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以來,青海省公安機關經偵部門在公安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受理各類經濟犯罪案件2789起,立案3060起,破案2572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125名,挽損近19.65億元,有效打擊了各類經濟犯罪活動,為全省社會大局穩(wěn)定和經濟健康發(fā)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為充分展示青海公安機關打擊經濟犯罪成效,全力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守護好人民群眾的“錢袋子”,青海省公安廳向社會公布8起經濟犯罪典型案例,通過剖析犯罪危害、揭秘犯罪手法、風險預警提示,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增強法治觀念和防范意識。
2019年12 月至2020年6 月,西寧市公安局城西分局經偵大隊、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公安局經偵大隊相繼破獲晉某福涉嫌系列合同詐騙案。
經查,2018年4 月至2019年2 月,犯罪嫌疑人晉某福以青海合嘉房地產營銷策劃有限公司及互助分公司名義,虛構其掌握西寧市某小區(qū)工程抵押房和互助縣某小區(qū)房屋經營銷售權,以房屋中介為名,偽造房地產銷售公司公章及認購協(xié)議書,承諾以低于市場價格銷售房屋,與西寧市、互助縣共計43名購房人簽訂購房協(xié)議,騙取購房定金及首付款共計1100余萬元。
2021年9 月15 日,西寧市城西區(qū)人民法院以合同詐騙罪,判處晉某福有期徒刑十年,并處罰金15萬元;2021年9 月26 日,互助縣人民法院以合同詐騙罪,判處晉某福有期徒刑十二年,并處罰金18萬元,決定執(zhí)行有期徒刑十八年,并處罰金33萬元。
警方提示
購置房產是一輩子的大事,購房前請認真查看核對開發(fā)商、中介機構相關資質,無《商品房預售許可證》不付款,無不動產登記證書不交易二手房,無指定專用賬號不支付,無合同約定不做現(xiàn)金交割。查驗資質很重要,合法合規(guī)不受損。一是在購房時,應查明《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無證房屋切勿向開發(fā)商支付任何費用。二是支付預售款時,應直接存入商品房預售款專用賬戶,不要向非專用賬戶繳存房款,謹慎使用現(xiàn)金支付。三是選購房屋時,請仔細查看銷售現(xiàn)場的公示信息,充分了解在售房源信息,重點關注房屋抵押狀態(tài),詳細閱讀并理解購房合同條款,重點關注合同中約定的付款流程及時間節(jié)點、交房時間、違約責任等關鍵信息。四是對于銷售現(xiàn)場外的購房行為,應查驗服務人員、機構的合法資質,二手房交易中應查驗不動產登記證書等權屬證明材料。
2020年4 月20 日,海東市平安區(qū)公安局經偵大隊破獲王某芳涉嫌信用卡詐騙案。
經查,2014年4 月,王某芳在中國銀行平安區(qū)支行申請辦理了一張額度為15萬元的信用卡。2016年4 月至8 月期間,王某芳多次向銀行申請?zhí)岣咝庞每~度,并通過POS 機套現(xiàn)等非法方式,將卡中錢款全部用于購買虛擬貨幣(常見虛擬貨幣有:比特幣、泰達幣、以太坊、波場幣、柚子幣),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上進行高風險性投資,在投資虧損后未按期還款產生逾期。經銀行工作人員對王某芳本人多次催繳,其拒不償還透支款項。截止案發(fā)時,已透支信用卡本金19萬余元,利息、滯納金10萬余元。
2020年10 月9 日,平安區(qū)人民法院以信用卡詐騙罪,判處王某芳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3萬元。
警方提示
一是信用卡的主要作用是滿足消費者日常、高頻、小額的消費需求,但惡意透支信用卡是違法犯罪行為,廣大消費者在使用信用卡時,應理性消費。二是國家明確規(guī)定虛擬貨幣不具有法定貨幣地位,禁止金融機構開展和參與虛擬貨幣相關業(yè)務,清理取締境內虛擬貨幣交易和代幣發(fā)行融資平臺。同時,根據(jù)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發(fā)布的通知、公告,公民投資和交易虛擬貨幣不受法律保護。
2020年12 月,西寧市公安局城中分局經偵大隊破獲林某等人涉嫌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案。
經查,2014年以來,林某等人收購名酒包裝、標識,將普通白酒以次充好,加工、灌裝多種假冒品牌白酒向西寧市區(qū)及周邊省份多個煙酒銷售商鋪批發(fā)銷售,牟取非法利益,侵害消費者權益,涉案價值高達1.7億元。
2022年2 月,劉某某等10 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至三年六個月不等,其余18 人被判處緩刑,并處7萬元至80萬元不等罰金。
