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凡勇
(上海交通大學(xué)醫(yī)學(xué)院附屬松江醫(yī)院〔籌〕放射科,上海 201600)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癥,2018 年全球女性乳腺癌發(fā)病率為4.6‰、死亡率為1.3‰[1]。我國女性乳腺癌發(fā)病人數(shù)、死亡人數(shù)居世界首位,且呈逐年上升趨勢[2]。如何準(zhǔn)確鑒別女性乳腺病變良惡性是影像學(xué)研究的熱點和難點問題。
目前,MRI 是鑒別乳腺良惡性病變最準(zhǔn)確的影像學(xué)檢查方法。DWI 是MRI 檢查乳腺病變的最重要序列之一,ADC 值可定量分析病變,更準(zhǔn)確地鑒別乳腺良惡性病變,但不同廠家設(shè)備的ADC 測量值存在一定差異[3]。收集我院2018 年11 月至2021 年2 月經(jīng)病理證實的56 例乳腺病變患者,分析3.0 T MRI鑒別良惡性病變的ADC 閾值,以提高對乳腺良惡性病變的鑒別診斷水平。
1.1 一般資料 56 例(56 個病變)均為女性,年齡29~87 歲,平均(53.23±11.86)歲;其中良性病變18 例(良性組),平均年齡(51.83±12.27)歲;乳腺癌38 例(惡性組),平均年齡(53.89±11.76)歲。多為偶然發(fā)現(xiàn),少數(shù)觸及乳房腫塊,大多無疼痛。納入標(biāo)準(zhǔn):臨床或其他檢查發(fā)現(xiàn)乳腺病變,未行放化療或手術(shù)治療,病灶實性部分可測量ADC 值。
1.2 儀器與方法 盡量選擇月經(jīng)后第1 周檢查。采用聯(lián)影uMR 770 型3.0 T 超導(dǎo)MRI 掃描儀,10 通道乳腺專用線圈,患者取俯臥位。掃描序列與參數(shù):軸位快速脂肪抑制T2WI 序列,TI 230 ms,TR 3 259 ms,TE 62.16 ms,翻轉(zhuǎn)角150°,帶寬320 Hz,層厚4.5 mm,層距1.1 mm,視野340 mm×340 mm,矩陣456×456;軸位梯度回波DWI 序列,b 值取50、400、800 s/mm2,TR 4 600 ms,TE 83 ms,翻轉(zhuǎn)角90°,帶寬1 750 Hz,層厚4.5 mm,層距1.1 mm,視野190 mm×350 mm,矩陣104×192;軸位T1WI 動態(tài)增強掃描序列,t1_quick3d_tra_fs,在1 個平掃序列后,注射對比劑,同時開始連續(xù)6 個序列掃描(7 min 24 s),TR 4.87 ms,TE 2.2 ms,翻轉(zhuǎn)角10°,帶寬400 Hz,層厚1.0 mm,視野340 mm×340 mm,矩陣316×352。對比劑為Gd-DTPA,劑量0.1 mmol/kg 體質(zhì)量,經(jīng)手背靜脈注射,流率2.0 mL/s,注射后追加20 mL 生理鹽水沖管。
1.3 ADC 值測量 選擇病灶內(nèi)實性部分最低擴(kuò)散率或最黑區(qū)域,同時避開壞死、囊變、出血區(qū)域,獲取病灶內(nèi)實性部分最低ADC 值。
1.4 統(tǒng)計學(xué)分析 采用SPSS 23.0 軟件進(jìn)行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獨立t 檢驗及箱式圖分析良惡性病變的ADC 值差異,采用ROC 曲線及散點圖分析最佳ADC閾值,應(yīng)用Excel 表計算約登指數(shù)。AUC 取值范圍為0.5~1.0,≤0.5 表示無診斷效能,0.5<AUC≤0.7 為診斷效能較低,0.7<AUC≤0.9 為診斷效能中等,AUC>0.9 為診斷效能較高。
惡性組38 例中,非浸潤性癌4 例,均為導(dǎo)管原位癌4 例;浸潤性癌34 例,其中WHO Ⅰ級1 例,WHO Ⅱ級12 例(圖1),WHO Ⅲ級7 例,未分級14 例。良性組18 例中,纖維腺瘤8 例(圖2),腺病/增生6 例,導(dǎo)管內(nèi)乳頭瘤3 例,肌上皮瘤1 例。
圖1 乳腺癌MRI 圖像 注:患者,女,68 歲,病理結(jié)果為浸潤性大汗腺乳腺癌,WHO Ⅱ級。圖1a 為軸位DWI,示左乳腺中份腫塊(白箭),呈高信號;圖1b 為軸位ADC 圖,示左乳腺腫塊呈低信號(白箭),ADC 值為1.001×10-3 mm2/s 圖2 纖維腺瘤MRI圖像 注:患者,女,46 歲,病理結(jié)果為纖維腺瘤。圖2a 為軸位DWI 圖,示左乳腺后份腫塊(白箭),呈明顯高信號,與T2 穿透效應(yīng)有關(guān);圖2b 為軸位ADC 圖,示左乳腺腫塊呈等或稍低信號(黑箭),ADC 值為1.475×10-3 mm2/s
