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晶
(商洛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陜西 商洛 726000)
辣椒作為主要的蔬菜品種之一,憑借其種植適應性廣、品種多、消費群體大、經濟效益高等特點,成為中國農業(yè)的主要產業(yè)之一。秦巴山區(qū)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較多、無霜期長、夏季日照長,自然環(huán)境優(yōu)越,擁有著明顯的農業(yè)氣候資源優(yōu)勢。當地蔬菜品種資源十分豐富,辣椒種植歷史悠久,特別是露地種植辣椒面積逐年增大。育苗是辣椒生產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壯苗是獲得早熟、高產、優(yōu)質的關鍵。基質穴盤育苗技術是以草炭、蛭石、珍珠巖等混合輕基質材料作為育苗基質,精量播種一次成苗的現代化、節(jié)約型種苗生產新技術。穴盤育苗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最早由美國、日本等國家投入運作,目前已在我國蔬菜作物種苗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穴盤育苗具有減少土傳病害、提高種子發(fā)芽率、齊苗壯苗、方便移栽、緩苗快、管理效率高、便于大規(guī)模生產作業(yè)等優(yōu)點。為基質穴盤育苗新技術在辣椒生產中的應用提供參考,規(guī)范和提高秦巴山區(qū)春季辣椒穴盤育苗標準化、集約化生產水平,從育苗設施管理、種子處理、播種管理、苗期管理、煉苗移栽、壯苗標準6 個方面對基質穴盤育苗新技術進行介紹。
早春時節(jié)溫度較低,穴盤育苗多在日光溫室或塑料大棚內進行,根據實際需要,可采取加蓋保溫被、在育苗設施內搭小拱棚的方式增溫。
從培育壯苗的角度和成本因素綜合考慮,春季辣椒穴盤育苗推薦使用72 孔穴黑色穴盤[1-2]。高質量標準的穴盤可重復使用。
為提高出苗率和出苗質量,通常選用專用蔬菜育苗基質,或選擇一定配比的育苗基質進行育苗。如草炭∶蛭石∶珍珠巖體積比為3∶2∶1 配制基質,配制時加入腐熟粉碎的干雞糞10~15 kg/m3、尿素0.5 kg/m3、磷酸二氫鉀0.75 kg/m3后,充分攪拌均勻。
1.4.1 熏棚 育苗前,需對育苗棚進行熏棚消毒,使用10%腐霉利+25%異丙威煙熏劑進行除菌殺蟲。熏蒸點按照3 個/667m2設置,點燃煙熏劑于密封條件下連續(xù)熏蒸24 h,熏蒸完畢后立即通風,排盡煙氣。
1.4.2 穴盤 新穴盤直接使用即可,重復使用的穴盤應進行清洗、消毒,可將穴盤清洗干凈后放入0.1%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0 min 后撈出,用清水沖洗掉藥液,放置在陽光下晾干即可使用。
1.4.3 基質消毒 基質中加入枯草芽孢桿菌或木霉菌80~100 g/m3后拌勻、封嚴,堆悶1 h以達到消毒目的。或在高溫季節(jié)時將基質進行統(tǒng)一堆放,堆放高度為30 cm 左右,堆后蓋膜,使基質堆中心溫度達50℃以上,消滅基質中的猝倒病、立枯病、黃萎病等大部分病原菌。堆放時間為7 d 左右,每3 d 翻1 次基質堆。
1.4.4 高溫悶棚 育苗結束后,夏季選擇連續(xù)晴好天氣進行高溫悶棚消毒,密閉棚室15 d 以上,棚溫達65℃以上,有效殺滅棚室內病原菌、害蟲及蟲卵。
在育苗設施內建立下挖式育苗床,為操作方便,育苗床下挖深度10 cm 左右,育苗床長6.5~7.0 m,寬1.3 m左右,苗床間走道寬0.35 m。育苗前,應在育苗床上方覆蓋一層塑料薄膜,防止后期穴盤苗根系從穴盤底部扎入土壤,移栽時移動穴盤發(fā)生斷根。