警方提示
“山寨”商品售價低廉,消費者難以從外觀鑒別真假,通過該案警示銷售商要堅決杜絕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行為,利用品牌效應和低價競爭非法獲取巨額利益,擾亂市場經濟秩序,侵犯商標權人和消費者合法權益必將承擔法律責任、付出慘痛代價。白酒真假關乎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提醒廣大消費者通過正規(guī)渠道購買所需商品,不要貪圖便宜,切實保護自身權益。
2020年8 月,西寧市湟源縣公安局經偵大隊破獲蘆某義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
經查,2015年至2019年12 月期間,犯罪嫌疑人蘆某義未經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jiān)會等相關金融監(jiān)管部門批準,以青海福果典當行湟源分公司名義,通過口口相傳、“拉人頭”等形式廣泛宣傳,以支付高額利息為誘餌,向社會不特定人群募集資金,并采用“拆東墻補西墻”方式,按照每月2% 至3% 的利率支付本息,相繼與劉某元、達某奎等41 人簽署借款合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1000余萬元。
2022年1 月27 日,湟源縣人民法院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蘆某義有期徒刑四年二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10萬元,責令退賠劉某元等33名被害人損失860余萬元。
警方提示
多數(shù)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犯罪活動都有注冊公司,但會隱瞞經營權限,以正規(guī)金融機構名義誤導群眾判斷,實際經營業(yè)務并不在登記注冊的經營范圍內。此外,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犯罪活動往往采取編造“致富”神話,以數(shù)倍于銀行的高利率為誘餌,采取“放長線釣大魚”“拆東墻補西墻”的方式,按約支付高額利息,堅定受害人投資信心后,再次誘使投資者繼續(xù)加大投資額度。該犯罪活動極具隱蔽性,只有當犯罪活動資金鏈出現(xiàn)問題,尋找各種借口拖延利息支付、拒絕投資者退回本金要求等損害后果發(fā)生時,人們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因此,警惕“外衣包裝”,有門面未必靠譜,切莫讓“經營表象”蒙蔽了雙眼;切勿輕信“高回報、無風險”,提高風險意識,樹立安全投資理念,拒絕高利誘惑;天上不會掉“餡餅”,一夜暴富是“陷阱”,時刻警惕守護“錢袋子”。
2019年8 月,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公安局經偵大隊破獲楊某成等人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案。
經查,2013年至2017年,犯罪嫌疑人楊某成、肖某萍、楊某英、楊某東、王某清5名傳銷組織骨干成員,在貴德縣開設香港六和健康養(yǎng)生會所,以出售六和健康保健品為名,通過現(xiàn)金返利、免費試吃、股票分紅等方式,要求參加者以1880 元至37600 元不等價格繳納費用或者購買商品、服務等方式獲得加入會所會員資格,發(fā)展社會不特定人員成為會員,并按照一定順序組成不同層級,直接或間接以發(fā)展人員的數(shù)量作為計酬或者返利的依據(jù),引誘參加者繼續(xù)發(fā)展他人加入,騙取財物,擾亂市場經濟秩序。至案發(fā)時,楊某成等人已發(fā)展下線層級8 級,會員243 人,以收取會員會費名義騙取資金300余萬元。
2021年8 月9 日,貴德縣人民法院以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判處楊某成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并處罰金0.8萬元;判處肖某萍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緩刑三年,并處罰金0.5萬元;判處楊某英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緩刑三年,并處罰金0.5萬元;判處楊某東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三年,并處罰金0.5萬元;王某清(另案處理)。
警方提示
以發(fā)展會員、加盟等名義要求繳納資金、購買產品、發(fā)展下線,并以下線所繳納的資金作為報酬、提成依據(jù)的,均屬傳銷活動行為,本質仍是以“拉人頭”方式騙取會員加入牟取非法利益。對“拉人頭、入會員”要提高警惕,謹防掉入傳銷陷阱。