惡性組ADC 值為(0.471~1.307)×10-3mm2/s,平均(0.914±0.196)×10-3mm2/s;良性組ADC 值為(1.010~2.098)×10-3mm2/s,平均(1.480±0.312)×10-3mm2/s;2組ADC 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t=-8.28,P<0.05)。箱式圖示乳腺良惡性病變的ADC 值有差異,同時存在少量重疊(圖3)。
圖3 女性乳腺良惡性病變ADC 值箱式圖 注:女性乳腺良惡性病變的ADC 值有差異,同時存在少量重疊 圖4 ADC值鑒別乳腺良惡性病變的ROC 曲線 注:AUC 為0.954 時鑒別乳腺良惡性病變具有較高診斷效能
乳腺良惡性病變鑒別的最佳ADC 閾值比較見表1,AUC 為0.954 時鑒別乳腺良惡性病變具有較高診斷效能(圖4)。當(dāng)ADC 閾值為1.106×10-3mm2/s時,約登指數(shù)為最大值(0.806),即敏感度與特異度之和最大,具有高特異度、高陽性似然比;當(dāng)ADC 閾值為1.253×10-3mm2/s 時,具有高敏感度、低陰性似然比。
表1 乳腺良惡性病變鑒別的最佳ADC 閾值比較
2組ADC 值散點圖見圖5,18 例良性病變ADC值均>1.000×10-3mm2/s;良惡性病變的ADC 值在(1.010~1.307)×10-3mm2/s 之間存在重疊;以1.106×10-3mm2/s 為閾值,個別良性病變誤診為乳腺癌,少量乳腺癌漏診;以1.253×10-3mm2/s 為閾值,個別乳腺癌漏診,少量良性病變誤診為乳腺癌。
圖5 乳腺良惡性病變ADC 值散點圖 18 例乳腺良性病變ADC 值均大于1.000×10-3 mm2/s;乳腺良惡性病變的ADC 值在(1.010~1.307)×10-3 mm2/s 之間存在重疊(虛線所示);以1.106×10-3 mm2/s 為閾值,個別良性病變誤診為乳腺癌,少量乳腺癌漏診;以1.253×10-3 mm2/s 為閾值,個別乳腺癌漏診,少量良性病變誤診為乳腺癌
3.1 DWI 及ADC 值影響因素 DWI 反映活體內(nèi)水分子的擴(kuò)散運動情況,常規(guī)DWI 圖像上可出現(xiàn)“T2穿透效應(yīng)”或“黑化效應(yīng)”,導(dǎo)致對水分子擴(kuò)散情況誤判。ADC 圖至少在2 種b 值基礎(chǔ)上獲得,能更真實地反映水分子擴(kuò)散情況。通常情況下,b 值越大,越能反映水分子真實擴(kuò)散情況;同時,b 值越大,噪聲越大,圖像分辨率下降,本研究最大b 值800 s/mm2。
ADC 值可能受MRI 生產(chǎn)廠家[3]、DWI 成像方式[4]、靜磁場強度、b 值選擇、ADC 值測量方法、增強與否、掃描層厚等因素影響,最公認(rèn)的影響因素是靜磁場強度和b 值大小。不同應(yīng)用條件產(chǎn)生的最佳ADC 閾值也不同[5],相同條件下的結(jié)果具有更大參考價值。因此,本研究結(jié)果適用于聯(lián)影3.0 T MRI、最大b 值800 s/mm2、測量病灶實性部分最低ADC 值等相似情況。
3.2 乳腺良惡性病變ADC 值分析 本研究中,惡性組平均ADC 值為(0.914±0.196)×10-3mm2/s,良性組為(1.480±0.312)×10-3mm2/s,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Ohlmeyer 等[4]應(yīng)用Siemens 3.0 T MRI、最 大b值800 s/mm2研究乳腺腫瘤,惡性腫瘤平均ADC 值為0.90×10-3mm2/s,良性病變平均ADC 值為1.86×10-3mm2/s。有學(xué)者采用Meta 分析對13 847 個乳腺病變進(jìn)行研究得出,惡性病變平均ADC 值為1.03×10-3mm2/s,良性病變?yōu)?.50×10-3mm2/s[6]。不同研究結(jié)果存在一定差異,可能與研究條件不同有關(guān)。值得關(guān)注的是,無論何種研究,乳腺良惡性病變的ADC值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重疊[3-9]。
