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會秀
中國藝術研究院 西安美術學院
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是一個有著悠久的手工藝傳統(tǒng)的地區(qū), 幾乎每個鎮(zhèn)都有自己的手工藝品類, 鳳翔泥塑便是其中的一個品類, 這一手工藝集中于城關鎮(zhèn)的六營村。泥塑作為一門祖?zhèn)鞯母睒I(yè), 在歷史上曾經是六營村村民農閑補貼家用的營生, 作為一門副業(yè)在六營村的經濟發(fā)展中一直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文化界和地方政府對鳳翔泥塑的關注, 19世紀末20世紀初, 尤其是2005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后, 鳳翔泥塑得到了快速發(fā)展。然而隨著工業(yè)化的深入發(fā)展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 鳳翔泥塑的生產逐漸萎縮, 雖然經過各方面的努力, 依然在傳承, 但是活力不足。大數據時代的到來, 為鳳翔泥塑的發(fā)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本文結合實地調研和大數據背景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
鳳翔泥塑是六營村一門祖?zhèn)鞯母睒I(yè), 與當地的風俗已經融為一體, 在很多民俗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根據筆者在2008年對杜銀和胡深兩位老藝人的采訪得知, 他們年輕的時候, 藝人們一般是在二、三月的農閑時節(jié)制作泥塑, 作品的尺寸都不太大,藝人們平常會在村口擺攤賣給路人, 但是銷量不大。趕廟會是最主要的銷售途徑, 藝人們一般都會趕在廟會前制作一批泥塑, 用架子車拉到廟會上售賣。廟會結束后如果還沒有賣完, 就用架子車拉著走街串巷賣掉。
鳳翔泥塑不僅塑造土地神、財神、福祿壽三星等常見的人物形象, 還制作泥塑娃娃、泥塑虎等當地祈子活動的必備用品, 所以需求量穩(wěn)定。泥塑在當時是沒有成本的, 每逢二、三月農閑時節(jié), 人們從附近的溝里挖來板板土和白土, 用祖?zhèn)飨聛淼哪ゾ咧谱?。廟會過后, 泥塑的需求量便很小了, 藝人們也開始忙活地里的主業(yè), 來年二、三月再開始制作。
1966—1976年, 六營村的鳳翔泥塑基本處于停產狀態(tài), 之后又慢慢恢復了以泥塑為副業(yè)的生產方式。剛剛恢復的時候, 廟里的需求量很小, 老百姓的購買能力也有限, 所以制作泥塑的藝人不多, 只有杜銀、胡深、胡義等幾位藝人, 他們成為泥塑在六營村復蘇的關鍵人物, 因為停產期間, 祖?zhèn)鞯哪ゾ叨家呀洆p壞, 率先恢復制作的幾位藝人可以徒手塑模, 所以他們又按照傳統(tǒng)的樣式, 重新制作了模具, 使六營村的泥塑制作得以延續(xù)。
改革開放之后, 鳳翔泥塑作為六營村的副業(yè)逐漸得到了國家的支持。這時的鳳翔泥塑恰逢文化與經濟雙重契機, 得到了快速發(fā)展。
在文化政策上, 民間藝術逐漸受到重視, 文化館開始收藏民間藝人的作品, 鳳翔泥塑也被鳳翔縣文化館、陜西省藝術館等收藏, 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藝人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2006年, 鳳翔泥塑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傳承人胡深享受專項補助。在經濟政策上, 陜西地方政府把發(fā)展文化產業(yè)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 為了鼓勵六營村更多的村民加入泥塑制作, 政府下撥專項資金為藝人們制作廣告牌, 免除藝人的農業(yè)稅。
如今, 泥塑的制作時間已經不再僅限于二三月, 因為泥塑的銷路有了很大的擴展, 除了關中民俗的需求外, 鳳翔泥塑已經成為當地廣受歡迎的一種旅游紀念品和地方特色手工藝, 泥塑的受眾有遠方來的游客, 也有千里之外的網絡訂購者。全年只要有訂單他們就制作, 并且每家每戶都設有泥塑展示的空間供游客挑選。鳳翔泥塑已經成為一個地方文化產業(yè), 知名度非常高。
隨著工業(yè)化的發(fā)展, 農村開始出現富余勞動力, 村子里身強力壯的成年男性逐漸選擇外出打工, 留在村子里做泥塑的基本上只剩老人和需要照顧孩子的家庭主婦, 所以泥塑的制作受到極大的影響。勾線和上色兩道工序尤其需要好的眼神, 而老年人一般都會花眼, 要么無法完成這兩道工序, 要么質量和速度受到影響, 而家庭主婦既要照顧孩子和老人, 又要忙農活, 做泥塑的時間大多無法保證, 效率不高, 出活也就不多, 更不用提在制作中的創(chuàng)新。
