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發(fā),伍 煒
(1.桂林理工大學,廣西桂林 541006;2.百色學院,廣西百色 533099)
政治工作“是紅軍的生命線”,此乃中共中央1932年7月在《給蘇區(qū)中央局及蘇區(qū)閩贛兩省委信》中作出的一個重要總結。[1]94這一“紅軍的生命線”無疑是人民軍隊不斷發(fā)展壯大的核心密碼。百色起義期間,鄧小平關于軍隊政治工作的實踐探索推動了紅七軍政治工作和部隊正規(guī)化建設,其成功經(jīng)驗豐富了中國共產(chǎn)黨軍隊政治工作思想。
鄧小平注意發(fā)揮政治工作對紅七軍建設的作用,強調(diào)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認真打牢“黨指揮槍”的基礎,以提高戰(zhàn)斗力為標準、強化戰(zhàn)斗精神培育。
宣傳工作要從實際出發(fā),適應時間、地點及革命任務的變化。鄧小平認為解決問題一定要能抓著當?shù)氐那樾?,開展政治工作也不例外。百色起義前夕,他到廣西工作,當時我黨在南寧僅能半公開地活動,在俞作柏、李明瑞軍隊建立秘密黨組織,“暫時利用他的線索去發(fā)動其下層群眾工作”[2]124。率部到達百色第二天,鄧小平立即召集黨的委員會議,做出“公開在部隊和群眾中宣傳我們黨的主張”“整頓、補充部隊”“組織和武裝群眾”等決定。[2]221百色起義成功后,紅七軍前委編制了《中國紅軍第七軍目前實施政綱》,紅七軍政治部編印了《我們的主張》《打倒國民黨》等材料,明確提出了推翻軍閥國民黨政府,建立工農(nóng)兵代表會議——蘇維埃政府等主張?!暗桨偕?,我們即公開堅決反國民黨,號召工農(nóng)兵組織政府,在十月革命紀念節(jié)那一天我們曾召集了盛大的紀念會。我們曾在這會中提出擁護蘇聯(lián)的口號,這是給反革命以很大的打擊?!盵2]117鄧小平還特別提出:“我們?yōu)槭裁床辉谀蠈巹樱且驗槲覀兊牧α窟€未準備好,且群眾也沒有起來……將來前途是很可樂觀的”[2]1171930年9月,基于“中國革命高潮日益逼近”的認知,前委六號通告再次對紅七軍提出:“擴大黨的政綱、反軍閥混戰(zhàn)的宣傳,要在一切機會、一切集會中,有計劃的來實現(xiàn)這一工作?!盵2]188
組織工作要有利于部隊的改造。鄧小平認為紅七軍有兩個方面亟須改造:“七軍的基礎是,一部分是轉變過來的舊軍隊,一部分是斗爭未深入的農(nóng)民,這便是便利于立三路線發(fā)展之基礎。”[2]20因此,一方面要加強政治工作以改變舊式軍隊的習氣、作風,另一方面要加強政治文化訓練以啟發(fā)出身農(nóng)民的士兵之階級意識。紅七軍前委第二號通告強調(diào):健全黨的組織工作與紅七軍的前途“有莫大的關系”,各級黨部要按“確定黨組織系統(tǒng)”“注意中心工作”“健全支部生活”等12個“組織工作大綱”,以最大的努力來執(zhí)行。[2]73-76鄧小平還認為:紅七軍設營級黨委“就目前我們那邊的情形看來”很有必要;紅七軍成立之初實行薪餉制,“我們在初轉變時,還不是立即廢除”;受客觀條件制約并有利于部隊建設,“軍隊中差不多所有的工作都是自上而下的執(zhí)行”,“如我們的軍隊在未轉變前在南寧無餉如我們也自下而上的發(fā)動斗爭,這根本是自己拆自己的爛污”。[2]122-123
政治工作要打牢官兵聽黨指揮的思想基礎?!皬呐f式軍隊轉變成為新型的革命軍隊,必須提高廣大戰(zhàn)士的革命覺悟?!盵2]225在前委看來,政治工作有助于提高官兵聽黨指揮的自覺性。鄧小平所提到的“紅軍轉變前的準備工作”中,就有“開設政治軍事短期訓練班”“加緊了軍中政治工作”“召集下級軍官會議討論政治行動問題”等重要方面;在提到“前委今后的工作”時,也把“擴大宣傳”“加緊黨內(nèi)教育工作”等作為重要方面來強調(diào)。[2]114-115陳豪人認為部隊到達右江地區(qū)后的政治工作更顯成效:“在這一時期中,我們?yōu)橐〉萌罕娭?,宣布了取消二三十種苛捐雜稅,影響頗好。我們并在報紙上公開提出擁護蘇聯(lián)、反對軍閥混戰(zhàn)、擁護紅軍、反對國民黨種種宣傳,一般群眾及士兵的心理為之一變,對于國民黨留下的心理漸次銷蝕了?!瑫r在黨內(nèi)開設培訓部,更確定了同志的觀念,黨內(nèi)更一致的熱烈于轉變工作,轉變到了成熟的時期了?!盵2]194
