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蘭
(吉林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吉林 長春 130022)
“健康是真,平安是福。”健康是世界永恒追求的主體。大到國家安康,蓬勃發(fā)展的基礎,小到家庭美好和諧,傳宗接代,生活快樂的源泉。這些都與健康息息相關。中共中央在《“健康中國2030”計劃綱要》表示: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習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健康中國的發(fā)展戰(zhàn)略”,這是從長遠目標和新時期的方向出發(fā),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打下堅實的健康根基?!叭嗣窠】挡攀敲褡宸睒s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睆娏殷w現了黨把人民的健康與民族復興、國家發(fā)展放到同一新高度,足以重中之重。2014年開始謀劃“太極拳健康工程”以來,這項重要健康工程得到極大的重視。經過初步的探索與落實到實踐的初步打造。在“全民健身與十三五規(guī)劃”中充分發(fā)揮武術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力推進“太極拳健康工程”,打造成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惠民為民的幸福工程,全面維護人民健康?!妒奈逡?guī)劃綱要》再次提出“健康中國”。以太極拳文化為中心的相關性大小事宜逐漸展開,全面地開展健康工程。
太極拳是一種以身體運動為中心的健康鍛煉,承載著屬于中國的“健康太極拳技擊形式,健康太極拳運動模式,健康太極拳理念與文化價值”,蘊含著濃厚的中國民族性的身體內涵,肩負著中國的武術精神,并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近些年有多次被國家出臺政策,上升高級層次,充分說明太極拳獨特的健康價值。為早日實現十九大說的:“深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價值內涵,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钡闹匾饬x,對當前太極拳的文化進行解讀,具體到太極拳對身體,心靈以及社會的作用,深入太極拳健康文化價值的意義。
“太極大師”馬保國與“業(yè)余拳手”王慶民的一場民間比賽引發(fā)關注,定王慶民獲勝,太極大師再次“落敗”??梢钥闯?,傳統(tǒng)武術與現代體育的角逐,傳統(tǒng)武術在民眾心中的影響受到極大地沖擊。這一事件可以看出中國武術的差異性,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太極拳文化危機將更加明顯,發(fā)展方向的嚴重偏航。民眾對太極拳刻板印象停留在有“太極拳不行”、“太極拳沒用”、太極只是一類似體操課之類的思想之中。
“太極大師”馬保國在這次切磋中“失誤”,引起了全國范圍內的關注,傳統(tǒng)太極拳的本質性問題的技擊功能遭到很大質疑。導致這樣事情的發(fā)生是由自身、社會、國家政策的發(fā)展等眾多原因堆砌的。人民所認識的太極拳主要以增強體質,健身,養(yǎng)生性的功能居多。教育部的教育任務是中小學學習武術太極操、24式簡化太極拳、初級長拳等套路形式的“教”與“學”的模式,局限化武術表面的“花架子”、“太極表演”以及武術藝術化。而真正的中國武術是以技擊為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格斗(散打、推手)包括功法練習為活動形式,注重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tǒng)體育項目。以所謂的花邊內容來代表具有武術技擊功法,過于膚淺,實現武術的技擊本質關鍵在于實戰(zhàn)能力的對抗。加上簡化太極拳,這是國家為大眾著想,匯編成更易學,易接受的,省略繁雜套路動作與細節(jié),使得太極拳的連綿不斷,技擊性就存在于細微之處來出敵制勝地。過度簡化太極套路的動作,忽略細節(jié),怎能出敵制勝,以此弱化了太極拳的技擊性。
