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福華
(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徽山 277699)
蘋果是山東省優(yōu)勢水果產(chǎn)業(yè),2018年栽培總面積達到25.8萬 hm2,產(chǎn)量952萬 t,分別占全省水果總面積、總產(chǎn)量的44.9%、56.9%。目前,蘋果市場呈現(xiàn)兩極分化,質量差的無人問津,而優(yōu)質蘋果春節(jié)前市場價格可高達40元/kg,且供不應求。因此,為進一步提高種植戶的經(jīng)濟效益,促進蘋果產(chǎn)業(yè)的健康發(fā)展,本文對魯西南地區(qū)蘋果的栽培及綠色防治技術進行了一些介紹。
魯西南地區(qū)蘋果的適宜栽培時間為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平均氣溫在5~16 ℃左右。建園時選用健壯、無病蟲害苗木,株行距1.8~2.2 m×3.5~3.8 m,配置花期相當?shù)氖诜蹣洹?/p>
栽前將腐熟的有機肥集中施入種植溝內(nèi),667 m2施用量不少于5 000 kg,并與土壤充分混合,保證有機肥混合層深度距地面45 cm以下。起壟高度15~30 cm,上緣寬1.2~1.5 m。配備水肥一體化設施,保證隨時可以澆水、施肥,在發(fā)芽、開花、果實膨大等快速生長的關鍵時期施肥4~5次,保證營養(yǎng)供應充足。
蘋果開花量大,坐果多,植株負載大造成果實變小,因此必須做好疏花疏果工作。在中心花授粉完成,四周花朵還未授粉時,噴灑硫代硫酸銨溶液,疏花效果明顯,可保障中心區(qū)花朵的有效授粉。
樹形可采用細長紡錘形或高紡錘形。單桿大苗定植后噴灑(涂抹)赤霉素促發(fā)枝條,頂芽萌發(fā)后,只保留1個強壯新梢作為主干向上延伸,其余競爭側枝都采用極重短截,保留3~4 cm長度。前期對中、下枝開角,后期拉枝,使樹干呈100°~130°角斜向下生長,確保主干頂端優(yōu)勢。
隨后幾年,剪除在主干基部著生的、直徑超過主干直徑1/3和長度小于80 cm的枝條,角度較小的枝條使用分叉裝置開角;春梢停止生長后,將長至50 cm的枝條分開,開張角度110°~130°向下傾斜。
栽培時選擇抗性砧木嫁接的脫毒苗木。春季地面覆蓋黑色薄膜,可以成行部分覆蓋,如果干旱嚴重則地面全覆蓋,可以防止地下越冬害蟲再現(xiàn)并遷移到果樹。提前挖好排水溝,適當預留通風孔。
果實采收后,刮去枝干表面病斑或鼓包以及主干上的老翹皮和粗糙皮,可適當刮至表面為黃綠色,再用40%果康寶或腐必清液涂于枝干表面。若表皮有傷口,則可涂抹波爾多漿促進傷口愈合。冬季果樹休眠期,人工清除樹上的小僵果、病枯枝,以及雜草、枯葉,集中焚燒或深埋。用石硫合劑、生石灰、食鹽和動物油脂制成涂白劑,涂抹在樹干上,防止曬傷和凍害,還可以防治腐爛病和一些越冬蟲害。
頻振式殺蟲燈用于防治鱗翅目害蟲,粘蟲黃板對殺滅蚜蟲、果蠅、粉虱、葉蟬等害蟲有積極作用,粘蟲藍板對薊馬和各種蠅類效果較好。在果樹生長發(fā)育的關鍵階段,還可將糖醋液置于果樹周圍,起到防治金龜子、綠盲蝽等多種害蟲的作用。有條件的種植者可采用套袋、灌水殺蟲、樹盤覆蓋等方法,有效減少害蟲從土壤中的遷移,大量殺滅害蟲幼蟲。
保護和利用害蟲天敵,蘋果種植領域最成熟的應用是草蛉、捕食螨和赤眼蜂。綠僵菌、白僵菌、蘇云金芽孢桿菌等微生物農(nóng)藥對食葉毛蟲、桃小食心蟲等害蟲效果顯著;農(nóng)用抗生素120,4%農(nóng)抗120的500~600倍液噴霧,對蘋果白粉病、炭疽病的防治效果顯著。此外,生菌素、瀏陽霉素等對葉螨也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還可以從煙草中提取煙堿,用于防治蚜蟲、桃小食心蟲、紅蜘蛛、葉蟬等。
每1~2年全園噴灑1次石硫合劑,可有效預防或減少各種病蟲害的發(fā)生。每年5-9月是果樹病蟲害的高發(fā)期,可選擇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 000倍+45%咪鮮胺水乳劑2 500倍+2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倍+34%螺螨酯懸浮劑5 000倍+糖醇鈣1 000倍噴霧。套袋后7~10 d開始噴施藥劑防治葉斑病、葉腐病、炭疽病、葉枯病,分次進行,間隔15 d噴施1次。第1次噴灑40%氟硅唑·戊唑醇懸浮劑2 000倍+25%芬脲懸浮劑800倍+高鉀葉面肥1 000倍+有機硅;第2次噴灑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戊唑醇多菌靈1 500倍+乙惡唑3 000倍+高鉀葉面肥1 0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