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常艷,蘭孝宇
(舒蘭市新安鄉(xiāng)綜合服務中心,吉林 吉林 132625)
水稻種子的包衣技術是通過種衣劑對水稻種子進行處理。當前水稻包衣技術不斷成熟,可促進水稻種子生長。
運用包衣技術時可以加入其他藥劑,能夠有效提高包衣效果。將殺蟲劑、殺菌劑等活性成分加入其中可以滿足包衣要求,提高包衣質量。對水稻種子進行包衣時,種衣劑中有較多活性成分,在包衣的過程中活性成分可以包裹在水稻種子上,將水稻種子與空氣分開,形成網狀結構,這種網狀結構能夠保證水和空氣有效進入,保證種子的內部能量穩(wěn)定,促進水稻種子發(fā)育。水稻種子包衣后能夠在表面形成一種臨時物質,與水接觸后可以促進網狀結構降解,并且能夠逐漸形成與土壤接近的活性成分,不會因為快速淋溶或溶解而導致營養(yǎng)物質流失,或因為農藥的養(yǎng)分集中而產生藥害。
水稻種子包衣技術是一項高效率、低毒性、具有增產效應并且能夠節(jié)約成本的技術。通過近幾年的試驗,水稻種子包衣技術成為了現如今水稻種植增產的重要手段。水稻包衣會影響發(fā)芽率和成秧率。與普通的水稻種子相比,經過包衣處理后的水稻種子在發(fā)芽率以及成秧率上有極大提升,并且這些結論都可以在國內的相關研究以及試驗中得到證實[1]。
在水稻種子的發(fā)芽率研究中,以科農16 號為例,將包衣與未包衣的種子相比較,包衣種子的發(fā)芽率比普通種子的發(fā)芽率高3%~5%。除此之外,使用優(yōu)富8 號進行成秧率方面的試驗,發(fā)現包衣種子的成秧率比普通種子的成秧率高3.75%~7.5%。包衣技術對種子的發(fā)芽率和成秧率具有一定的增長作用。
此外,包衣的種子對于水稻秧苗素質也有所提升,對科農16 號、優(yōu)富8 號等不同的種子進行種子包衣處理,在種植后可以明顯看出,秧苗的苗高、分蘗、根長、根重、白根數都有十分優(yōu)異的結果,并且在抗病蟲害方面也有優(yōu)異表現。而種子發(fā)芽率、成秧率以及秧苗綜合方面的提高,都可以使水稻的產量增加,這也是增產效應的原因。
水稻種子的包衣技術離不開種衣劑,不同類型的種子以及不同的地區(qū)面臨不同的種植問題。水稻種子包衣技術就是應用不同種衣劑對篩選后的種子進行包裹,然后進行技術處理,幫助水稻解決生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種子包衣技術是20 世紀60 年代美國研發(fā)的,小麥、玉米、蔬菜、棉花種子等旱作物中使用該技術比較多。水稻作為種植環(huán)境比較特殊的重要糧食作物,其種植環(huán)境的濕度比較大,附著性比較差,因此包衣技術的應用效果不佳。1977 年日本使用福美雙種衣劑防治水稻苗期的瘟病以及各種病蟲害后,才解決了包衣技術在水稻種子中的應用缺陷。通過不斷的試驗以及改良,1980 年日本的3 家公司聯合開發(fā)了35%過氧化鈣種衣劑,用于水稻的播種中。此后,1987 年以及1990 年出現了11%以及16%的水稻種衣劑,為水稻的包衣技術提供了支持。20 世紀90 年代,水稻種衣劑研究中,將其與除草劑結合,提高了水稻種衣劑的性能,加快了水稻包衣技術的發(fā)展[2]。
相比之下,我國開始研究水稻種衣劑的時間相對比較晚,但發(fā)展卻十分迅速。1993 年沈陽化工研究院的周本新等人使用過氧化鈣、徽肥、殺蟲劑以及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等活性成分研制出水稻直播丸化型的種衣劑“稻農樂”;1998 年江蘇農科所研制了含其他活性成分的干粉種衣劑;2000 年有更多農科所以及種子開發(fā)公司等開展了對種衣劑的研究,成功研發(fā)了第一批次的水稻種衣劑;2005 年,有關種衣劑的產品已經高達299 個,但是在水稻種植中使用的種衣劑產品只有29 個。
隨著國家科技實力的增強,2008 年全國推廣使用水稻種衣劑的地區(qū)面積達到533.4 萬hm2。包衣技術的推廣促進了稻谷增產,增產率達到6.6%。這為我國水稻的種植提供了更加優(yōu)越的生長條件,使水稻種植業(yè)的增產效應開始顯現出來。但是,水稻種衣劑的推行以及水稻包衣技術的發(fā)展與我國的玉米、小麥等其他農作物相比,占據的市場比例相對比較低。根據調查,水稻種衣劑相比其他作物使用率低;當前玉米所占比例最大,其次為小麥、大豆。
