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強
(甘肅省莊浪縣思源實驗學校,甘肅莊浪 744699)
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給學生教授知識,還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素養(yǎng)及探究能力、審美能力,進一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為他們以后的個性發(fā)展、終身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新課程標準提出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審美能力、應用能力,教師要改變以往乏味、枯燥的教育模式,注重教學模塊之間的整合,實現(xiàn)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之間的充分融合,引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運用閱讀素材,從中真正有所收獲、學習、提升,進一步鍛煉自身的寫作能力、審美能力和知識總結能力。同時,在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滲透“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要圍繞學生學習的進度、需求科學設定讀寫結合的教育活動方案,引導學生實現(xiàn)寫作方法與閱讀知識的遷移,能夠在語文學習活動中由此及彼、學以致用,提高自己的整體閱讀素質與綜合水平。
當前中學閱讀教育工作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部分教師更關注開展積累性寫作活動,認為這樣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讓他們從中積累更多寫作技巧與寫作方法。但是這種積累性寫作活動很容易導致學生對于參與寫作學習活動產(chǎn)生嚴重的抵觸心理,學生也無法整體感知閱讀素材,寫作過程中無法找到切入點,寫作質量仍有待進一步提升。同時,中學語文積累性寫作活動無法鍛煉中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學生無法深刻、全面理解文本,教師只通過采用縮寫、仿寫的方式開展寫作練習,而這種口頭表述、模仿性寫作根本無法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部分教師雖然意識到了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活動的重要性,但是具體落實過程中也只是簡單讓學生重復性地閱讀材料,平時依然只是圍繞閱讀材料開展仿寫、續(xù)寫訓練,根本無法體現(xiàn)讀寫結合教學的優(yōu)勢與作用。
多數(shù)教師開展中學語文教育實踐活動時缺乏融入讀寫結合教育模式的意識,只是單純、一味讓學生仿寫、續(xù)寫,忽視了對學生開展個別化的寫作輔導,這種寫作教育模式根本無法讓學生深刻、全面感知、理解文本內容,無法了解文章主人公復雜的生活狀態(tài)和心理過程,教師一味讓學生仿寫,根本無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部分教師指導學生的時間、方法不夠恰當,通常采用寫前指導,忽視學生寫作過程中和寫作之后的指導,寫作素材、寫作立意、寫作語言方面的指導更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致使學生寫作時運用的寫作手法較少。
當前雖然教師在中學閱讀、讀寫結合教學過程中意識到了通過閱讀積累文本知識、寫作技巧的重要性,但是實際在落實過程中卻存在閱讀活動缺乏針對性和目的性的問題,教師只是一味讓學生閱讀新的素材知識,沒有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總結寫作手法、寫作技巧、寫作方法,無法鍛煉學生的文本構思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致使中學閱讀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有待提升。同時,個別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主體性學習地位,依然采用自己示范讀、學生跟讀的方式。除此之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缺少互動、溝通、分享的機會,無法從中獲得深刻的閱讀感悟,學科綜合素質有待進一步增強。
教師要遵循聯(lián)系性教學原則,改變傳統(tǒng)、獨立教學的情況,要圍繞“同一主題、同一方向”開展閱讀和寫作活動。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設定閱讀主題、議題,讓學生展開分類閱讀和群文閱讀活動,從中汲取一些寫作經(jīng)驗和技巧,在之后的寫作活動中再運用這些寫作經(jīng)驗和技巧,實現(xiàn)閱讀和寫作的緊密融合與關聯(lián),確保教師的教學活動有計劃、有導向,節(jié)省更多教學時間,著力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在中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為了節(jié)省更多教學精力、時間,不需要單獨開設讀寫一體化的教學活動,而是要讓閱讀和寫作教學相互滲透,遵循統(tǒng)一性教學原則,實現(xiàn)閱讀主題和寫作中心的相互關聯(lián)。如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圍繞不同的文本提取閱讀議題、方向,讓學生從中積累閱讀經(jīng)驗與寫作技巧。同樣,在寫作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議題、方向選定題目,閱讀同類型的文本素材,這樣既能夠豐富學生的閱讀視野,還能夠鍛煉學生歸納、整理文本的能力,為他們之后參與語文實踐活動奠定基礎。
要想實現(xiàn)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緊密相連,教師必須遵循適時性教育原則,要掌控指導、運用讀寫結合教學的時機,通過穿插訓練活動的形式緊密控制閱讀和寫作結合教學的密度,科學分配閱讀與寫作的教學時間,優(yōu)化教學內容,這樣才能確保學生更容易吸收、理解知識,才能更進一步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提高閱讀與寫作一體化的教學效率。在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及時給予學生指導、幫助,讓他們學會歸納文本核心、難點知識,在以后的寫作實踐活動中能夠有導向地認清文章的主旨,提高自己的綜合寫作水平。
在中學閱讀與寫作結合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把閱讀作為寫作的基礎,基于字詞、句子、篇章開展讀寫結合教學,讓學生學會閱讀、學會寫作,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水平。我國古代詩文用詞、用字都較謹慎,承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屬于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智慧的重要結晶。對此,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由煉字過渡到酌字,從中感知文字的表現(xiàn)力與生命力,在積累字詞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拈喿x態(tài)度、寫作態(tài)度,實現(xiàn)閱讀和寫作學習的深度融合。同時,教師要讓學生由閱讀句子過渡到閱讀篇章,在閱讀過程中透徹理解每一個句子與篇章,并且把閱讀的素材、思想融入寫作,實現(xiàn)閱讀知識的遷移,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真正學習技巧與收獲感想。另外,教師也要鼓勵學生由仿寫過渡到創(chuàng)寫,在學生閱讀活動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展開仿寫,之后再過渡到創(chuàng)造性寫作,從中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觀點、創(chuàng)新點,要讓學生寫作時融入自己的情感,增強寫作文章的感染力、情感表達力,充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綜合素質,讓他們形成良好的閱讀、寫作學習習慣。
