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鷹 孫婷婷 蔡 滿
(長春理工大學 吉林 長春 130022)
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的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春孕育無限希望,青年創(chuàng)造美好明天。一個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興旺發(fā)達?!盵1]這是總結我們黨百年奮斗經驗得出的歷史性認識,廣大青年在黨的領導下,成為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運動中的生力軍,中國青年運動也呈現(xiàn)出逐步上升的趨勢。延安時期的青年運動對全國范圍的青年運動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深刻總結延安時期青年運動的歷史經驗,能為新時代中國青年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重要借鑒。
毛澤東指出,“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他們最肯學習,最少保守思想”[2],但“青年同志的自然的缺點是缺乏經驗”[3]。由于社會閱歷相對不足,青年比較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因而,黨加強對青年的引導和教育有其必然性,延安青年運動便是在黨的正確領導下蓬勃發(fā)展起來的。
黨為延安青年運動指明了正確的政治方向。1935年華北事變發(fā)生后,剛剛在陜北落腳的中共中央密切關注局勢的發(fā)展。國民黨當局卻在此時公然拋棄民族大義,對青年學生的愛國運動進行殘酷鎮(zhèn)壓,還對青年學生進行了長達八年的反共教育?!栋艘恍浴钒l(fā)表后,在紅軍的有力配合下,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地下黨的直接領導下,青年學生踴躍走上街頭,“一二·九”運動轟轟烈烈地爆發(fā)了。正是因為青年學生了解正確的政治方向是什么,所以才能毫無保留地投身于這場偉大的運動之中。但這僅僅是一個起點,使青年們真正明白共產黨堅定的抗日信念并堅持下去才是最終目的。為此,中共中央做出《關于青年工作的決定》,決定改造共青團,建立青年救國會,要求采取青年的、群眾的、民主的、公開的工作方式,逐步提高青年覺悟,使廣大青年走上革命道路。1935年12月,共青團根據(jù)黨中央決定發(fā)表的《為抗日救國告全國各校學生和各界青年同胞宣言》指出:“一切愛國青年,相信共產主義的也好,不相信共產主義的也好,只要愿意抗日救國的,就可以加入我們的抗日救國青年團。”[4]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延安青年運動站在陜北青年運動的歷史基石上,肩負著新的任務,以新的姿態(tài)更猛烈地發(fā)展起來。
黨為延安青年運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青年行為往往有著自發(fā)性、零散性等特征,這些特征導致青年運動無法產生較強的社會效應,青年運動要想迸發(fā)出磅礴之力,就必然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有科學理論指導的政治力量來領導和推動。在中國,這個政治力量只能是中國共產黨。早在中國共產黨建立之初,黨制定的民主革命綱領就明確提出要重視并組織青年運動。1921年發(fā)布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局通告》中提到各地黨組織對青年團的組織工作要“依章從速進行”。延安時期,為了引導廣大青年踴躍投身于愛國革命事業(yè),首先,中國共產黨先后成立了西北青年救國聯(lián)合會、青年救國團、青年抗日先鋒隊等青年抗日救國組織。在黨的領導下,他們制定青年運動綱領,確定西北青年運動的旗幟是抗日救國,指明青年救國會的任務是為著中華全民族的團結統(tǒng)一而奮斗,并強調基層以組織俱樂部、自衛(wèi)隊小組、游擊小組、識字小組等為主要形式開展青年運動。其次,成立各類青年培訓學校,如陜北公學、抗日軍政大學、戰(zhàn)時青年訓練班,為培訓全國各地而來的愛國青年發(fā)揮作用。三個學校在全面抗戰(zhàn)開始的兩年間,共招收學生37662人,其中外地的愛國志士青年就有34085人之多。[5]25他們雖來自五湖四海,但為了一個共同的奮斗目標走到了一起,在延安這個蓬勃向上的大環(huán)境中接受黨的組織領導,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最后,組建各級學聯(lián),配合青救會與干部學校完成組織青年、教育青年的工作。一批批愛國青年在延安各個干部學校組織學生聯(lián)合會,發(fā)揮延安青年在全國青年運動中的帶頭作用。各類組織為延安青年運動做了干部上的充分準備。1940年后,在中共中央的推動下,邊區(qū)青年運動進一步發(fā)展起來。
