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氣變化大,晴、雨天氣交替,水溫變化快,池底腐敗物多,水體自凈功能差,自我平衡功能易失調,因此會出現(xiàn)缺氧、應激、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等現(xiàn)象,導致螃蟹、黃鱔上草,魚類浮頭,甚至中毒死亡。下面結合本人多年的水產實踐工作經驗,談一談黃鱔夏季養(yǎng)殖該如何管理,供養(yǎng)殖戶參考。
高溫季節(jié),黃鱔吃食量增加,網箱底部容易積累大量的殘餌、糞便,特別是種植喜旱蓮子草以后,網箱底部水流動性差,容易出現(xiàn)網箱小環(huán)境底部水質老化,致病菌大量繁殖,箱底水質發(fā)黑發(fā)臭,氨氮、亞硝酸鹽含量等指標過高的情況。其解決方案如下:
1.定期、徹底清箱。
2.定期進行水質檢測,做好調水改底工作。建議定期使用“臭氧水安”+“枯草芽孢桿菌N9”改底、增氧,以促進殘餌和糞便的分解。改底后使用“強效EM”或“乳酵素”培菌、調水。
3.定期換水。對于水源較好的地區(qū),尤其在高溫期,建議每隔2~3天換水1次;水源不充足的地區(qū),需加大改底、調水的力度。
1.紅水:使用“綠水解毒安”+適量磷肥處理。
2.黑褐色水:先使用“臭氧水安”改底,之后使用“利生素”+“強效EM”調水。
3.老綠水:使用“魚蝦可樂”(水質改良型)+“凈水寶”處理。
水體或底質殘餌、糞便等有機質大量積累時,易使氨氮含量升高。正常情況下,氨氮可通過硝化作用經亞硝酸鹽轉化成硝酸鹽,但當養(yǎng)殖環(huán)境不良時,硝化作用易受阻,就會導致亞硝酸鹽含量升高。尤其是在投料高峰期,網箱內的氨氮和亞硝酸鹽含量極易超標,對黃鱔的毒害作用大,會影響黃鱔攝食,嚴重時可造成黃鱔死亡。對于氨氮和亞硝酸鹽的控制,功在平時,保持良好的水質和底部環(huán)境,減少水體和底質的有機質積累,是從源頭上解決氨氮、亞硝酸鹽含量超標和提高網箱通透性之根本。調水和改底不僅僅局限于網箱內,定期對網箱外大水體環(huán)境進行調控,提高網箱通透性,對于氨氮和亞硝酸鹽的控制也是非常必要的。
1.若氨氮含量超標,建議先使用“毒清”對水體解毒,降低水體毒性,之后使用“速調107”+“枯草芽孢桿菌N9”處理。
2.若亞硝酸鹽超標,建議先使用“底黑安”進行氧化改底,第二天再潑灑“魚蝦解毒安”,情況嚴重時建議配合使用硫代硫酸鈉。
1.控制水溫。當高溫季節(jié)來臨,養(yǎng)殖池水深可加到1.5米左右;水源充足的池塘,每隔2~3天換1次水;將草加密,以減少光照直射水面量,降低網箱內水溫。
2.底質管理。每隔10~15天定期使用“臭氧水安”或“底黑安”處理底部,可有效控制底熱、返底和底部有害細菌的繁殖。
3.水質管理。每隔7~10天使用“毒清”和“強效EM”調控水質,可有效減少藍藻、甲藻、老綠水和轉水等的發(fā)生。
4.高溫應激管控。在連續(xù)高溫天氣,建議潑灑“解毒抗應激靈”或“免疫多糖518”,可有效提高黃鱔的耐高溫能力。
5.疾病防控。根據(jù)水質情況,及時使用“殺菌紅”或“特力滅”殺菌,可有效減少病原菌數(shù)量。上述產品藥效溫和,安全性高,可輔助處理水質,用后無須解毒,能夠節(jié)約養(yǎng)殖成本。
6.科學投餌。投喂時間宜推遲,投餌量以黃鱔30分鐘內吃完為好。定期服用“保肝靈”+“乳酸芽孢M3”保肝健腸,7~10天為1個療程,可有效減少肝臟和腸道疾病的發(fā)生。
1.選擇優(yōu)質的黃鱔飼料??墒褂脽o污染、無變質、新鮮度較高的鮮魚制作魚漿,魚漿中建議添加“營養(yǎng)快線”+“抗菌肽3.0”,以全面補充黃鱔營養(yǎng),增強黃鱔體質,并可有效減少魚漿中病原菌數(shù)量。
2.養(yǎng)魚先養(yǎng)水,養(yǎng)水先改底。為保持池塘的良好水質,減少有害藻和有害菌繁殖,同時有效控制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的積累,建議每隔10~15天在網箱內使用“臭氧水安”或“底黑安”處理底部,水質不良時要根據(jù)情況增加用量和提高使用頻率。每隔7~10天使用“強效EM”或“乳酵素”發(fā)酵液全池潑灑,維持水體的合理菌群和良好藻相,提高水體的自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