太極拳文化的發(fā)展狀態(tài)代表著背后的寓意,關鍵問題之處不僅有內部自我削弱,還有外來消費體育文化的擠壓。西方主推的“體育符號”包裝成商品進行消費,抬高體育類的物品市場價,形成一種推銷手段,達到掙錢的產業(yè)鏈,這就是現在西方為盈利而專門設計的體育賽事“炫耀式”體育消費文化?!斑@種消費方式打破民眾勤儉持家的好作風,形成了攀比,帶來不良的社會風氣,助長消極社會腐敗現象。此外還有一個更加負面的作用,即造成貧富差距的拉大、勞動者積極性的喪失”。高消費的體育文化會使所謂的“貴族體育項目”得到高速發(fā)展與推崇,被丟棄的則可能停滯,甚至消亡。商戰(zhàn)之爭引導高消費的體育文化使得太極拳與其他拳種之間競爭加劇,違背了太極拳文化傳承的最初目的,淪落為任人買賣“品牌符號”。由于全球化文化一體化加速進程,外來體育文化嵌入中國內地市場,把中國傳統(tǒng)的武術資源推向市場性的消費品牌,弱化太極拳本身的文化價值,太極拳的本質性的文化生存狀態(tài)不容樂觀。
武術本身是一種體育的運動形式,也是一種文化形態(tài),具有自身豐富的內涵,伴隨著民族的文化發(fā)展史,不斷豐富和發(fā)展成熟,具有民族代表性和象征性的文化形式。武術文化中包含 “天人合一”、“形神具備”、“尊禮重道”等,都是太極拳文化的精髓,是被中華民族所認可的。西方的文化形態(tài)與文化形式也是獨具特色,有自己的理論基礎與價值取向。此時,全球化的發(fā)展,中國極力進行開放,外來武技(日本空手道、韓國跆拳道、泰拳)在中國的市場輸出,擠壓國內太極拳的發(fā)展。在眾多市區(qū)乃至城鎮(zhèn)都是外來道館在弘揚,武館竟然沒有容身之地?,F代武術多以表演形式出現在大眾視野中,僵化了大眾對武術的認識,真正的武術技擊,攻防、搏斗逐漸消失在人的視野。武術藝術化的融合,只重視武術的審美,曲線的韻味感,但這種藝術化是背離武術真正的武術價值理念的。也是武術申奧多年卻遲遲被駁回的真正原因。
太極拳文化是追求和諧文化的重要歸屬,人適應自然,與自然保持高度的協(xié)調使我們生存即為“天人合一”的和諧;在社會大環(huán)境中去挑戰(zhàn),同樣塑造人的健康品質;人與人身體內環(huán)境的和諧統(tǒng)一。和諧是時代潮流的標志,太極拳特性無論是從苦苦鉆研的太極理論體系到江湖流行的 “四兩撥千斤”這樣含糊而又神秘的實踐性,都是在培養(yǎng)人的健康和諧文化的思想和價值。作為集合著民族傳統(tǒng)文化于一身,代表身體運動的太極拳,被受眾者流傳下來,都是被人所認可與接納的,這是歷史發(fā)展下來的選擇。隨著2020年初新冠病毒的疫情席卷全球,奪殺著無數鮮活的生命,健康成為人存活于世間的重要保證,全球進入“健康世界”,健康生命觀的浪潮中。作為及健身、養(yǎng)生、增強體質健康的傳統(tǒng)文化太極拳承受國家重任,太極拳健康工程的推進,同樣會為太極健康文化增添異彩。
太極拳是一種“松靜為本”、“動靜相兼”、“動靜結合”的身體運動。是人體肌肉到內臟的整個結構,都要保持緊張與松弛相互轉化。人體與大腦神經的緊密相連。太極拳講究“意動神隨”、“手眼相應”、“節(jié)節(jié)松緊貫穿”,就是“意到氣到,氣到勁到”。太極拳并不是簡單的表面上身體活動,而是以意為先、節(jié)節(jié)貫穿的內在運行機制。就像王宗岳太極拳經中所說的“一動無有不動”,太極拳者在高度集中的靜態(tài)下行拳時用意不用力,在意氣的驅使之下,周身隨意念指向而動,表現為內勁通過外形表現的內外相通,節(jié)節(jié)貫穿的整體運動?!耙混o無有不靜”則為全身狀態(tài)最佳,達到渾然天成,周身一家的高度集中狀態(tài)。足夠的靜才能蓄勢待發(fā),強度先機,獨占上風。增強自信心,這種價值取向講究松靜為本,返璞歸真地無極化,拳諺云:“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有真意?!