在黨的領導下,在延安青年運動的示范下,山東、北平等地的青年運動如火如荼地發(fā)展起來。青年成為抗日武裝的主要力量,他們建立起黨的各級機構,領導人民進行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鼓舞了根據(jù)地軍民的抗戰(zhàn)熱情。中國共產黨也在一次次實際行動中糾正青年運動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錯誤和不足,使青年運動健康發(fā)展起來。延安青年運動的實踐經驗表明,青年運動的開展,尤其是青年思想的健康成長離不開黨的正確領導?!爸袊伯a黨是領導我們事業(yè)的核心力量”[1],自成立以來,始終關注著青年群體的成長和發(fā)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盵6]青年只有在黨的正確領導下,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才能為祖國和人民建功立業(yè),使自己大有作為、大有可為。
“延安的青年運動的方向,就是全國青年運動的方向,為什么?因為他們的政治方向是正確的?!盵7]568當時,延安學校的教育方針主要強調兩點:一是抗日救國,爭取民族解放,教育青年要怎么抗戰(zhàn)、為什么日本帝國主義一定能被打倒。二是抗戰(zhàn)建國,爭取社會解放,教育青年樹立共產主義信念。明確了這兩點,教育青年工作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在日常學習中,中國共產黨通過報刊宣傳、理論授課和實踐鍛煉等方式對青年進行革命教育,使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使延安青年運動獲得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
早在“團一大”前后,中國共產黨人就先后創(chuàng)辦了《先驅》《少年中國》等通俗的革命讀物來教育和引導青年。延安時期,起到黨對青年說話作用的《中國青年》一經復刊,毛澤東、周恩來等革命家便為其寫了多篇文章對青年進行勉勵教育。延安青年占盡地利,最先得到黨的熏陶和教育,因而更加團結、堅定地加入全民抗戰(zhàn)中?!督夥湃請蟆贰堆哟笸ㄓ崱返葧r常發(fā)表與青年思想動態(tài)密切相關的文章,如1942年9月第四期發(fā)表一名非黨青年的自我反省材料《我對黨的了解》,以前他認為黨只是少數(shù)英雄的集團,但經過整風之后,他認識到要將個別同志的缺點與黨的主張分開來看,應該站在愛護同志、愛護黨的立場上,對其加以幫助。如此實例,在參與延安整風的各界青年中不勝枚舉。這些報紙雜志遵照黨的指示,根據(jù)青年的特點,對廣大青年進行了強有力的政治動員,使其了解抗日戰(zhàn)爭的政治目的,進而推動抗戰(zhàn)勝利的進程。
“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于沒有靈魂?!盵8]正確的政治觀點就是一個正確的政治方向,能夠將青年引入正確的道路。為此,黨在紅軍大學、列寧學校思想教育經驗的基礎上,在延安開始大規(guī)模創(chuàng)辦黨校和訓練班。延安學校的課程主要分為四大類:一是社會科學概論,主要包括社會發(fā)展史、辯證唯物主義等知識,使學生明確當前社會的主要問題;二是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講授在實踐中如何獨立自主,又如何既斗爭又團結,是學習中的重點;三是游擊戰(zhàn)爭,游擊戰(zhàn)運用得好便會收到奇效;四是民主運動,使青年們懂得如何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建立政權、建立武裝,減租減息,等等。理論學習之余,面對延安艱苦的學習、生活條件,來到這里學習的青年一切靠自己動手,開荒種糧、種菜、挖窯洞、織土布、蓋校舍。經過半月的勞動突擊,抗大的學員們開挖出175孔窯洞和一條長達3000米的“抗大公路”。[5]38青年們一邊學習,一邊進行勞動生產,不僅掌握了科學理論知識,而且在實踐中把自己鍛煉成會勞動、能打仗的革命戰(zhàn)士。
通過這種理論引導、實踐鍛煉的教育方式,黨很快培養(yǎng)了一大批具有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無產階級戰(zhàn)士。他們在學校接受理論教育后,又積極投身于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在實踐中鍛煉自己。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全黨要關心和愛護青年,為他們實現(xiàn)人生出彩搭建舞臺”[9]。在新時代,只有將黨重視青年特點開展工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繼承好、發(fā)展好,才能凝聚青年力量,培養(yǎng)好青年。
近代中國國情和青年群體的自身屬性決定了知識青年不可避免地存在著思想上的弱點,那就是革命立場不堅定。盡管他們的革命熱情高漲,但是對于朝什么方向、走什么路并不明確,甚至會站到人民的對立面上去。基于此,毛澤東在《青年運動的方向》的演講中指出,“全國知識青年和學生青年一定要和廣大的工農群眾結合在一塊,和他們變成一體,才能形成一支強有力的軍隊”[7]566。毛澤東號召延安的青年,一定要到工農群眾中去,深入群眾,動員群眾。