政治工作要有助于提高各級黨部領導軍隊的能力。為實現(xiàn)黨“加強對于紅軍之領導”,二號通告指出健全黨的組織系統(tǒng)的迫切性,要求“各級黨部以最大的努力來執(zhí)行,以最大力量來注意黨的組織問題”[2]73。一是要健全軍隊中黨的組織系統(tǒng)。鄧小平指出“軍中黨的組織系統(tǒng),前委以下分隊委、營委、連支、小組”[2]113,它們都是完成黨的政治任務、實現(xiàn)黨加強對于紅軍之領導的支點,必須高度重視它們的建設問題。百色起義期間,前委通過舉行兩次部隊黨的代表大會及多次整編活動,改選或充實了前委領導班子,各級黨的組織系統(tǒng)也得到不斷完善,黨的工作也建立了相當基礎。二是要培養(yǎng)骨干分子。軍隊黨的組織系統(tǒng)健全之后,干部的素質(zhì)就會成為決定因素。二號通告列出若干培訓骨干分子的具體要求:“開辦中堅同志訓練班,在短期內(nèi)施以基本理論之訓練”“指導機關須經(jīng)常與中堅同志談話,分配以工作,特別注意檢查之”“多提拔中堅同志入各種公開團體中……工作,并告以工作方法,在工作中訓練之”。[2]74
部隊的革命化改造必須緊盯戰(zhàn)斗力標準。鄧小平認為“紅軍本身的情緒非常之好,戰(zhàn)斗力亦甚強,在隆安作戰(zhàn)中充分表現(xiàn)出來”[2]6,但這支隊伍需完成革命化改造,尤其要重視“在成分上改造”。陳豪人也認為“改造士兵成分(增加大批農(nóng)民入軍隊中)”是我黨掌握廣西警備第四大隊的策略之一。[2]191改造士兵成分就會涉及如何看待老兵(原第四大隊的官兵)問題。1930年1月,針對“紅軍的本身應注意改善其成分,一定要注意新兵的工作,漸次淘汰無用的老兵”[2]121等模糊觀點,鄧小平在《對廣西紅軍工作布置的討論》中做了“說明”:“改造紅軍當然成為最重要的任務,我們?yōu)橐3治覀兊膽?zhàn)斗力,也要使這個任務能夠完成。老兵為要保全目前的實力,尚不能完全淘汰,還需要分到新兵隊伍中去訓練新兵,當然其十分不可靠的不可訓練的,應該撤裁?!盵2]123-124
部隊的思想宣傳必須強化戰(zhàn)斗精神培育。前委組織編制的宣傳材料很多含有“團結就是力量”的精神倡導。《工農(nóng)兵識字課本》就發(fā)出了這樣的號召:“要解除痛苦,必須聯(lián)合做革命”“工農(nóng)兵同志們!團結,前進,向著敵人去拼命”等;課本還指出:“只有工農(nóng)兵大聯(lián)合,形成偉大的力量,才能推翻一切統(tǒng)治階級的政權,打斷他們的生命?!盵3]136-142前委在進行紀律教育時,也十分注意戰(zhàn)斗精神的培育?!都t軍紀律歌》提出:“為要發(fā)揚紅軍的強威,一切行動聽指揮,上級的命令下級要服從,不論官兵不得違背”“無論戰(zhàn)爭時平時與行軍,愛護群眾保護工農(nóng),力量真正強大打得敵人怕,中國革命才得成功”。[3]151-152《工農(nóng)兵識字課本》也提出紀律教育問題,如:“紅軍要有很好的軍事政治訓練和嚴格的紀律,戰(zhàn)斗力很強,才不致侵犯群眾的利益。”[3]146張云逸后來回憶:“我們部隊里的黨員,雖然有些是外省來的,有些是廣西地方上來的,還有大部分是在部隊中新發(fā)展的,但是大家非常團結,革命熱情很高,都能自覺地服從組織的決定?!盵2]224
依照中央軍委關于政治工作的內(nèi)容“一定要從士兵群眾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到他現(xiàn)在所負擔的任務”的要求[2]133,并緊密結合廣西紅軍的斗爭實際,鄧小平十分強調(diào)政治工作內(nèi)容的先進性、針對性,通過政治工作對廣大官兵灌輸馬克思列寧主義,筑牢官兵理想信念,提升官兵思想境界。
