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阿妮 李娟妮 董博
(陜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陜西 咸陽 712000)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而老年骨折的高危因素為體內激素減少致骨鈣流失,OP患病人群逐年增多,據(jù)一項流行病學調查可以發(fā)現(xiàn)脊柱和髖部骨折[1]是排在前兩位的。研究發(fā)現(xiàn),我國40歲和50歲以上的人群OP的總發(fā)生率分別為13.2%和18.56%[2],男、女性患病率分別為11.5%[3]和19.9%[4],其中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ve fractures,OVCF)在我國發(fā)病逐年升高,據(jù)文獻報道,近年來該病發(fā)生率約為18%[5],對于OVCF的主要治療方法有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手術方法主要采用微創(chuàng)經皮椎體成形術(PVP)和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PKP),其創(chuàng)傷小、迅速緩解疼痛、并發(fā)癥少,已廣泛應用于臨床[6-7],而相關報道顯示,采用PVP/PKP治療OVCF疼痛的緩解率分別為85%與90%[8],但大約有10%的患者在PVP/PKP術后殘存部分腰背痛,患者疼痛無明顯減輕或少數(shù)患者劇烈疼痛,也可出現(xiàn)術后腰背痛緩解后再發(fā)[9],產生疼痛的可能原因較多[10],存在較大的爭議,有報道顯示可能是骨水泥泄露引起神經根性疼痛[11],也有文獻報道[12-13]再骨折是引起PVP/PKP術后疼痛的關鍵因素,其具體發(fā)生機制尚待探究,但更多研究表明低密度和OP是再骨折的根本原因。我科室選取48例2019年06月—2021年06期間行PVP/PKP且術后殘留下腰背痛的患者,采用針刀配合盤龍七片治療,患者疼痛減輕,腰背部功能明顯改善,臨床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06月—2021年06月就診于本院的OVCF行PVP/PKP術后殘留下腰背痛的患者84例,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42例,男18例,女24例;平均年齡(75.38±2.43)歲;骨折椎體:胸椎椎體骨折14例,腰椎椎體骨折28例。對照組42例,男16例,女26例;平均年齡(75.60±2.15)歲;骨折椎體:胸椎椎體骨折15例,腰椎椎體骨折2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 ①符合《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治療指南》[14]中的OVCF診斷標準;②行PVP/PKP治療后,未合并脊髓損傷、神經損傷或骨水泥滲漏;③臨床表現(xiàn)為腰背部慢性疼痛,背部肌肉攣縮、抽痛,腰背部功能活動受限;④X線示椎體成形術椎體高度恢復滿意,MRI檢查提示未見明顯血腫形成;⑤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可完成所有治療并獲得有效隨訪者。
1.3排除標準 ①因內分泌等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引起的繼發(fā)性骨質疏松患者引起疼痛癥狀;②因心、肺功能障礙等基礎疾病無法耐受針刀治療;③不能配合治療或不能獲得有效隨訪者。
1.4治療方法
1.4.1治療組 應用針刀配合盤龍七片治療,選取樂灸牌4號0.8 mm的針刀(生產批號:20190001,馬鞍山邦德醫(yī)療器械公司)?;颊呷「┡P位,以龍膽紫標記分別標記L1、L2、L3、L4、L5棘突、橫圖及關節(jié)突25個治療點,碘伏常規(guī)消毒、鋪巾,戴無菌手套,0.5%利多卡因在治療點做局部扇形浸潤麻醉,每個治療點注射量約0.5 mL(如圖1),第一次松解骨折椎體周圍軟組織附著處、胸腰段淺筋膜、豎脊肌及腰多裂肌等,針刀刀口與肌肉纖維走行一致,針刀刀口垂直快速刺入皮下,進針深度隨治療部位深度不同而定,依次縱行鏟剝松解皮下淺筋膜、肌肉層粘連,直達骨面后,先縱向鏟剝3~5次,再橫向鏟剝粘連,直至松解范圍擴大至周圍約2 cm,此時術者自覺針刀刀下有阻力感或聞及明顯的切割聲,患者可出現(xiàn)局部酸麻、脹痛感(如圖2);再選取4號1.0 mm的針刀松解骨折椎體及上下鄰椎椎體兩側關節(jié)突關節(jié),針刀切口線與脊柱縱軸平行,進針深度約3~4 cm,直達骨面,先對稱松解皮下、淺筋膜層,再松解關節(jié)突關節(jié)及關節(jié)囊的附著處,提插鏟剝3~4次,并向周圍廣泛松解約1~2 cm直徑的范圍,術者刀下有阻力即可拔除針刀(如圖3、圖4)。
圖1 局部定位浸潤后
圖2 針刀鏟剝關節(jié)突關節(jié)
圖3 針刀鏟剝棘突
治療后用無菌紗布按壓各治療點約5 min,確認各治療點無出血后以創(chuàng)可貼貼敷各治療點。每次治療時間間隔為5~7 d。針刀治療第二天即口服盤龍七片(陜西盤龍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61020050):3次/日,1.2 g/次,飯后30 min口服,連續(xù)服用2個療程。治療后隨訪3~6月。
圖4 針刀治療后
1.4.2對照組 給予非甾體類抗炎藥治療: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國藥準字H19991134,上海復旦復華藥業(yè)有限公司),1次·d-1,0.1 g·次-1,飯后30 min口服;1 w為1個療程,連續(xù)服用2個療程。治療后隨訪3~6月。
