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文
傳統(tǒng)的高校鋼琴教學都是以演奏為核心,內容和形式上沒有考慮到學生的需要,在過程中也呈現出重復練習的情況。新課改的進行改變了教學的目標,鋼琴教學流程要保證對學生的指導,促進自主發(fā)展,培養(yǎng)社會參與的職業(yè)能力。因此,就要在教學中做改革創(chuàng)新,提升學生的地位,并在教學結構上不斷完善,以此讓鋼琴教學能夠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效率和效果。教師在教學設計上要將鋼琴教學變成課件可觀測的過程,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并利用學生學習的資源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新課改要求教學的三維進行轉變,所以改革創(chuàng)新是必要的措施。傳統(tǒng)教育思想與新課改有著本質上的區(qū)別,這種區(qū)別影響教學的整合流程,如果不做改變,新課改也就失去了效用。在鋼琴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育傾向技能教學,而新課改強調能力、素質的綜合成長,傳統(tǒng)教學無法滿足教學需要,也就需要進行改革教學方式,讓學生有自主發(fā)展的機會,也讓教學可以支持自主學習。同時創(chuàng)新教學的形式和方法,把學生帶入到教學過程中,以綜合性的知識內容和教學形式實施素質教育[1]。
高校鋼琴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也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高校學生已經成年,在個人思想認識和價值觀念上有良好的認識,還是以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方法,無法達成綜合素質教育的效果,需要進行教學革新,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fā)建立教學模式,構建有效的高校鋼琴教學。
新課改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但是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落實存在理論化、簡單化、機械化問題,制約了鋼琴教學的有效開展,也影響學生的全面成長。
理論化的問題在于課程改革沒有實踐落實,樹立了各種課改理論,也建立了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方法,但是只存在于理論上,實際教學還是以傳統(tǒng)的演奏教學為主,教學關系、過程都是做單方面的傳授,核心素養(yǎng)和個人素質的培養(yǎng)沒有實踐落實。理論化問題的產生是教學缺乏整體轉變的結果,也是課程改革不完善造成的,為了達成教學目標,一些教師就將新課改束之高閣,還是以傳統(tǒng)的教學為主,課程改革也就成為一個理論,沒有實踐。
簡單化的問題是對新課改的理念認識不全面,簡單地將新課改的要求落實到教學中,缺乏實際教學內容、學生學習需要的考慮,造成學習困難,教學效果無法得到保障。高校鋼琴教學新課改簡單化問題主要體現在自主學習較多[2]。但是缺乏教學的指導,致使很多學生無法完成知識的學習吸收,也沒有鋼琴演奏能力的提升。并且針對新課改的深度學習、核心素養(yǎng)等,都是簡單地設計主題,并沒有考慮到學生能否理解,鋼琴學習陷入了困境。
(三)機械化
機械化問題體現在鋼琴教學課程改革中進行了量化,教學中缺乏靈活變化,既限制了教師,也制約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發(fā)展。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學中缺乏反思,沒有針對實際教學情況做整理設計,教學陷入了機械化的重復進行。學生沒有興趣的支持,也就不能做主動性的鋼琴學習參與,新課改的綜合教學目標無法達成,并且教學效率也不高。解決新課改機械化,要以綜合素質培養(yǎng)為方法做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增加鋼琴學習主動性,也提高教學質量[3]。
新課改下的教學關系轉變主要有五個方面,在高校鋼琴教學體現為教師與學生的地位,教學與學習關系。第一方面需要樹立學生為教學主體,教師為教學主導[4]。鋼琴教學的設計和實踐中要注意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則以自身的經驗和知識主導學習的過程,建立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的環(huán)境,增加學生參與鋼琴學習的主動性。這種新的教學關系建立需要教師削弱自身的管理屬性,尊重和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減少批評教學,以讓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為目標,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第二方面教學關系的轉變是內容與形式,教師要注重鋼琴基礎課程知識展現形式,保證學生能夠對內容理解認識,并且增加學習的主動性,改變“被動學”的情況。這種轉變需要結合鋼琴教學的特點,教師在教學形式上要增加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將鋼琴知識內容生動展示,使學生有興趣主動學習,也能在形式上強調基礎認識。比如用多媒體做鋼琴演奏指法、鋼琴按鍵與曲譜對應關系等知識呈現,推動主動學習理解,保證基礎知識的理解認識。[5]
