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椏婷(定西市安定區(qū)香泉鎮(zhèn)人民政府 甘肅 定西 743015)
定西市位于甘肅省中部,屬于北溫帶半濕潤-中溫帶半干旱區(qū),土壤以黑壚土為主,年平均降水量在 350~600 mm,無霜期122~160 d, 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全年日照時數(shù)3033.4~ 3316.5 h,年平均氣溫 3.9~9.3℃,晝夜溫差較大。該地區(qū)的氣候環(huán)境非常適合萵筍與甘藍的生長。萵筍復種甘藍是近兩年來經過試驗示范總結出的蔬菜間套復種一年兩熟高效栽培新模式。該模式種植方法簡單,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在每年的 3月下旬土壤解凍時,通過進行整地覆膜,完成萵筍播種,在6月中下旬,萵筍成熟,順利上市。萵筍的產量高,667 m2產3500 kg左右,市場批發(fā)價格2.2元/kg以上, 667 m2產值在7000元左右。在此基礎上種植甘藍,在7月下旬種植,10月上市。甘藍每667 m2達4500 kg左右,市場批發(fā)價0.5元/kg, 667 m2產值在2250元左右。而萵筍復種甘藍兩 項 合計,每667 m2產值 在9000元以 上[1]。 該生產模式已成為定西市糧食蔬菜立體種植,發(fā)展“多千田”的重點模式,是增加農業(yè)附加值,提高種植效益的主要途徑。
萵筍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壤土或砂壤土均可種植,在肥水條件較好、土層深厚的土壤條件下種植,有利于提高萵筍的產量和品質,同時避免重茬導致病蟲害發(fā)生。萵筍種植前及時深耕l~2遍,曬垡熟土。萵筍生長需肥量高,應施足基肥,動物糞便應充分腐熟施用,每667 m2施用4000~5000 kg,尿素15 kg,磷酸二銨20 kg,硫酸鉀7.5 kg,然后打細耱平,確保無石子,無根茬[2]。
選擇耐熱、高產、抗逆性強、市場需求量大的品種種植,定西市通過試驗示范,篩選出適合種植的品種有白尖葉萵筍、“天脊”尖葉筍、“生茂”尖葉筍,種植表現(xiàn)突出,商品性好,口感好,生育期短,適應性廣,耐貯藏。
起壟,采用單株雙行種植,壟高25~30 cm,壟寬60 cm,株距30 cm,行距24 cm,采用專用覆膜機,地膜寬度為100 cm,打孔待播。定西市萵筍播種時間為 3月下旬。采用干籽直播方式,每穴播種9~13粒,每667 m2播種量為250~ 300 g,667 m2保苗4700株以上[3]。為提高播種效率,建議采用機械設備點播。
1.4.1 查苗補苗一般在播種10 d后,便能夠正常出苗,出苗后應及時放苗,如發(fā)現(xiàn)缺苗,及時補苗,確保苗全。將病弱的萵筍苗去除,每穴保留1株萵筍壯苗即可間苗后,注意做好覆土工作。做好中耕松土鋤草工作,不少于2次,促其早發(fā)。
1.4.2 肥水管理由于采用的是干籽播種,萵筍出苗后,受外界氣候的影響較大。如果早春天氣比較干旱,應及時澆水,每次澆水量不宜過多,可少量多次澆水。澆水時每667 m2追施磷酸二銨15~20 kg,待萵筍幼苗長到28 cm 左右時,每667 m2追施尿素10~15 kg,肉質莖膨大期每 667 m2追施尿素15~20 kg、0.3%磷酸二氫鉀加硼肥進行葉面噴施2~3次,每10 d噴1次。同時還要注意,在久旱后,禁止大水漫灌,否則很容易導致萵筍莖部開裂或者早抽薹,降低產量,也不利于萵筍品質的提升。
1.4.3 病蟲害防治在萵筍種植早期,容易出現(xiàn)軟腐??;在萵筍生長后期,霜霉病與菌核病則比較常見。潛葉蠅與蚜蟲是萵筍種植中的常見害蟲。針對上述病蟲害問題,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針對病蟲害嚴重的地塊,后續(xù)可暫停萵筍種植,先種植一些非菊科作物,將萵筍病葉收集起來,帶出田外,防止病蟲害加重。
早期采用波爾多液、代森錳鋅等預防軟腐病的發(fā)生,在發(fā)病后,再結合實際情況,用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進行化學防治;霜霉病發(fā)生后,用64% 霜錳鋅可濕性粉劑進行防治;在防治菌核病時,可以選擇 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或 40%嘧霉胺懸浮劑。而針對萵筍害蟲防治,可采用物理防治與化學防治結合的方式,比如可以懸掛黃紙板,或者采用40%樂果乳油1000倍液進行防治[4]。
