiàn)場的互動并提供及時的反饋,而主要通過教學視頻達到與學生交流的目的。這樣的教學特點使OnTC教師更傾向于在教學話語中較多使用引導式元話語,特別是言據(jù)標記類引導式元話語(例5-6),以幫助OnTC教師闡述教學目的、構建知識框架。
例5: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introduction,the city is famous for its historical background,local customs and tourist sites.
例6:The guide should make his welcome speech on the basis of tourists’ age,identity,background and occupation,etc.(OnTC語料庫)
相反地,OffTC教師在實體課堂教學中可以比較方便地與學生開展互動,因此較多使用互動式元話語(例7-8),特別是增強語類互動式元話語以幫助其建立師生協(xié)同關系。
例7:In fact,we should adjust the level,focus and style of the explanation.
例8:Sure,you’re correct.(OffTC語料庫)
基于此,在開展混合式教學過程中,OnTC教師可以多借助互動性元話語的語用策略,使其在教學視頻中也能產(chǎn)生評價性、參與性等語篇功能;另一方面,OffTC教師也應注意體現(xiàn)個人教學理念、語言特點方面的特色,如口語化的語言更具教學互動性和思想啟發(fā)性,交互性話語更有助于師生協(xié)同關系的建立,從而實現(xiàn)對學生面子、社會權利與義務和交際目標的管理。
本研究基于人際關系管理理論,以慕課“導游英語與模擬實訓”和線下課“涉外模擬導游實務”為例,對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線上、線下教師元話語的相同點和差異進行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元話語在線上、線下教師話語中均普遍存在,但在使用的大類、子類和頻率上存在顯著差異,線上課程教師主要使用信息引導式元話語,其話語主要基于傳遞信息的目的,而線下課堂教師主要使用人際互動式元話語,其話語則主要是基于維系人際關系的目的。研究從理論、實踐層面拓寬了教師課堂元話語的研究對象和研究內(nèi)容,為教師課堂元話語的研究搭建了理論和實踐的框架,啟發(fā)了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元話語及其子類,并利用恰當?shù)难哉Z修辭策略與線上、線下學生形成良好的話語互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