惡性腫瘤彌散受限明顯,可能與惡性腫瘤細(xì)胞增殖快、腫瘤細(xì)胞密集、腫瘤細(xì)胞核大、細(xì)胞外間隙小、水分子擴(kuò)散運動受限明顯及ADC 值呈低信號有關(guān)。良性腫瘤彌散受限較低,可能與細(xì)胞增殖慢、腫瘤細(xì)胞不密集、腫瘤細(xì)胞核漿比小、細(xì)胞外間質(zhì)較多,水分子擴(kuò)散運動受限不明顯,以及ADC 值呈稍低、等或稍高信號有關(guān)[8-10]。需注意的是,乳腺黏液腺癌中黏液成分越多,彌散受限越不明顯,單純性乳腺黏液腺癌的ADC 值高達(dá)1.9×10-3mm2/s[11]。
3.3 乳腺良惡性病變鑒別的最佳ADC 閾值分析 約登指數(shù)=敏感度+特異度-1,最大約登指數(shù)意味著敏感度+特異度的值最大,可在最大程度上鑒別乳腺良惡性病變,即最佳ADC 閾值。本研究中,最大約登指數(shù)為0.806,對應(yīng)的最佳ADC 閾值1.106×10-3mm2/s,敏感度86.1%,特異度94.4%。陽性似然比是真陽性率與假陽性率的比值,陽性似然比大,意味正確診斷乳腺癌的比例大;本研究中陽性似然比15.4(>10),表明小于此閾值正確診斷乳腺癌具有顯著性。陰性似然比是假陰性率與真陰性率的比值,陰性似然比小,意味排除乳腺癌可能性大;本研究中陰性似然比0.147(>0.1),表明大于此閾值排除乳腺癌可能不具有顯著性。Horvat 等[9]應(yīng)用GE 3.0 T MRI,約登指數(shù)為0.740(敏感度和特異度均為87%)。楊玲等[11]應(yīng)用Philips 1.5 T MRI 掃描儀,ADC 值鑒別乳腺良惡病變的約登指數(shù)為0.646(敏感度77.08%、特異度87.50%)。劉世忠等[12]應(yīng)用Siemens 1.5 T MRI掃描儀,ADC 值鑒別乳腺良惡性病變的約登指數(shù)為0.591(敏感度84.62%、特異度74.47%)。以上研究中ADC 值鑒別乳腺良惡性病變,3.0 T MRI 的約登指數(shù)大于1.5 T MRI,可能與靜磁場強度有關(guān)。
本研究約登指數(shù)為0.722 時,所對應(yīng)的ADC值為1.253×10-3mm2/s,敏感度94.4%(高),特異度77.8%(不夠高),陽性似然比4.25(<10),陰性似然比0.072(<0.1)。其優(yōu)點是陰性似然比足夠低(0.072),大于此閾值排除乳腺癌可能具有顯著性,敏感度足夠高(94.4%),乳腺癌漏診可能性很小。其缺點是陽性似然比不夠高(4.25),正確診斷乳腺癌比例不具有顯著性,特異度77.8%提示將乳腺良性病變誤診為惡性病變比例較高,可能增加一定比例的穿刺活檢或手術(shù)病例。
有學(xué)者推薦ADC 值1.00×10-3mm2/s 作為鑒別乳腺病變良惡性的閾值,是一個絕對的ADC 閾值[6],與本研究結(jié)果相符,可見,乳腺病灶A(yù)DC 值<1.00×10-3mm2/s,幾乎100%為惡性腫瘤。
本研究中,乳腺良惡性病變的ADC 值在(1.010~1.307)×10-3mm2/s 范圍內(nèi)存在一定重疊,ADC 值<1.000×10-3mm2/s 基本上可診斷為惡性腫瘤;ADC 值在(1.000~1.106)×10-3mm2/s 范圍內(nèi)惡性腫瘤可能很大,可能包括個別良性病變;ADC 值在(1.000~1.253)×10-3mm2/s 范圍內(nèi)惡性腫瘤可能大,可能包括少量良性病變。以1.106×10-3mm2/s 為閾值,可最大程度區(qū)分乳腺良惡性病變,但有少量乳腺癌漏診;以1.253×10-3mm2/s 為閾值,可減少乳腺癌漏診,但有少量良性病變誤診為乳腺癌。在臨床工作中,漏診乳腺癌的危害性更大,因此推薦以1.253×10-3mm2/s為閾值,即ADC 值在(1.000~1.253)×10-3mm2/s 范圍內(nèi)的病變需慎重判斷,應(yīng)結(jié)合形態(tài)學(xué)觀察(如T2WI信號、強化程度)、TIC 曲線類型、其他影像學(xué)檢查(如超聲、鉬靶X 線攝影)、腫瘤標(biāo)志物、臨床癥狀及體征等綜合判斷[13-16]。
綜上所述,以1.106×10-3mm2/s 為ADC 閾值能最大程度區(qū)分乳腺良惡性病變,但有少量乳腺癌漏診;以1.253×10-3mm2/s 為ADC 閾值,診斷敏感度較高,但有少量良性病變誤診為乳腺癌,推薦在臨床工作中應(yīng)用。ADC 值<1.000×10-3mm2/s 基本上可診斷為惡性腫瘤;對ADC 值在(1.000~1.253)×10-3mm2/s 范圍內(nèi)的病變,應(yīng)結(jié)合MRI 常規(guī)序列、其他檢查、臨床資料等綜合分析,除典型良性病變外,建議穿刺活檢或短期(3、6 個月)復(fù)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