種衣劑是水稻種子包衣技術的重要基礎。水稻種衣劑的類型很多,不同的組成成分讓每種種衣劑有不同的特點和效果,對于水稻也有不同的增產效應。
根據種衣劑的組成成分,總體可以將種衣劑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單一型水稻種衣劑,另一種是復合型的水稻種衣劑。
單一型種衣劑往往是為了解決某個水稻種植中單一問題而研制的,例如當水稻所生長的地區(qū)缺乏陽光時,需要研制單一型水稻種衣劑,使種衣劑具備促進水稻進行光合作用的能力,這樣才能夠確保水稻健康生長,保障產量。水稻包衣技術的使用是為了滿足種子發(fā)育要求,但是在實際使用中不能采用單一的水稻種衣劑,其功能單一性會影響水稻發(fā)育效果。單一型水稻種衣劑的使用范圍受限,無法有效解決所有水稻種植中的問題。因此在水稻種衣劑使用的過程中需要對其效果進行分析,了解其功能,提高種衣劑的針對性和應用效果。
復合型水稻種衣劑能夠解決水稻在生長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例如缺乏營養(yǎng)元素、不能夠進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抗蟲病害能力比較差等,這些問題都能夠通過復合型種衣劑得到解決。雖然復合型種衣劑具有方便、快捷、一步到位的優(yōu)點,但是也有缺點,例如對于解決水稻種植過程中的單一性問題,復合型水稻種衣劑沒有單一型水稻種衣劑的解決效果好。此外,由于復合型種衣劑中的活性成分較多,很容易對水稻產生副作用,比如導致線粒體和葉綠體增多等,對水稻的生長造成一定影響。所以使用復合型種衣劑時要考慮副作用,但總的來說,副作用對于水稻的影響相對較小。要針對水稻種植、生長的地區(qū)土壤條件以及環(huán)境選擇合適的種衣劑,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水稻的生長以及產量。
不是所有的種子都能夠運用包衣技術。在開展包衣技術前,需要先挑選種子。對于運用包衣技術的種子進行嚴格篩選,確保篩選出的種子能夠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質量要求以及凈度。這樣才能夠為后續(xù)包衣技術實行提供基礎。
除此之外,還要選擇水稻品種。通過近些年的不斷實踐,主要有3 種比較適合運用包衣技術的水稻種子,即科農16 號、優(yōu)富8 號以及ZSB。這3 種種子能夠很好地接受包衣技術,保證增產。
在對水稻種子進行包衣時,對包衣所需要的生產設備也有要求。需要對種子進行攪拌并且加入種衣劑,在包衣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一些灰塵,同時可能會排放一些氣體,這些對于環(huán)境都會有一定影響,因此要求包衣的廠房與居住區(qū)、工作區(qū)分開,并且廠房中一定要配備除塵及除氣設備,避免對工作人員以及周邊環(huán)境造成污染,要滿足環(huán)保的要求[3]。
對于包衣設備的選擇,市場中主要有5 種機器,即轉盤、轉筒、螺旋推進器、電盤以及硫化床。水稻種子包衣后需要進行干燥處理,干燥種子的設備分為臥式和箱式,這兩種設備都有干燥效果,但使用方法不同。以上不同種類的機器要在不同情況下運用。
此外,在解決完包衣場地的廠房以及器械問題后,需檢查相關的電氣設備,檢查電路,確保電器設備正常運行,確保設備完好,以保證種子包衣順利進行。要對場地采取防火、防塵、防尾氣等措施。在具體的包衣過程開始后,需要工作人員先將不同的水稻種子進行分類,根據相應標準以及不同的稻種調試藥種比,然后對種子進行包衣。
在包衣完成后,將種子送入干燥機中,確保種子處于溫度和干燥度都適宜的狀態(tài),這樣才能保證種植效果。需要對環(huán)境進行嚴格檢測,確保熱風的溫度以及濕度等,當種子水分的含量達到12.5%時,要立刻將干燥機關停,但是不能立馬取出包衣后的種子,而是要先將種子靜置散熱。當溫度降到與室溫相近后再取出,之后進行定量包裝,并抽樣檢測。水稻種子包衣后需要對種子進行檢查,確定干燥效果符合要求。同時,需要對水稻種子的包衣質量進行檢查,分析是否存在包衣不完善等情況。
要想使包衣技術發(fā)揮更好的增產作用,水稻栽培十分重要。