要重視對部隊官兵灌輸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理論。鄧小平在《對廣西紅軍工作布置的討論》中指出:“組織宣傳隊”“開設政治軍事短期訓練班”“加緊了軍中政治工作特別定期與士兵談話、集合報告”等,是“轉變”準備時期較有成效的策略。[2]115在紅七軍成立后不久,二號通告提出了更為明確的要求:在“創(chuàng)造干部分子”時要“短期內(nèi)施以基本理論之訓練”,為“健全支部生活”各支部小組會議要“多討論黨的基本理論問題”。[2]74有紅軍戰(zhàn)士回憶:“早在紅七軍成立后不久,鄧小平和張云逸就非常重視部隊干部的培養(yǎng)和人民軍隊的建設,軍部和各縱隊都先后舉辦了教導隊或培訓班?!盵2]262當時,紅七軍領導成員經(jīng)常抽空給各種培訓班上課,加深戰(zhàn)士對黨的革命理論與革命主張的認識。1930年7至8月,紅七軍集中在恩隆縣平馬鎮(zhèn)進行整訓,其間鄧小平每隔幾天就給戰(zhàn)士上一次政治課,“講授的內(nèi)容有工農(nóng)民主政權問題、土地革命、武裝斗爭、帝國主義等”[2]262。
要對部隊官兵全面灌輸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理論。從現(xiàn)存有關紅七軍的教學筆記中,可窺見與當時“基本理論之訓練”相關的主要課程。如開設“革命常識問答”,是為了幫助官兵增加社會主義常識、政黨基本知識等;開設“經(jīng)濟教授提綱”,是為了幫助官兵弄清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的基本概念;開設“政治常識問答題”,是為了幫助官兵弄清楚中國共產(chǎn)黨的使命、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的科學內(nèi)涵等。《工農(nóng)兵識字課本》第二冊第三課是“革命”、第四課是“工農(nóng)兵大聯(lián)合”、第八課是“帝國主義”、第十課是“共產(chǎn)主義”等,可見它不僅是工農(nóng)兵通用的識字工具,也是紅七軍開展“基本理論之訓練”的重要載體。[3]141-144
紅軍戰(zhàn)士要樹立革命必勝信念?!吨袊t軍第七軍目前實施政綱》明確指出了紅七軍的奮斗目標,如“擴大反帝運動用民眾革命力量驅(qū)逐帝國主義出華、取消帝國主義在華一切特權”“推翻軍閥國民黨政府,建立工農(nóng)兵代表會議——蘇維埃政府”“推翻鄉(xiāng)村豪紳地主的統(tǒng)治,鄉(xiāng)村政權交鄉(xiāng)村蘇維?!薄澳信降取薄皩嵭衅矫窠逃l(fā)展識字運動”等。[2]67這些主張體現(xiàn)中國共產(chǎn)黨在民主革命中的最低綱領。但是,囿于“谷米的出產(chǎn)還不夠吃”“經(jīng)濟流通是較各省困難”等實際困難,以及號稱“鋼軍”的新桂系軍隊和民團的不?!皣恕保趶V西及右江地區(qū)完全實現(xiàn)這個奮斗目標是很不容易的,因此鄧小平特別強調(diào)“還需得到我們艱苦的斗爭”。[2]115-116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要求紅七軍官兵必須具備必勝的堅定信念和艱苦奮斗的精神,正如《工農(nóng)兵識字課本》所說的:“革命是為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的,所以革命必然達到最后的勝利。”[3]142正因為官兵樹立了堅定信念,才完成了百色城保衛(wèi)戰(zhàn),與桂軍激戰(zhàn)隆安、平馬和亭泗,主動出擊黔桂邊,經(jīng)歷“小長征”后與中央紅軍會師,盡管付出巨大犧牲但為革命保存了基本力量;留守根據(jù)地的紅二十一師官兵,頑強地開展了三次反“圍剿”,最后在黃松堅、黃舉平等帶領下實現(xiàn)了“右江紅旗不倒”。
