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八仙橋中心幼兒園 張浩然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深入發(fā)展,在當前的幼兒園教學中,教育活動的實效性逐漸受到了教師的關注和重視。幼兒園階段的幼兒,年齡較小,天性活潑愛玩,對周圍一切新奇的事物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為了能真正地提升幼兒園教育的實效,教師要針對幼兒的實際成長特點和學習需要,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而游戲化的教學方式,不僅趣味性較強,而且能引領學生活動起來,正好貼合了幼兒愛玩的天性,因此這種教學方式深受幼兒的喜歡。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生成性教育資源的充分利用,促使游戲活動能和幼兒的生成課程充分地融合在一起,從而有力推動幼兒更快成長。
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課程設置非常重要,一方面承擔著為幼兒提供教育的重任;另一方面發(fā)揮著對幼兒的思想引領的作用,體現(xiàn)出了現(xiàn)代教育的理念。故此,在幼兒園課程的設置過程中,教師要接受現(xiàn)代教育理念的指引,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科學、合理地進行課程設置,并在實踐中進行認真的實施和落實。
與其他階段的基礎教學相比較,幼兒園教育具備自己的獨特性。因此,在幼兒園的課程設置上要有所體現(xiàn),將幼兒園的教育特點清晰地展現(xiàn)出來,借助教材這個重要的載體,整合各種教材資源。在幼兒園教育階段,幼兒的教育方向和發(fā)展目標基本是相同的,但是對他們進行個性化的教育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僅可以促進幼兒更好的發(fā)展,而且可以充分展現(xiàn)幼兒園的教育特色,有利于樹立起良好的社會形象。
幼兒園的課程教育離不開教師的參與,因此,課程的建設過程,實質上也是教師的發(fā)展歷程。教師是幼兒成長和學習上的引路人,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和綜合能力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同樣,幼兒園生成性課程的質量和水平,直接受到幼兒園教師綜合素質和綜合執(zhí)教能力的影響和制約。在對課程實施建設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立足幼兒園的基礎課程,全面、深刻地對其進行了解和掌握,在正確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樹立起正確的教育、生活觀念,積極地參與課程建設。在開展教育活動時,教師要立足學生的實際成長特點,如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學習基礎、興趣、愛好等,從而制定出適合的教育活動項目。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去了解幼兒,為生成性課程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為幼兒們播放節(jié)奏輕快的音樂,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游戲的情境,促進幼兒在游戲化的教學中提升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幼兒園生成課程即幼兒園生成活動,是幼兒園課程設置和形成的一個主要方式。其中“生成”一詞指的是,教師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實際需求和經驗設置幼兒課程,通過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而自主形成的運動,教師與幼兒在活動中的有效互動,對幼兒的興趣點和需求方向做出準確的教育判斷和及時的調整與改進,進而促使幼兒學習一種更加有效的發(fā)展性課程。在幼兒園生成課程中,幼兒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引導幼兒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問題,讓他們主動思考如何操作和收集需要用到的材料,教師將幼兒放在課堂的中心位置,并以活動引導者和支持者的身份,帶領幼兒朝著目標不斷前進。通過將自發(fā)性課程與計劃性課程保持在平衡狀態(tài)來進行幼兒園生成課程的設置,生成課程是不固定的,也是必然的,不需要教師來特意牽引課程,而是應由幼兒本身作為生成教育資源的構建者。
幼兒園生成課程的設置方式是十分有效且科學的,在實施生成課程的過程中,需要緊抓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才能有利于幼兒全方位的發(fā)展。但是由于現(xiàn)階段的幼兒園生成課程仍處于探索實踐階段,因此,在實施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較多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目前,很多幼兒園的教師整體的職業(yè)素養(yǎng)偏低,對生成課程概念和內容的把握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無法對生成性教學中幼兒價值判斷做出準確判斷,也沒有充分挖掘出幼兒的實際需求,對幼兒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興趣愛好等方面的關注度不夠,也沒有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使教師容易在實施生成課程的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大部分幼兒教師在開展常規(guī)教育活動時,采用的仍舊是設計教學方案的方式,按照預先設計好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而沒有考慮環(huán)境材料的設置和教學方式是否與幼兒的興趣愛好相符合,忽略了生成因素中的教育價值,對幼兒的興趣和價值方向等方面沒有做出引導性的生成策略,這樣的結果只會使幼兒對教師設計好的教學內容不感興趣,他們的參與積極性也會降低。
幼兒園生成課程的開展需要教師對每一次的活動進行反思和總結,及時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進行解決和糾正,但從現(xiàn)階段的教學實際來看,在生成活動結束之后,很少有教師根據幼兒在生成課程中的表現(xiàn)進行反饋性的總結,大多只是重復性實施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這樣使教師無法對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同樣的問題做出良好的處理,最終導致教學質量低下,教師的生成性教學反思能力得不到顯著提升。
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幼兒的年齡一般處于3周歲到6周歲之間,他們生性活潑好動,對周圍的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常常躍躍欲試,難以抑制探究的欲望。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順其自然開展生成課程,分別從幼兒的興趣和幼兒的疑問展開實施。