自古以來, 六營村的泥塑制作在村民中幾乎沒有技術機密, 每一家的樣式都差不多, 互相之間的競爭嚴重。尤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 泥塑出現了降價現象, 經濟效益微乎其微。徐志勇、孫定芳等人通過走訪發(fā)現“隨著市場萎縮與老藝人的消失, 這門手藝僅剩下兩三個傳承人, 正瀕臨失傳的危險”[1]。2019年國家級傳承人胡深去世, 更是雪上加霜。
在受到工業(yè)化沖擊的同時, 鳳翔泥塑也迎來新的機遇。2013年發(fā)布的《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對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給予了高度重視, 2016年《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再次強調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重要性, 研學旅行“作為創(chuàng)新的教育形式, 被納入教育教學計劃”[2]。胡深的女兒胡小紅就是村里最早接待中小學生研學旅游團隊的藝人, 每到周末, 提前聯系好的中小學生會乘坐大巴車前來, 胡小紅不僅會給他們講解鳳翔泥塑的歷史、特點, 還會提前準備好經過粉洗但還沒勾線的泥塑半成品, 讓他們親自體驗制作過程。
綜合來看, 大數據的概念在目前還沒有達成共識, “大數據”一詞的使用范圍也在不斷突破現有定義的外延, 但大數據所具有的一些特點是比較明確的。
1.大數據的存儲空間是云端。通過一臺計算機存儲的數據不能被稱為大數據, 只能是數據庫。有研究者認為, 大數據和數據庫最主要的區(qū)別是大數據的數據規(guī)模大, 數據庫的數據規(guī)模小, 但數據規(guī)模的大小并不能成為判斷是否為大數據的標準。在目前所有對大數據的定義中, 沒有一個定義能夠通過可量化的數據規(guī)模來判斷是否為大數據, 盡管多強調其數據規(guī)模大這一特點。與數據規(guī)模的大小相比, 云端存儲是大數據更顯著的特征。
2.大數據的數據龐雜。與小數據相比, 大數據的數據規(guī)模大, 與其伴隨的是數據雜亂, 各數據之間有可能是并列關系, 也有可能是包含關系, 還有可能是重復數據, 所以用龐雜形容最為貼切。
3.大數據的檢索速度快。這一點在胡冰的《大數據的產生與發(fā)展現狀研究》一文中也被列為大數據的特點之一[3]。龐雜的數據能夠得到快速分析, 很快獲得目標數據, 這才是大數據能夠被各行各業(yè)所用的基礎, 如果無法實現這一點, 這些龐雜的數據只能是一些無用的數據。
從上述三個特點來看, 中國的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 目前我們已經具備了超大容量的云端存儲, 中國的光纖入戶和5G網絡已經普及到鄉(xiāng)村, 即使是農村6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體中也有很多人使用智能手機。淘寶、京東等各網絡平臺的產品支持全國各地用戶購買, 說明全國各地的相關數據都已經進入大數據。網絡數據的龐雜已經無法通過人力去進行分組, 只有通過智能檢索。檢索的速度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能夠滿足當前的各種需求。
當前, 大數據已經在很多行業(yè)中發(fā)揮出自己的作用, 如大數據通過智能計算在零售業(yè)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 當我們在某一購物網站搜索某一商品時, 不僅能看到各種不同樣式的商品, 也能看到目標商品的售出數量、關注數量、好評度, 還能看到對這一商品感興趣的人們還喜歡哪些商品。當我們在網上訂購機票或車票時, 網站同時會推送目標城市的酒店、景點、小吃等信息, 同時包括與其人氣相關的數據。我們幾乎已經習慣了將這些數據作為參考標準。
目前, 各行各業(yè)都在探索大數據背景下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之路, 不僅商業(yè)領域在大量使用, 文化領域也在思考和嘗試對大數據進行更好的運用。
盡管以往通過學者的調研與描述可以向讀者詳細地說明鳳翔泥塑在當地傳統(tǒng)文化中的用途, 但展示面比較有限, 通過文化大數據平臺可以讓受眾看到更多的相關信息, 如同身臨其境。
