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李聽,周俊輝,張相廣,石 剛
(寧波吉利羅佑發(fā)動機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寧波 315336)
缸蓋氣門導管座圈是發(fā)動機關(guān)鍵部位,氣門座圈既要滿足耐磨性、耐高溫性、耐腐蝕,又要滿足機械加工的易切削性能,還要考慮加工經(jīng)濟性。 同時,由于粉末冶金材料的多孔隙性和含有微觀硬質(zhì)粒子等特點[1],氣門閥座精度要求高,材料難加工,對氣門座圈的機械加工的幾何精度提出了挑戰(zhàn)。 為了找到氣門閥座機加工的通用方法,筆者對氣門閥機械加工工藝、刀具方案、測量方式做了匯總,并識別氣門閥座機加工的各種失效模式,提供氣門閥座機加工異常的各種解決方案,為后續(xù)氣門閥座加工提供參考和借鑒。
為控制燃料流入氣缸以及控制燃燒的廢氣從氣缸中排出,氣門閥座機設(shè)有配氣機構(gòu),這個機構(gòu)包含了頂桿、氣門導管、氣門座圈、彈簧、氣門卡環(huán)等,如圖1所示。 其中氣門閥座包含座圈和導管,而氣門閥座和氣門配合是保證發(fā)動機燃燒室的密封性的關(guān)鍵。
圖1 氣門閥座示意圖
氣門閥座機加工涉及的尺寸眾多,每一個尺寸都有它存在的意義。 以某發(fā)動機缸蓋進氣側(cè)為例:
氣門導管長度為L=40 mm;外徑為D=11.5 mm;內(nèi)徑為d=6 mm。 長徑比為L/d=40/6=6.67,屬于細長孔加工;導管壁厚為(D-d)/2=(11.5-6)/2=2.75 mm,屬于薄壁零件。
為保證氣門座圈和導管的同軸度,在壓裝氣門導管和氣門座圈之前,精鉸氣門導管底孔和氣門座圈底孔時,一般導管底孔和氣門底孔的同軸度控制在Φ0.1以內(nèi)。 機械加工氣門閥座時,其形位尺寸加工差異對其影響如表1 所列。
表1 形位尺寸加工差異對其影響
續(xù)表1 形位尺寸加工差異對其影響
在實際加工中熟知形位參數(shù)與加工狀態(tài)的比對,可以快速找出影響因素,合理制定解決方案。
目前制造氣門導管的材料有鑄鐵、高強度黃銅及粉末冶金材料。 隨著汽油機開始使用無鉛汽油,因磨損的原因,鑄鐵與其他常用材料不再適用。
氣門座圈和氣門導管的耐磨性和切削性能正好是一對矛盾,這些改善氣門座圈和氣門導管性能的材料,對刀具來說,就是一些難加工材料,它們的含量和顆粒度的大小,會引起刀具的異常磨損,因切削力的變化,甚至會引起工藝尺寸的偏差。
粉末冶金的生產(chǎn)工藝的本征特性是含有一定量空隙[2],因此,也稱之為金屬—孔隙(空氣)組成的復合材料,表征這種特性的技術(shù)性能是密度、孔隙度及滲透性。
(1) 密度ρ。 密度用相對密度表示,其定義是粉末冶金零件的密度對于孔隙的同樣物體之比。 實際上,將相對密度低75%的粉末冶金零件認為是低密度的;大于90%者認為是高密度的,位于二者之間的是中密度的。 一般而言,結(jié)構(gòu)零件的相對密度范圍在80~95%之間。
(2) 孔隙度φ。 孔隙度是零件材料中孔隙體積的百分率。 其與密度成負相關(guān),若零件的相對密度為85%,則孔隙度為15%。 孔隙度通過原材料與燒結(jié)工藝來控制,可使零件具有均勻的孔隙度,也可使零件從一個斷面到另一個斷面具有不同的孔隙度(密度)。 采用粉末冶金工藝的產(chǎn)品,在放大鏡下,可看到開孔和閉孔兩種孔隙。 孔隙是粉末冶金的本征特征,在刀具切削時,這些孔隙會顯露出來,孔隙的大小需控制在0.3 mm 以內(nèi)。