萵筍的最佳采收期為平口期,即萵筍的主莖頂部與最高葉尖齊平。平口期的萵筍脆嫩爽口,色澤淡綠,口感香甜,品質好,商品性極佳。另外可結合市場需求和萵筍的生長情況進行分批采收。早收會降低產量,晚收萵筍容易抽薹、空心,品質下降,收入下降。
播種前整理土地,深翻20 cm左右,然后打細耱平,確保無石子,無根茬,無廢膜,使土壤保持松散的狀態(tài)。根據(jù)土壤缺肥情況,每667 m2施用腐熟的農家肥3000~4000 kg、尿素10 kg、磷酸二銨10 kg。
甘藍應選擇高產優(yōu)質、外形好、抗逆性強、耐貯運、適合秋季栽培、生育期在55 d左右的早熟品種。如“鐵頭8號”“中甘628”“YR中甘21”“中甘26”等。
先準備10%的鹽水清洗種子,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再用溫水浸種20~30 min,然后播種。為預防真菌和細菌病的發(fā)生,可用種子質量 0.3%的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拌種。
2.4.1 苗床消毒將苗床土進行消毒可有效預防病蟲害的發(fā)生。先將50%琥珀酸銅500倍液噴灑在土壤上,用機器充分拌勻,平鋪在苗床上;或選擇多菌靈和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按體積比1∶1混合,每1 m2用藥 8~10 g,再加入25 kg細土攪拌均勻鋪在苗床上[5]。
2.4.2 播種甘藍育苗選在5月下旬進行,一般在9~10 d后,甘藍即可出苗,秧苗生長期間溫度高,可以用遮陽網進行育苗。播種前苗床澆足水,每平方米用種10 g,覆1 cm厚的細綿砂土,再噴一次水,然后覆蓋樹葉或稻草,使床土保持濕潤狀態(tài)。
2.4.3 苗床管理待甘藍幼苗80%出土時,應及時去掉苗床上的遮蓋物,澆透水,用拱桿搭建遮陽網。幼苗長至3片真葉時進行間苗,去弱苗,留壯苗,株間距5 cm,間苗后及時補充水分,此后苗床保持濕潤狀態(tài)。
甘藍在7月中旬移栽,采用穴栽方式,每穴栽種一株甘藍幼苗。株行距30 cm×40 cm,每公頃可栽種5.5萬~5.7萬株甘藍幼苗,完成栽植后,可順壟溝澆1次透水。
2.6.1 加強水肥管理定植后澆緩苗水,5 d后即可緩苗,然后培土封口。甘藍蓮座期要蹲苗 7 d,主要是促進生長和分化。結球期及時澆水施肥,5~6 d施1次肥,每667 m2施硫酸銨12 kg,用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噴施葉面2~3次,如發(fā)現(xiàn)雜草及時清除。
2.6.2 病蟲害防治甘肅定西甘藍害蟲主要有菜青蟲和蚜蟲,常見病害有軟腐病、霜霉病、黑腐病等。防治菜青蟲,可噴施5%銳勁特1500倍液。蚜蟲可采用17.5%蚜螨凈2000倍液或18%蚜虱靈1000倍液防治。軟腐病可采用呋喃西林6000倍液防治,7 d噴1次,防治4次;黑腐病和軟腐病選用72%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3000倍液防治,10 d防治1次;霜霉病選用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防治,7 d噴1次。
甘藍病蟲害相對較少,管理簡單,易于采收。在葉球大小定型、緊實度達到八成時即可采收,也可結合市場的需求,陸續(xù)采收上市。有條件的可適當晾曬,然后裝箱出售。重霜凍前必須收獲完成。
萵筍為菊科萵苣屬,性喜冷涼,耐寒,但不耐夏季高溫,適宜在定西地區(qū)進行種植。而在萵筍成熟收獲后,恰好到了甘藍種植時期,因此,可以在原萵筍種植土地上復種甘藍。萵筍復種甘藍的技術模式簡單易行,效益可觀,同時能夠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農業(yè)生產資源,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非常適合在甘肅省定西地區(qū)推廣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