边_心性上的“默識揣摩”,就是所謂古人“虛壹而靜”的境界,這是東方寧靜式“沉醉”狀態(tài)。先前的用意經過后天常年的經驗積累下來,到達把意識放大到無限可能的無意識程度。使人到達全身通透狀態(tài)。從道家角度就是達到宇宙見得本體“得道”。這種太極的外在招式勁力與內在性情融為一體,呈現“一派生機”的得心應手的自然“德行”。作為中國文化的太極拳“貴柔主靜”的價值取向與人體運動模型本質上是“本是同根生”的理念。太極拳在保持著技擊本質的前提下,結合人體構造運行于氣,達于根,這種周身活動的太極拳運動促進健康文化價值的實現。太極拳不僅保持了自身原始的技擊防衛(wèi)特性,還將其功能、價值和指向落實到促進健康與完善體質的維度之中。
太極拳運動對人體的生理健康、慢性疾病的輔助治療和心理健康等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習慣性有規(guī)律地去參加太極拳運動是保持或提升生命質量的重要方式。太極拳運動也對于生理,心理等健康上有極大地促進,成為人們身體素質通向健康的途徑,解決疾病的問題更近一步。太極拳可以改善肌力、影響人體各關節(jié)的動作策略以及神經肌肉系統(tǒng)的協(xié)調功能,從而取得促進人體平衡能力的效果。太極拳有促進人體平衡能力維持作用,是因為太極拳本身陰陽相濟的平衡原理。表現在行拳過程中的陰陽虛實轉換達到平衡和諧的原理。
太極拳要求練習者練習陰陽平衡能力的轉換,以免在生活學習中鉆牛角尖,不知換思路去發(fā)展,說明有更好的曙光在等著。把太極拳里的陰陽虛實動作的聯(lián)系來提高平衡能力,運用到在生活化的習練,養(yǎng)成懂轉換,懂虛實,懂變通,即實用性思維。
陳式太極拳在走勁路時,對于陰陽相濟的平衡,從上下、內外、左右、前后、先后、虛實、開合、剛柔、順逆和快慢幾個方面達到與對手的互惠關系。如身體在上下方向行拳時,主要體現輕沉兼?zhèn)涞娜?,即逢上必下,有升有沉,穩(wěn)定重心,維護平衡。對于學習太極拳的習練者,練習過程從初學時感知太極拳的陰陽平衡,在不斷虛實轉換中感知太極之變,然后維持定性動作的平衡,為之打破行萬物質之變得陰陽平衡。這個過程一直都是循環(huán)往復的精進平衡的“勢”,使其在套路練習,組合練習中能夠表達身體上的平衡,處理好起承轉合,時快時慢動作趨勢。拳經有云:“虛實宜分清楚,一出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須知陰陽相濟方為懂勁”。太極拳可以改善肌力、影響人體各關節(jié)的動作策略以及神經肌肉系統(tǒng)的協(xié)調功能,從而取得促進人體平衡能力的效果。太極拳有促進人體平衡能力維持作用是因為太極拳本身陰陽相濟的平衡原理。表現在行拳過程中的陰陽,“虛實轉換”達到平衡和諧的原理??梢詼p少老年人摔倒的幾率,提高其抗摔能力。太極拳的陰陽平衡,維持和諧的本質對維持身體健康,穩(wěn)定人體平衡能力具有重大的作用。
太極拳以拳悟道、以拳蓄德,具備對內“修身養(yǎng)性”的個體修行成就與對外“濟世利他”的社會責任的雙重精神價值?!靶g道”在古言之:則為才藝之道?!抖Y記鄉(xiāng)飲酒義》:“古之學術道者,將以得身也?!编嵭ⅲ骸靶g,猶藝也?!笨追f達疏:“言古人學才藝之道也?!爆F在“術與道”各有專攻。無論是由西方自然式發(fā)展。具有辯證事物對與錯的“術”,還是發(fā)展五千多年經驗式中國的“道”都是帶著各自的審視角度成長起來的,相對彼此有差異。中國太極拳精彩的文化內涵是通過自身經驗體悟的,也就是大師所傳承下來的體悟法,賦予了別樣的人生感悟。以實踐為主體所獲得的理論經驗與科學指導下,西方的自然科學發(fā)展實驗式之間各有利弊。傳統(tǒng)太極拳有中國體驗式流傳下來居多,而西方體育的“術”式發(fā)展。強勢的占領者,世界體育對傳統(tǒng)武術的創(chuàng)新已迫在眉睫。“術”式實驗引領的標準是科學的,是可檢驗出結果。強大攻勢卻阻礙了中國傳統(tǒng)太極拳文化內涵的發(fā)展,違背了文化的整體觀。阻礙了太極拳文化的發(fā)展。因此當代武術文化研究需要“術與道”兩者皆有,相互融合,才是上上策。
