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珍,王曉敏,唐玲,張欽語
(貴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貴州 貴陽 550006)
冬蓀,又稱白鬼筆(Phallus inpudicusL.ex.Pers),別稱竹下菌、竹菌、無裙蓀,屬鬼筆 科(Phallaceae)、鬼 筆 屬(Phallus)真菌[1-3],分布于我國貴州、四川、安徽、云南、廣東、山東等地,在歐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也有分布[4-5]。冬蓀為木腐菌,夏秋季節(jié)自然發(fā)生于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麻櫟(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泡桐(Pau?lownia fortunei)等雜木林下腐殖質(zhì)層中。20世紀90年代初,冬蓀在貴州省畢節(jié)市大方縣馴化為人工栽培種,之后栽培規(guī)模逐漸擴大,主產(chǎn)區(qū)一直在畢節(jié),成為畢節(jié)特產(chǎn)。2016年,“大方冬蓀”獲國家質(zhì)檢總局國家地理標志產(chǎn)品[4]。隨著冬蓀產(chǎn)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其質(zhì)量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受重視,保障其質(zhì)量安全,是將其打造為貴州地方特色食藥用菌品牌,推進貴州食用菌產(chǎn)業(yè)健康持續(xù)發(fā)展,進而帶動食品、保健食品行業(yè)發(fā)展,增強貴州省新型農(nóng)業(yè)競爭力的重要基礎(chǔ)。目前,國內(nèi)外對冬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栽培技術(shù)、菌種篩選、營養(yǎng)成分分析、生物學特性、組織分離培養(yǎng)等方面[6-9],有關(guān)冬蓀重金屬研究的報道較少。秦維等[10]研究冬蓀對土壤重金屬的吸附機制得出,冬蓀的重金屬吸收富集相對普通作物較強,土壤環(huán)境中的重金屬污染會在冬蓀中被放大。楊珍[11]測定黔產(chǎn)冬蓀重金屬及農(nóng)殘含量發(fā)現(xiàn),重金屬在土壤-冬蓀各部位之間具有一定的遷移能力。冬蓀中的重金屬進入人體后難以被人體吸收和代謝,進而會在人體內(nèi)不斷累積,超過一定限度后會引發(fā)各種疾病。因此,開展冬蓀中重金屬的相關(guān)研究,對提高其產(chǎn)品質(zhì)量,保障消費者食用安全,促進其產(chǎn)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為了解仿野生栽培冬蓀重金屬污染情況提供依據(jù),采用Hg、As檢測中靈敏度高、試樣量少、選擇性強的原子熒光法(AFS)[12],對冬蓀子實體中的Hg、As含量進行測定,分析其是否超過國家標準對食用菌中Hg、As的限量值,評價其重金屬Hg、As的污染程度。
1.1.1 冬蓀樣品供試冬蓀采自貴州省貴陽市白云區(qū)靛山村冬蓀仿野生種植基地。采集時間為2021年11月,去除表面泥土后完整裝入樣品袋中編號,帶回試驗室;先用自來水清洗表面泥土,再用去離子水清洗,然后將冬蓀子實體分離,置于40℃鼓風干燥箱烘干,粉碎,備用。
1.1.2 儀器 原子熒光光度計AFS-933(北京吉天儀器有限公司);自動進樣器AS-90(北京吉天儀器有限公司);萬能高速粉碎機RRHP-200[歐凱萊芙(香港)實業(yè)公司];電子天平AL204[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電熱鼓風干燥箱WG-43(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
1.1.3 試劑 硝酸(HNO3)、雙氧水(H2O2)均為優(yōu)級純(GR);重金屬元素標準溶液采用國家標準物質(zhì)研究中心提供的Hg、As單元素標準溶液;用水均為超純水,由超純水機制備,電導(dǎo)率為18.2 MΩ·cm(25℃)。