將辣椒種子置于55~60℃的溫水中,辣椒種子與水的體積比例為1∶4,并保持該水溫15~20 min,期間不斷攪拌,待水溫降至35℃左右停止攪拌,靜置浸種10 h 左右,取出種子[2]。
將浸泡過的種子沖洗干凈,用干凈的紗布或棉布包好,置于28~30℃處恒溫催芽3~4 d,70%種子露白時即可準備播種。種子催芽期間,必須每日將種子外的黏液洗凈,以免影響種子的正常出芽。
將配制好的含水量為60%左右的育苗基質裝入穴盤,壓實后刮平。采用人工播種,播種量為1 粒/穴,播種深度為0.8~1.0 cm,播種后表面覆蓋一層基質,并將多余基質刮掉抹平。將播種后的穴盤置于育苗床上擺放整齊,并均勻噴水至澆透,在穴盤上覆蓋一層白色地膜保溫保濕。播種后注意觀察出苗情況,待70%的幼苗露土后及時揭去地膜,種子發(fā)芽前無需補水。
初春溫度過低,可在育苗設施內采取搭小拱棚以及鋪設電熱線的簡易技術裝置增加苗床溫度。在辣椒苗出土前,保持較高的地溫,促進辣椒出苗。辣椒出苗后根據天氣情況,白天實時通風,夜間封閉大棚,控制棚內溫度,保持白天溫度為23~28℃,夜間溫度為
15~18℃[3]。
苗期土壤濕度保持在65%左右,防止因土壤過旱或過濕,出現弱苗或者徒長苗的情況。苗期2葉1心后,可結合噴水進行2~3次葉面肥噴施,間隔7~10 d 噴施1 次0.1%尿素和0.1%磷酸二氫鉀。有條件時可在苗床上方安裝旋轉式噴霧補水設施噴水,該方法補水均勻且省工省水。注意出苗后水肥管理,選擇晴天上午10:00 后進行澆水,不干不澆,澆要澆透,澆后及時通風降濕[4]。
在辣椒穴盤育苗苗期容易發(fā)生的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等,主要蟲害有蚜蟲、白粉虱等[5]。病蟲害防治應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做到病蟲害七分防、三分治。
4.3.1 農業(yè)防治 選用優(yōu)良抗病品種,保持育苗設施內環(huán)境衛(wèi)生,對育苗基質、種子、穴盤等進行消毒,減少或避免病蟲害。
4.3.2 物理防治 育苗大棚兩側通風口內側需設置防蟲網,防止外來昆蟲進入大棚。可在苗床上方30 cm 左右處懸掛誘蟲板30~40張/667m2。
4.3.3 生物防治 選用芽孢桿菌、木霉菌等生物菌劑防治病害,利用藜蘆堿、苦參堿等植物源殺蟲劑防治害蟲。
4.3.4 化學防治 猝倒病和立枯病多發(fā)生于出苗15 d 左右,此時徒長苗尤為嚴重,苗前期高溫高濕引發(fā)徒長,發(fā)生猝倒病或立枯病,可根據發(fā)病情況噴施75%福美雙1 000 倍液或3%甲霜惡霉靈600 倍液防治。辣椒苗灰霉病多發(fā)于陰雨天,日常管理需注意育苗棚通風透光,發(fā)生灰霉病可用20%嘧霉胺乳油800 倍液或50%富美時撲海因1 000 倍液防治。蚜蟲、白粉虱多危害辣椒幼苗葉片,吸食葉片后造成葉片卷縮,發(fā)病時可使用10%吡蟲啉懸乳劑600 倍液+杜邦艾綠士800 倍液進行防治,噴藥后關閉棚通風口,進行悶殺。
幼苗移栽前應進行降溫煉苗,增加白天通風時間,減少澆水頻率并降低棚內水分,連續(xù)煉苗10 d 左右,溫度白天保持在18~20℃,夜間在10~15℃。增加光照,使辣椒苗逐漸適應外界環(huán)境。移栽前幼苗統(tǒng)一噴施250 g/L 嘧菌酯乳油800 倍液,防止移苗期間病害發(fā)生。
植株生長健壯,子葉保留完整,莖稈粗壯,葉片深綠、肥厚,節(jié)間短;根坨成型,根系粗壯發(fā)達;無病蟲害、無損傷、大小均勻。線椒 株 高13~14 cm、莖 粗1.5~2.0 mm,6葉1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