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天翔
(環(huán)縣車道學區(qū) 甘肅 環(huán)縣 745700)
在當前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情感教學受到了教師廣泛重視,與以往的理論教學相比,情感教育更注重學生本身的特點,尊重學生發(fā)展思維,具有極強的教育性。小學時期,學生感性思維和形象思維較為發(fā)達,對帶有情感性的因素具有更強的接觸意愿,教師在實施各項教學工作時,都應尊重學生這一特點。而語文學科本身帶有極強的情感性,其中的諸多內容與學生情感認知能力和情感觀樹立有直接關系,為幫助學生養(yǎng)成優(yōu)秀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應該將情感教育工作與語文教學進行充分結合,從而對以往語文教學有效改進,幫助小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與提高。然而,從實際教學情況看,一些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并未充分做好情感教育的落實工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養(yǎng)成相應能力。目前,如何做好這一學科情感教育工作已成為教師研究重點。
從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看,其在小學時期具有相對較強的情感共鳴能力,形象思維和感性思維都較為發(fā)達,在學習各種知識時,學生極容易產生情感共鳴。而語文學科本身帶有諸多情感性內容,這些內容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學生正確三觀有重要意義。在將情感教育和語文教學結合之后,學生不僅能充分理解各類語文知識,提高自身語文學習能力,更能充分體會不同語文知識背后的準確含義,對自身進行有效鍛煉,進而養(yǎng)成優(yōu)秀的情感認知能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例如,小學時期的語文知識有諸多歌頌父愛母愛的內容,學生在學習此類內容之后,能進一步了解父母的辛苦,對父母產生濃烈的感恩之情,從而在生活中有效約束自身行為,力所能及的報答父母,逐步成長為優(yōu)秀人才。由此可見,在情感教育的幫助下,學生能充分掌握相應語文知識,更會在全方面提高自身綜合素養(yǎng),養(yǎng)成有效的情感認知能力,為后續(xù)學習與發(fā)展奠定情感基礎。
從本質上看,情感教育的實施不僅對學生具有極大幫助,對教師也有明顯助益。在以往的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往往過于注重理論講解模式,以灌輸法進行所有語文知識的講述,學生只能按照教師要求被動的學習相應語文知識,其思維特點無法得到尊重,對語文知識的掌握和理解也并不全面。在這樣的教學思想和形式下,學生難以得到有效發(fā)展,也無法通過語文學科養(yǎng)成良好綜合素質。而在落實情感教育之后,這一現狀能被充分改善。在情感教育理念下,教師可以引進各種適合學生思維和能力特點的教學方法,以及貼合教學內容的各種教育資源。在這些因素的幫助下,學生學習效率明顯提高,對各種語文知識的理解更加準確,更重要的是,在學習帶有情感性內容的過程中,學生能與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或者思想感情進行共鳴,其學習注意力能明顯集中。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能充分做好小學時期的語文教學工作,小學生也能得到更有效的發(fā)展幫助。
在新課改背景和相應理念的影響下,部分語文教師已經意識到以往教學工作的缺點,并對教育工作進行了充分改進。但從實際教學現狀看,當前的語文教學中,對情感教育的落實力度仍然有待提升,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思想也要進行充分優(yōu)化。例如,在講解不同文章的思想感情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課文對應的內容,更要讓學生通過文章體會作者的實際情感,進而培養(yǎng)其相應的能力。但一些教師只是按照課程標準固定講解與思想感情有關的語文知識,學生也只能對課內講解內容有所了解,而對具體的感知方法并不明確。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學生無法養(yǎng)成有效的情緒感知能力,對文章整體的理解體會不準確,在后續(xù)學習類似文章時,也難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見,在小學時期,以情感教育理念開展相應教學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進行充分落實。
在低年齡階段,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意識尚未成熟,對教學環(huán)境的依賴性較為明顯,同時,教學環(huán)境與學生情感認知能力之間也有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這就意味著,在開展情感教育,實施語文教學時,教師要做好相應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工作,進一步提高語文活動的融合性與帶動性,讓小學生充分參與其中,體會課文中的各種場景以及人物形象,從而明確描寫對象的不同特點以及人物思想感情。在有效的情境中,學生能充分轉換自身的學習身份,將自己帶入到學習情境中,對作者筆下的語文知識有更為深刻的了解。與此同時,教師也能做好相應的情感教育工作,為學生的有效發(fā)展提供動力。