在傳統(tǒng)的農業(yè)社會, 鳳翔泥塑在鳳翔縣六營村及其周邊村子的村民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如當地有拜土地神的習慣, 六營村及周邊的村民在建房時一般會在門口的墻壁或照壁上挖一個方形的洞, 作為供奉土地神的龕。鳳翔泥塑的作品中便有土地神, 當地民眾將土地神從藝人手中買來, 放進龕里, 在年節(jié)期間進行供奉。當地姑娘在出嫁時, 娘家會陪嫁有“蓮生貴子”寓意的燈曲(等娶)罐, 用來放火鐮子;老人過壽的時候, 會送福祿壽三星;小孩百天的時候, 舅舅會送坐虎。這些約定俗成的民俗已經受到現代文化的影響, 但是依然有堅持這些傳統(tǒng)文化的村民, 但這類活動比較私密, 在調研過程中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在大數據時代, 這種較私密的慶祝, 可能會有家人拍攝視頻發(fā)送到社交網絡平臺, 最終進入文化數據庫。
現代設計是為工業(yè)化生產服務的, 是為現代人服務的, 但是我們會發(fā)現, 很多民族的現代設計都逐漸傾向于自己的民族傳統(tǒng)。民間手工藝元素在現代設計的產品中屢見不鮮, 如招貼、家具、服飾、動畫等的設計產品都從傳統(tǒng)的手工藝元素中找到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鳳翔泥塑在現代社會的成名也與現代設計相關, 最有代表性的莫過于登有泥塑的馬年郵票。在這之前, 六營村的藝人并不知道泥塑馬可以登上郵票, 設計師王虎鳴在中央美術學院的展廳里看到了鳳翔泥塑馬, 并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民間手工藝元素, 就將其用于2001年馬年郵票的設計中。這是一個將中國傳統(tǒng)圖形用于現代視覺設計的典型案例, 除了鳳翔泥塑, 其他很多民間手工藝都曾經被作為民族元素用于現代設計。在國際化發(fā)展速度越來越快的現代社會, 機器的批量生產使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相似, 人們開始懷念手工藝時代的溫馨, 懷念那些每一件都單獨完成的手工制品。在這樣的心理訴求下, 民族傳統(tǒng)元素成為現代設計的重要元素。鳳翔泥塑被作為馬年郵票、羊年郵票等的設計元素, 成為鳳翔人、寶雞人乃至所有陜西人的驕傲。鳳翔泥塑作為一種文化元素如何在現代設計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是陜西當地的設計師一直在探索的問題。
在大數據時代, 人們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 精準地瞄定目標客戶群體, 并針對不同的目標客戶群體設計差異化方案, 使喜歡鳳翔泥塑這一文化元素的用戶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現代設計產品。
鳳翔泥塑作為國家重點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 早已是旅游經濟的一部分, 其作品在陜西省內的文化街區(qū)、旅游紀念品區(qū)、酒店甚至小飯館都經常出現, 有些直接作為旅游紀念品出售, 有些作為環(huán)境的裝飾出現, 以烘托地方文化氛圍。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 鳳翔泥塑在旅游經濟中的作用將更加明顯。在越來越缺少手工體驗的當代社會, 很多游客希望能體驗手工制作的過程。鳳翔泥塑的制作原料板板土和白土都取自從六營村附近的溝里挖來的天然原材料, 熬制的骨膠也沒有任何環(huán)境污染, 六營村周圍綠樹成蔭, 被田地包圍, 環(huán)境優(yōu)美, 空氣質量好, 游客既能享受鄉(xiāng)村的環(huán)境, 又能滿足體驗手工的需求, 還能與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藝人們親密接觸。但是陜西的文物旅游景點數量多, 游客的目光多被文物景點吸引, 鳳翔泥塑在這方面的發(fā)展有限, 僅能吸引寶雞當地的中小學生。大數據可以讓更多喜歡民間傳統(tǒng)藝術的人們接收到鳳翔泥塑的相關信息, 提高其在旅游中的知名度。
鳳翔泥塑是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非常重要的民間手工藝, 扎根于當地民俗, 是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曾經一度發(fā)展出與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不同的模式。但是隨著農村經濟發(fā)展狀況的變化, 鳳翔泥塑開始走向低迷, 甚至有失傳的危險。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 鳳翔泥塑不僅在傳統(tǒng)模式的保護上有新的契機, 在現代設計及旅游經濟中也將發(fā)揮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