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秀琴
(甘肅省蘭州市蘭州大學附屬學校,甘肅 蘭州)
構建高效率課堂與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是“雙減”政策的核心主題,在“雙減”背景下,強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改革,能夠在不斷提升課程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全方位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進而促使學生在輕松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中收獲語文知識,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
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注重對學生文化素質和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在“雙減”背景下強化對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能夠在適應時代發(fā)展和教育需求的基礎上為學生營造更加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和課堂氛圍。為此,強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改革,全面落實“雙減”政策內容和課程教學要求,能夠在充分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同時,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雙減”背景下學生的主體感受和主體地位被放在教育發(fā)展的首位,培養(yǎng)能夠伴隨終身發(fā)展的核心素養(yǎng)是重要的教育教學目標,在不增加學生學習負擔的情況下保證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不僅需要教師做好充足的課程教學準備,也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yǎng)與職業(yè)能力,通過精簡課程教學內容,豐富課程教學活動、手段以及教學策略等方式,全方位調動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收獲課程知識與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與綜合素質能力水平的全面發(fā)展[1]。
“雙減”背景下想要提升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實效性,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在不增加學生課業(yè)負擔和學習負擔的情況下,保證課程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以及如何改革與創(chuàng)新課上課下作業(yè)的安排與設計等[2]。教師作為直接引導學生完成課程知識學習的引導者,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不僅能夠讓學生主動配合教師完成課堂學習任務,也能夠積極表現和參與學習互動,收獲更多學習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其間,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教師的教學方法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想要充分保障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明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目標,貫徹落實“雙減”與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要求,運用合適的課堂教學設計,完善課程教學策略與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能夠在不斷豐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內容與策略的基礎上,確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水平的不斷提升與進步。
首先,根據當前學生的學習發(fā)展需要,制訂清晰、完整的課程教學計劃與目標,通過優(yōu)化課程教學手段、豐富課程教學活動與內容等方式,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其中,在課前引導的設計方面可以重點研究,確保能夠讓學生快速進入課程學習狀態(tài),進而保障課程教學質量。其次,采用一些學生比較喜歡或者容易接受的課程教學策略,確立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同時,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研究課程知識。小學語文課程內容本身蘊含大量的文化元素和精神內涵,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內驅力,也能夠讓學生在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中收獲文化知識和文化素養(yǎng)能力。最后,加強課前引導與課程教學中的互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同時結合學生的學習表現,激勵學生課上積極主動完成課堂學習任務,課下積極學習和積累更多文化素養(yǎng)[3]。
例如,有關學生閱讀和表達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結合口語交際課的主題內容和學生的閱讀喜好,為學生準備一些趣味性強的課前引導讀書活動,采用驅動式的教學策略配合信息化技術手段,全面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和表達積極性。為了加深和鞏固學生的學習印象,先為學生播放一些準備好的小短片或者故事情節(jié),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回顧和整理之前學習過的課程內容。對于課堂上的閱讀交流互動,教師可以充當引導者,觀察學生在課下的預習和自主閱讀狀況,同時點撥和調整學生的交流狀態(tài)。對于自主積極性不強的學生,可以利用視頻、圖片的主體內容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拋出一些合適的問題,開動學生的腦筋,調動并提升學生表達交流積極性,這樣能夠在減輕學生閱讀理解負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理解學習方法和思路,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全面提升。
當前“雙減”背景形勢下,從課程教學標準到教材內容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進,為了進一步彰顯素質教育、知性結合、能力為重等教育發(fā)展目的,強化對教材的挖掘,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發(fā)揮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實效性作用。比如,傳統(tǒng)教材內容比較注重基礎課程知識的講解,對于一些互動性的課程內容安排得相對籠統(tǒng),教師可以針對當前教材內已有的活動設計,再引入豐富的課程設計和教學元素,以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受,開闊學生的學習思路。將教材進行多元化的補充和延伸,不僅能夠讓學生體會到語文課程知識學習的樂趣,在教師選用更加貼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案例后,學生還能夠更加真切地體會到語文知識在生活當中的應用。其中,教師還可以采用如思維導圖、任務驅動和互動引導等教學策略,豐富課程教學設計和活動內容,充實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進而在循序漸進的引導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確保學生在趣味性強、學習元素豐富的課堂環(huán)境中扎實掌握課程知識和學習內容[4]。另外,教師也要不斷強化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和鍛煉,通過增設一些階梯型的課程教學任務,讓學生主動挑戰(zhàn)自己、迎接學習困難,成為一名具有自主上進意識和學習探索習慣的高素質人才。
“雙減”背景下,想要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可以通過強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來實現。在學生的學習成長中,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和教學方法也是影響學生學習體驗的重要因素,想要充分為學生減輕學習壓力與負擔,經常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不僅能夠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應對學習問題,也會更加樂于探索和解決學習困境和難題,進而形成能夠伴隨終身發(fā)展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5]。在與學生強化交流互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教學評價與交流增加與學生的互動機會,進一步引導和鼓勵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比如,課堂教學期間,很多學生在個人任務完成后會比較在乎教師對自己的評價,教師可以設立一些具有挑戰(zhàn)難度的學習問題,既能夠充分鍛煉學生的實踐問題處理能力,也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與學習成就感,讓學生在不斷挑戰(zhàn)自我和學習成長中形成良好的自主探索習慣和思維意識?;蛘呓處熞部梢栽谡n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些有利于學生之間互動交流的教學活動情境,讓學生在濃郁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中主動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與想法,教師在適當的時機肯定和鼓勵學生的想法和進步,進一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雙減”背景下,重視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創(chuàng)新與完善,能夠在不斷豐富課程教學活動與內容、調動學生學習互動與探索學習積極性的過程中,促進學生學習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水平的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