氣門座圈和氣門導管的制造工藝有鑄造、鍛造和粉末冶金三大類。 使用粉末冶金的工藝具有使用性能好、成本低及工藝自由度大的優(yōu)勢。 粉末冶金的工藝讓產(chǎn)品具有一定的孔隙率,通過一些工藝方法,能發(fā)揮良好的自潤滑減磨性。
粉末冶金生產(chǎn)氣門座圈和氣門導管的一般工藝過程如圖2 所示。
圖2 生產(chǎn)工藝流程
在混合之前,有原材料的制作工藝,稱為制粉。原材料的顆粒大小,成分含量對機械加工的性能影響很大。
通過稱料后,各種原材料進入滾動攪拌機,為保證脫模順利,有時會加入一定數(shù)量的潤滑劑。 混合時間對于材料的均勻性影響很大,氣門導管和氣門座圈混料時間要90 min 以上。
壓力成型時的壓力大小會直接影響氣門導管和氣門座圈的密度,進而影響成品的孔隙率,氣門導管和氣門座圈的壓力機的最大壓力可達500 kN。 氣門座圈和氣門導管的燒結(jié)溫度一般在1 100 ~1 200 ℃之間,要根據(jù)驗證取得合適的溫度,達到最理想的密度、硬度和強度。
為提高切削性能、力學性能、密封性能,需消除殘留在孔隙中的雜質(zhì),可用浸油、含浸樹脂、滲銅等方法填充這些孔隙。 浸油可將潤滑油儲存于粉末冶金零件材料的孔隙中,由于零件發(fā)熱,潤滑油會滲出到零件表面進行潤滑,減小磨損;含浸樹脂可以封閉粉末冶金零件材料中的孔隙,有利于壓力密封和改進切削性;用熔點比基體材料低的金屬熔滲,諸如滲銅,不僅可密封殘留孔隙,而且可以提高力學性能。
氣門導管和氣門座圈在壓制成型后,有時還需要進行機械加工,以達到圖紙的尺寸要求,需要通過外圓磨床、端面磨床,以及車床等機械設(shè)備加工,最后通過檢驗,完成成品打包。
氣門導管和氣門座圈一般作為零件壓裝在氣缸蓋上,通過機械加工達到滿足要求的幾何尺寸。
根據(jù)目前國內(nèi)外的工藝發(fā)展,氣門座圈和導管孔的機加工主要形成了兩種加工趨勢。
一種是以精密機床和加工中心為主要加工設(shè)備,采用柔性制造技術(shù),使用專用精密復合刀具加工氣門座圈錐面和導管孔。 另一種是以專用機床為主要加工設(shè)備,釆用槍鉸或槍鏜的加工技術(shù),使用專用鉸刀或鏜刀對氣門座圈和氣門導管孔進行加工。
使用專機加工閥座的常見加工工藝為:粗加工氣門導管底孔,氣門座圈底孔→精鉸氣門導管底孔,氣門座圈底孔→壓裝氣門導管,氣門座圈→粗加工氣門座圈,導管底孔導引加工→精加工氣門座圈,氣門導管孔。
如圖3 是使用專機時氣門導管的加工示意圖。加工時,導管孔鉸刀在硬質(zhì)合金導套的導引下,鉸刀伸出,先加工完導管孔,然后鉸刀退回;將車夾頂出,加工完氣門座圈錐面,刀夾退回。
圖3 專機加工閥座示意圖
用加工中心加工氣門閥座常見工藝為:粗加工氣門導管底孔,氣門座圈底孔→精鉸氣門導管底孔,氣門座圈底孔→壓裝氣門導管,氣門座圈→粗锪氣門座圈,導管底孔導引加工→精加工氣門座圈,氣門導管孔。 如圖4 是使用加工中心精加工閥座時的示意圖。
圖4 加工中心精加工閥座示意圖
加工氣門閥座一般會有兩種不同的工藝排布方案,一種為:氣門導管導引+粗锪密封面→精加工氣門導管+精锪密封面+非密封面,這是常用的一種方案。 另一種方案為:氣門導管導引+粗锪密封面+非密封面→精加工氣門導管+精锪密封面,這種方案精加工內(nèi)容少,切削力小,可以有效減少跳動,避免引起座圈振紋,但是帶寬較難控制。
