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標準編制成員
《T/CPCA 1001-2022電子電路術語》標準發(fā)布了,在這份基礎標準編制工作中,許多工程技術人員付出了辛勤勞動。在標準完成后有部分參編者來稿,表達了編制此術語標準的感想。以下整理了9位參編人員(任堯儒、戴炯、楊艷、劉申興、雷紅慧、曾憲悉、徐朝晨、孫該賢、馬忠義)的感言,另有兩篇(陳易麗、宋建遠)是單獨發(fā)表了,從中可以了解標準編制中概略情況。我們要向為行業(yè)發(fā)展做出貢獻者深表感謝!
印制電路板制造從九十年代開始在中國大陸蓬勃發(fā)展,三十年來經過引進吸收再到現在的創(chuàng)造性智造,實現了從復雜電路設計、高端原材料生產、精密印制板制作和電子產品裝聯全流程國產化,當前我國的電子電路產業(yè)體量龐大質量可靠,已在全球獨樹一幟。
電子電路產業(yè)鏈也細分設計、原材料、印制板、電子裝聯等領域。長期以來中國電子電路產業(yè)沿引國外標準,由于外部的電子專業(yè)術語或外國文獻漢化的差異,導致相同的事物在不同領域中稱謂不同,且有些差異非常大,給中國電子電路工程師的理解造成相當大的偏差,增加了潛在的質量成本和風險。我們來自五湖四海,日常溝通使用普通話,大家有共同的語言溝通非常順暢。現在我們在專業(yè)技術上也需要使用“普通話”,就是《電子電路術語》。
早在1994年發(fā)布的GB/T 2036 《印制電路術語》過去28年了,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有電子產業(yè)發(fā)展的需求,為此CPCA召集全國電子電路專家,整合了電子電路產業(yè)全流程涉及的專業(yè)名詞,結合行業(yè)習慣和甄別海外標準,經過五輪研討斟酌,最終完成發(fā)布了《T/CPCA1001-2022電子電路術語》,實現了中國電子電路專業(yè)術語的統(tǒng)一,并與國外名詞和諧呼應,成為中國電子電路具有重要里程碑的有中國特色的基礎性文件。
我們由衷的高興參與這份基礎性術語標準的開發(fā),很榮幸為中國的電子電路發(fā)展增光添彩!
一直以來,電子電路行業(yè)常使用的術語標準有《GB/T 2036印制電路術語》和《IPC-T-50電子電路互連與封裝術語及定義》,前者是國家標準,但是將近三十年沒有更新了,后者是外國人標準,里面有些術語并不符合中國人的說法。
隨時電子電路行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各種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不斷迭代,以前的術語真的不夠用有的也不適用,因此CPCA牽頭在行業(yè)內立項并召集整個產業(yè)鏈的各位專家共同參與,編制了《電子電路術語》標準,這份標準的內容涵蓋了整個產業(yè)鏈,包含基本、設計、基材、制造、品質、封裝和管理7大章節(jié)。
我代表深南電路主要承擔了品質部分的牽頭工作,從標準立項到招募組員,從初稿的644條術語到二稿的554條,又到三稿的368條,最后到發(fā)布稿的176條。我們經歷了多次討論反復推敲,現在這份標準終于問世了,衷心地感謝品質檢測小組各位專家的辛苦付出,也很開心,能夠為電子電路行業(yè)的發(fā)展略盡綿薄之力。最后希望大家在后續(xù)的日常工作中能夠多多使用這份標準,并對標準多多提供寶貴意見!
兩年前接到CPCA要做電子電路術語標準的信息時,我的心情是非常的激動和開心!
