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大學教育學院 馬緒晨 聶小然 張奕瑋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進,社會將關注點轉移到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等方面上。初中英語教學的目的和任務是讓學生打好英語基礎,初步掌握使用英語的能力,達到外語的基本水平。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應該不斷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教育戲劇起源于歐洲一些國家,其重點在于學生參與,從中理解知識的意義,從相互交流中發(fā)現(xiàn)可能性,創(chuàng)造新的意義。目前我國初中英語教學存在不少問題。本文結合教育戲劇的特點與方式,將其融入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來,意在解決目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有效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后續(xù)的發(fā)展打下基礎。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英語教學最直接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同時,要通過學習西方文化習俗以及一些跨文化交流技巧來拓展學生知識面,特別是要在中西文化對比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幫助學生提高思想境界,樹立民族自信。從這些方面來講,人文素養(yǎng)教育是英語教學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還是較為死板,不注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受到升學等考試的影響,教師過多關注課本上的知識。因為英語考試題基本就是選詞填空、閱讀、翻譯、聽力等,所以教師的教學活動大多圍繞著教材上的詞匯、閱讀、語法等展開。很多學生和家長都認為只要會做題,平時能講幾句簡單的英語就是掌握英語了。事實上,英語作為一種語言,不僅僅用于人們之間的交流,同時也承載了一個國家的文化底蘊。英語涉及一個國家的政治、文化、制度以及生活習俗,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與人文價值。當我們仔細閱讀莎士比亞以及他的十四行詩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英語是一個很有詩意的語言。目前我國的英語課堂教學僅僅停留在對教材的表面分析上,從不深挖教材內部的人文價值,不去體會文章背后的人文精神,這是初中學生人文教育缺失的直接表現(xiàn)。
隨著新課程教學大綱的頒布,很多教師了解到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是一個新的指向,但是受到現(xiàn)實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還是傾向于填鴨式教學,要求學生埋頭苦學,盲目背記。同時教師和學生都認為要將時間用在刀刃上,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成績,考一個好高中。過于強調考試成績會導致學生無法正確提升人文素養(yǎng)。一方面課堂教學內容枯燥無聊,學生學習效率低下,教師一心傳授知識點,從不引導學生去感受英語本身的魅力,時間久了會磨滅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學生對國外的了解甚少,教師也沒有給學生合理創(chuàng)設一個英語學習的氛圍,使得學生難以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更無法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
初中是人一生中的轉折點,是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初中階段更應該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其良好的道德品質與人文素養(yǎng)。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和形成與教師的課堂教學和行為示范密不可分。教師本身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yǎng),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把這種素養(yǎng)和觀念帶到課堂教學中來。教師素養(yǎng)是基礎,制度建設就是動力,特別是考核評價機制,在人文素養(yǎng)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同時,即使人文素養(yǎng)是影響學生綜合素質提升,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但其并不能直接提升考試成績。目前,我國的教學評價仍以終結性評價為基礎,因此,初中入學考試對初中生來說是最重要的。在“唯分數(shù)、唯升學、唯文憑”的教學評價體系下,升學、就業(yè)都與英語成績掛鉤,工具性、功利性成為學生英語學習的主要動力,繁重的學習壓力容易造成對人文素養(yǎng)的忽視。
教育戲劇起源于歐洲一些國家。近年來,中國倡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改變以前的課堂教學方式。基于這種情況,教育戲劇這種新興的教學方法已經被學校教育工作者引入我國課堂教學。許多著名教育家都認為戲劇與教育密不可分,其本質內涵是一致的,究其原因在于戲劇是表演給人看的,而教育的主體也是人。教育戲劇就是將戲劇與教育融為一體,在教育和課堂教學中運用戲劇手段,使學生在場景設置、角色扮演、即興創(chuàng)作、主題深化、意義討論等環(huán)節(jié),通過共同創(chuàng)造的戲劇活動和戲劇實踐,實現(xiàn)學習目標和教育目標,最終發(fā)展學生的個人素養(yǎng)。應該指出的是,教育戲劇與戲劇教育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戲劇教育旨在教授戲劇專業(yè)知識,培養(yǎng)表演素養(yǎng),培養(yǎng)從事表演戲劇工作的專業(yè)人才。教育戲劇只是以戲劇的形式傳達教育的主要內容,重在參與而不是表演。在全心全意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獲得精神上的提高,在自我展示、自我激勵和自我改變中獲得成長。
1.整體感知語境,重視人文素養(yǎng)
從語言學角度來看,一門語言學習的過程是不能脫離語境的,而應該是學生在語境中理解、探索和構建語言意義的過程。通過教育戲劇來學習語言,在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很好的學習語言的氛圍與環(huán)境的同時也建構了豐富的語言習得語境,而且在這個環(huán)境中,學生可以深入分析文章大意,關注語言意義,學習語言知識,體驗語言魅力,思考語言傳遞的意義,通過反復的線條練習和內化練習,形成運用語言的整體思維,并且可以發(fā)展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同時教育戲劇的表演性、互動性以及創(chuàng)新性也是獨一無二的,將其應用到初中英語課堂中來,可以豐富教學情節(jié),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更好地投入課堂學習,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以及綜合素質,最終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成績與學習效果。