使用專機加工氣門閥座具有精度高、效率高、加工穩(wěn)定的特點,習慣上使用兩臺機床分別加工進、排氣閥座。
加工中心加工氣門閥座具有的優(yōu)勢是工序少,柔性好,加工內(nèi)容集中,夾具定位精度高。
如圖5 是使用專機加工閥座的刀具,前端是加工導管孔鉸刀,為整體式硬質(zhì)合金槍鉸刀,使用槍鉸刀可以修正加工孔的直線度。 后端是加工氣門座圈的機構(gòu),一般有三個角度,非密封面使用锪的形式,刀片安裝在刀夾中,加工密封面的刀夾是可移動的,即采用車的形式,這樣加工出來的閥座面形位誤差很好,并且可以消除锪面加工時刀片的輪廓缺陷。
圖5 專機刀具圖
如圖6 是加工閥座的組合式刀具。 前端加工導管孔鉸刀是4 刃焊接金剛石鉸刀,也可設(shè)計成6 刃的硬質(zhì)合金刀具,有兩段階梯,分粗加工和精加工,專門設(shè)計的導條可以起到支撐刀具作用,提高表面加工質(zhì)量和精度。 刀具采用側(cè)固式,并可以調(diào)整跳動。 后端是六邊形機夾式刀片,刀片上開槽,壓板卡入刀片槽中拉緊刀片,裝夾可靠,簡單,常用的材質(zhì)有硬質(zhì)合金和立方氮化硼。
圖6 加工中心刀具圖
針對氣門閥座機加工中常出現(xiàn)的失效模式及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對策。 以氣門閥座加工中的幾種典型的失效,如跳動超差、直線度不好、測量誤差等做分析,分析結(jié)果如表2 所列。
表2 常見失效模式及對策
3.1.1 座圈跳動不穩(wěn)定
在某項目調(diào)試階段,缸蓋座圈跳動一直無法通過CmK,通過人、機、料、法、環(huán)、測等分析,最終得出,導管材料是其中影響的最大要因。 在分析問題時,本著快速解決問題,不增加成本的原則,會首先從加工方案上著手解決,往往忽略了料和測等環(huán)節(jié)的核查對座圈跳動[3]不穩(wěn)定的影響。
由材料引起的失效形式是導管材料中存在大量硬質(zhì)點,其微觀硬度約為1 400HV,而硬質(zhì)合金的硬度約為1 400~1 800HV,這會導致硬質(zhì)合金鉸刀切削硬質(zhì)點時,相對硬度不夠,無法直接切碎硬點,引起刀具的震動。
刀具切削到硬點時,硬質(zhì)點或滑移,在孔壁上形成大量劃痕;或產(chǎn)出讓刀,導致刀具偏移。 其綜合結(jié)果是導管孔母線直線度較差,擬合出的中心線偏移大,導致座圈以導管中心線為基準的跳動波動大,甚至超差。 另外,導管材料中的硬點加劇刀具磨損,故而刀具壽命短,加工成本高。 通過氣門導管顯微結(jié)構(gòu)顯示氣門導管存在明顯的大的硬質(zhì)點顆粒,金相分析如圖7(a)、(b)所示。
圖7 氣門導管金相分析
使用硬度達8 000HV的金剛石材質(zhì)刀具,通過更高的轉(zhuǎn)速,可以將硬質(zhì)點切碎,有效地避免了孔壁劃痕和“讓刀”的問題,并且該工序通過了CmK。 相較于硬質(zhì)合金刀具,使用金剛石鉸刀可在改善加工質(zhì)量的同時,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刀具切削參數(shù)對導管座圈加工質(zhì)量以及刀具壽命影響極大,切削參數(shù)過高,將會大大降低刀具的壽命,切削參數(shù)過低,不但加工效率低,還有可能使被加工特征精度達不到要求。
因此,合理的切削參數(shù)不但能夠保證被加工特征的精度,同時能夠提高機床效率,延長刀具的壽命。建議切削參數(shù)如下:vc=(60 ~100)m/min;f=(0.05 ~0.12)mm/r。