因為這個術語標準擱置了太長時間,再不做可能要被人家遺忘了。而這個標準又非常的需要,經過這么多年的飛速發(fā)展,中國電子電路行業(yè)的技術日新月異,術語標準有太多的新詞匯,需要我們去填補空白。
在這兩年中,作為基材組長,我體會到組員們對電子電路術語的熱情和關注度是非常高的,一是參與人員多,二是大家很迅速,即使在百忙中,也是很快回復!尤其是CPCA的龔老師和陳易麗老師,還有陳培良老師,非常的細致,多次修改,多次詢問,多次核實!甚至到最后一刻,當我試著征詢,能否再新加兩條術語時,他們的回答,好,沒問題,又一次全部返工……這一些讓人非常感動。
在此感謝基材組的組員細致工作,感謝生益科技蔡巧兒高工打下的基礎,感謝CPCA的全體工作者。
三月中旬的東莞深夜,夜色深沉安靜,照路的燈光仍在,沒有行色匆匆的人們,由于疫情的反復,顯得很冷清。但是,明天的太陽會照樣升起,春天已來臨,這是春寒料峭的時候,渡過去,就是明媚的人間四月天。
這是一本盼望已久的標準出世啦!很榮幸,我們參與了中國的電子電路術語編制,我們見證了一個飛速發(fā)展的中國電子電路事業(yè),并且把他記錄下來,這是一個光榮和偉大的時刻。
術語標準作為最基礎的標準,它能夠讓標準使用者了解相應行業(yè)的專業(yè)術語,能讓標準更加規(guī)范,使用起來更加方便。電子電路是大家在生活中接觸到的所有電子產品的基礎組件,是一個比較專業(yè)的領域,電子電路影響整個電子產業(y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業(yè)細分領域?,F在《電子電路術語》標準對電子電路產業(yè)鏈的語言統(tǒng)一、效率提升是非常有幫助的,也對我國整個電子產業(yè)產生積極影響。
電子電路術語標準中的基本術語可以說是基礎中的基礎,這些基本術語體現了電子電路的基本概念、類型、應用場景等宏觀定義,也是技術不斷進步的體現。例如“高頻印制板”“高速印制板”“集成電路封裝載板”“類載板”等,都是近十年興起的,特別是5G的推動下已經成為大熱點,這些新穎的術語如何定義,在編制過程中也是有多方意見。
這些術語可能并不能說是完美,但是在行業(yè)專家努力下的最好結果,隨著技術的深入與發(fā)展,以后本標準也會不斷完善,為電子電路行業(yè)提供標準的基礎語言與辭藻。
鑒于我國當前電子電路行業(yè)術語定義不統(tǒng)一,已無法適應新時代、新技術、新要求。為統(tǒng)一行業(yè)規(guī)范及標準,CPCA標準委員會開啟了制定中文電子電路術語標準的新征程,成立了《電子電路術語》編制工作組。很榮幸我擔任其中管理術語項目的組長,可以為行業(yè)的發(fā)展盡自己一份微薄之力,我的內心充滿了動力和干勁。
從2020年8月初的啟動會開始,歷時一年多,我們經歷了項目成立、人員配備、計劃制定以及術語收集、內部審核、初稿提交、統(tǒng)稿提交、合稿,直至最終的行業(yè)專家意見反饋評審……這一年里,我們提交和修訂了6個版本及最終版本的標準術語,中間還經歷了較大的組織調整。過程中的不易,每位成員都深有體會,但大家還是秉承務實、嚴謹的工作態(tài)度,以促進行業(yè)發(fā)展為使命,最終順利完成了標準術語的起草和制定工作。
回顧過去一年多的工作,我認為此次術語標準工作得以順利完成,關鍵在于以下幾點:
一是目標明確。我們在啟動時就制定了項目實施計劃,明確了每個階段的任務要求,指出了整個團隊的工作方向和協作。另外,分組長制度很好地將團隊目標分解到每位組員,真正做到齊心協力,全員參與。
二是分工合理。我們管理與其它項目組成員,根據所在企業(yè)的產品技術特點和個人專長來進行工作分配,充分發(fā)揮了大家的優(yōu)勢。每位成員在接到任務后都盡心盡力,在各自公司內部召開會議討論,同時也從相關書籍和網上查閱資料,以確保所收集術語的準確性。
三是溝通高效。我們有定期討論和會議總結,讓大家及時了解術語編制工作的進度,保證信息暢通,成果共享。在遇到問題時及時溝通反饋,避免了因個別因素導致整個標準術語工作的延誤。
我們項目組中“智能制造”為新增的內容,是為了順應當今行業(yè)自動化、智能化趨勢所做的創(chuàng)新。我所負責的“管理及其它”術語,從初稿的225條,經過層層篩選和精簡,到最終定稿有145條。