2020年7 月,海北藏族自治州公安局經偵支隊破獲李某等人涉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fā)票案。
經查,2017年6 月至7 月期間,犯罪嫌疑人李某、李某某、蔣某某3 人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在海北州海晏縣注冊成立青海晏卿商貿有限公司、青海碰對商貿有限公司、青海雅淼商貿有限公司三家空殼公司,在沒有實際開展任何經營行為的情況下,虛開增值稅專用發(fā)票100余份,價稅合計1億余元,造成大量稅款損失。
2021年10 月11 日,海晏縣人民法院以虛開增值稅發(fā)票罪,判處李某有期徒刑十一年,并處罰金8萬元;判處李某某有期徒刑十年,并處罰金8萬元;判處蔣某某有期徒刑五年,并處罰金5萬元。
警方提示
利用國家稅收優(yōu)惠政策、注冊空殼公司在無真實貨物交易情況下對外虛開發(fā)票、倒賣發(fā)票是違法犯罪行為。提示企業(yè)在沒有真實業(yè)務往來的情況下對外或接受虛開發(fā)票,將涉嫌虛開發(fā)票犯罪;代賬公司、個人在沒有真實業(yè)務往來的情況下介紹他人開具發(fā)票,將涉嫌介紹他人虛開發(fā)票犯罪;外借身份證件,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注冊公司,可能用于實施虛開發(fā)票等涉稅犯罪活動。
2018年2 月,西寧市公安局經偵支隊破獲一起工程建設領域系列合同詐騙案。
經查,2015年5 月邢某勇成立青海智建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后未開發(fā)過任何房地產工程項目。2015年6 月至2017年10 月,邢某勇虛構其公司擁有位于西寧市海湖新區(qū)五四西路160 號“惠普家苑”“景翔家園”“御和家園”建設工程項目開發(fā)權,私刻公章偽造虛假的相關政府文件、土地批復文件和項目施工規(guī)劃圖紙,與被害人洽談過程中帶領被害人實地查看,謊稱空地即是將來項目所在用地。通過上述方式,邢某勇取得了被害人信任,多次與他人簽訂虛假的《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基礎土方開挖合同書》等,并按合同收取50萬元至300萬元不等的工程保證金,工程保證金并未用于項目前期準備,而是被邢某勇非法占有用來歸還個人債務。在約定的進場施工時間臨近時,邢某勇以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環(huán)湖賽等事由為借口,繼續(xù)拖延進場施工時間,直至案發(fā)邢某勇以此方式騙取7名被害人共793萬元的工程保證金。
2018年8 月17 日,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以合同詐騙罪,判處邢某勇有期徒刑十四年,并處罰金10萬元。
警方提示
涉及建設工程領域合同詐騙犯罪,由于隱蔽性強,涉案金額大,建工企業(yè)涉嫌犯罪或成為受害人,均會給企業(yè)帶來難以挽回的重大經濟損失及嚴重的信譽影響。建工企業(yè)應當加強企業(yè)內部管理,規(guī)范經營,誠實守信,對企業(yè)自身不具備履約能力或還未取得工程承建權情況下,不得簽署合同;在未得到項目審批,不具備發(fā)包工程的條件下,切勿貪圖利益而與他人簽署承包或分包合同,收取他人的保證金、好處費或其他費用。建工企業(yè)還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需查看驗證建設項目信息、政府立項批文,建設用地規(guī)劃許可證,土地使用權證,建設工程規(guī)劃許可證,設計文件等真實性,并核實建設單位準確信息,實地查看建設項目現(xiàn)場,審查項目發(fā)包人洽談人的代理身份和授權文件;支付與項目招標有關的費用應直接支付到招標單位的銀行賬戶等。
2019年11 月4 日,西寧市公安局經偵支隊破獲一起職務侵占案。
經查,2015年4 月林某良擔任青海華邦商貿有限公司西藏自治區(qū)林芝市米林縣派鎮(zhèn)大峽谷加油站站長。2017年林某良利用擔任加油站站長的職務便利,編制虛假的財務報表上報公司,謊報實際收入,繞過加油站財務室,私自將盈利款轉入自己控制的銀行卡,或者將公司收回的借款直接截留,通過上述方式,林某良先后侵占公司經營款共計396萬元并被其用于網(wǎng)絡賭博和個人揮霍。
2020年1 月14 日,西寧市城北區(qū)人民法院以職務侵占罪判處林某良有期徒刑六年。
警方提示
一是企業(yè)應制定嚴格規(guī)范的財務管理制度,安排專人負責財務監(jiān)督并定期開展檢查,杜絕員工利用公司財務管理制度松散,肆意妄為,利用職務便利侵占公司財物。二是企業(yè)應不斷完善管理制度,使企業(yè)的管理形成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真正做到以制度管人,堅決杜絕一言堂、一支筆現(xiàn)象。三是企業(yè)應加強對員工特別是重要崗位人員的監(jiān)督管理教育,密切關注員工思想動態(tài),促使員工自覺抵制各種不良風氣和行為,培養(yǎng)良好的從業(yè)道德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