3.1.2 測量方式對閥座跳動的影響
測量方式對閥座跳動也有一定影響。 車間配置的氣電檢具測量原理[4]如圖8 所示。 以氣門座圈密封面做基準,導管出口BE1三點輔助支撐,測量氣門導管BE2點處相對于氣門座圈的跳動。
圖8 檢測示意圖
我們分別以檢具、三座表以及輪廓度儀三種不同的檢具對同一個工件做檢測,跳動結(jié)果如表3 所列。
表3 測量結(jié)果
不同設(shè)備檢測結(jié)果差異最大的孔為2132。 氣電量儀檢測值為0.011 5 mm;三坐標檢測值為0.013 3 mm;輪廓儀儀檢測值為0.028 2 mm。 而氣門和氣門閥座配合時,氣門首先和氣門導管的最高點接觸,相比之下,氣電量儀檢具的測量原理較為合理,測量結(jié)果也跟輪廓儀的測量結(jié)果較為相近。 同時氣門閥座存在直線度和圓度的誤差,也會對閥座跳動產(chǎn)生影響。
3.1.3 氣門閥座直線度不好
在對導管直線度進行測量時,存在偏上差或者超差的情況,測量趨勢圖形如圖9 所示,在氣門導管入口處和出口處,波動比較大。
圖9 直線度測量趨勢圖(長度35.4 mm)
導管直線度偏大的原因一方面與硬點導致的“讓刀”有關(guān),另一方面刀具內(nèi)冷在導管出口處突然泄壓也會導致刀具振動,刀具偏移使得直線度偏大。
對于冷卻液瞬間降壓導致的刀具振動,有效的對策是控制冷卻液壓力至合理范圍,約25 ~35 bar,同時合理的冷卻液溶度對刀具的冷卻潤滑、刀具的壽命也起到重要作用,一般冷卻液溶度控制在8~12%。
對策:如果在加工過程中出現(xiàn)直線度不好的情況,可以在出口處降低刀具進給。
3.1.4 導管孔粗糙度Rz超差
某型號發(fā)動機按照工藝要求,導管孔粗糙度應(yīng)滿足RZ1~RZ12,加工時會偶發(fā)導管孔粗糙度超差的情況,如圖10 所示。
圖10 RZ 超差示意圖
導管孔粗糙度超差[5]的因素主要有三個:①導管內(nèi)壁存在大量劃痕,如硬點滑移產(chǎn)生的痕跡;②退刀紋,或者因刀具跳動大產(chǎn)生的刀紋等;③導管材料本身孔隙過多,加工后表面存在大量凹點,導致Rz超差,如圖11 所示。
圖11 凹點示意圖
對策:①檢查導管孔鉸刀的跳動,控制鉸刀跳動在0.003 mm 以內(nèi);②刀具退刀時,以進給的整數(shù)倍進給退刀;③調(diào)整氣門導管的壓力大小,并控制燒結(jié)溫度,減少孔隙的大小。
文中對氣門閥座的機加工工藝、刀具方案、測量方式出現(xiàn)的異常問題進行了分析,得出相對應(yīng)的驗證措施,對后續(xù)氣門閥座加工異常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有效的指導意義,同時氣門閥座的加工是發(fā)動機缸蓋加工的關(guān)鍵工序,必須清晰地了解閥座的每一個尺寸所代表的意義,了解技術(shù)圖紙的要求,如孔隙率的定義、孔隙的形成原理、座圈跳動數(shù)值設(shè)定來源。 通過對人、機、料、法、環(huán)、測等各個因素的分析,不斷做驗證,才能找出其中的影響因子。 這些因子相互影響,只有通過不斷的驗證,收集基礎(chǔ)數(shù)據(jù),才能不斷積累經(jīng)驗,最終降低不利影響,讓產(chǎn)品尺寸加工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