這里需要特別感謝龔永林老師和陳易麗老師在過程中的專業(yè)指導和寶貴意見,龔老師詳盡、多維度的指導和解析,讓即使從未接觸過此類工作的項目成員都能快速上手,按照計劃和要求完成了術語標準的編制工作。
以上,就是我在《電子電路術語》標準編制工作中的一些感想。
術語是在特定學科領域用來表示概念的稱謂的集合,或者說是通過語音或者文字來表達或限定科學概念的約定性語言符號。術語是傳播知識、技能,進行社會文化、經濟交流等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經過一年半的努力,CPCA標準《電子電路術語》完成了,這是編寫工作組辛勞的成果,是標委會大家出力的成果。此次術語從2020年年中開始征集,確定工作范圍、采集方向,分組分工;然后對采集的術語進行查重、篩選并確定初稿;組織開展初審、面審、組內征詢意見、行業(yè)征詢意見等環(huán)節(jié)。我很榮幸有機會參與此標準某些章節(jié)的編制,個人從中獲益匪淺,從同行業(yè)的前輩、專家、委員中學到了很多關于術語的知識。
記得電子電路術語開始征集的時候,龔永林老師就寫了一篇《術語標準編制基本知識》的文章,里面簡明扼要地把術語的基本概念、術語的要求、術語的范圍、形成原則、英文對應詞、術語與定義的格式等基本知識說清楚了。并且還提供了一系列的參考書單供各組組員進行學習參考。讓我們這些后輩能夠快速的理解和學習到這些基礎知識,然后按這些原則對術語進行收集整理并形成初稿。
術語中期初審后,龔永林老師又寫了一篇《對一些專業(yè)技術術語的解析》的文章,里面通過列舉一些典型的術語,從其科學性、統(tǒng)一性、如何選擇、如何表達、如何翻譯、如何應用等方面進行詳細解析,說出了老前輩對這些術語的深刻理解。讓我們理解了,為什么該叫“阻焊劑”,而不是叫“綠油”“紅油”;該叫“阻焊堤”而不叫“阻焊橋”的原因。文中還針對術語翻譯之要義信達雅做了詳細說明,使我們知道了 “film”在電子電路行業(yè)應該是薄膜、底片之意;“l(fā)aser”不應直譯為鐳射,而應叫“激光”。老師還以圖示的方式對有關“填孔”“塞孔”“堵孔”這幾個詞怎樣區(qū)分做了說明。通過學習讓我們更深刻的了解術語編制的科學性及嚴謹性。
在編制的過程中我們對某些術語的理解也更清晰了,有些術語除了文字描述外,有時還附有示意圖、注、示例等。通過圖示可以使我們更直觀的了解術語的定義。例如:之前各個企業(yè)對于單塊板、單元板、拼版、在制板、工藝邊等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導致在溝通過程中容易產生一些誤解,在《電子電路術語》以圖示及通俗易懂的文字的描述將各個術語科學、清晰地表達出來,將更便于行業(yè)的交流。
現在《電子電路術語》標準發(fā)布了,希望在行業(yè)內得到廣泛的實施和應用。
標準是為了方便大家溝通,為事先約定好的一些規(guī)則,是行業(yè)的法規(guī)。標準化工作很高大尚哦!
我們天天倒騰三酸兩堿、金銀銅鎳,琢磨著得讓誰跟誰不短路,誰跟誰得對準的事情。然而,CPCA說要做術語標準,我這家伙也積極參與進來學習一下,極度呼喚信心。
論語有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弊釉唬骸傲Σ蛔阏?,中道而廢。今女畫。” 圣人告誡力不足也不要止步不前,聽圣人的,先做,做到做不動為止。
術語標準編制開始,發(fā)動大家提供初稿。積極性太高了,一半以上的人為組內的工作出謀劃策,不斷推動組內工作。90%以上的人員,不用提醒,就主動完成了任務。所有人員,都順利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工作。有部分人員還把工作提前了,在第一階段,就進行了術語的系統(tǒng)分類。我們設計組提出的988條術語,英文和術語定義均能準確表達,“988”,太開心了。后來,精挑細選列出了設計術語252條。
面審會+年會,冒著疫情的風險,開個會還加班,跟行業(yè)的前輩學習,其樂無窮。一個術語,幾十個人,不斷的琢磨,敬業(yè)有加,專業(yè)更是讓我們自愧不如,太好的機會了。征求意見,也是熱鬧非凡。我們一條一條的提,一條一條的看,老師們一條一條的審,一條一條地問,你來我往,我們愛真理,也愛我們的老師。
期待,忐忑的期待,術語標準終于橫空出世!