中國文化連綿不斷,與積極研究不斷開拓進取、創(chuàng)新發(fā)展關系密切。中國五千多年就有百家爭鳴的傳統(tǒng),各個門派,互相切磋,相互交融,有助于調動思想的沖擊與碰撞,勇于發(fā)展加速武術文化創(chuàng)新。作為傳統(tǒng)文化代表武術,不應該守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偏于一隅固步自封,應秉持著志向遠大而又能腳踏實地的落實武術文化,真正認識我們傳統(tǒng)武術的價值。文明發(fā)展史歷程證明越是對外開放的文明,越是積極應對挑戰(zhàn)的文明,競爭能力越強,越有生命力。打開自我封閉且自傲的開心門,接受多元化體育科學理論是強大的文化自信的表現?!八街?,可以攻玉”。作為新時代的教育的接班人、太極拳文化的繼承者,應有解構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武術文化的心理準備,與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對于傳統(tǒng)武術,充分尊重其主體價值的前提下,進行傳承,創(chuàng)新和發(fā)揚光大。
由于體育全球化的進展,武術必須有區(qū)別于其它文化的體育追求,并賦予中國自己獨有的中國武術文化體系,展示經典的東方身體文化優(yōu)勢,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求。美是武術的靈魂,是武術的化身,武術更是一種美的藝術。武術運動美并不是僅僅追求外在“形體”上的剛柔頓挫之美,而是凈化心靈的內在美與打磨過的外在美的協(xié)調統(tǒng)一。更傾向于人體自身的內涵對藝術化的崇高追求。在繼承傳統(tǒng)審美思想的前提下,正視它,審視它,挖掘太極拳健康文化的真正價值,才能達到和諧穩(wěn)定的發(fā)展。另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學校武術教育課程中的學習效率,以武術為先,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美德,時代精神,生活方式運用到武術所謂運動形式和教學過程中,納入各類院校課堂,讓武術在培養(yǎng)中華兒女的后繼人才時,受到全面的武術教學資源,加強武術教育事業(yè)發(fā)展。
中國古代哲學主張“和而不同、同中求異”達至多樣化的和諧統(tǒng)一。傳統(tǒng)武術面對西方體育的強勢來襲,猝不及防而又不能坐以待斃,及時做出調整十分困難。武術拳種繁雜,內容繁多,形式多樣,印證其中的文化價值,對其取舍,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技術層面上,必須有運用“術”的科學原理與方法進行分析。完善武術的技術體系。借鑒西方體育訓練的優(yōu)秀模式,探尋出適合武術自身發(fā)展的武術體系與鍛煉形式,定制現代化的武術評價標準,既要保持武術的本質其技擊性,又要方便易行加速武術的現代化轉型。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體現,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核心與靈魂。中國華夏民族承擔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歷年來俠義之士都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家國平天下之事首當其沖,兩者兼容也。此刻放在肩頭的民族責任感和拳愛國之心。是懷揣著健康身體,感受傳統(tǒng)文化給我們帶來的文化價值,帶著強烈的文化認同感,追求體育競爭的公平,承載時代精神;弘揚太極健康文化,傳承民族精神,助力武術發(fā)展,實現中華民族復興之路,就是我們?yōu)橹畟鞒械奶珮O拳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