1.2.1 標準曲線溶液的制備與標準曲線繪制Hg和As標準儲備液的濃度均為1 000 mg/L,使用去離子水將標準儲備液分別逐級稀釋成Hg標準使用液(100 μg/L)和As標準使用液(100 μg/L)。之后,吸取1 mL Hg標準使用液于100 mL容量瓶中,用5%HCl溶液定容至標線,搖勻,即得到1.0 μg/L的Hg標準儲備液,使用儀器自動將其稀釋為0.2 μg/L、0.4 μg/L、0.6 μg/L、0.8 μg/L、1.0 μg/L系列的標準曲線溶液;吸 取0 mL、2.0 mL、4.0 mL、6.0 mL、8.0 mL、10.0 mL As標 準 使 用 液 于6個100 mL容量瓶中,用2%HCl溶液定容至標線,搖勻,即配制成0 μg/L、2 μg/L、4 μg/L、6 μg/L、8 μg/L、10 μg/L系列的As標準曲線溶液。以樣品溶液中Hg和As元素的含量值(μg/L)為橫坐標,儀器信號計數(shù)值(cps)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
1.2.2 樣品的消解及測定 測定前,各儀器按照其使用手冊調(diào)節(jié)運行條件及參數(shù)。試驗器皿在試驗前用10%HNO3溶液浸泡24 h,然后用超純水清洗后備用。
供 測 樣 品 采 用HNO3-H2O2(V1∶V2=3.5∶1)微波消解,原子熒光分光光度計測定(原子熒光光譜儀工作條件見表1)。測定Hg濃度時,配制5%HCl溶液作載流劑,1%硼氫化鈉-0.5%氫氧化鈉作還原劑。每個樣品測定3次,計算平均值及相對標準偏差。同時,采用相同方法對生物成分分析標準物質(zhì)-大蔥標準物質(zhì)[GBW10049(GSB-27)]中Hg、As含量進行測定,比較實測值是否超過標準參考值,檢驗測定方法是否符合檢測質(zhì)量控制要求,以確保測定方法對待測樣品溶液的測定結(jié)果準確可靠。
1.2.3 冬蓀重金屬污染評價采用《綠色食品 食用菌》(NY/T 749—2018)(Hg、As)作為冬蓀中的重金屬限量評價標準,即Hg、As的限量參比值分別為0.20 mg/kg、1 mg/kg。
采用Excel 2019對數(shù)據(jù)進行記錄與分析。
由表2可知,配制的Hg、As標準曲線溶液,其線性回歸方程相關(guān)系數(shù)分別為0.999 9和0.999 4,均達0.999 0以上,表明試驗儀器及操作的精密度符合檢測要求,待測樣品溶液可用于冬蓀子實體中Hg、As含量的檢測。
由表3可知,試驗所用測定方法對生物成分分析標準物質(zhì)-大蔥標準物質(zhì)[GBW10049(GSB-27)]中Hg、As含量的實測值分別為0.013 mg/kg、0.550 mg/kg,均未超過標準參考值,且相對標準偏差分別為0.12%、1.48%,均小于5.0%。表明試驗所用測定方法的準確度符合檢測質(zhì)量控制要求,可用于冬蓀子實體中Hg、As含量的檢測。
表3 標準參考物質(zhì)的實測值與標準參考值
由表4可知,冬蓀子實體樣品中Hg、As含量的平均值分別為0.25 mg/kg、1.15 mg/kg,分別為《綠色食品 食用菌》(NY/T 749—2018)中Hg、As限 量 值 的1.25、1.15倍,略微超出限量值,屬于輕度污染。表明冬蓀子實體對重金屬Hg、As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可能與采樣區(qū)早年的煤礦開采活動有關(guān)。
表4 冬蓀子實體樣品的Hg、As含量
采用原子熒光法測定仿野生栽培冬蓀子實體中Hg、As含量,結(jié)果表明,樣品中Hg、As含量的平均值分別為0.25 mg/kg、1.15 mg/kg,根據(jù)《綠色食品 食用菌》(NY/T 749—2018)中的限量標準,其Hg、As含量略微超出限量值,屬輕度污染,表明冬蓀子實體對重金屬Hg、As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與前人對冬蓀子實體重金屬富集的研究結(jié)果[10-11]一致。對此,從冬蓀的生物學特性分析,冬蓀屬于中低溫型真菌,產(chǎn)地多為微酸性土壤,子實體附著于重金屬含量最高的淺層土壤,菌絲生長期間土壤含水率為40%~50%,子實體開傘大氣相對濕度80%。因此,冬蓀的生物學特性決定其生長過程中對重金屬吸收、富集能力超過普通作物。另外,對試驗操作和方法的準確度檢驗得出,試驗方法符合檢測質(zhì)量控制要求,表明原子熒光法測定冬蓀子實體中Hg、As含量的結(jié)果準確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