大家期待已久的中國電子電路行業(yè)協會標準《T/CPCA1001-2022電子電路術語》在春暖花開的三月終于發(fā)布。標準匯集術語1598條,完全堪稱為我們電路板行業(yè)標準基石。
標準發(fā)布后我們立即組織工廠人員進行標準學習,學員包括銷售,研發(fā),工程,工藝,制造和品質等相關人員,第一輪學習完成后立即紛紛得到大家的好評。相比之前給大家學習的相關標準,大家認為本標準有如下幾個顯著的優(yōu)勢:
(1)專業(yè)性強,貼近電路板行業(yè)實際。標準中設置有優(yōu)先術語和許用術語,優(yōu)先術語糾正了我們行業(yè)的一些不規(guī)范的用語,同時許用術語也保留了大家多年以來習慣了的通常用語。
(2)邏輯性強,且清晰易懂。術語中引用了一些示意圖和增加了一些說明,讓標準的使用者學習起來就沒有那么枯燥,同時行文也是通俗易懂,可讀性更強,可理解性更高了。
(3)技術面廣,術語查詢方便。術語涉及面廣泛,基本上電路板行業(yè)的常用術語都有涵蓋,并可以在該術語標準中查詢到。同時縮略語,中文索引和英文索引更是豐富查詢方式。
我們之前應用國外的標準比較多,參與過國外電路板標準的修訂和翻譯工作,對國外標準也有很長時間的研究,很是贊賞國外標準的嚴謹性和科學性。這次團體標準的開發(fā),我們參與了整個過程。無論是從行業(yè)的參與廣度和深度,還是從標準討論的環(huán)節(jié)和全行業(yè)征求意見環(huán)節(jié)的嚴密性,或者是從術語用語的邏輯性和科學性等各方面來講,一點都不亞于國外標準,甚至在專業(yè)性和嚴謹性方面來講是超過了某些國外標準。
發(fā)布了行業(yè)基石般的《電子電路術語》這份標準,我認為這只是開始,是大幕徐徐拉開的時候。我們秘書長曾經講過,標準就是主權,標準就是壁壘。路漫漫其修遠兮,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們從自己開始并帶動身邊的人為中國行業(yè)標準添磚。日常工作使用標準術語,設計圖紙中引用行業(yè)標準,商務談判借鑒行業(yè)標準,如此則我們中國的行業(yè)標準可在世界范圍樹立一幟。期望我們電子電路行業(yè)不斷推陳出新,期待我們世界第一印制電路大國早日成為世界第一印制電路強國。
CPCA標準《電子電路術語》發(fā)布了,我們這些參編人員可以不用去受這個大標準的“折磨”了,為之高興。思來想去,我想起了以前CPCA標準化工作委員會做標準時的“窘境”,以及現在國家重視團體標準的大好條件,于是我想寫一點如何做好團體標準的看法和體會。
首先,團體標準的初衷,并非是去替代政府標準(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地方標準),而是“滿足市場和創(chuàng)新需要”“充分反映各相關方的共同需求”?!峨娮与娐沸g語》標準并不是為了取代GB/T2036《印制電路術語》標準,而是我們行業(yè)目前的市場環(huán)境需求,是作為一個PCB大國的行業(yè)協會應有的責任,因此,個人覺得做好團體標準首先要對團體標準的概念認識有正確的理解。
其次,在工作機制方面應解決好“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的“三缺”問題。個人認為CPCA經過這么多年的發(fā)展,已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行業(yè)協會組織之一,理應具有資金、技術和人才上的優(yōu)勢,因此建議協會要在團體標準上有所作為,就必須投入大量的資金、技術和人才。
第三,在標準質量方面,規(guī)范制定和科學評估并重,提升團體標準制定規(guī)范性,同時重視團體標準制定發(fā)布后的實施效果評價。何時進行評價、如何評價、評價后如何改進,CPCA標委會應建立好機制,讓制定的團體標準接受市場的考驗,將那些發(fā)布后無人問津的標準進行廢止或修訂。
第四,在標準宣貫方面,應擴大宣貫范圍,提高宣貫質量。團體標準的全生命周期包括“建機制、立體系、定標準、用標準、評標準”的全過程,其中如何用好標準還需要在標準宣貫方面做好文章。這次CPCA標委會要求《電子電路術語》標準編制組寫稿,也是對這個標準進行宣貫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個人認為很有必要。
《電子電路術語》標準屬于一個大標準,傾注了我們PCB行業(yè)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心血,CPCA標委會的廣大委員更是作為標準編制者做了大量工作,個人特別希望《電子電路術語》這個標準能得到我們行業(yè)的認可,特別希望能聽到我們行業(yè)的工程師們說《電子電路術語》這個標準編得不錯,很好用。
最后,祝愿我們CPCA標委會在協會領導和前輩們的關懷、指導、組織下,在各位委員的支持下今后能編寫出更多更好的團體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