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鑫宇
人的成長與進步,不僅發(fā)生在實現(xiàn)目標、取得成就的過程中,也發(fā)生在面對失敗、遭遇挫折的經歷里。
每到年初,都有一種“時令特產”會在網上大量產出,那就是高高立起的“flag”。辭舊迎新之際,往往是人們最斗志昂揚,也最喜歡訂立目標的時候。許多年輕網友,都會在年初高調發(fā)布自己的“年度規(guī)劃”,為新年開一個氣勢十足的頭。
每個人的計劃和目標或許各有各的不同,但在決心與氣魄上,誰都不愿意輸給別人,其立誓的方式也因此大同小異?!敖衲暌欢ㄈ佳胁幻~”“每個月存不到2000元錢就剁手”“不減20斤不換頭像”……一時間,類似的豪言壯語在朋友圈中隨處可見,仿佛所有人都在搶著立“flag”,讓人感受到一派熱火朝天的喧鬧景象。
然而,只要把日歷稍微往前翻上幾天,翻回剛剛過去的年末,便會發(fā)現(xiàn),許多忙著制訂新目標的人,才經歷過去年目標沒能完成的“打臉現(xiàn)場”。這些難以回收的“flag”,就像一根根針,尷尬地刺痛著當時立下誓言的人。對此,有的當事人強作鎮(zhèn)定,堅稱失敗只是暫時的,自己早晚能讓目標實現(xiàn);也有當事人捶胸頓足,恨不得“穿越”回去,把意志不夠堅定的自己捶打一頓。不過,不論以何種態(tài)度面對過去的失敗,大家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一過年關,立刻“失憶”,仿佛今年的自己和去年的自己沒有任何關系,然后又開始設定目標,開啟新一年的周期。
有趣的是,在時間上,年末與年初既是“頭與尾”的關系,也是“背靠背”的關系。然而,在主觀感受上,社會卻往往會賦予兩者截然不同的情緒背景。年初那昂揚向上的氛圍,讓人覺得自己渾身是勁,充滿探索人生未知可能的動力;年末的“總結感”,則有一股強大的壓迫力,讓人不由得焦慮自己的現(xiàn)狀與目標。
在自然界,時間的流逝是平等的,并不存在“年關”這樣的特殊節(jié)點。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創(chuàng)造了歷法,才為不同的時間點賦予了不同的意義。從這個角度看,不論是年末縈繞在人們心頭的“目標焦慮”,還是新年過后狂立“flag”的自信和灑脫,都是人為建構的情緒,自有其功能與意義。
對于這種看似“兩極反轉”的情緒變化,我們不用急著自我否定,更不必去嘲笑別人。即便一個人沒能實現(xiàn)之前定下的目標,甚至在渾渾噩噩中虛度了時光,他也同樣擁有“如今邁步從頭越”的資格與權利。
人的成長與進步,不僅發(fā)生在實現(xiàn)目標、取得成就的過程中,也發(fā)生在面對失敗、遭遇挫折的經歷里。對失敗和挫折的反思,不一定要表現(xiàn)為垂頭喪氣。把改變的決心包裹在新目標中,同樣是一種讓“舊我”蛻變?yōu)椤靶挛摇钡姆绞健?/p>
一方面,“年關”的存在,以一種具有儀式感的方式提醒著我們是時候檢查一下階段性成果,評估一下自己的現(xiàn)狀了。另一方面,“年關”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卸下歷史負擔,從而“輕裝上陣”繼續(xù)努力的機會。面對過去的遺憾,我們當然要有所反思、設法做出改變。但是,不論是否有過遺憾,我們都可以昂首挺胸,帶著斗志走向人生的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