1.5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5]進行評定。①治愈:治療后腰部疼痛消失,功能恢復正常;②顯效:治療后腰部疼痛顯著緩解,功能活動恢復正常水平;③有效:治療后腰痛明顯改善;④無效:治療后疼痛無緩解甚至加重??傆行蕿橹斡?、顯效率及有效率之和。
1.6觀察指標
1.6.1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Score,VAS) VAS評分,治療前和治療后讓患者根據(jù)疼痛情況在對應刻度做標記,0分表示無痛,10分代表疼痛劇烈。
1.6.2功能障礙指數(shù)(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score,ODI) ODI評分(包括疼痛度、自理能力、提物、行走、睡眠障礙等10個方面),每個問題最高分為5分,最低為0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功能障礙越嚴重。
2.1VAS評分比較 經治療一個療程后,兩組患者VAS評分均降低,且治療組評分較對照組降低更明顯,兩組治療前、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分)
2.2ODI評分 經治療一個療程后,兩組患者ODI評分均下將,且治療組評分降低較對照組更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ODI評分比較分)
2.3臨床療效 經治療一個療程后,對照組總有效率79.17%,治療組總有效率91.67%,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療效比較例[n(%)]
OP發(fā)病隱秘、進程緩慢,但當OP嚴重的并發(fā)癥為骨折,多好發(fā)于髖骨及脊柱[16],絕經后的老年女性患者對于OVCF更多見[17]。在骨折后也加重了各肌肉組織的牽張力[18],引起骨折局部的腰背部持續(xù)疼痛;對于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后,對骨折椎體行PVP/PKP手術治療,填充了骨水泥,但是不能恢復原有高度,難以恢復平衡狀態(tài),術后會出現(xiàn)腰背部疼痛不適[19]。徐人杰等[20]對133例OVCF患者MIR進行分類分析,認為腰部筋膜損傷組術后殘留下腰疼痛明顯嚴重于無腰部筋膜損傷組,老年人因外力致OVCF,使腰部肌肉、筋膜張力過大,疼痛刺激致腰部肌肉、筋膜,加重臨床癥狀。而骨水泥外滲,椎體強度增加,棘突間、棘突旁韌帶及肌肉損傷[21]也可能是引起術后殘留下腰痛的原因。
目前臨床上多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治療急慢性疼痛及炎癥[22],如在治療膝骨性關節(jié)炎、痛風性關節(jié)炎、輸尿管結石及術后鎮(zhèn)痛等疾病中,治療后較治療前疼痛癥狀明顯改善[23-26],雖然其在應用過程中止痛效果良好,但存在皮疹、胃腸道不適等不良反應,嚴重時會損傷肝腎功能及誘發(fā)骨髓抑制等,限制其應用范圍[27]。中醫(yī)學認為,OVCF患者,屬于本虛標實之證,患者常以腎精氣血不足為病源,治療以活血補氣為主,可達標本同治的效果[28]。本研究采用針刀配合盤龍七片治療經皮椎體成形術后腰背痛,針刀療法是一種介于手術療法和非手術療法之間的閉合性松解術,將針刀由治療部位刺入病灶深處,對粘連及變性的組織進行松解、剝離、切割,達到治療、鎮(zhèn)痛的目的,具有取穴簡單、療效較好等特點,在治療腰椎疾病中得到廣泛運用。本研究中針刀松解骨折椎體及鄰椎棘突與椎體關節(jié)突關節(jié)處,對骨面上附著的筋膜,關節(jié)囊及肌肉起止點,通過縱疏、橫剝、切割的方法,松解大張力的胸腰淺筋膜和痙攣的腰背部肌肉,降低局部組織張力,同時釋放椎體表面和纖維環(huán)所受的環(huán)形壓力,阻斷疼痛反射通路,同時抑制致痛物質組胺和緩激肽類物質的釋放,改善局部組織微循環(huán),減輕肌肉組織出血、水腫,恢復周圍軟組織、肌肉、關節(jié)的動態(tài)平衡[29-30];松解行走在腰背部的胸神經、腰神經及脊神經感覺支,緩解因椎體塌陷而導致的后側軟組織牽張,抑制骨折周圍軟組織病變所引起的不良循環(huán),擴張小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提高新陳代謝能力,降低致痛物質血清中的含量,恢復椎旁肌肉筋膜的正常平衡狀態(tài),加速骨折處的愈合恢復,有效緩解腰背部疼痛,增加腰部活動度[31],幫助患者順利完成脊柱側屈、后伸、回旋,頭和脊柱伸直等動作,增加脊柱穩(wěn)定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而盤龍七片主要由盤龍七、草烏、當歸、杜仲、珠子參、白毛七、重樓、丹參等二十九味中藥組成。其當歸配伍丹參有活血補血之功,增強局部血液循環(huán);白毛七、重樓等散瘀、消腫、止痛;杜仲等養(yǎng)肝益腎,濡養(yǎng)筋骨;眾藥配合可活血散瘀、消腫止痛、滋筋壯骨[32]。針刀治療后配合盤龍七片口服,活血化瘀,疏通筋絡,調暢腰背部受損組織氣血,可促進局部軟組織恢復,減輕腰背部疼痛,促進腰背部功能恢復[33]。
經治療一個療程后,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VAS評分和ODI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針刀配合盤龍七片治療OVCF患者PVP/PKP術后腰背痛療效顯著,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