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湛哲
六月的一天,我和爸爸去騎行。一路長途跋涉,我們來到了溪翁莊,饑渴難耐,就在路邊的超市買了些食物,坐在超市門口的臺階上“野餐”。
我們正津津有味地吃著,從遠(yuǎn)處過來一只貓,毛發(fā)雜亂,脊梁骨都快貼到了背上。它盯著我們手中的餅干和火腿腸,“喵喵”地叫著,但是不敢靠近我們,眼神里交織著渴望與惶恐,想必是很久沒有吃東西了??粗@只可憐的流浪貓,我撕開一根火腿腸,趁它不注意,悄悄地向前邁了幾步,放在離它很近的一塊石頭上,然后返回來看著它。只見它叼起火腿腸,轉(zhuǎn)身就跑了。不一會兒,它帶著三只可愛的小貓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沖我們“喵喵”叫著。
好可愛的小貓咪,我立刻把手中的火腿腸和面包放在地上。爸爸也把食物打開放在它們眼前。它們一邊撲上去狼吞虎咽地咬,一邊發(fā)出“啊呼”的聲音,好像在歡呼,又好像在感謝。它們吃完后,用舌頭舔著嘴邊,滿足地伸了伸懶腰。貓媽來到我的腿邊,輕輕地用頭蹭我的小腿。相比剛才,它的眼神里多了一絲溫柔和信任。我摸了摸它的頭,它就順勢倒在我的腿邊打了個滾。這讓我想起了我家的小狗,也總是喜歡依偎在我的旁邊??磥硇∝堃欢ò盐耶?dāng)成可靠的朋友了,才會如此信任。
人和動物都一樣,都能感受到別人的善意與溫暖。分享兩塊面包,每個人只能得到一塊;分享溫暖,得到的卻是雙份的快樂。
老師點評
本文最大的亮點是小作者的細(xì)致觀察,如:“脊梁骨都快貼到了背上”“它盯著我們手中的餅干和火腿腸,‘喵喵地叫著”,向我們傳遞著流浪貓可憐的信號;“眼神里多了一絲溫柔和信任”,告訴讀者流浪貓前后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對“我”的信任。通過“我”的投食動作描寫以及流浪貓的表現(xiàn),寫出了小作者的愛心付出,并從中懂得了愛心傳遞溫暖的道理。
描寫時間
我們不難看出,“我懂得了_____”為題的作文所寫內(nèi)容不拘一格,只要你是生活的有心人,真實記錄你的所見、所聞、所感,那你寫出的故事一定精彩萬分。
你講述的故事發(fā)生在:
_____(時間),發(fā)生在_____(地點),主要人物是? _____。
開頭:點明主題,我懂得了什么?我懂得了?_____。
中間:按事情發(fā)展順序?qū)?。簡要敘述什么時間,誰在哪里,干什么?重點寫清楚經(jīng)過。
結(jié)尾:感想、體會。通過?_____,我懂得了?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