為什么說知識青年一定要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第一,中國青年是中國革命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國革命的主力軍是工農大眾,想推動革命事業(yè)不斷向前發(fā)展,必然要依靠作為主力軍的工農大眾,僅僅依靠知識青年是不夠的。而知識青年和學生要想實現(xiàn)理想就必然需要與工農群眾緊密結合到一起,否則將一事無成。青年運動一旦出現(xiàn)了脫離群眾的現(xiàn)象,就會出現(xiàn)組織上的渙散和工作中的散漫,使青年運動陷入停滯與混亂。第二,青年應在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過程中克服自身缺點。毛澤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回顧自己的成長之路時提道,“一個人的思想總是發(fā)展的,立場可以轉變的。只要立場轉變了,自覺放下架子,拜人民為師,這就靈了,學馬列主義也容易學好”[10]。毛澤東拜人民為師不只停留在思想上的認識,而且付諸實踐中,他將愛子毛岸英送到了“勞動大學”,讓他同人民群眾同吃住同勞動,進而在實踐中深入了解工農大眾,了解中國社會。只有進入這所“勞動大學”,青年人才能擁有實現(xiàn)革命理想的實踐力量。
青年人應該怎樣與勞苦大眾相結合呢?1937年12月,周恩來在武漢大學的演講中提到:第一,到軍隊里去。抗戰(zhàn)剛爆發(fā)的兩月間,便有1萬多名延安青年參加了自衛(wèi)軍,青年成了八路軍、新四軍的主要來源。第二,到戰(zhàn)地服務去。延安的大批文藝工作者也到了前方,堅持文藝為工農兵、文藝工作者與工農兵相結合的方向,他們不僅在部隊中鼓舞士氣,危急時刻還能拿起武器。第三,到農村中去。工農大眾是中國革命的中堅力量,只有將農民動員起來,才能具有無盡的力量。因此,青年們通過冬學、識字班、夜校、半日校等對農民進行教育,促進了農民思想的覺醒,青年同勞苦大眾相結合,推動了抗戰(zhàn)事業(yè)的發(fā)展。“我們宣傳了農民,農民也教育了我們”成為當時延安青年宣傳團成員的普遍共識。第四,到被敵人占領的地方去。國統(tǒng)區(qū)內“一二·一運動”、抗暴運動、“五二○”反饑餓、反內戰(zhàn)、反迫害的運動相繼爆發(fā),中國青年承擔起了第二條戰(zhàn)線的歷史使命。另外,在學生運動中,涌現(xiàn)出一批有知識、有才干、政治覺悟高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為新解放城市的接收、改造和建設提供了干部儲備,為共和國儲備了新生力量。
歷史與實踐表明,知識青年只有同工農大眾建立親密關系,親身參加工農大眾的革命,才能培養(yǎng)起真摯的階級感情,徹底改造自己的世界觀,成為一名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這也是廣大知識青年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在新時代,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仍然需要知識青年與工農大眾密切結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習近平總書記也一直在鼓勵青年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yè)。當代青年更應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深入基層,與群眾相結合,在實踐中獲得成長,找到人生方向。
在黨的革命、建設、改革時期,青年都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時期的青年任務都有著厚重的時代烙印,并隨著理論與實踐的不斷發(fā)展而逐步完善。抗日戰(zhàn)爭時期,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在這一緊要關頭,黨帶領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青年高舉武裝抗日旗幟,廣泛開展抗日救亡運動,號召青年起來抗爭,積極進行大生產運動及根據(jù)地建設。內戰(zhàn)爆發(fā)后,延安青年堅持勞武結合,自衛(wèi)、生產兩不誤,勇于開展青年團的試點工作,產生全國及各地的青年統(tǒng)一組織。
在青救會組織下積極進行大生產運動和減租減息及民主政權建設。“餓死呢?解散呢?還是自己動手呢?”[5]85由于日軍和蔣介石的經濟封鎖與軍事包圍,加上連年的自然災害,1940年至1942年成為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根據(jù)地最困難的時期,也是陜甘寧邊區(qū)最艱苦的時期?!拔覀冊浥綆缀鯖]有衣穿,沒有油吃,沒有紙,沒有菜,戰(zhàn)士沒有鞋襪,工作人員在冬天沒有被蓋?!盵5]86面對如此困難的境況,毛澤東代表黨堅定地提出“自己動手”,號召全體軍民“加緊生產,堅持抗戰(zhàn)”。在黨的領導下,青年農民、工人、學生在黨和政府的號召,在各級青救會的領導下,創(chuàng)造了各種形式的變工隊和扎工隊等青年勞動互助組織。如1943年安塞縣馬家溝村糧食收入達到160石,比1942年增長了86%。青年戰(zhàn)士堅決執(zhí)行“屯田”政策,開荒種地,生產自給,三五九旅開進南泥灣后四年的時間里,全旅共開荒26萬多畝,1944年產糧35000石,完全實現(xiàn)了自給自足。[5]95三五九旅的大生產運動不僅成為邊區(qū)自給自足的典范,也成為整個邊區(qū)克服經濟困難的一面旗幟,為革命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另外,青年積極向農民群眾宣傳黨和政府關于減租減息政策的方針和辦法,了解各地減租減息政策實施貫徹情況,和農民群眾一起同地主進行各種形式的斗爭,初步改變了農民的悲慘命運。積極參與到邊區(qū)的民主建設中,在每次的普選活動中,各級青救會、學生會都組織宣傳隊、選舉工作團、秧歌隊到工廠、農村進行廣泛的宣傳活動,幫助工農群眾開展選舉工作。延安青年們一邊學習,一邊生產,不但在勞動中解決了吃穿問題,還磨煉了意志,將自己由一個革命立場不堅定的愛國青年轉變?yōu)橐庵緢詮姟⒉晃防щy的無產階級革命戰(zhàn)士。