首先,大部分種子在包衣后不能立即浸種,而浸種是一個十分關鍵的基礎步驟,要以科學的方式進行,防止對后續(xù)的栽種產生影響。水稻種子使用前需要進行浸濕處理,并且在固定的容器中浸種,禁止使用流動的水浸種,一方面防治對環(huán)境產生污染,另一方面避免傷害水稻種子的包衣。對于不同的稻種,浸種時間也有不同要求。對于雜交稻種來說,浸種時間要在12 h 以內,常規(guī)的稻種在24 h 以內。浸種期間不能夠進行太多攪動,避免破壞種衣劑。大部分種衣劑的pH 值為6~7的中性區(qū)間,所以在播種時不能加入其他農藥或者與化肥一起使用[4]。
其次,要想提升水稻的增產效應,一定要培育出更好的秧苗。使用包衣技術時,育秧比較適合使用旱育秧、濕潤育秧以及秧盤育秧,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種衣劑的效果以及作用。在育秧結束后要選擇好苗床,苗床應該選擇在向陽并且土壤肥沃的地方,這樣才能培育出健壯的秧苗,且有利于后續(xù)管理。除此之外,使用種衣劑之后,包衣種子的秧苗素質會明顯提高,返青快且易早生快發(fā)。包衣種子的分蘗數也會有所提升,插后分蘗比較多。要根據不同的稻種品種、特征以及早、中、晚稻的情況合理規(guī)劃、合理播種和移栽,規(guī)劃苗架結構,促進高產[5-6]。
再次,科學灌溉能夠保證水稻生長以及產量,缺水或多水都會對秧苗造成不良影響。在栽培前需要使水稻田中的水位符合要求,水位過高可能會導致種子延長發(fā)育時間,水位過低則無法滿足育種要求。在灌溉時不能淹沒秧苗的秧心,在插秧之后灌溉不能過多。除此之外,要考慮當地種植地區(qū)的環(huán)境,根據氣溫、濕度等進行調整以及檢查,保證科學灌溉。
最后,要注意防治病蟲害。雖然包衣后的水稻種子抗病蟲害的能力更強,但是一旦受到病蟲害影響,仍會導致水稻產量下降。例如水稻受到螟蟲等侵害時,在水稻苗期會形成枯心,影響水稻產量,所以水稻的病蟲害防治十分重要[7]。
水稻種子包衣技術的運用以及開發(fā)屬于我國農業(yè)技術的巨大革新,是一項惠及農民、增加糧食產量、提高增產效應的重要農業(yè)技術,因此,推廣包衣技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國作為農業(yè)大國,包衣技術對我國農業(yè)經濟發(fā)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首先,水稻種子包衣技術的推廣可以幫助農民有效控制病蟲害,提高保苗率。水稻種植過程中受到害蟲和種植場地因素的影響,可能會使種子受到侵害,導致生產質量降低。水稻種子包衣技術的運用能夠滿足種植要求,同時能夠解決當前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實現對水稻種子的有效保護。運用包衣技術對水稻種子進行處理后,種衣劑中含有殺菌、殺毒、殺蟲卵的有效活性成分,能夠將附著在種子上的病蟲卵以及各類病菌迅速殺死,保證水稻種子正常生長,所以包衣技術有控制病蟲害傳播的優(yōu)點及作用[8-9]。
其次,水稻種子包衣技術可以提升種子質量,極大提升育苗的成活率,節(jié)省時間,提高效率,使秧苗更佳、產量更多,降低后續(xù)補苗的概率[10]。
再次,水稻種子包衣技術的推廣可以幫助農民減少投入,節(jié)約種植成本,增強種植效果。種子包衣需要通過重重篩選以及檢查,包衣后的種子質量過硬,并且灰塵以及空癟粒都比較少,在篩選時可以將質量不符合要求的種子剔除,節(jié)約成本。水稻種子包衣技術的運用可以對種子進行篩查,確定當前使用的種子是否符合要求,并且有效降低種植成本[11]。
最后,水稻種子包衣技術的運用能夠實現育種保健,滿足育種要求,提高育種質量,有效降低育種的次數,提升了農民的生產效率,節(jié)省了人工成本以及用藥成本,極大地提升了育苗的成苗率以及產量,達到了增產的效果。推廣水稻種子包衣技術十分重要,能夠為農民謀福祉,為國家作貢獻[12]。
隨著我國農業(yè)的發(fā)展,科技手段逐漸革新,農田收獲機械化以及各種優(yōu)質的化肥和藥劑都能夠幫助糧食提升產量。水稻包衣技術作為促進水稻增產的重要技術手段,能夠幫助我國農業(yè)快速發(fā)展。水稻包衣技術在我國大力推行實屬必然,對于我國農業(y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