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輝
(朝陽市農機技術推廣站,遼寧 朝陽 122000)
風沙區(qū)旱作農田土壤瘠薄、風蝕嚴重,翻耕會使耕作層的上層土壤水分大量損失, 并帶來保墑效果差、出苗不齊等問題[1]。 現有耕整地作業(yè)機具難以滿足風沙區(qū)旱作農田區(qū)的作業(yè)要求[2]。 針對這些問題,在農機農藝融合基礎上,開發(fā)出一種能夠實現滅茬、深耕、深松、保墑及防塵作業(yè)功能的風沙區(qū)防塵保墑耕整地復合作業(yè)機, 為風沙區(qū)旱作農田耕作提供技術保障。
機具與拖拉機采用正配置,傳動機構采用中間傳動,主要由機架、傳動機構、深松機構、苗帶滅茬機構、苗帶旋耕機構、鎮(zhèn)壓機構、液態(tài)地膜噴灑機構等組成,如圖1 所示。苗帶滅茬機構和苗帶旋耕機構周邊設有防塵裝置,可防止機具作業(yè)時塵土飛揚。 該機一次作業(yè)能夠完成深松、滅茬、旋耕、保墑、防塵等作業(yè)。
圖1 機具總體結構示意圖Figure 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machine
主要技術參數見表1。
表1 風沙區(qū)防塵保墑耕整地復合作業(yè)機主要技術參數Table 1 Main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dust-proof and moisture-preserving soil preparation compound machine in windy desert area
拖拉機與機具三點懸掛連接。 作業(yè)時,通過拖拉機牽引,依次進行深松作業(yè)、苗帶局部滅茬作業(yè)、苗帶局部旋耕作業(yè)、鎮(zhèn)壓作業(yè)及液態(tài)地膜噴灑作業(yè)。 由于苗帶滅茬機構、苗帶旋耕機構設有防塵裝置,可有效防止機具作業(yè)時塵土飛揚,改善作業(yè)環(huán)境。 土壤整理后噴施液態(tài)地膜,既利于土壤保墑,又利于改良土壤。
深松機構采用兩組鑿式深松鏟結構, 對應設置在苗帶位置,由深松鏟柄、鏟頭等組成。深松鏟柄呈“L”形結構,上部垂直部分為矩形截面結構,設有深松鏟安裝孔,用于安裝固定深松鏟,深松鏟柄與機架采用螺柱連接。下部為向前探出的圓弧結構。垂直部分的圓弧部位用于安裝鏟頭,鏟頭與鏟柄采用固定螺絲連接。
苗帶滅茬機構采用兩組臥式滅茬機構,分別對應苗帶位置,主要由滅茬刀軸、刀盤、滅茬刀等組成[3]。采用逆旋通軸式設計,能夠將地面秸稈充分粉碎。 刀盤為圓環(huán)形,焊接在滅茬刀軸上?!癓”形滅茬刀用螺絲安裝在刀盤,采用螺旋線排列。 苗帶滅茬機構采用正旋通軸式設計,結構強度高,有助于增加滅茬機使用壽命、降低生產成本。
苗帶旋耕機構采用兩組臥式旋耕機構,分別對應苗帶位置。 正旋通軸式設計,由旋耕刀軸、刀盤、旋耕刀等組成[4]。刀盤為圓環(huán)形,焊接在旋耕刀軸上。 旋耕刀按螺旋方式布置。 根據機具作業(yè)條件,旋耕刀選用鑿形刀片,以增強入土作業(yè)性能。
防塵裝置主要由苗帶滅茬機構上護板、 苗帶旋耕機構上護板、左護板、右護板及前擋板等組成,見圖2。
圖2 防塵裝置結構示意圖Figure 2 Structural diagram of dust-proof device
左護板、右護板連接在機架兩側,前擋板安裝于苗帶滅茬機構前端的機架上,兩側分別連接左、右護板。 苗帶滅茬機構上護板置于苗帶滅茬機構上方,兩端分別連接于機架上,與前擋板、左護板、右護板、機架形成半封閉防塵空間。苗帶旋耕機構上護板罩位于苗帶旋耕機構上方,一端鉸接于機架上,與左護板、右護板、機架形成半封閉防塵空間。 苗帶滅茬機構上護板和苗帶旋耕機構上護板均為弧形結構,分別與苗帶滅茬刀盤弧度、苗帶旋耕刀盤弧度相配合。
噴灑液態(tài)地膜前要求地面細碎、平整并壓緊耕作層,因此,根據作業(yè)性質和作業(yè)條件,鎮(zhèn)壓機構的鎮(zhèn)壓器設計為兩組圓筒形結構,分別對應苗帶位置,并鉸接安裝在左護板、右護板及中間連接板上。 鎮(zhèn)壓器位于苗帶旋耕機構上護板后下方,并與苗帶旋耕機構共同形成半封閉防塵空間。
液態(tài)地膜噴灑機構主要由儲液箱、壓力泵、控制管路和多個噴頭組成,儲液箱安裝在機架上方,其上連接控制管路,控制管路上連有壓力泵。 噴頭分別對應苗帶位置,其高低位置可調,以提高液態(tài)地膜噴灑作業(yè)效果。 液態(tài)地膜由儲液箱經壓力泵加壓后,通過控制管路送至各個噴頭,最后噴施于耕整后的地表。
機具研制完成后,在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農牧交錯風沙區(qū)進行田間生產性能試驗。試驗地塊土質為風沙土,地勢平坦,肥力均勻。 前茬作物為玉米,有少量玉米秸稈覆蓋。作業(yè)時,機具由拖拉機牽引行走,配套動力25 kW,作業(yè)速度2 km/h。
滅茬、 旋耕田間性能試驗分別參照JB/T6678—2001《秸稈粉碎還田機》、GB/T 5668-2008《旋耕機》及液態(tài)地膜噴灑標準所規(guī)定的試驗標準進行。滅茬試驗主要測定秸稈粉碎合格率、滅茬深度、滅茬率、掩埋合格率等是否達到國家相關標準。旋耕試驗主要測定旋耕深度、耕深穩(wěn)定性、植被覆蓋率及耕后地表平整度。液態(tài)地膜噴灑試驗主要測定漿膜噴灑機噴灑漿膜的厚度、 均勻度。 試驗結果表明:1) 滅茬粉碎合格率92.5%,滅茬深度8.5 cm,滅茬率85%,掩埋合格率93.5%,均符合設計標準要求(標準要求滅茬粉碎合格率≥90%、滅茬深度5~10 cm、滅茬率≥80%、掩埋合格率≥90%)。 2) 旋耕深度 13.9 cm、 土壤破碎率93%、耕后平整度2.65cm、植被覆蓋率91%, 均符合設計標準要求 (標準要求旋耕深度8~16 cm、土壤破碎率≥60%、耕后平整度≤3 cm、植被覆蓋率≥85%),旋耕質量完全滿足耕整土地的農藝要求。 3) 液態(tài)地膜噴灑均勻,厚度適中,具有較強的粘附能力以及防風固沙、保護作物幼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