共產(chǎn)黨員要樹立不怕犧牲精神?!豆まr(nóng)兵識字課本》要求:“很忠誠、很勇敢、有階級覺悟、能夠犧牲一切決心革命的份子,才能加入共產(chǎn)黨?!盵3]145鄧小平在蘇聯(lián)中山大學寫的自傳道出初心:“我來莫的時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堅決地把我的身子交給我們的黨,交給本階級。從此以后,我愿意絕對地受黨的訓練,聽黨的指揮,始終為無產(chǎn)階級的利益而爭斗。”[4]19他在百色起義中很好地踐行了這一諾言。韋拔群用“快樂事業(yè),莫如革命”自我激勵,“以他的一生獻給了黨和人民解放的事業(yè),最后獻出了他的生命”。[5]55李明瑞在決定參加革命時明確表態(tài):“為了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我心甘情愿和大家同甘共苦,我決不愿當國民黨的高官,享受厚祿?!盵6]33黃治峰于1932年犧牲在敵人的屠刀下,但其獻身精神永存人間:“男兒立志出鄉(xiāng)關,報答國家那肯還,埋骨豈須桑梓地,人生到處有青山?!盵5]186總之,紅七軍廣大黨員沖鋒在前、勇于犧牲,正如鄧小平在《七軍工作報告》所提到的:“前后發(fā)展同志雖不少,但每次作戰(zhàn)死傷的大半是同志?!盵2]14
紅七軍官兵要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盀槿嗣窈煤霉ぷ鳌盵2]342,這是鄧小平在百色起義中倡導的原則,用于激勵廣大官兵?!豆まr(nóng)兵識字課本》對此從多方面給予強調(diào),一是強調(diào)軍隊的紅色本質(zhì),如強調(diào)“紅軍是代表工農(nóng)勞苦群眾謀利益的軍隊,他的任務是打倒一切壓迫階級,完成中國革命,求得被壓迫階級解放”;二是提出軍隊要嚴格遵守群眾紀律,如要求“游擊戰(zhàn)爭中,要處處站在群眾的利益上解決一切問題,不可絲毫侵犯群眾的利益”。[3]146-150《中國紅軍第七軍目前實施政綱》除了強調(diào)“推翻軍閥國民黨政府,建立工農(nóng)兵代表會議——蘇維埃政府”,也提出實現(xiàn)工農(nóng)兵利益的具體措施:“實行減少工人工作時間,增加工資,并制定勞動保護法”“沒收一切地主階級土地歸鄉(xiāng)蘇維埃,分給農(nóng)民,凡沒收之土地不準買賣”“改良士兵生活,官兵待遇平等”。[2]67李明瑞認為自己參加革命“不是做官,而是替人民打工”。[5]37韋拔群則經(jīng)常用“我為人民晝夜走,請你在家多操勞”勸慰妻子。這些話語突出彰顯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情操。
紅七軍官兵要增強無私奉獻的精神。鄧小平曾指出:“為了國家和集體的利益,為了人民大眾的利益,一切有革命覺悟的先進分子必要時都應當犧牲自己的利益”。[7]337這種奉獻思想形成于他的早期革命斗爭實踐?!吨袊t軍第七軍目前實施政綱》多次使用作為集體概念的“蘇維埃”,突出了對整體觀念、集體利益的倡導,如“鄉(xiāng)村政權交鄉(xiāng)村蘇維?!薄皼]收一切地主階級土地歸鄉(xiāng)蘇維?!薄皼]收反革命的財產(chǎn),交蘇維埃政府處理”等。韋拔群當年對即將北上的本地官兵的一席話,很好地詮釋了什么是“顧全大局”:“我們是共產(chǎn)黨領導的隊伍,要無條件地執(zhí)行黨交給的一切任務;我們是工農(nóng)紅軍,要無條件地為工農(nóng)利益去戰(zhàn)斗。我們的目的是解放全人類,革命者處處是家鄉(xiāng)?,F(xiàn)在你們是勝利地離開家鄉(xiāng),將來必定還會勝利地回到家鄉(xiāng)來?!盵8]同樣在紅軍主力北上遠征前夕,黃治峰在回老家提取一筆軍費時,嚴肅地對認為應留下一些貼補家用的堂哥說:“這是紅七軍的軍餉,一個銅板也不能動!”[5]189百色起義期間,這種“舍小家、顧大家”例子在廣大官兵中真是不勝枚舉。
