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航
炊煙裊裊升起,北方的賀蘭山若隱若現(xiàn),家家戶戶的煙囪里隨著青煙,彌漫著生活的味道。大鐵門隨著北風凋零的最后挽留,發(fā)出一聲隱約可聽的“咣當”聲,院落兔籠里的兔子眼睛在黑夜里,是紅色的光。
這是北方礦區(qū)的晚上,家家戶戶的火爐燃燒著的煤,沸騰的水壺發(fā)出溫度最高的警報聲,空氣中可以嗅得出誰家燉魚的香味,也能嗅得到哪家剛剛炒了個肉,這平房的好處,就在于可以坐在院子里猜測一下別人家的飯菜。
以前,礦上連片的家屬區(qū),一家連著一家,一片連著一片,可以從這片纏繞著賀蘭山到那一片,每當中午和晚上飯點到了的時候,都會在自家做飯的過程中感悟生活的忙碌與美好。當我們背著書包走進家門時,母親已經(jīng)準備好了飯菜。
作為籍貫河南的中原人,對于面食的喜愛會改變我們對美食的所有看法,比如母親會經(jīng)常熬稀飯,就是把面粉和成粘稠狀倒入鍋里,然后再不停地用勺子攪拌,防止出現(xiàn)面疙瘩,這面糊糊稀飯熬煮的時間越長越好,時間越長,越能把面粉的清香煮出來。面糊糊稀飯煮好以后,母親會炒一盤子土豆絲或者是白菜豆腐湯,再加上永遠也不會過時的芥菜絲和韭菜花,家常便飯便如此輕而易舉地擺在了我們的面前。
喝一口稀飯,掰半個饅頭,就著土豆絲或者是芥菜絲,一頓飯在簡簡單單里讓人無法自拔,這樣高的碳水化合物攝入,竟不會把人吃胖了,反而是身材都保持得非常好,很少有超重現(xiàn)象的發(fā)生。
在炊煙偃旗息鼓的時候,整個礦區(qū)該上學的上學,該上班的上班,沒有工作的礦工家屬們也圍坐在院子里,討論著手里靈活穿梭編織的毛衣的花樣。以前覺得時間過得超級慢,如今竟發(fā)覺時間怎么過得如此快,仿佛前一秒鐘還是清早,下一秒鐘便見到了晚霞。
礦區(qū)的晚霞格外壯觀,也許這與石炭井地理位置高、遮擋物少有關。在感慨火燒云壯美的風景時,又一輪炊煙開始籠罩整個礦區(qū)。
晚飯,自然要比中午飯豐盛一些,雖然依舊是家常便飯,但是也會有一點特色。父親喜歡吃面條,主要也是因為面條省事,做個手搟面,炒一個澆頭湯,撈面用涼水去熱,一勺子的白菜豆腐澆頭湯便是最好的生活百味。有時改善改善生活,燉個兔子肉或者是魚、雞肉,就算是一個月最為豐盛的晚餐了。
我們最喜歡礦區(qū)的“吃席”,因為可以吃到平日里很少吃到的一些飯菜,也可以吃得撐撐的,還能再喝上一杯橙子味的香檳。生活的美好滋味,就是這樣一年又一年沉淀下來的回憶。
成年后,夢想著走南闖北,卻偏居北方一城,繼續(xù)和煤炭打交道,只不過生活變成了樓房,沒有了長長的煙囪,也少了許多可以回味的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