第三方面的教學關系轉變是教學方法要以學習過程為核心,用方法帶動學生參與到鋼琴知識學習和練習過程中,提高個人綜合能力。在此教學關系轉變上,教師一定要在教學方法設計上考慮到高校學生鋼琴基礎和學習能力的差異性,并分析鋼琴學習的興趣情況,以此建立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在過程中有階段性的成長,掌握鋼琴技巧,完成深度學習,并且有音樂情感和文化的體會。
第四方面教學關系要轉變教學中的調控,改變以往教學中的限制,而是以調控為方法促進互動,使學生能夠參與互動,可以在互動中建立鋼琴基礎知識結構。互動與調控關系的建立需要鋼琴教學中的觀察和分析,關注到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從學生的表現出發(fā)設計互動的方式,讓能力得到互補,也讓知識理解可以在其中得到完善,培養(yǎng)鋼琴的即興演奏能力。
第五方面教學關系轉變是預設與生成,針對的是教學和學習這兩個行為[6]。教師要預設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生成教學結果,這是一種生本思想的實踐落實。鋼琴教學中需要預設一節(jié)課或者一個階段的教學目標,然后依據學情生成教學結果,讓知識的理解變得完善,提高教學對學生的支持,促進學生鋼琴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新課改下的高校鋼琴教學過程要保證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養(yǎng)成長,并且保證學習中的主動參與。所以需要在教學革新中優(yōu)化教學過程,建立符合學生實踐學習的流程[7]。首先,需要在鋼琴教學環(huán)境上做優(yōu)化,每節(jié)課的伊始有必要進行一段鋼琴演奏賞析,使學生感受鋼琴的音樂表現美。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問題和實踐創(chuàng)新,保證自主學習的行為,營造鋼琴音樂美認識和學習的環(huán)境。其次,需要優(yōu)化鋼琴教學內容,從專業(yè)角度、職業(yè)發(fā)展角度、自主學習角度來構建課程內容,保證鋼琴教學的專業(yè)性,逐步提升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和演奏水平;使鋼琴學習能夠符合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需要,提升就業(yè)能力,并且讓內容滿足不同學生的情況,開展有效的鋼琴教學。再次,需優(yōu)化鋼琴教學結構,以全面發(fā)展為本,建立導入、過程、評價、表演的流程,使教與學達成結合。結構的優(yōu)化是保證高校學生能夠參與鋼琴學習的基礎,在優(yōu)化上要重視教學設計,總結經驗,讓教學結構符合鋼琴教學的內容,降低學習的難度,讓學習和能力養(yǎng)成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鋼琴教學結構的優(yōu)化中需要針對過程和方法做靈活調整,分析學情需要,讓教學可以支持鋼琴學習和實踐練習。最后,教學過程中要優(yōu)化練習與作業(yè),鞏固課程教學所教的內容,也讓練習與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的鋼琴演奏能力,促進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練習中應保證每個學生的參與,可以組織合奏和即興演奏,使鋼琴學習成果在練習中得到內化吸收。作業(yè)的優(yōu)化要注意實際教學情況,應用教育軟件,解決課后鋼琴練習沒有樂器保障的情況,也利用教育軟件的虛擬練習提升熟練度,開展創(chuàng)新性的演奏練習。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讓教學的開展能夠從學生的角度進行,在過程中推動深度學習,并且讓興趣、能力、素質的培養(yǎng)與鋼琴知識結合,實現高效的綜合性教學培育。
新課改下的教學目標改變需要重構教學方向,這也是鋼琴教學革新的實踐方法。針對高校教育的教學方向革新以學習指向、學習取向、學習導向、學習方向、學習志向作為內容,保證鋼琴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效果,以提高教學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效果。學習指向的教學方向需要精選鋼琴教學的內容,重視音樂基礎課程下的專業(yè)發(fā)展,并且針對不同階段的教學做內容設計,以內容提供學習指向,保證學生的有效理解認識。學習取向的教學重構要注重教學時機的把握,觀察和分析學生的鋼琴學習表現,利用好實踐學習中的差異、錯誤等,理清學習取向,使學習思維能夠正確探究鋼琴知識。學習導向是為了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夠在正確的思想中進行,需要進行適度的評價,對于創(chuàng)新給予表揚、錯誤及時糾正,用評價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做鋼琴知識的實踐分析,能夠養(yǎng)成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并形成健康的思想認識。