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將相和》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進行簡短的講解,幫助學生理清課文順序,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有大致了解。在學習該文章時,教師應該讓學生以廉頗、藺相如為榜樣,形成優(yōu)秀的個人品質,在這一時期,學生模仿心理相對較強,教師可以針對這一特點開展情景表演活動。首先,教師可從班內學生中選出幾位表現能力較強的學生,扮演不同角色。之后,根據文章內容為不同角色設計相應臺詞,帶領學生進行排練。在學生完成排練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照故事發(fā)展走向進行表演,并結合相應道具表現廉頗與藺相如的不同形象。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明顯增強,課堂的融合性顯著提高,學生能在表演中形成良好的情感認知能力,學習文章中不同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整體學習效率和質量會明顯提升。在情感教育的幫助下,教師也可做好這一時期的教育工作,為學生的成長發(fā)展提供有效動力。
小學時期的語文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有較大關聯(lián),這些內容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也能降低學生陌生程度,同時也具有一定帶動性,能在根本上調動學生學習動力。因此,在開展小學時期的語文教學工作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實施教育活動,進而以生活實際為切入點,開展有效的情感教育工作。在學習與實際生活有關的語文內容時,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更加全面,整體學習效率也會顯著提高。此外,也能進一步明確語文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領域,從而在此類知識的幫助下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爬山虎的腳》以及《蟋蟀的住宅》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新教學場地,拓寬學生學習角度。從本質來看,此類文章要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細節(jié)、注重生活細節(jié)的優(yōu)秀品質,也要讓學生從生活細節(jié)中尋找樂趣。若僅依靠理論講解無法貫徹情感教育要求,也難以讓學生體會作者實際寫作用意。為此在實施教學時,教師可以先以簡短的講解進行引導,讓學生思考爬山虎的“腳”或者蟋蟀的“住宅”是什么?其形態(tài)是否與作者描述一致?此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實際生活中觀察這些描寫對象。如帶領學生到校園中觀察爬山虎植物,帶領學生到周邊農田觀察蟋蟀巢穴的具體情況。在觀察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與文章內容進行對比,進而加深學生印象,更培養(yǎng)學生感知生活的能力。與以往教學活動相比,這樣的教學活動具有極強的帶動性,能充分提高學生學習動力,讓學生親近自然,進而形成優(yōu)秀的情感理解能力。
學生在小學時期所學習的文章與知識各有不同,相應的學習目標與要求也各有差異,這也表明適合不同內容的教學策略各有不同。同時,這一時期的小學生在語文學科的學習能力上不盡相同,教師也應該針對學生具體學習狀況,采取適合學生的教學策略。為實現這一目標,在開展語文教學時,教師應該使用豐富多元的教學策略,充分分析學生特點與教學內容,從而在根本上提高教學工作與學生之間的適配性。在多元策略的幫助和應用下,小學生能以更高效的狀態(tài)接觸各項語文知識,整體學習質量會明顯提高。
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楊氏之子》時,教師要讓學生通過文章了解楊氏之子的聰慧,也要讓學生形成與其類似的品質,在不同場合中隨機應變,養(yǎng)成活躍的思維。在開展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利用講解模式,為學生大致疏通文章內容,讓學生了解故事的走向。之后,利用多媒體模式為學生展示與之相關的動漫,從而提高教學的動態(tài)性,發(fā)揮情感教育優(yōu)勢。完成上述工作后,教師可對學生進行有效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究作者的寫作用意,并分析楊氏之子聰慧在何處。當學生完成討論后,教師可隨機選擇幾位學生闡述自己的想法。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能通過多元化策略完成相應教學工作,學生也能在不同策略中感受作者寫作用意和文章的人物形象,其情感認知能力得到了充分鍛煉。
由上可知,在現階段的語文教學中落實情感教育工作至關重要,該工作也已成為語文學科重要教學趨勢。但在實際教學中,情感教育落實力度仍需進一步增加。因此,相關語文教師要重視并認可情感教育的價值,采取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從而在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情緒感知能力,讓學生在掌握語文知識,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為后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