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媛 荀運浩 諶翠容 孫振江
杭州市西溪醫(yī)院肝病科,浙江杭州 310023
乙型肝炎主要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導致,該病可導致患者短時間內(nèi)出現(xiàn)急性肝功能失代償,繼發(fā)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也稱作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plus acute liver failure,HBV-ACLF)[1,2]。HBV-ACLF 患者具有起病迅速、病情進展快、病情急、治療難度大、預后差等特點,短期病死率較高。積極了解疾病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尋找和發(fā)病有相關性的預警指標,對指導疾病的臨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許多研究認為,HBV 長期刺激可誘導肝臟血管炎癥,對肝臟產(chǎn)生持續(xù)性損傷,是導致HBV-ACLF 發(fā)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3,4]。因此,本研究通過觀察HBV-ACLF 患者血清白細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可溶性生長刺激表達基因2(soluble growth-stimulating expression gene 2,sST2)、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水平的變化,旨在探討其臨床意義及與肝功能的相關性,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20 年6 月至2021 年6 月杭州市西溪醫(yī)院收治的50 例HBV-ACLF 患者(HBV-ACLF 組)、50 例單純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CHB 組)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HBV-ACLF 組診斷參照《肝衰竭診治指南(2018年版)》[5],CHB 診斷參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 年更新版)》[6],根據(jù)臨床癥狀、肝組織病理學檢查、實驗室指標檢查等確診;②患者依從性好,可配合研究。排除標準:①其余病毒感染;②伴有藥物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③原發(fā)性肝癌;④伴有先天性免疫功能異常;⑤伴有其余對器官功能、生命安全有影響的重大疾??;⑥伴有精神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異常者。并納入同期在杭州市西溪醫(yī)院接受體檢的健康人50 名作為對照組,經(jīng)檢查肝、腎、心功能,血尿常規(guī)均無異常。HBV-ACLF 組男29 例、女21 例;年齡34~69歲,平均(48.73±8.42)歲;病程1~9 年,平均(4.82±1.67)年;CHB 組男26 例、女24 例;年齡28~67 歲,平均(47.69±9.11)歲;病程1~8 年,平均(4.75±1.80)年;其中輕中度CHB 患者28例、重度CHB 患者15 例、CHB 肝硬化患者7 例。對照組男25 例、女25 例;年齡30~65 歲,平均(48.11±9.52)歲。3 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杭州市西溪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審批號:LKTZ-2020-53)。
所有受試者納入研究后次日晨取空腹靜脈血8ml,置3500 轉/min 離心機離心處理10min,取血清標本待檢。肝功能各項指標檢測:天門冬氨酸轉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轉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試劑盒均購于上??迫A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血清IL-12、VEGF、sST2、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檢測均選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試劑盒進行,試劑盒購自上海江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分析,若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多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最小顯著差異(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百分比)[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 分析法,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HBV-ACLF 組AST、ALT、TBiL 均高于CHB組與對照組,ALB 均低于CHB 組與對照組,CHB組AST、ALT、TBiL 均高于對照組,ALB 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 組患者肝功能各項指標比較()
表1 3 組患者肝功能各項指標比較()
注:與HBV-ACLF 組比較,*P<0.05;與CHB 組比較,#P<0.05
HBV-ACLF 組血清IL-12、VEGF、sST2、MCP-1水平均高于CHB 組與對照組,CHB 組血清IL-12、VEGF、sST2、MCP-1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 組患者血清IL-12、VEGF、sST2、MCP-1 水平比較()
注:與HBV-ACLF 組比較,*P<0.05;與CHB 組比較,#P<0.05
Pearson 相關性分析顯示,血清IL-12、VEGF、sST2、MCP-1 和AST、ALT、TBiL 均呈正相關,與ALB 呈負相關(P<0.05),見表3。
表3 血清IL-12、VEGF、sST2、MCP-1 與肝功能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ACLF 的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常見病因包括HBV感染、慢性酒精性肝病等,其中由于HBV 所導致的ACLF 占比可高達80%以上[7,8]。HBV-ACLF 患者發(fā)病后常出現(xiàn)急性黃疸加重、凝血衰竭等癥狀,并繼發(fā)腹水、肝性腦病、感染、電解質紊亂等并發(fā)癥,90d 內(nèi)病死率可高達30%~60%,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9,10]。
IL-12 是一種促炎因子,主要分泌來自于Th1 細胞、樹突細胞,與細胞免疫調(diào)節(jié)功能具有密切相關性[11]。有研究顯示,HBV 在誘發(fā)機體免疫應答抵抗過程中,可對肝臟造成免疫性損傷,并促使Th1 細胞分泌IL-12,且IL-12 的增加可形成負反饋機制,對Th1 型細胞的免疫應答產(chǎn)生抑制作用,導致機體難以有效清除HBV 感染,從而引發(fā)一系列慢性損傷[12]。VEGF 目前主要應用于評價機體血管生成情況[13],本研究結果顯示,VEGF 表達的高低與肝功能損傷程度也具有相關性,且VEGF 和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程度密切相關[14]。另有報道指出,血清VEGF 有助于預測肝癌切除術后患者肝衰竭的發(fā)生風險[15]。sST2 主要存在于外周血之中,在機體炎癥、細胞凋亡、組織壞死等刺激下,隨著體內(nèi)炎性反應的激活,其表達出現(xiàn)急劇升高[16,17]。MCP-1 來自于單核巨噬細胞、內(nèi)皮細胞、平滑肌細胞等,對巨噬細胞的聚集、黏附過程可產(chǎn)生趨化作用[18,19]。李勁等[20]報道顯示,血清sST2、MCP-1 在CHB 患者、肝衰竭患者中的表達存在明顯差異,有助于患者病情的評估。
本研究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血清IL-12、VEGF、sST2、MCP-1 水平在HBV-ACLF 患者中明顯升高,而CHB患者次之,且與肝功能指標具有顯著相關性,主要原因是由于肝臟具有特殊的免疫微環(huán)境,含有豐富的Kupffer 細胞,肝臟中的Kupffer 細胞在全身單核巨噬細胞中的占比可高達80%以上,當機體遭受到HBV 感染后,其會刺激肝臟Kupffer 細胞出現(xiàn)大量增殖,從而刺激單核巨噬細胞釋放MCP-1,增加其表達,同時當肝臟遭受到炎癥、壞死等損傷后,也能導致IL-12、sST2 等大量釋放,且隨著肝臟損傷程度的進一步加重,各指標的升高程度也會更加明顯。此外,在CHB 的進展過程中,可逐漸加重肝臟血管炎性反應,且隨著肝組織破壞的加重,易出現(xiàn)血管阻塞等情況。肝細胞在缺氧、缺血條件下,可促使VEGF 大量合成,使血管通透性增加,進一步降低肝組織內(nèi)的有效血容量,加重肝細胞的缺氧、缺血程度,從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
綜上所述,血清IL-12、VEGF、sST2、MCP-1水平在HBV-ACLF 患者中表達明顯升高,與患者的肝功能具有顯著相關性,有利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