在中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要想實現(xiàn)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深度融合,教師要基于教材探究讀寫結合點,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知不同類型的表達方式、寫作方法,區(qū)分各種類型的文學樣式和體裁。教材是開展閱讀教學與寫作學習的重要基礎,教師要學會創(chuàng)造性運用語文教材知識,讓學生在閱讀教材文本知識的同時學會讀題目、擬定題目。因為教材中的文章題目都是作者經(jīng)過深思熟慮、字斟句酌得來的,具備較強的借鑒意義,對此在開展文本閱讀活動之前,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先分析文本題目,從中總結擬題的方法、技巧,基于寫作實踐匯總點明寫作的主題,著重鍛煉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同時,在閱讀文本期間,教師要讓學生用心分析人物、刻畫人物,作為之后寫作人物的重要參考,巧妙地把閱讀教學和寫作融合在一起,幫助學生掌握多種細節(jié)描寫方法,掌握閱讀、表達的規(guī)律,引導學生感性、細膩地開展寫作活動,把積累的閱讀素材運用到寫作活動中。在閱讀語文教材知識期間,教師要讓學生辨別寫作方法,并且在寫作過程中靈活運用各種寫作方法:做比較、下定義、舉例子、打比方,讓自己的寫作內容更具備說服力、感染力、情感表達力,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和寫作質量。
教師在中學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活動中要把學生作為主體對象,在讀寫結合過程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能力和水平。教師要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讓他們形成自己獨特的認知、想法,能夠收獲更豐富的閱讀體驗、觀察體驗,對于身邊的事物、文本知識有獨特的認知和體會,在閱讀過程中掌握更多寫作技巧、寫作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內心深處意識到要想提升寫作質量就必須通過觀察實際生活獲得良好的寫作感悟,要有目的性、針對性地觀察,這些都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基礎。同時,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鍛煉自己的記憶能力,構建言語自覺力和言語水平,學生在閱讀篇章語句的過程中一定要改變傳統(tǒng)死記硬背的閱讀方式,把聽、說、讀和寫融合在一起,提升自己記憶文字的速度,為之后的寫作學習提供更豐富的素材、思路,讓學生自身的語言表達更豐富化、規(guī)范化。另外,教師要著重鍛煉學生的思維、素養(yǎng),實現(xiàn)讀寫共享,積極發(fā)展學生的學科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極討論、分享、互動,從中探尋文本知識規(guī)律,促使閱讀得來的素材知識獲得遷移,實現(xiàn)共享、分享讀寫資源,無形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寫作水平,讓學生從中真正得到收獲與提高,極大限度地提高閱讀與寫作結合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在中學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利用讀寫結合活動讓學生積累素材、鞏固知識,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要指導學生廣泛開展閱讀,不要局限于閱讀課內文本知識,還要積極擴展學生的閱讀知識面,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積累、學習、感悟,構建豐富的文本知識結構,在精讀、泛讀過程中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為他們之后參與寫作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廣泛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如果遇到好詞、好句要及時記錄下來,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幫助他們養(yǎng)成在寫作過程中運用好詞、好句的習慣,提升學生的寫作質量。同時教師要規(guī)范使用文本教材內容,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可以選擇一些經(jīng)典的閱讀素材進一步擴展學生內心的精神世界,引導他們挖掘文本知識的人文內涵、情感內涵,豐富學生的情感,構建趣味化、實踐性閱讀教學活動,這樣學生才能接受文學知識的滋潤,實現(xiàn)以讀促寫,提高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另外,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互動和溝通的機會,讓學生之間分享閱讀成果,共同積累寫作技巧和方法,營造良好的閱讀、寫作教學氛圍,促進學生共同成長與發(fā)展,極大限度地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在中學語文課程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在讀寫結合的過程中提升學生構建及運用語言的能力,引導學生一邊積累知識、一邊輸出語言,進一步展示讀寫結合教學的價值、作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活動通常都是教師講解知識,學生做筆記、做習題,但是這樣學生缺乏實踐、操作、練筆的機會,不利于提升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而在讀寫結合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以小組閱讀、分角色讀、競賽讀的形式促使學生閱讀,讓學生從中積累更多語言知識并且及時開展語言輸出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相互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學會運用語言的知識和經(jīng)驗,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具備真情實感。同時,在閱讀和寫作結合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氛圍和環(huán)境,可以播放一些杰出演說家、著名主持人的演講視頻,讓學生觀看他們流暢表達觀點和想法的狀態(tài),從而鼓勵學生善于思考、積極表達,通過閱讀活動積累知識,通過寫作活動實現(xiàn)表達與輸出,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
在中學讀寫結合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要注重以讀促寫、以寫促讀,實現(xiàn)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之間的融合、滲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積累素材和經(jīng)驗,提升他們的寫作素養(yǎng)和閱讀水平,極大限度地展現(xiàn)讀寫結合教學的育人價值和功能。同時,要想促使讀寫教學進一步融合,教師必須科學制定讀寫結合的教學計劃和方案,鼓勵、激發(fā)學生全員參與,從而取得理想的讀寫結合教學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