2.改變評價方式,提升教師素質
目前我國的評價方式較為死板,以單一評價方式為主。這種評價方式已經不適合目前我國的教學現(xiàn)狀了,亟須轉為多因素評價方式。多因素評價方式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促進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將教育戲劇運用到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一方面教學評價的人文性指標得到增加,教師更多地從學生的表演過程、參與程度、學習成果展示、小組合作等方面進行評價,充分發(fā)揮教學評價機制在人文素養(yǎng)教育中的導向功能,這是教學評價機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另一方面,它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人文素質。只有教師自身具備非常高的人文素質,才能以更加敏銳的眼光挖掘英語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將其編排成學生喜愛的戲劇形式,教給學生。具有較高人文素質的教師可以更好地發(fā)揮教師言行的示范作用,引導學生潛移默化地樹立正確的三觀,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語言美和藝術美,幫助學生提高人文素質。
英語教材的內容不應該是固定不變的,而應該根據(jù)時代的特征與變化,不斷增加新內容以及流行的元素。英語不僅僅具有工具屬性,還有人文屬性,動態(tài)的英語教材更有利于增強教材的時尚感,讓學生對教材更感興趣。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密切跟蹤社會熱點,延伸教材在社會文化、經濟生活中的話題,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情感培養(yǎng)。例如,利用“英國脫歐事件”深入學習英國的歷史發(fā)展以及脫歐的背后原因,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模擬聯(lián)合國,鍛煉口語的同時可以深入了解到歐洲各個國家的特點以及發(fā)展;利用“國際疫情肆虐”分析公共衛(wèi)生防疫和國際合作問題,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一場疫情防控演練,讓學生在表演中體會到白衣天使和逆行者的偉大。通過結合時代熱點、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加深學生對時代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和同理心,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南京師范大學郝京華教授指出,“戲劇教學理論上適用于任何學科,但前提是教師必須非常有能力?!苯逃龖騽處熖岢隽烁叩囊?。要想上好一堂教育戲劇課,教師需要具備專業(yè)技術知識、基本的教育素養(yǎng)以及隨機應變的能力。學校可以舉辦各種形式的教師培訓班,邀請知名劇作家和藝術家進入學校和教室,讓教師邊學邊教。教師從戲劇表演的基礎開始學習,然后帶學生寫劇本和排練。他們通常有好幾份工作,需要精通所有技能。學校也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組織教師觀看并模仿全國有名的教育戲劇課堂教學,讓教師相互討論,尋找課堂教學的重點與有趣點,構建更完美的教育戲劇課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教育戲劇的同時,要結合現(xiàn)實設計不同的戲劇方式,比如,對話型文章就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扮演中感受每個角色的心境,深挖文章背后的文化底蘊。重點突出某一位角色型的文章可以讓一位學生來進入角色,確立身份之后與其他學生進行對話,這一角色扮演者必須探索角色的動機、思維原則和觀念,組織好語言與思路,合理且有邏輯地來表達和闡述自己的觀點,既可以解決學生的問題又可以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與整體感知能力,最終實現(xiàn)情感的升華和人文素質的全面提高。
將教學活動融入故事發(fā)展,學生作為故事里的角色參與到情境中來,將課堂教學與戲劇表演相結合,這種做法不僅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參與英語閱讀的主動性,而且能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參與其中,在表演中獲得自己獨特的體驗,在參與和表現(xiàn)中實現(xiàn)教學目標。例如,在講述zoo(動物園)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將課堂教學和戲劇進行整合,在剛開始上課的時候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動物園的場景,并邀請學生們跟隨教師一起去參觀。參觀途中突然傳來動物的叫聲,教師帶領學生進入故事角色。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模仿動物的特征與習性。學生通過肢體語言或表情表達對動物的理解,這種做法不僅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還能讓學生有效復習已有的知識,將已有的知識與新的知識建立聯(lián)系,搭建知識框架,這種方式比傳統(tǒng)的枯燥練習更加有效果。同時可以講解英語閱讀的解題技巧和方法,變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學會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使英語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近些年來,我國許多地方都在嘗試將教育戲劇引入英語課堂教學,這種新興的教學模式不僅僅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我,積極加入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學會自主學習,改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看法;還能將枯燥無聊的課文變得生動化、立體化,將固化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變得充滿人文色彩與文化底蘊。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與活動,學生們在一個接一個的戲劇場景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不僅僅學到了知識,同時收獲了文學知識,培養(yǎng)了人文素養(yǎng),掌握了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