很多高校學生在鋼琴學習中沒有方向,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就呈現出消極對待的情況。因此,在重構教學方法的過程中要明確學習目標,指明鋼琴學習的方向,要求學生能夠掌握鋼琴演奏技能,可以完成音樂知識的整合,并針對就業(yè)做實踐練習。同時要正確引導鋼琴學習的志向,可以引入一些鋼琴演奏家、作曲家的事跡,引導學生樹立鋼琴演奏和音樂學習的遠大志向,從而在鋼琴教學中積極主動,進行自主發(fā)展。新課改下教學方向的重構革新了教學對學習的指導方法,能夠讓教學革新有細節(jié)上的完善,同時在形式上增加主動學習意識,提高學生鋼琴學習的效率。
新課改下的高校鋼琴教學革新策略上,最終需要落實到具體的教學方法,讓教學關系、教學過程、教學方向能夠變成有效的教學模式,保證對學生鋼琴知識教學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針對新課改的思想,鋼琴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要以探究式教學、多元化教學、情景化教學、生活化教學為主,發(fā)揮每個教學方法的優(yōu)勢,構建高效的教學模式。探究式教學法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鋼琴學習的思路,推動自主發(fā)展。方法上以多方探究、共同思考、反復驗證、討論總結為步驟,使學生自主探究鋼琴知識內容,完成音樂知識的學習理解。在多方探究中以微課讓學生自主理解為主,共同思考是開展合作學習,反復驗證需要組織不同認識下的驗證分析,糾正理解錯誤,討論總結則是做知識總結,完成知識的理解認識。
多元化教學法能夠讓情感教學的開展更為靈活,利用學情,并做多種方法的整合,可以保證所有學生的學習成長。在實施過程中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基礎,以鋼琴演奏做興趣激發(fā),以合作學習營造學習思考,以分層練習保證能力培養(yǎng),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鋼琴學習過程中,完成知識的理解認識。
情境化教學法可以使學生在鋼琴教學中有音樂情感素養(yǎng),并且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方法實踐開展中要創(chuàng)設情境保證學生的情感體會,引導他們理解分析認識其中鋼琴知識,情感分析強化知識,情境延伸開展實踐練習,有效地開展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并讓學生在學習中自主成長。
生活化教學法的鋼琴教學需要建立鋼琴比賽和活動,使學生能夠將所學進行應用,以生活增強學習意識,也讓鋼琴教學走進生活,實現有效的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是一個理論化的過程,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合理選擇教學方法,以讓學生的鋼琴學習能夠有良好的環(huán)境。
總而言之,高校鋼琴教學在新課改下需要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轉變教學關系保證學生參與,建立探究學習理解的關系,優(yōu)化教學的過程,使鋼琴學習有全過程的指導,重構教學方向,在鋼琴知識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效益。但是改革創(chuàng)新是一個全面轉變的過程,教師需要在實踐中做好教學反思,優(yōu)化鋼琴教學的模式,使教學能夠符合學習需求,并在過程中實施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注釋:
[1]李 茜.高校舞蹈鋼琴伴奏教學實效性研究[J].山西青年,2021(10):119—120.
[2]張 博.高校鋼琴教學中學生即興伴奏能力提升策略分析[J].參花(下),2021(05):145—146.
[3]呂 爍.高校鋼琴教學中演奏呼吸的規(guī)律研究[J].藝術評鑒,2021(09):98—100.
[4]張海濤.芻議高校鋼琴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的構建[J].戲劇之家,2021(14):109—110.
[5]母劍云.淺論“互聯網+”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實踐[J].藝術評鑒,2021(08):96—98.
[6]牛婷微.初探思政視域下美育與高校鋼琴教學的融合[J].藝術評鑒,2021(08):108—110.
[7]胡明超.新課改背景下高校鋼琴教學改革探析[J].大觀(論壇),2021(04):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