解放戰(zhàn)爭爆發(fā)后,延安青年堅持勞武結合,自衛(wèi)、生產兩不誤。青年民兵練武活動廣泛開展,各地普通自衛(wèi)軍、基干自衛(wèi)軍等民兵組織戰(zhàn)斗力普遍增強,各分區(qū)紛紛舉辦爆炸訓練班,培訓民兵骨干。一到夏收時節(jié),自衛(wèi)軍隊員就拿起武器和鋤頭,既打擊來犯之敵又完成夏收工作。同時,青年民兵也擔負著邊境戒備和維護社會治安的重要任務。另外,為適應解放區(qū)進行城市建設、支援內戰(zhàn)前線的需要,黨中央提出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試建工作。某些解放區(qū)抗日救國的目標完成之后,青救會的工作便日趨消沉,為此,各解放區(qū)多次提到試建團的工作。延安自然成為建團試點地區(qū),在延安縣馮莊村首先辦起俱樂部,教青年學文化、學槍法、講紅色故事。國民黨發(fā)動內戰(zhàn)后,他們教育青年要以實際行動保衛(wèi)邊區(qū)、保衛(wèi)延安。在胡宗南進犯延安之時,馮莊支部接受中央青委的任務,幾經轉移,終于將文件保存了下來。不僅如此,團支部還承擔為解放軍運送糧草、彈藥,收集情報和搞宣傳活動的任務,為自衛(wèi)戰(zhàn)爭取得勝利提供了后勤保障。到1948年年底,各地試建青年團的工作相繼展開,其取得的成效為后期青年團的普遍建立打下了基礎。
每一時代都有其突出特點,都有其時代主題,時代主題一旦確立,廣大群眾尤其是青年團體便會由其牽引而不斷奮斗。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是中國青年運動的時代主題?!盵11]這一重要論斷明確了中國青年運動所處的歷史方位,為中國青年運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作為黨領導的各項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年運動要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服務于黨和國家大局,始終保持與時代脈絡相連。這也向來是青年運動的指導思想與實踐原則。時代需要青年。馬克思說:“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達到完美?!盵12]新時代青年只有投身于這場偉大的歷史實踐中,才能博得遠大前程,凸顯使命擔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的發(fā)展面臨著新的歷史考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的征程上,如何更好把青年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動員起來,為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是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和青年工作必須回答的重大課題?!盵1]延安的青年運動經驗為新時代青年教育工作提供了借鑒。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應更加堅定中國共產黨對青年運動的正確領導,確保新時代青年運動向正確的方向前進。黨在歷史上一次又一次地糾正了青年運動中的錯誤,在青年運動中起到了啟明星的作用。廣大青年要積極接受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習理論知識,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自己,緊緊團結在黨中央周圍,成為新時代馬克思主義者,從而抵御西方意識形態(tài)滲透,逐步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更好地肩負起時代和人民賦予的重任。廣大青年還要充分發(fā)揚創(chuàng)新精神,不僅要踏實肯干,而且要敢想敢干。當今中國正處于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需要依托于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處于黃金時期的青年人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主要群體。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給予了深厚的期望,要大力支持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人才,抓創(chuàng)新不問出身,只要能為國家做出貢獻都會支持。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沒有坦途,青年一代只有百折不撓、自強不息,才能夠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