鄧小平在推動紅七軍政治工作的過程中,既高度重視灌輸先進內(nèi)容,也十分重視健全組織系統(tǒng)、構筑平臺以及改進方式等,為紅七軍更好開展政治工作,提供良好的條件和具體方法。
必須重視健全政治工作的專門機構。借鑒井岡山紅軍經(jīng)驗與根據(jù)中央指示精神,紅七軍前委對建設政治工作機構的認識十分到位并注意落到實處?!豆まr(nóng)兵識字課本》強調(diào):“紅軍中的各級政治委員,就是共產(chǎn)黨派的代表。中國革命一定要在共產(chǎn)黨領導之下,才能得到勝利?!盵3]145我黨率部隊到達右江地區(qū)不久,“當時對于士兵政治教育亦曾有積極之工作,第四大隊隊部之內(nèi)設有政治委員會,為政治工作最高機關”[2]193。百色起義成功舉行后,廣西前敵委員會改成紅七軍前敵委員會。從鄧小平的相關總結來看,“前委成立時已將工作大綱議定”,此大綱把政治工作機構列入“軍中黨的最高組織系統(tǒng)”,并明確指出“政治部分軍政治部、縱隊政治部,團營連各設政治委員,另在各連營設兵委其職權為管理士兵的生活秩序”。[2]113當然,隨著戰(zhàn)事擴大和“干部同志死傷”增加,導致“政治工作干部甚少,政治部組織不健全。……因人才之缺乏,無法將政治委員制度普遍的建立起來”。[2]211因此在二號通告中,當前委指出使紅軍黨部的組織工作健全起來“實為目前嚴重的問題”時,也包含著對完善政治部組織、政治委員制度等的思考。
應該發(fā)揮士兵委員會的政治教育功能。中共中央在《給廣東省委轉七軍前委的指示》要求:“軍隊營連均應有士兵委員會的組織,這個組織的系統(tǒng),系隸屬于軍中政治工作系統(tǒng)之下。”[2]157按照中共中央這一指示以及“朱毛紅軍的經(jīng)驗”,紅七軍各營連基本都建立士兵委員會的組織。在紅七軍前委看來,士兵委員會是人民軍隊獨有的,是實行“官兵平等”“民主管理”的需要。《工農(nóng)兵識字課本》第二冊第十五課是“士兵委員會”,其中有這樣的認識:“士兵委員會是士兵自己的組織”“只有工農(nóng)兵自己的紅軍,才有士兵委員會”;該教材還明確指出了士兵委員會的政治教育功能,如“幫助教育官兵,大家都有很好的政治覺悟”“是教育群眾”等。[3]1471930年6月,在紅七軍集中平馬、田州、東蘭整訓期間,前委對士兵委員會制度進行了完善;1930年10月,中共紅七軍第一次代表大會還決定增設軍部的士兵委員會,由陳豪人兼任書記。這些無疑都有助于健全“軍中政治工作系統(tǒng)”。
政治工作離不開各種培訓平臺。我黨在紅七軍“轉變”前的準備階段,就十分重視教導隊、訓練所、宣傳隊的作用。鄧小平在《對廣西紅軍工作布置的討論》提到:“紅軍轉變前的準備工作——這種準備工作的開始……第八,組織宣傳隊——這個特別組織的宣傳隊就是準備分配到各連組織宣傳隊的基礎;……第十,開設政治軍事短期訓練班;……第十六,把原來的舊教導隊曾遣散到農(nóng)村去的設法收攏來,為改編新教導隊;……”。[2]114-115在紅七軍成立之后,前委更重視強調(diào)教導隊、干部訓練所的作用。二號通告要求“在軍隊中須特別注意教導隊、訓練所及老兵隊伍中組織之工作”“平馬、百色、東蘭即開辦中堅同志訓練班,在短期內(nèi)施以基本理論之訓練”。[2]74關于組織宣傳隊開展政治宣傳的做法,紅七軍成立后也較多使用。據(jù)《在紅七軍軍部教導隊里》作者回憶:“在學習期間,我們還組織宣傳隊,敲鑼打鼓,到圩場進行革命宣傳,發(fā)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擴大紅軍,鞏固紅色革命政權?!谛麄鬟^程中,自己也受到很大的鍛煉、教育和提高?!盵2]263