1.從幼兒興趣方面展開
在幼兒園的傳統(tǒng)教育中,因為幼兒的年齡較小,所以,教師常常為幼兒安排好一切的教學活動,幼兒只需要依照教師的教學要求和教學安排,參與到相應的教學活動當中即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幼兒只能被動接受教師的安排,很少有機會在教學活動中與教師進行有效交流和互動,積極性和主動性都比較差,而在生成課程開展的過程中,很多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得到了有效的激發(fā)和調動,他們常常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在探索欲望的驅動下,對周圍很多事物有極大的興趣,雖然在成年人的認知里,這些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都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
俗話說,興趣是學習的最大推動力。在學習過程中,只有具備了興趣,才想積極地、主動地、深入地去了解內容。教師要經過認真的分析、判斷以及選擇,找到對幼兒的學習和成長有利的內容,并及時生成課程。該課程的實施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可以依據幼兒的學習情況和成長變化等做出適當的調整和優(yōu)化,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其中,進行深入的探索和學習,真正體現(xiàn)出生成課程的重要價值和重要意義。例如,很多幼兒對解放軍叔叔比較敬佩,對軍營生活比較好奇和向往,對此,幼兒園教師可以和當地的軍營進行聯(lián)系和協(xié)商,引領幼兒去軍營里面進行參觀和學習,觀摩解放軍叔叔日常訓練、打軍拳、演唱軍歌等。在生成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幼兒們不僅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而且增長了自我管理意識和能力,提升了責任意識。
2.從幼兒的疑問方面展開
幼兒園教育階段,幼兒們的年齡較小,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他們能接觸到的事物和人也很少,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對很多事物都抱有好奇的心態(tài),也會常常產生各種各樣的疑問。幼兒將這些問題提出來,能在一定程度上為生成性課程的設置提供參考,并推動生成課程的順利開展。
在我國的教育領域,一直存在“活教育”這種說法,倡導教師從大自然中、現(xiàn)實社會中尋找教學的教材內容和素材。換句話說,就是讓幼兒進入大自然和社會當中,在親身接觸和現(xiàn)實觀察中學習到知識,獲得相關的經驗,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存在很多的教育機會,教師要有意識地進行把握,引導學生開展生成課程的學習。例如,生成于幼兒的現(xiàn)實生活環(huán)境的“公交車來了”的主題活動,幼兒在跟隨家長乘坐公交車時,需要先購票才能乘車,通過乘坐公交車,幼兒學會了乘車的流程,學習了乘車禮儀和文明規(guī)范,了解到了公交車的發(fā)展歷史和公交車的發(fā)動原理,在實踐中獲知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
在幼兒園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不失時機地進行引導和教育。在日常教學中,偶發(fā)事件時常發(fā)生,對這些事件需要教師積極應對,對那些具有教育價值的事件,教師需要抓住時機,對幼兒進行積極地引導和教育,讓學生學習到一些東西,保證他們的良好發(fā)展。例如,外面起了沙塵暴,這樣的天氣對學生來說并不常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室內進行觀察,觀察外面天空的顏色,觀察路上行人艱難行走的狀態(tài)等,讓學生了解發(fā)生沙塵暴的原因,治理沙塵暴的有效措施等,讓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幫助他們樹立起環(huán)境保護意識,讓他們在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累經驗。
在幼兒園教育中,生成課程并不同于常規(guī)的課程,它的順利實施離不開教師的積極參與,并且對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專業(y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1.關注幼兒的成長,拉近與幼兒的距離
作為一種教育工作者,要時刻關注教育對象的成長和發(fā)展,特別是對幼兒來說,一定要加強對他們的觀察和理解,全面地了解幼兒,找到他們感興趣的東西,掌握他們的學習狀況等,并盡可能地記錄幼兒的成長過程。
2.重視經驗的積累,加強對學生行為的引導
通過幼兒園的課程學習,不僅讓幼兒學習到一定的文化基礎知識,而且讓幼兒積累一定的生活經驗。生成課程的開展,將幼兒的實踐操作、親身體驗和直接感知等放到了第一位。作為幼兒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師要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安排和教學活動的設置,能否讓幼兒有所成長,能否讓他們積累一定的成長經驗等,教師只有在不斷地反思和總結中,才能意識到自己教學的優(yōu)勢和劣勢,才能在不斷的教學優(yōu)化中取得進步和發(fā)展。
3.從幼兒角度思考問題,注重幼兒的行動
幼兒園課程的設置既是幼兒的行動過程,也是不斷積累經驗的過程。在幼兒園生成課程的開展過程中,教師需要特別注重幼兒的實際操作、親身實踐和直接感受,并從幼兒角度出發(fā),充分考慮問題,如哪些課程適合幼兒,幼兒能在活動中做什么事情,這些事情之間有沒有存在某種聯(lián)系,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完成這些事情之后幼兒可以有什么收獲,作為教師可以向幼兒提供哪些幫助等,只有將這些問題全部厘清,才能在生成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做到游刃有余,不再漫無目的。
4.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共同構建生成課程
課程資源可以為構想變?yōu)楝F(xiàn)實提供保障,從課程的設計、編制、實施到最后的評價反思,都要盡可能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如人力、物力等。在這整個過程中,幼兒教師需要整合各個方面的資源,如社區(qū)資源、園所資源、家庭資源等,使生成課程在幼兒園、家長和社會各方力量的努力下得以構成和完善,最終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fā)展。
課程游戲化教學理念下,幼兒園生成課程的實施,教師的選擇和判斷很大程度上會影響生成課程開展的效率和質量。因此,在新的歷史發(fā)展時期,幼兒園教師要轉變教育理念,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提升生成課程的教學實效,做到從幼兒角度出發(fā),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對幼兒進行有效的引導和指導,并積極調動幼兒園、家長和社會資源,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