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許林玉
弗蘭克·德雷克(Frank Drake)被譽為搜尋地外文明(SETI)之父,他在1960年首次嘗試探測來自地外生命的無線電通信,并花了數(shù)十年時間傳播搜尋地外文明的技術和理念。德雷克善于合作,樂于幫助他人研究高風險的課題,而他永遠也無法在有生之年見到這些課題的成果。他推動SETI實現(xiàn)了合法化,鼓勵人類解決終極問題:人類是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2022年9月,德雷克逝世,享年92歲。
1930年,德雷克出生于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小時候,他經常騎自行車去芝加哥科學與工業(yè)博物館。8歲時,他第一次對外星生命產生好奇心;在康奈爾大學選修天文學課程時,他又重新對此燃起了興趣。一天晚上,他在觀察木星時,不僅看到了這顆巨大的行星,還看到了環(huán)繞木星運行的衛(wèi)星。之后,他進入哈佛大學,攻讀射電天文學這一相對較新的領域的研究生。在那里,他對恒星的形成進行了研究,并首次觀測到土星發(fā)出的微波。
他曾經捕捉到來自昴宿星團疑似智慧生命的信號。實際上,那是來自人類科技的干擾,但這一經歷讓他癡迷不已。他說:“每當我想到一種儀器,我就會順便問自己,它能用來尋找生命嗎?答案總是否定的,直到我們發(fā)明了現(xiàn)代射電望遠鏡。”畢業(yè)后,德雷克進入當時新建造的美國國家射電天文臺工作,并且第一次見到了這種望遠鏡。當天文臺的鎮(zhèn)臺之寶還在建造時,在職科學家們就買回了一個26米的現(xiàn)成天線——塔特爾望遠鏡。德雷克用它詳細繪制了銀河中心的地圖,確定了金星的表面溫度,并證實了木星被輻射帶環(huán)繞。
德雷克認為該儀器也可以用于尋找生命,它可以探測到3秒差距外的類地文明。在天文臺負責人的支持下,德雷克設計了一項開創(chuàng)性的SETI實驗——奧茲瑪計劃——在兩顆類太陽恒星周圍尋找智慧生命的跡象。但兩個月后,奧茲瑪計劃無果而終。
然而,美國國家科學院在得知德雷克敢為天下先的消息后,邀請他在綠岸天文臺組織首屆SETI科學研討會。在這次活動中,他提出了德雷克方程,而大多數(shù)關于SETI的想法都帶有德雷克方程的印記。
接著他先是任職于位于加州帕薩迪納的噴氣推進實驗室,隨后到康奈爾大學擔任教授,再后來又成為波多黎各阿雷西博天文臺負責人。在那里,他繼續(xù)開展標準的射電天文學工作,包括關注脈沖星。但他一直對外星人感興趣。20世紀70年代初,他與天文學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共同設計了載有圖片信息的鍍金鋁板,將其安裝在先驅者10號和11號探測器上,發(fā)送給任何可能攔截它們的生物。1974年,他領導編寫了阿雷西博電文——一種向M13星團傳送地球信息的無線電通信信息。他還為1977年發(fā)射的旅行者號探測器監(jiān)制了一張金唱片,上面了記錄了人類的故事。
1984年,德雷克到加州大學圣克魯斯分校任教。他還曾任職于SETI協(xié)會,成為卡爾·薩根宇宙生命研究中心負責人,并出任董事會主席。
德雷克懷有遠大的抱負,但從不爭強好勝,也不刻意尋求關注。他為由自己的早期工作發(fā)展而來的SETI項目提供幫助,同時擔任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旨在尋找光學和近紅外脈沖的PANOSETI項目團隊成員,還是利用綠岸望遠鏡收集無線電數(shù)據(jù)的“突破聆聽”計劃咨詢委員會成員。
這些工作體現(xiàn)了德雷克參與低概率、高風險事件的意愿。他表示:“我喜歡探索和發(fā)現(xiàn)。在我看來,你能在宇宙中找到的最迷人、最有趣的東西不是另一類恒星或星系,而是另一種生命。”他向人類展示了SETI計劃的可行性和實用性,并坦然接受“最迷人的科學可能不會在一個人的有生之年產生成果”的觀點。
資料來源 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