政治工作要依托各種宣傳資料開展。在紅七軍成立前后的部隊建設中,前委都充分認識到各種宣傳資料在政治宣傳、干部培訓中的重要作用,積極創(chuàng)辦報刊、編制教材和發(fā)行各種小冊子,加強革命宣傳。鄧小平在《對廣西紅軍工作布置的討論》提到:“紅軍轉變前的準備工作——……第九,發(fā)行士兵之友,右江日報以及各種小冊子標語……”[2]114-115一是創(chuàng)辦了一些重要報刊,如1929年10月初進駐左右江地區(qū)的起義部隊,創(chuàng)辦了《右江日報》和《群眾報》(龍州起義后改名《工農(nóng)兵》報),它們是最早創(chuàng)辦的紅軍報紙。[9]紅七軍進入贛南中央蘇區(qū)后,政治部創(chuàng)辦《火爐》雜志;1931年底,陳洪濤在東蘭西山創(chuàng)辦《紅旗報》,主要介紹中央蘇區(qū)紅軍的消息。二是編制了一些培訓教材或教學資料,主要有《工農(nóng)兵識字課本》(第一、第二冊)、《教學筆記》(《革命常識問題》《經(jīng)濟教授提綱》《政治常識問答題(黨員須知)》)以及《政治討論提綱與政治名詞解釋》等。又如,鄧小平率部隊到達百色城后,立即指示袁任遠等組織翻印中共六大文件、“十大綱領”等,在部隊進行散發(fā)宣傳;韋拔群等在開辦東蘭農(nóng)講所的時候,翻印不少從廣州農(nóng)講所拿回的教材,如《社會發(fā)展史》《俄國革命史》《政治經(jīng)濟學概要》《軍訓知識》等。三是編制和發(fā)行了一些宣傳小冊子,如1929年12月紅七軍政治部組織編寫的《工農(nóng)兵叢書》,叢書包括《打倒國民黨》《土地革命》等,用于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各種罪行。
政治工作的方法要形象多樣。鄧小平在總結紅七軍“政治工作仍有很多缺點”時,認為“工作方式不夠更是主要原因”。[2]20基于這種認識,前委強調(diào)政治工作要有豐富多樣的方式方法。比如,“紅軍轉變前的準備工作”中就包含形式多樣的政治工作:“……第十一,加緊了軍中政治工作特別定期與士兵談話、集合報告等;……第十八,開官兵講演會,提出中心問題以發(fā)動士兵的自動講演能力;第十九,召集下級軍官會議討論政治行動問題;……”[2]114-115前委還認識到,面對舊軍隊官兵、右江各族子弟的不同情況,必須有不同的政治工作方法?!镀哕姽ぷ骺倛蟾妗吩谡劦健爱敃r對于士兵政治教育亦曾有積極之工作”時,列舉了很多有效的政治工作方法:“每周上政治講堂一小時至二小時,則舉行個別談話,舉行士兵會,唱革命歌曲,娛樂游戲,及率士兵到街道上、農(nóng)村中向工農(nóng)宣傳等等?!盵2]193紅七軍成立后,前委很重視發(fā)揮這些生動方法的作用。據(jù)《在紅七軍軍部教導隊里》的作者回憶:鄧小平在給教導隊授課時“能夠照顧到學員的不同文化程度,深入淺出,講得形象、生動、通俗易懂,密切聯(lián)系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2]262。
政治工作的方法要貼近生活。政治工作以士兵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才更容易走進士兵群眾的心里。鄧小平在《對廣西紅軍工作布置的討論》指出:要擴大我們黨的宣傳必須正視“人才上和材料供給上”多方面的實際,總之“一定要能抓著當?shù)氐那樾巍薄2]124比如,紅七軍政治工作注意在方法上貼近生活,經(jīng)常“采用右江地區(qū)群眾喜聞樂見的山歌、粵曲、白話戲等形式,促進宣傳鼓動工作蓬勃有效地開展”[10]。又如,前委參照井岡山紅軍的“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編制了《紅軍紀律歌》。歌曲要求“紅軍紀律十分嚴明”,“愛護群眾保衛(wèi)工農(nóng),力量真強大打得敵人怕,中國革命才得成功?!薄杜Ω锩琛芬蠹t七軍官兵“忘死滅敵人”“勇往向前進”“個個肯犧牲”。這些歌曲在紅七軍官兵中廣為傳唱,有力地促進了政治工作順利開展。[3]15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