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匡濟
在瓜的世界,許多其貌不揚的成員都有著漫長的歷史與非凡的身世,它們的滋味經(jīng)過了數(shù)千年的沉淀,或脆嫩爽口,或香甜軟糯。其中,南瓜的栽培史就有9000余年,是人類最早吃到的一種瓜。
南瓜是一種習見的瓜類蔬菜,之所以稱為南瓜,大約是因其在明朝中期由歐洲人從中國南方沿海傳來。明中葉以后,南瓜栽培日盛,幾乎遍及全國各地。在那之前,歐洲人已食用南瓜數(shù)十年,美洲人則已食用南瓜數(shù)千年。
南瓜原產(chǎn)地在今墨西哥地區(qū)。當時的南瓜瓜皮堅硬,瓜肉苦澀,瓜子味美且富有營養(yǎng)。史前的美洲人為了得到種子嘗試食用野生南瓜屬的果實時,發(fā)現(xiàn)了沒有苦味的突變體,從此開始了漫長的人工選擇,最后得到近代馴化種,終于獲得了瓜肉香甜軟糯的南瓜。
1492年,哥倫布成功遠航至美洲,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作為哥倫布大交換的主要對象,南瓜被帶回歐洲,并由此傳播到世界各地。和許多來自美洲的農(nóng)作物一樣,南瓜初入歐洲,并未被當成食物,而是被當作一種觀賞植物,只限于庭園、藥圃、溫室栽培。倒是那些渡過大西洋到達美洲大陸的歐洲探險者,迫于嚴酷的生存壓力,不得已將南瓜當成主食。南瓜的保質(zhì)期很長,產(chǎn)量高而穩(wěn)定,營養(yǎng)豐富,是那些歐洲人熬過寒冬的必需品。
16世紀,歐洲人開始在東南亞建立殖民地,一些美洲和歐洲的農(nóng)作物開始傳入東南亞,并進一步引種到東亞、南亞。這時正是我國的明清時期,大量原產(chǎn)美洲作物的傳入,構(gòu)成了明清時期中外交流的一個重要特點。
大約在明朝中期,南瓜傳入中國。相比同一時期其他傳入中國的美洲農(nóng)作物,南瓜的傳播速度非??欤撩鞒┠?,內(nèi)陸大部分地區(qū)均有種植。由此造成了一種現(xiàn)象—南瓜的名字特別多,在我國不同地區(qū),甚至在同一地區(qū)都有不同的稱謂。
“南瓜種出南番,轉(zhuǎn)入閩、浙,今燕京諸處亦有之矣。三月下種,宜沙沃地。四月生苗,引蔓甚繁,一蔓可延十余丈。節(jié)節(jié)有根,近地即著。其莖中空,其葉狀如蜀葵而大如荷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提及“南瓜”一稱,并詳細描述了其傳入路徑、形態(tài)特征、栽培技術(shù)以及功效等,還配有一幅南瓜的墨線圖。
供圖/視覺中國
南瓜圖 齊白石
“番瓜”稱謂最早見于明代隆慶六年(1572年)成書的《留青日扎》:“今有五色紅瓜,尚名曰番瓜,但可烹食,非西瓜種也。”明清時期從國外引入的作物多冠以“番”字,如番茄、番薯、番椒(辣椒)等。
南瓜其他見于明代的稱謂,如“金瓜”“胡瓜”,均見于馮夢龍的《壽寧待志》:“瓜有絲瓜、黃瓜,惟南瓜最多,一名金瓜,亦名胡瓜,有赤黃兩色?!睆淖置嬉馑祭斫猓赡苡捎谀瞎稀扒锸焐S如金”,故名“金瓜”。
“倭瓜”一稱產(chǎn)生于清代,是南瓜最為普遍的別名,尤以北方為甚。《紅樓夢》中三次提到倭瓜,卻未見“南瓜”一詞,可見“倭瓜”流傳之廣。明代,南瓜由南洋傳入閩浙地區(qū),進而一路北傳,北方人誤以為其源自“倭國”(日本),“倭瓜”一名便由此而來。
南瓜最有意思的名稱當是“北瓜”。明代農(nóng)學家周文華所著《汝南圃史》中稱:“南瓜,紅皮如丹楓色;北瓜,青皮如碧苔色?!边@里的北瓜是指南瓜中的青皮品種。民國時期的《象山縣志》又稱:“南瓜,其皮色碧綠而光圓者名北瓜?!本C合判斷,“北瓜”之稱,當是南瓜在北方的一個品種所專有。
花樣繁多的稱呼表明南瓜在中國廣泛傳播,深受歡迎,自然不可避免地得到中華飲食文化的改造,在這個古老國度的餐桌上煥發(fā)出全新的生命力,演變出許多美味佳肴。
南瓜圖團扇 28cm×28cm 清 任頤
《本草綱目》中便載有煮食南瓜的內(nèi)容,稱南瓜肉厚色黃,不可生食,可單煮,也可與肉類混煮,味同山藥。《本草綱目》同時提到了另一種南瓜食法—蜜煎,大概是加蜂蜜熬煮,當是一道不錯的甜品。
清人高士奇《北墅抱甕錄》中說,南瓜愈老愈佳,適宜用蘇軾煮黃州豬肉的方法:“少水緩火,蒸令極熟,味甘膩,且極香。”意思是用小火將老南瓜蒸得爛熟,味道極其香甜,這不單是為了果腹,更多的是一種生活享受。
清代食譜《調(diào)鼎集》載:“南瓜瓤肉,揀圓小瓜去皮挖空,入碎肉、蘑菇、冬筍、醬油,蒸。”把小圓南瓜的瓤和籽掏掉,裝上碎肉和其他蔬菜,蒸熟食用,堪稱今天南瓜盅的雛形。
美食家袁枚所著《隨園食單》中提到一種南瓜拌蟹的菜式:“將蟹剝殼,取肉、取黃,仍置殼中,放五六只在生雞蛋上蒸之,上桌時完然一蟹,惟去爪腳,比炒蟹粉覺有新色,楊蘭坡明府,以南瓜肉拌蟹,頗奇?!鼻迥?,袁枚的“粉絲”夏曾傳在《隨園食單補注》中稱,老南瓜適宜蒸食,嫩南瓜則適宜和蝦米一起炒食。南瓜可與海鮮搭配食用,別具一番滋味。
南瓜餅是今天常見的一種點心,不過明清時期的南瓜餅風味更為獨特??滴跄觊g,有一種被稱為“假山查餅”的南瓜餅,做法是將老南瓜去皮切片,入水煮爛成羹,再加烏梅湯熬煮,然后加紅花湯、面粉,?;鸷蠹尤氚滋牵b入瓷盆中,冷卻后切成塊,口感絕非今天的尋常南瓜餅可比。
美洲作物南瓜在明代傳入中國之后,迅速傳播開來,其加工及食用的方式方法也很快形成獨特體系,融入人們的日常飲食生活之中,這是古代勞動人民生存智慧的結(jié)晶。直至今天,古代南瓜加工、烹飪的經(jīng)驗,依然具有借鑒價值。百搭的南瓜能和許多食材搭配成菜,它的美食潛力,仍有進一步發(fā)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